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军
摘要: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工作已经开展了多年,而伴随着课改而来的是学生的减负,也同时进行了很多年,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初中学生中最重要的减负就是数学减负,其作业工作量非常有减少的必要。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来讲述如何在减少工作量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性。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减负增效;途径
初中数学主要是一些公式、定理,是一门纯理论性的学科,但其内容繁多,又要求具有很高的创新性。因此,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具有较高的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方式,通常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并没有将学生的角色摆在主动性的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主动地探索。况且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学生的记忆力和积极性都有一个极限,当超过这个极限的时候,永远只是记得多但记住得少。要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必须采取应用与实践的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互动的教学中来,如果说老师是一个导演,那么学生要扮演的角色不是观众或者群众演员,应该是主演。如何让学生成为主演呢?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兴趣问题,教师以生动的方式尽最大努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要是枯燥无味,则就无所谓兴趣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呢?
最典型的就是分层教学的方式。每一个班的学生众多,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都有很大的差异,无论是资质还是理解记忆力或者学习的努力程度都有很大的差别,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必要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
1.根据类型划分学生。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类,A类可以是成绩优秀,记忆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这类学生可以在课外多增加一些要求。B类学生可以是学习能力中等,这类学生只要求做好本职学习即可,而对于其他的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采取课外辅导,补充课内知识即可。每一個学生的差异性决定了有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更深的,有一部分学生只需要做好课本内容即可。
2.分层次地进行目标设定。正如前面所说,学生的知识和理解能力不同,教材结构和要求也有轻重点之分,根据教材结构和个体性差异,指定每个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其带入实际学习中去。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A类学生可以要求较高的层此,例如:可以将其目标定级为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教学目标;B类学生可以要求其掌握公式、定理,能熟练地运用于实际中去;C类学生则可以要求较低,不过也要将课内的重内容和知识进行必要的掌握。
3.分层次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是一个相互沟通的过程,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面对的不是一类的学生而是不同资质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尽量去照顾每一个学生。(1)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为了照顾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该尽量将起点放低。(2)分层次的指导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核心思想。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的不同以及理解记忆能力的不同,可以对学生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①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要求差异;②对创新性知识的理解不同差异;③对举一反三的扩展程度差异。
4.分层次地进行练习和测试。对学生课堂或者课外进行的习题练习,应该尽量做到不同学生的练习题应该有所不一样,以照顾不同基础的学生所应该掌握和学习的目标。对知识能力较为全面的学生或者学习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学生应该要求相对来说要高一点,可以要求其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能够坚持做一些综合性的习题,这样可以全面地检测其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对中等的学生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知识发散能力和扩展能力的习题与之练习,这样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更加自如地运用基础知识。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以进行大量基本习题的练习,这样可以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这些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习题设计。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是灵活运用的法则和举一反三的思考,对中等的学生是熟练运用的习题和稍加难度的设计,对能力较差的学生则是大量模仿课本习题的思路进行有针对性的习题练习。
5.分层次地划分作业。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学习完一个知识点之后,往往要面对的就是课后作业的布置,但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注意层次的不同,同一层次的作业容易让基础知识差的学生感觉比较吃力,但同时会让优秀的学生感觉很多余。我们可以进行如下设计:C类学生以基础题为主;B类学生除了基础题以外,还可以配有少量的拔高题,以帮助其学习;A类学生当然也要做一定的基础题,但更多是具有相当灵活性的难题或竞赛题。
6.分层次地进行课外辅导。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有必要进行课外的辅导。老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自己可以利用的时间为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后教学,查缺补漏,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竞赛或难题训练和辅导,对较差的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加强和巩固。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的证明,在课程改革和减负的压力下,教师只有加强关注学生,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完全掌握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并正确地对待,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才能保证每个层次段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发挥自我,真正地从实践中感受到教学知识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从而增强自我学习的自信心,实现“减负增效,打造优质课堂”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2]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4]靖国平.教育的智慧性格:兼论当代知识教育的变革[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5]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金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