于洪林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巧妙的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还能发现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和不足,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课堂中显得尤為重要。
一、有效提问的内涵
有效性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二、如何改善课堂提问的策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1.所提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所提问题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的重点、难点、热点。教师要围绕这些内容认真设计问题,巧妙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热点的提问,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激发学生不同角度的思维,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提问应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一个好问题是提高提问有效性的关键。在教学中,提问的目的已经不局限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问题,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调整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直接指向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3.提问应把握时机
把握提问的时机,要结合课堂教学的进展及变化组织发问。一般情况下,要关注两方面:一是学生在新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受原先经验影响无法实现知识迁移、注意力涣散的时候,即为发问的时机。二是发问时机应和教学需要相吻合。如教学达到教材的关键处、疑难处、矛盾处、拓展处、转折处时,即为发问的时机。要注意把握提问的频率与契机。提问既要立足于学生共性的问题,又要兼顾学生中存在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同时还必须注意提出的问题,一定要适应学生个体的发展实际,提问的数量要具体分析、周密计划,教师既不能满堂问,也不能满堂灌。
4.提问应增加“等待时间”
“等待时间”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罗伊在1974年提出的。她在研究课堂提问时发现,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没能立即回答,那么一般教师都会组织语言加以引导,在提问与引导学生回答之间的平均等待时间约为0.9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是不可能进行充分思考并构思答案的,他们的回答只能是长期学习积累下来的一种本能反应,或是从记忆库中调取知识片段进行应付。“等待时间”的增加,需要教师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教师可从问题的数量、难度、切入点等三个方面入手,精心谋划,做到问题精当、难易适度、思维含量高、切入点准确。提问时,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如果教师提问后能做到这样,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显著的变化: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学生会自愿地给出更好的答案,拒绝或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学生在分析和综合的水平上的评论就会增加,他们会做出更多的以证据为基础和更具有预见性的回答;学生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的评论会显示更大的自信;学生的成就感也会因此而明显增强。
5.提问方式应多样,反馈要及时
提问方式要灵活多样。教师应灵活选用不同的方式如直问、曲问、正问、反问、追问等进行提问,还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反馈。有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叫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维。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后,给予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或必要的指引。
总之,提问作为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是沟通教师、教材及学生联系的桥梁。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树立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作者单位 吉林省柳河县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