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的阻碍与延长:《宛若天堂》的陌生化解读

2011-11-16 13:10平原春
电影评介 2011年13期
关键词:艾比陌生化伊丽莎白

马克•莱维的处女作《假如这是真的》是一部关于人与灵魂的“异次元空间”恋爱的小说,这部带有科幻色彩的爱情小说在法国一问世,即荣登畅销书排行榜,目前已被译成三十种文字在全球发行。2005年根据《假如这是真的》改编后由导演马克•沃特斯执导的电影《宛若天堂》获得了同样不俗的成绩,虽然爱情和“异次元空间”之恋都不是新鲜的题材,但作为视觉文本的电影《宛若天堂》通过运用一系列的陌生化技巧打破俗套,突破观众的心理预期和期待视野,使该片的审美过程产生阻碍和延长,审美效果被增强,审美潜质得到深度的挖掘。

一、“陌生化”理论

“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其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Viktor Shklovsky)在《作为技巧的艺术》(Art As Technique)中指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示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陌生化是对所描写的对象进行艺术加工和处理的必不可少的方法,文学的价值就在于让人们通过阅读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在这一感觉的过程中产生审美快感。

上世纪30年代,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BertoltBrecht)从戏剧理论方面又一次对“陌生化”进行了阐述。他认为“陌生化”在于“把一个事件或人物陌生化,首先意味着简单地剥去这一事件或人物性格中的理所当然的,众所周知的和显而易见的东西,从而制造出对它的惊愕和新奇感。”布莱希特在戏剧中将这些“理所当然的”“众所周知的”“显而易见的”成分从事件和人物身上剥离,去除了这种“熟知性”,建立了一种间隔。

二、《宛若天堂》中陌生化手法的运用

(一)融合召唤结构与期待视野的人物命运

“陌生化”强调创新,主张突破旧有的思维模式,使审美主体产生新奇感,从而恢复已经钝化了的审美知觉。

伊丽莎白不时突然出现和消失在景观设计师大卫新租住的公寓里,可以穿墙却不能接触到物体,也不知道自己是谁,大卫以为她是一个徘徊在两个不同世界间的迷失的鬼魂。观众这时的期待视野是他们即将上演熟悉的“人鬼恋”,直到发现伊丽莎白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已深度昏迷了三个月的植物人,才知道这是“人灵恋”,大卫的朋友杰克戏说伊丽莎白是大卫的spirit girl也名副其实了。这样的人物命运突破观众原有的心理预期,从而使读者对熟悉的事物产生陌生感,延长对其关注的时间和感受的强度,增强了审美效果。而大卫虽然以为她是鬼魂,却并不害怕,反而帮助伊丽莎白找寻她的真实身份,并且希望她能够回到属于自己的世界。也让后面的叙事有更多的未定性,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活跃了思维,激发读者填补文本中留下的大量空白,参与文本的再生成。

(二)间隔的人物形象

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以为常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也是“陌生化”理论所强调的。

在帮助伊丽莎白找寻她的真实身份的过程中,间隔的人物形象也屡屡出乎观众的意料,邻居表示从来没见到过住在这公寓里的人,甚至不肯定这公寓里是否有人居住;干洗店的人也说很久没有见到过她。在找到一个可能有用的地址后,大卫找到那地址问开门的中年男人:“认不认识一个女人,金发,大约五尺一寸?”那人慌忙说:“是我妻子雇佣你的吗?我知道她发现了,不管她给你多少,我给你双倍。”观众不禁以为伊丽莎白可能是这中年男人的情人,也同大卫一样惊愕伊丽莎白知性女性形象的颠覆。等大卫开车离开后,伊丽莎白的导师也是同事弗兰出来取信,观众才发现他们应是弄错了门牌号,是426而不是425。他们应找的是同事弗兰而不是在外有情人而担心妻子发现的中年男人。

伊丽莎白的身份寻找进入了瓶颈,当他们偶然路过一个很具情调的餐厅时,伊丽莎白说自己很喜欢这家餐厅,但似乎总没有时间来享受一次。这时餐厅里突然有人急病发作昏迷了,伊丽莎白指导大卫给这人做了急救,才发现自己是医生,并来到了离餐厅最近的圣马修医院,从而回忆起自己就是这所医院的医生。陌生的实质就是要增加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阻碍审美的进程,从而达到延长审美过程的目的。伊丽莎白成功敬业的医生形象在拉长的审美欣赏时间中最终凸显。

又如院方告知伊丽莎白的姐姐艾比不再对昏迷的伊丽莎白实施人工维持生命的医疗方案,需要她签同意书,艾比很痛苦地决定同意,因为她得知伊丽莎白对人工维持生命曾持反对态度。大卫找到艾比劝她不要签同意书,妹妹可能还会苏醒过来,艾比的小女儿丽丽也看到伊丽莎白的灵魂,大卫的一番话也让艾比动容,观众悬着的担心似乎就要被释然。只要艾比相信大卫的话,伊丽莎白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不料艾比却一百八十度地大转变,她让大卫等一会,让女儿们进房间后,歇斯底里地拿着菜刀把大卫当作疯子赶出去了。通情达理的姐姐形象被间隔为在悲痛中不堪压力失去控制的形象。

(三)召唤结构与读者的期待视野冲突的情节

当文本的召唤结构与读者的期待视野相一致时,文本实现了对象化,理解迅速得到完成;当文本的召唤结构与读者的期待视野发生冲突时,它会打破这种视阈,校正读者的期待视野,拓展了一种新的审美期待。

在情节设置上,《宛若天堂》一次次引导读者形成一个个期待与预设,又一次次进行突破,不断对读者既定期待视野进行超越。别无他法的大卫为阻止医院停止伊丽莎白的维生系统,邀了他的朋友杰克一起准备到医院去偷出伊丽莎白的身体,杰克才发现伊丽莎白就是他准备介绍给大卫的相亲对象,观众这是对于先前的种种迷惑才得以解开,难怪大卫在中介的介绍下看过那么多公寓都没满意的,独独看中了伊丽莎白住过的公寓;难怪只有他一个人能看到伊丽莎白的灵魂并和她交流;难怪伊丽莎白的灵魂在公寓中不肯离去,心中的未了事就是他们本应该见面的,车祸阻止住了她的身体,却没有阻止她的灵魂。陌生化的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上的刺激和情感上的震动。

在观众抱着大卫能成功偷出伊丽莎白身体的期待时,多数观众的前理解和审美习惯又受到了强劲的冲击力和极大的颠覆。在与医院警卫的搏斗中,杰克失手拔掉了维生系统,伊丽莎白身体停止了呼吸,她的灵魂也慢慢消失,一切戛然而止,观众熟知的幸福结局已成幻象。

情急之下的大卫说着“和我在一起”吻了伊丽莎白的身体,奇迹发生了,伊丽莎白苏醒了过来,观众都为这被阻碍的审美预期而感到高兴,不料醒来后的伊丽莎白却不认识大卫,对她的灵魂和大卫相遇的这一段也毫无记忆,大卫只有黯然离开。这段人灵恋的前途也渺茫,现实中的伊丽莎白和大卫不再有交集,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对立和冲突造成的“陌生化”的表象再次给了观众情感上的震动。

一段时间后,当伊丽莎白恢复后回到自己的公寓,见到了在屋顶修建花园的大卫,她向他要回备用钥匙,当他们的手触摸时,她的记忆才恢复,真正的幸福结局到来了。至此时,延长审美时间、增强审美效果的陌生化手法被充分使用,观众感觉过程本身的审美目的达到了。

三、结语

综上所述,视觉文本《宛若天堂》采用融合召唤结构与期待视野的人物命运、间隔的人物形象和召唤结构与读者的期待视野冲突的情节等陌生化手法将一个冤家聚首的爱情俗套以不俗的方式展现出来,使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起来,让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经过跌宕的审美过程完成审美感受活动,成功地运用了“陌生化”。

[1]张冰.陌生化诗学:俄国形式主义研究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技法的艺术 [M](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布莱希特.布莱希特论戏剧[M].丁扬忠,张黎,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4]什克洛夫斯基.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结构[M](扎娜.明茨,伊.切尔诺夫编, 王薇生编译:俄国形式主义文选论.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243.

[5]姚斯.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6]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7]马克•莱维.假如这是真的[M].杨光正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8]胡经之,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方法论[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艾比陌生化伊丽莎白
英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
肖像绘画的回归——伊丽莎白·佩顿
做真正的自己——伊丽莎白·吉尔伯特
Directed Dominating Set Problem Studied by Cavity Method:Warning Propagation and Population Dynamics∗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八岁女孩驾车救母
艾比救母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
浅议J.K.罗琳作品的陌生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