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因凡人善举而生动
——《顾家姆妈》创作谈

2011-11-16 12:07:23陆伦章
中国戏剧年鉴 2011年0期
关键词:滑稽戏姆妈顾家

陆伦章

文明因凡人善举而生动
——《顾家姆妈》创作谈

陆伦章

我妈去世已经40年了。40年来,我没有一天不想妈。妈死了40年你天天想?“说倷个格天书!”别人认为我在编故事。我每天想妈的时间基本固定在下班途中,一路西行,我的灵魂恍恍惚惚回到妈妈的怀抱,习惯了踩着自行车自言自语和妈妈说说话。每逢下雨天,甚至能听到妈妈絮絮的叮咛……

每年清明,我都带着全家回无锡扫墓,40年雷打不动,40年风雨无阻。那年,我把刚出版的剧作选放在我妈墓前焚化,袅袅青烟中,岁月仿佛回到我的青少年时代:妈妈一边唠唠叨叨地埋怨,晚上看书太晚,一个月要点四五斤煤油(六七十年代煤油每斤0.47元);一边把家里唯一的美孚灯擦得锃亮,天天加满了煤油。而妈妈去世后,我们翻遍箱底都找不到妈生前一件不打补丁的衣服。我爸解放初去了台湾,妈一直宠着我这个老幺,但也没少挨打。童年和小伙伴干仗闯了祸,妈不分青红皂白,就用桑梗条(掰去桑叶的枝条)抽我,边抽边哭边骂:“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每一次桑梗条的舞动,都饱含着一个女人抚育6个儿女的艰辛和无助。如今,我已步入幸福的退休生活,却天天重温着温馨的皮肉之苦,甚至幻想着再享受一次妈妈的抽打,那是世界上最甜蜜的“妈妈的吻”。妈妈的眼泪、微笑、坚韧和善良,在我的心里永久定格成珍贵的画面,纵使年华流逝,依然情牵梦绕。在美孚灯的照耀和妈妈含泪的抽打下,我从40年前的回乡知青通过自学成为一级编剧。40年间,作为自己的谋生手段,我一共写过20多部大戏,每一次新戏彩排,我总是默默地坐在剧场的角落里,每次想到妈妈,总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

缘于刻骨铭心的母爱情结,我一直想把我妈的故事写下来,写成中篇或长篇。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去年春天,苏州市滑稽剧团约我写个现代戏,我随即想到该团二度梅花奖演员顾芗、张克勤以及与这个优秀团队近20年的合作,想到了情牵梦绕的母爱故事。但我很快发现,我妈的故事是那样平常而平凡,更主要妈的命运是一部苦戏,与滑稽戏南辕北辙。

我把视角转向“妈非妈”,从养母、继母到保姆,想到了“反仆为主”。自称“仆”则实为主,实为主则自称“仆”,名分和作为经常在假定和否定中颠倒。这就形成了喜剧的错位。

戏从三年自然灾害写起,一个满城尽是票证的年代。租住在古城紫衣巷43号的女护士顾飞雪突然失踪,把一对双胞留给了扬州保姆阿旦。40年后,顾飞雪魂断南非。实际上她并不是双胞胎的亲妈妈,双胞胎是当年一个农妇留在医院里的弃婴。如果不是改革开放,保姆阿旦也有可能成为第三次弃婴的“凶手”。阿旦和顾家儿女命运的转折,是他们遇上了一个好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意识到必须通过义仆阿旦以及两个弃婴的传奇故事,来展开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存背景和精神背景。从“母爱”这个基点出发,以家庭之“小”入笔,探寻人的心灵状态,在原生态的情感积累中创造新故事。通过保姆阿旦与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女共建家园的岁月流程,从小景象里生长出大气象。

在剧本的构思及创作过程中,苏州正在申报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苏州市民韩惠民携妻照顾初恋女友35年,入选2008“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颁奖后,又吸引了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栏目组的关注。虽然早已知道韩惠民的故事,但央视记者在采访时,又一次被震撼了。他们评价说:“整个故事如同一堂道德示范课,韩惠民不善言辞,语言朴素,但他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他用35年的照顾,和风细雨般的累积,用执着的大爱挽起生命的奇迹,诠释了真爱的力量和美丽,平凡的故事里深藏着人性的良善和道德的光芒,文明因凡人善举而生动。”

在创建文明城市和韩惠民事迹的感应下,我的创作思维产生了新的跳跃,把“我妈”置换成保姆再到“顾家姆妈”。虽然还是家庭戏的路子,但其实质是公共化的、社会化的。力求这个戏既有时代步伐的跫音和回声,又把最底层、最草根、最具生存本能的挣扎与最高层有关和谐共生的宏旨进行生态道德层面的对接,让弱者的人性光芒,成为与命运抗争,相互搀扶前行的力量。

活跃在江浙沪地区的滑稽戏从诞生起就是下里巴人的艺术,具有民间性的特点。从思想上看,和中国戏曲一样,表现的是数千年植根于百姓心中的忠孝节义道德伦理价值观。从内容看,表现的是民间奇人奇事奇行。我把保姆阿旦定为“义仆”,意为民间叙事的一次回归。我把“义仆”写成一个好人,好人是一个时代的良心。

就滑稽戏本体艺术而言,这个戏确实存在不滑稽不搞笑的问题。滑稽戏的名编导如沪上王辉荃、常州张宇清早早地走了,剩下几个游兵散勇难成气候。我学生意是从锡剧入门的,可如今戏曲也不景气。在苏州,往常“三八”妇女节是演出沪剧、越剧的黄金周。今年开明大戏院请来上海乓乓响的剧团、乓乓响的剧目、乓乓响的角儿,剧场叫卖了整整一个月,只卖出了一成票。相比之下,滑稽戏稍好一些。这些年我混迹其中,充其量是个“半吊子”。所幸该团传统积累深厚,主要演员在二度上有丰富的表现手段,经过近二个月的磨合,使《顾家姆妈》在七嘴八舌中开始一二三起步走。

这个戏没有赶上厦门剧本讨论会,错失了一次“专家会诊”的良机,却得到《剧本》刊用的消息。我心里其实很矛盾:想发表,这是投排前的文本,如同初恋一样,是情感最原始的摩擦起电。不想发表,因为她似一个沾满血污的新生儿,不会笑,只会哭。于是我在电话里商量:是不是缓发?编辑说:已经编发啦!放下电话,我突然又想起我妈来:“妈,我该咋办?”我妈说:“你就等着挨抽吧!”

猜你喜欢
滑稽戏姆妈顾家
奶妈
金山(2021年2期)2021-04-06 19:26:22
滑稽戏、戏单、漫画——以滑稽戏《活菩萨》及大公滑稽剧团为例
戏曲研究(2020年1期)2020-09-21 09:35:02
总裁难防女秘书,艳遇事故埋下定时炸弹
姆妈
翠苑(2019年6期)2019-01-10 02:20:01
姆妈
笑的艺术
——谈与时俱进的滑稽戏
剧影月报(2017年4期)2017-11-16 00:17:49
姆妈
常州“抒情滑稽戏”的江南诗性文化特色及其发展
顾家家居首推行业服务品牌
东莞婚嫁歌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