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牙舟陶发展的文化特质
——探微民间艺术在美术陶中的运用

2011-11-16 02:09陈伟丽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10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贵州美术

陈伟丽

贵州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贵阳 550025

推动牙舟陶发展的文化特质
——探微民间艺术在美术陶中的运用

陈伟丽

贵州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贵阳 550025

牙舟陶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变迁之后,扎根在得天独厚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洲平塘县牙舟镇。曾“红火”在辉煌的鼎盛时期,也在衰落的困境里挣扎过。是什么让古朴粗犷的牙舟陶又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这就要从其曾经大量流传的美术陶说起了。本文将从文化特质这一独特的视角来论述民间艺术为牙舟陶的发展开拓新的视野从而推动了牙舟陶的发展。

牙舟陶;文化特质;民间艺术;美术陶

牙舟陶,属贵州民间工艺的一部分,2008年6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十大名陶之一。牙舟者,系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洲平塘县的一个小镇,据当地老人说在清末宣统之前叫牙邑,民国伊始因其地势中央有一“海”中之“船”——营上坡,故更名牙舟。[1]在牙周镇,也仅有五个寨子所处的地方能够制作牙舟陶:冗平、高寨、小寨、新寨、长寨。这就形成了当地制陶百姓们心中的信仰。在过去,不仅会在每年开工做陶的第一天举行陶窑仪式,还会在每年七月初七举行隆重的祭窑神仪式。[2]尽管后来制陶业逐渐向冗平集中,几经周折迁至平塘县城,经历了“红红火火”的辉煌时期和衰落的困境……但却不可否认,这五个制陶区作为历史的铺垫为后来整个贵州土陶业的重新崛起点燃了希望之火。从而形成了整个贵州土陶的领军陶,并在整个贵州地区形成了“牙舟陶文化丛”,其影响之大引来不少专家学者的涉足。并有有心之士在贵阳市花溪区夜郎谷建立了“山之陶意”土陶窑,供省内外的陶艺爱好者们切磋交流,为牙舟陶的发展努力着。

牙舟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牙舟陶文化丛”的种种文化特质,无不为推动牙舟陶的发展做出贡献。其中,不容小瞅的便是运用在牙舟美术陶上的民间艺术。

一、牙舟美术陶发展的历史源流

纵观中国陶瓷业的发展历史,大部分都与基本的日用产品脱不了干系,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运用在陶器上面的雕塑、造型和装饰便反映了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这样,才应运而生出现了美术陶,牙舟陶也不例外。

1、牙舟陶的起源和发展

关于牙舟陶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是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年)由江西瓷都景德镇传入,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了;有的说是当地顽童发明创造了牙舟陶。[3]还有说法是据史书记载的:明洪武年间,江西人杨正真入黔,在平塘地区建长官司衙署以后,社会秩序安定,江西迁居平塘地区者日众,生活用品(包括陶瓷)生产工艺相继传入。[4]另外,20世纪50年代在牙舟陶之乡还发生过一起“为响应大炼钢铁号召而砍伐枫香树”的事件。据说,当时树龄之久已达300多年,树木之粗可二、三人合抱,树根下还掘出一古窑遗址并留有大量碎陶片。此外,还有人提供佐证说陶瓷厂附近发现已开采过陶土的洞穴数处,其容量总和之大可供制陶500年以上。而这些发现似乎与明代洪武年间,朝廷推行的“屯田戍边”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5]由此可以推断,无论前述何种说法正确,都泯灭不了贵州历史上汇聚四面八方的人流变化,而这样的变化无疑会使平塘这块热土烙印上从外传播来的各种文化,其中陶文化的传播正好与当地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条件相适应,再加上有适宜烧制陶器的粘土和独特的制釉原料,于是便诞生了牙舟陶。

牙舟陶从明清时期发展至今,经历了个体户到小组、联合会、合作社的制陶模式,并于1958年成立了牙舟陶厂,其鼎盛时期是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1983年因牙舟陶厂迁到县城,使其成本增大、水土不服等,造成了陶厂倒闭(1987年),而继续在牙舟镇生产陶器的也只不过是一些小作坊的模式。2006年热爱民族文化事业的张禄麒、张禄洲兄弟俩为了让牙舟陶重放光芒建立了“平塘县牙舟工艺美术陶瓷厂”,并有多件作品荣获贵州名创优秀作品奖。后来便有更多爱好艺术的人们参与到发展牙舟陶的行列中,并积极投入资金,使越来越多的作坊与陶瓷厂都相继成立,还建立了牙舟陶瓷商会。2007年4月,由中国《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主办的“中国陶瓷艺术论坛”在贵州红枫湖水上基地召开,贵州陶艺家提出重振贵州陶艺事业,并以牙舟陶为突破口,使牙舟陶迎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机。四年来,牙舟陶多次在全国陶艺展上获奖。其中在第四十三届世界陶艺大会上,有四件作品获得优秀作品奖。此外,牙舟陶作品被中国陶瓷馆陆续收藏的就有6件。20 10年8月,在贵州省陶瓷协会成立之际,全国各地的著名陶艺家们汇聚贵阳,特别关注了平塘牙舟陶的发展现状,在平塘县专门召开了研讨会,并亲临平塘县牙舟工艺美术陶瓷厂进行考察与指导。

2、牙舟美术陶的诞生

在牙舟陶的发展历程中,早期所出陶器多是供日常生活和陈设、娱乐以及丧葬习俗之用。日用品类出现较多的是坛罐、缸钵、碗碟、烟斗、香炉等,如酒坛、油罐、药罐、茶罐、盐辣罐、土碗、蘸碟、水缸、花钵等。最特别的便是那集摆设与玩乐于一身的泥哨,也叫陶哨。而牙舟陶哨中最令人眼目一新的便是十二生肖,每一个十二生肖单体并不像人们经验中的动物模样,有的在牛的身上还立着一只远眺的猴子,有的羊头上还盘着一条蛇,等等,大多都界于似像非像之间,但又能让人理解是什么。并且每一个造型都是独一无二的,其意象之深远也都是凭借着制陶艺人自身自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随手捏制。由此可见人们内心潜在着审美和创新意识,而这些意识的萌芽被后来一批艺术家的介入彻底给唤醒了。

在牙舟陶发展的鼎盛时期,曾有一批来自省内外的知名艺术家,如尹光中、刘雍、范新林、董万里等,把牙舟陶厂作为陶器制作与艺术设计的基地,并成立了设计组,精选了技术能手与他们合作切磋,共同创造了“牙舟美术陶”。他们的到来为牙舟陶器带来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和贵州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元素的表现手法,如蜡染、刺绣、织锦、挑花、剪纸等图样,并实践了溜釉的新手法,从而拓展了牙舟陶的发展空间。[6]这就为陶厂倒闭后在濒临失传的困境中挣扎了数十年的牙舟陶埋下了希望的种子。也正是粗犷的日用陶制品逐渐被制作精细的瓷、玻璃、塑料、金属等制品替代而失去了市场,美术陶才成为“救治”牙舟陶萎靡不振的“良药”。如果没有日用陶的没落,也许就没有美术陶的兴旺。2006年以后,牙舟美术陶便重新踏上了新的征程,它前面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二、创新设计在牙舟美术陶中的运用

所谓美术陶,乃非实用的纯艺术陶,[7]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内潜的爱美之心,还具有观赏及收藏价值。正是美术陶的出现才使牙舟陶的文化得以相传,若使这一宝贵遗产传承延续下去,就必须要满足时代的需求。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而贵州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与艺术资源,牙舟陶之乡又处在布依族、苗族文化艺术灿烂的黔南自治洲,这些宝贵的民间艺术便是牙舟美术陶汲取营养之首选。也只有具备贵州民族民间艺术文化支撑的,经过创新设计的美术陶才能够使牙舟陶走出自己的独特之路。

1、民间艺术的初步运用

平塘牙舟陶 (图一)

民间艺术在牙舟陶中的运用起源于美术陶的诞生

,但在美术陶发展的初期最多也只是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并没有太多的创新设计。目前,运用在美术陶中的民间艺术还处于发展时期,并没有完全成熟,其各类作品的水平都还参差不齐。尽管如此,也算为牙舟陶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1983年3月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旅游会上,牙舟陶“鸡纹双耳罐”产品获得轻工部金质奖章,被评为旅游纪念品优秀作品;1984年在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中,“云纹牛奶罐”产品荣获轻工部“优秀作品百花奖”。2006年在贵州省举办的“开磷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中,平塘县牙舟工艺美术陶瓷厂的“雄风”、“望子成龙”、“山猴”、“布依寨”、“十二生肖”等作品均荣获贵州名创优秀作品奖。这些作品都突破了牙舟陶的传统制作方法向前迈了一大步,到目前还被沿袭着。然而,大部分都还处于对传统装饰纹样和民间艺术形式的单纯借鉴,以浮雕、捏塑、变形、堆砌的手法进行创作,再加上牙舟陶的独特釉色使其富有生趣,如酒樽、茶壶、花瓶、笔洗等(如图一)。

2、民间艺术的创新设计

就目前而言,民族民间艺术在牙舟陶中的运用不仅要保留与传承下去,还要与时俱进。这就需要在充分利用民间艺术资源的同时,对其进行创新设计,把民间艺术的精华与人类智慧及修养有机结合并升华,使其精神文明物化为美术陶,从而丰富牙舟陶。然而,令人值得思考的便是怎么样进行创新设计?笔者以为,首先,创新设计必须是积极的。在时下的市场里,流行着许多“去文化、去中国”的思想和实践倾向,[8]牙舟美术陶的与时俱进不能去迎合这样的口味来扩大自己的市场营销,也不能在追求个性化、风格化的同时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是非常危险的。其次,美术陶不仅仅只是被美化了的陶,也不仅仅是指被美术化的日用陶。但凡是工艺美术品都会与装饰挂钩,而这个“装饰”定然是会令人赏心悦目的,从其质地、用料、色彩、技法、内涵及文化背景方面无不值得考究。比如当代一些参与牙舟美术陶烧制的艺术家们,他们的作品都是与个人的艺术生涯和所发展的艺术类型及长期文化涵养的积累,融合其经验技法,在个人内心碰擦出艺术的火花,最终物化到牙舟陶器上形成了牙舟美术陶。如张尧教授将油画的点彩画法和釉下五彩的着色方法运用到牙舟陶的制作上(如图二);王建山 教 授将自己长期运用民族民间题材进行创作所形成的符号语言结合版画的刀法在土陶上进行刻制(如图三);刘邦一 教 授则运用油画的笔触来上釉着色;韩亚明 教 授将中国画皴擦点染的笔法和意蕴结合做陶。这些艺术家的作品都是在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加入了绘画的元素,使牙舟陶有了新的发展。要想使民间艺术的创新设计成熟地呈现在牙舟美术陶上,就有必要组成专门的研发团队,从其胎质釉料、色彩呈现、造型纹饰、颜料绘画,甚至款识等等入手,并有效地吸收各种民族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再经过精心地设计和规划,不断地进步完善牙舟美术陶,从而为牙舟陶的历史增辉。凡此种种定会导致牙舟陶文化的变迁,若想使这变迁是有益的,就需要一个“度”的把握。在创新设计的同时,也不要丢弃了牙舟古陶所遗留下的传统,使其雅俗共赏,定将前途无量。

三、民间艺术对牙舟陶发展的推动作用

牙舟陶在目前的经济实用市场里还处于边缘状态,尽管其日用陶比美术陶的发展历史悠久,但还不能为大众所接受,其胎釉的粗犷导致大部分产品仅仅流于满足观众好奇心与观赏欲望的处境。鉴于其特征与特性,能够有效推动牙舟陶发展的,除了对日用陶制作工艺的改进外,最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牙舟美术陶的生产。而牙舟美术陶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于现有成果的自豪感里面,得要时刻具有忧患意识。

牙舟陶作品 (图二)

牙舟陶作品 (图三)

民间艺术是创作牙舟美术陶的最初元素,也是组成牙舟美术陶文化的最小单位,而美术陶又属于牙舟陶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不可忽视民间艺术这个组成“牙舟陶文化丛”的文化特质。它是推动牙舟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民间艺术不同于社会的主流艺术,正是它所处的生态环境与文化背景的迥异造就了它的与众不同。也正是如此才更显其神秘与可贵。美术陶的烧制不仅要注重其造型色彩的美观,还要赋予其文化内涵,使之在成为美术陶的同时也是一件珍贵的“文化陶”。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牙舟美术陶的发展。

牙舟美术陶应以贵州本土民族民间艺术的广泛涉猎与深入研究为主,不断借鉴新的市场信息和审美诉求,并适时适量引入外来民族民间艺术的精华,加以对比研究与融会贯通,最终形成牙舟美术陶自身所特有的文化特质,进而直接对牙舟陶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1][2][3][5][6]杨正勇.泥塑的陶神·火焚的窑神——牙舟陶艺文化的田野考察[J]玉水河,2010(2).

[4]孟学祥.古老而青春焕发的牙舟陶器[J]中华手工,2005(2).

[7]杨俊.贵州牙舟陶的衰落与传承[J]装饰,2007(6):62.

[8]吕品田.中国美术发展战略研究[J]美术观察,2008(10).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YAZHOU POTTERY'S CULTURALTRAITS——EXPLORATION OF THE FOLK ART IN THE USE OFART POTTERY

Yazhou pottery is experienced in the cultural diffusion hundreds of years ago,whose home he rooted be richly endowed by nature in a town named Yazhou of Pingt ang County,Qiannan Buyi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Guizhou province.Once prospe rinabrillian t heyday,and also struggled in a decline of the predicament.What brings simple and rough Yazhou pottery in a new devel opment opportunity?This must started from the massive popularart potteryonce ago.This article will be discussed by a uniqu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traits that the folk art opened up a new horizon,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Yazhou pottery.

Yazhou pottery;Culturaltraits;Folk Art;Art pottery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贵州美术
民间艺术篇
创意美术
贵州,有多美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