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数学教学中的练习

2011-11-16 03:21刘子仁
新课程学习·中 2011年7期
关键词:技巧知识点技能

刘子仁

练习,是熟练知识、巩固知识的手段,是学生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的一个实践过程,是获得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通过练习,可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全方位地感知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从而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

一、数学教学过程中练习存在的问题

1.盲目多练

这是目前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严重倾向。无论是高中、初中还是小学,无论是城区还是农村,这种倾向都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许多教师在教法和选材上研究较少,而是把大量繁重的练习全留给了学生,致使学生的作息时间全被打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练习上,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力不够集中,放弃了课本,丢掉了基础知识。盲目多练具体表现在:一是搞题海战术,各处搜集偏题、难题及各类数学题集,见题就做,恨不能做完所有的习题,到头来做的习题很多,但由于缺乏思考获取的知识较少。二是机械重复的多练,认为练的次数越多,做题的数量越大,质量就会越高,这种以量取质的结果,造成师生负担过重,教学效果差,因为这样的练习是违背科学规律的,其效果是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

2.少练或不练

许多教师对练习的形式和方法存在着一种偏向,认为练习就是随便做几道题了事。因而使练习的内容孤立化,练习形式单一化,甚至对简单的内容干脆不练,这是很不正确的。

3.错位练习

由于教师满堂灌,以讲代练,挤掉了学生课内练习的时间,只好占用自习、课外活动或增加课时,让学生无休止的练习,课内损失课外补,这种打“疲劳战”的做法与我们倡导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是相违背的。如此辛苦的做法,找回的只能是负担重、质量低。

二、在练习中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练习必须符合学科特点,遵循教学大纲,紧密结合教材,以课内为主,以基础训练为主的原则,防止超纲或脱纲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个练习,做到:

1.要明确练习目的,注意练习的针对性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的概念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扩充而定义的。因此,在授课前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目的,让学生做好准备性练习,使学生为接受新知识打下基础。

2.要循序渐进,注意练习的阶段性

练习必须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想获得比较牢固的知识、获得技能技巧,练习必须遵循四个基本阶段:第一,准备性练习,即对接受新知识前的练习。第二,再现性练习,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练习,练习内容必须紧扣教材。第三,巩固性练习,就是加深对新授知识的掌握与巩固,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以新带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练习的内容必须有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去发现。第四,创造性练习,就是在灵活的运用知识、探索知识的联系过程中形成技能技巧,练习的内容必须要有综合性,难度较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使内容丰富,注意练习的科学性

由于数学内容的各知识点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练习过程中应防止单一化、孤立化,讲什么就单纯的练习什么,应结合前后所学知识的内容,有趣活泼的练习既是对前面内容的巩固,更应是对后学内容的预习,因而要注意练习的科学性。

(1)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归类练习。

(2)通过对比理清概念,进行对比练习。

(3)通过纠错概念,进行判断练习。

4.要突出重点,注意练习的系统性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练习过程绝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必须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抓住重点,找准难点,有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练习,在练习中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攻克关键,使每节课的知识融入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在系统知识中融化各个知识点,达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使知识融会贯通,系统化、条理化。

总之,练习必须有目的、有计划,用有限的时间达到最好的练习,取得最好的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应充分选材,合理安排练习内容,科学地指导练习方法,抛弃练而不思或思而不练的倾向。整个练习应体现思考—练习—再思考—再练习的过程,从而达到知识的升华,形成技能技巧,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也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天水农业学校)

猜你喜欢
技巧知识点技能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指正要有技巧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关于G20 的知识点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