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剧在中国内地的流行趋势——以《越狱》为例

2011-11-16 12:45张鸿雁
声屏世界 2011年12期
关键词:越狱美剧英雄

□张鸿雁

剧情简介

《越狱》是在2005年8月由福克斯电视网推出的,第一季播出时,曾创下了福克斯电视台七年以来最高的周一收视记录,超过1800万观众收看了该剧的首播。《越狱》讲述了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智慧超群的建筑设计师Michael的哥哥Lincoln因被认定犯有谋杀罪而被判入狱,Michael坚信哥哥是被冤枉,遂假装抢劫银行而故意身陷囹圄。Michael在法庭上拒绝为自己辩护,他只有一个要求,也要进入福克斯河监狱。身为工程师的Michael之前曾因参与监狱的改造而对其结构了如指掌,入狱前他已将整个监狱结构以宗教画像的形式纹在了全身,并设计了完美的越狱计划。随着越狱后亡命天涯生活的开始,形形色色的人物闯入了他们的生活,而幕后的真相也一层层被剥离变得日渐清晰。

《越狱》除具有别出心裁的选题、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精致的人物对白以外,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福克斯河监狱那个被社会抛弃的阴暗角落里,有黑帮老大、退伍军人、街头小偷、变态杀人狂,也有美丽的医生、心术不正的狱警。他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堪的过去,人物的多面性设置使得原本复杂的剧情更加扑朔迷离。在《越狱》里没有简单的好人和坏人,在前三季里,一直令人生厌而又胆小怕事的狱警在沦为阶下囚之后,不少“越迷”认为其理所应当承受这些,但是谁能想到之后狱警会为了“团体”的利益而牺牲自己。林肯为了供弟弟读书,借高利贷沦落为社会的最底层,他不被妻子、儿子所理解并最终放弃了自己深爱的女朋友。残忍的罪犯T-bag几乎是一个丧失人性的野兽,但是剧情带人们回到他的童年,回到改变他人生的最初原因,甚至是在面对人质声嘶力竭的求助时他眼中所溢出的人性最后一点的光芒,那一刻,剧情通过人物所呈现给我们的是人性的回归和光明。这正是《越狱》如此吸引人们的原因所在。我们永远不可能猜到下一步将发生什么,正如有些“越迷”所言:“它把我带向那个阴暗恐怖的FOXRIVER,带向那帮充满希望但是又微不足道的凡夫俗子中间,于是,他们的身上显示出了某种令人肃然起敬的神性,即使是坏透顶的变态恶魔T-bag。”

《越狱》在中国流行的成因

男性化叙事风格。“新技术的运用导致了媒介的大融合,内容输出平台呈现几何式的增长,电视剧市场已经由渠道的匮乏转变成内容的匮乏,而在所有的优化电视剧发展内容的策略中,叙事策略是最具决胜意义的一环。”①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无论是日韩剧,还是中国国内的电视剧,呈现给观众的是东方式的叙事风格。电视剧的选材多是聚焦于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熟悉的工作和生活片断。充满趣味的家庭纷争,恋人离合,贯穿着剧情的始终。灰姑娘式的神话,或是阿信式的励志奋斗充斥着剧中的各组画面,它们总是给观众传达一种“甜腻腻”的感觉。有些观众曾戏谑地称:“现在的电视剧只要看个开头和结尾,就能弄明白它到底讲的是什么。”这种说法虽然有点偏激,但说它正确地评价了当今电视剧的现状其实也不为过。

美剧的到来,特别是像《越狱》《犯罪现场调查》这类纯男性剧情片的出现,给中国内地的观众带来新鲜感。不同于韩剧和中国以家庭题材为主的电视剧的女性化的叙事风格,《越狱》这类美剧采用的是男性化的叙事风格,男人支撑了大半边天。剧中没有考究的服饰、精致的妆容、华丽的场景,没有风花雪月的爱情,没有深情款款的大段爱情告白。剧情发生的场景总是黑暗阴森的监狱、汽车旅馆、逃亡的路途中,呈现给观众的画面总是行色匆匆的人群、目无表情的杀手和主人公凝重的眼神,剧中总是充斥着血腥、暴力、钞票等雄性符号。虽然《越狱》中也塑造了几位女性角色,但多是以干净利落的形象登场,其最终作用只是为了更好地衬托《越狱》剧中的男性角色。据调查显示,虽然《越狱》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男人戏,但女性观众的比例已接近52%。特别是剧中男主人公Michael这一角色的丰满塑造,一方面他具有超人的智商、果敢的胆识、冷静机智,对朋友仗义,而另一方面却充满对安全感、对亲情的渴求,俨然Michael仿佛是我们身边的朋友,拉近了观众和角色之间的距离。当Sara被抓后,Michael深深的自责更是增加了女影迷对这一形象的倾慕。特别是Michael对于感情的控制,不会因为过分的感情戏而破坏整个片子的基调。这正是与日韩剧、中国内地剧处理方式最大的不同,也是《越狱》在中国内地如此流行的原因之一。

剧中的英雄情结。英雄情结,每个人都拥有。理解人的“英雄情结”的关键概念之一就是“自恋”。弗洛伊德发现,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重现希腊神话中那喀索斯的遭际: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看见水中自身倒影后,顾影自怜,相思而死②。2500年的历史并未改变人的基本的自恋。与自恋相关的是自卑心理,人因为自恋,则希望能出类拔萃,这也导致了人对自身的某些缺陷感到自卑。阿德勒认为,人为了表明自己比他人他物更为重要,会期望克服自卑心理,超越自我,成就超我,做一个受人敬仰的英雄。总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英雄,也有想成为英雄的欲望。

当今社会,国家民族间的冲突不断,面对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人们倍感危机四伏,常常感到面对现实生活时的无奈与无助,人们期待、呼唤英雄的出现。而之前无论是日韩剧、还是中国家庭剧大多只是关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剧中角色间的冲撞也只局限于感情纠纷、工作烦恼、生活中的尔虞我诈。而现实的状况却与之相去甚远,特别是“9.11”事件发生后,恐怖势力呈日益猖獗之势,犯罪、暴力与我们的生活如影随形,显然人们对于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缺少安全感和确定感。《越狱》《犯罪现场调查》等剧的出现,给人们塑造了一个个敢于和命运抗争、改变周遭环境的英雄形象,这满足了人们对英雄的期待和崇拜心理。在《越狱》一剧中,编剧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贴近生活的“草根英雄”形象,他不是科幻片里的“蜘蛛侠”“钢铁侠”,会飞檐走壁,拥有凡人所没有的超能力,他就是和我们每一个为生活奔波的普通人一样,甚至于比普通人的境况更加糟糕。虽然Michael拥有超人的智慧和完美的策划能力,但是他也同普通人一样拥有弱点,自闭,忧郁,甚至还要面对“如果不能驾驭自己的智慧,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成为神经病。”这个英雄的烦恼远比常人更多,但正是因他如此贴近我们,我们才更容易接受。在遇到危险时表现出的智慧,同伴遇难时表现出的仁忍,对恋人亲人的依赖,这正是为众多影迷所折服的人格亮点,同时也为正在被生活所困扰的人提供示范和启示。

开放性叙事和网络条件下的受众分析。有报道称美剧在中国的流行为“隐秘流行”,这正是对美剧在中国传播方式的最贴切说明。美剧在中国的流行,一直延续着以网络传输为主导,以光碟销售为强大后备的方式,有人称这种方式为“灰色流行方式”。③除早年的《成长的烦恼》《加里森敢死队》和之前由CCTV-8引进的《绝望主妇》,大部分美剧都无法拥有同日韩剧一样的权利,可以被媒体大张旗鼓地引进,《越狱》在中国的传播流行方式也不例外。

一项名为 《海外电视剧观看行为研究》的网络调查问卷表明,中国内地的美剧迷多集中于大中城市的18—30岁的年轻人,他们均受过良好的教育;其中一部分是在校学生,另一部分则是已毕业并拥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的人群④。这些“美剧迷”均具备较强的英语能力,因而对于剧情的发展、人物性格,以及情节背景能有更深的了解,比其他一些社会群体更容易接受英语原版剧集。而对于网络的熟练使用,使得他们具有更便利的条件可以率先接触到新鲜的美剧,这就为美剧在中国内地的流行创造了条件。

《越狱》在中国内地受到网友的热力追捧,这要得益于《越狱》的开放式叙事策略。“开放式”是指电视剧叙事文本主动吸引网络受众来参与、解读、进行自己的再创造⑤。在这种“开放式”叙事策略和P2P网络传输技术条件下,受众地位发生了颠覆式的转变,由被动变为主动。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末,人们普遍认为大众传播拥有极大的影响力,称其为“魔弹论”。其核心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他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⑥。在电视时代,我们无法任意选择节目,甚至丧失了决定自己看什么的权利。作为受众,我们只有被动接受媒体所做出的安排,只有被告知我们应该看什么,怎么看。但是在网络时代,这一切注定发生变化,我们不再是“魔弹论”之下坐以待毙的“靶子”,处于被动,而是可以“按需所取”,网络更是为影迷们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影迷不仅可以交流,甚至可以将自己对于剧情的构思、意见直接反馈给电视制作公司。而《越狱》的开放式叙事策略也为影迷提供了一个参与电视剧情“解码”的过程,大家可以猜测剧情的发展,获得一种强烈的参与感。如《越狱》第二季有一段,迈克为了躲避警察的追捕,在给女友的匿名信中用密码传递信息。没想到在下一集谜底揭开之前,迈克迷们已先行破解了那封信上的黑点和数字,将迈克约会女友的地点公布在网上。据说这让福克斯公司的编剧大为诧异。很多越狱迷已经把看《越狱》当作自己的另一段人生经历。

猜你喜欢
越狱美剧英雄
英雄犬
浅析美剧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美剧台词秀——House of Cards 纸牌屋
Is Watching Amerircan Se ries HeIpful to EngIish Study?
自古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