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闻 更人文——评央视新闻频道第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解说

2011-11-16 12:21谢宇航柴蕴华
声屏世界 2011年2期
关键词:新闻频道白岩松木棉花

□谢宇航 柴蕴华

11月12日,2010年广州亚运会盛大开幕。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从19:40分开始,以独特的新闻视角现场直播了开幕式的盛况。在直播中,主持人白岩松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将一场大型活动进一步的加工和运作,传递出丰富的背景和相当专业的信息量,为新闻频道的观众奉献一台具有新闻特色的开幕式。与央视一套的风格完全不同,新闻频道的开幕式直播在以下三方面有新的突破。

突破一:将大型活动作为新闻事件来表现,新闻性更强

一直以来,电视台对于大型运动会或大型活动的开幕式直播,都是以画面加解说作为主要形态。这种固定格式,往往引导观众更多的关注活动本身的规模、美感、效果。在这次亚运会开幕式直播中,央视新闻频道打破传统的固定模式,从新闻出发,从观众出发,展示了强烈的新闻意识和人文精神。据了解,为了更好地体现开幕式直播的新闻性,新闻频道专门成立了“开幕式解说筹备组”,在开幕式直播前十天抵达广州,现场观看了两次彩排,并对开幕式主创团队的核心成员如总导演、执行导演、各系统总监、参演演员等进行了采访,了解幕后团队的创意初衷,各代表团的背景、运动实力等等,从而获得了大量独家的、一手的开幕式数据、细节、花絮、故事等新闻性信息。

比如,对开幕式中备受好评的表演“白云之帆”,央视新闻频道作这样的解说:“正在8个大屏幕上表演的演员一共有180名,他们要在这个90度垂直于地面的大屏幕上进行多个来回的上下几十米的蹦极。他们每个人身上都绑着钢丝,底下有7个人在拉动钢丝,调控着他们的节奏和造型。这些演员来自河南少林武术学校,他们已经练了一年半的时间了。有人对他们训练之后的身体过测试,说他们已经可以成为海军陆战队的队员了。”寥寥数语,传递出丰富又立体的新闻要素。

新闻直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悬念,悬念也就是不可预见性,是直播中备受观众关注的一个焦点。新闻频道的亚运会开幕式直播,悬念意识一直贯穿始终,包括点火悬念、演出悬念。白岩松在解说的过程中,多次用“接下来有一个悬念”或“又一个悬念解开了”这样的解说词,来设置悬念和揭开悬念。而在点火过程中,还有多种悬念层次,如火炬盆位置、力臂组装方式等。这些既符合事件发生、发展的逻辑,又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观众对直播节目的期待值,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客观上也提升了收视效果。

正如央视新闻频道编导孙兆峰所说:“如果说和其他频道有不同之处的话,我们的前期采访做得很细,就是完全从观众的角度来考虑,很多信息从节目表面是看不出来的,但是我们在直播过程中能告诉他们。”

突破二:深入挖掘、解读和告知画面背后的信息,背景更丰富

作为新闻事件,人们关注的不仅是现场发生的事情,还有这些事情的背景。本届广州亚运会,有几个非常重要的背景。一方面,中国在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之后,对举办大型活动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特别是在高科技手段的娴熟运用和节目创意方面已经炉火纯青;另一方面,亚运会作为一个亚洲体坛盛会,从层级和规模上,都要逊于前二者,而国内外观众对中国大型活动的开幕式已抱有越来越高的期待值,开始不仅仅满足于美轮美奂的画面,更需要获知对背景的诠释和定义。与此同时,在奥运会、世博会等国际大型活动直播中,各国媒体也都开始尝试新的报道方式,对活动进行更加翔实的阐述。因此,如何提升亚运会的报道质量,也对本次直播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届亚运会的开幕式直播用5个时间的纬度对新闻背景予以关注。第一个时间是广州这座城市建城2000余年,城市的历史将怎样浓缩在这个开幕式里面。第二个时间是200年,承载开幕式这个室外舞台的是海心沙岛,它是被珠江水冲积200年形成的。第三个时间是20年,中国人的记忆当中,从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到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走过了20年的道路,这20年我们在变,中国在变,世界也在变。第四个时间是2年,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到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会带来什么样的创意。最后一个时间是接下来2个多小时的开幕式会有哪些特点和精彩的瞬间。在整个直播中,主持人有将近五分之一的语言,对上述五个时间纬度进行生动和适时的解读,挖掘、解释并告知画面背后的的信息。这些解读和三种内容结合在一起,一是现场画面;二是出场人员;三是画面未能提供足够信息的时刻。让观众不仅仅只是看到画面所呈现的语言和信息,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影像以外的另一个立体空间。

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新闻背景的介绍是用平实的、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来进行,与震撼、绚烂的画面完美结合,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与观众建立起一种发自内心的互动。比如,当镜头出现一朵朵火红的木棉花的时候,解说词是这样的:“扑面而来的是木棉花,是广州的市花,作为市花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好多喜欢诗歌的人可能了解木棉是通过舒婷的一首诗 《致橡树》,其中有这样一句:‘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说明木棉花是树上的花。木棉花其实在全国其它一些南方地区也有,有的地方叫它攀枝花。

突破三:首次将新闻评论引入直播,开创了开幕式解说的先河

对于大型活动的直播来说,人们往往习惯于将主持人置于介绍者的角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主持人白岩松第一次把以新闻评论为核心的直播形态运用到亚运会的开幕式中,赢得电视观众和学界、业界的广泛好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传媒专家认为,这也是我国媒体提升话语权的一次良好尝试。

比如当圣火点燃时,白岩松的点评是:“最中国,最传统。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陈维亚做到了。”以中日韩的亚运对抗为例,白岩松是这样阐述自己的观点:“关注的焦点不是金牌,金牌榜榜首没有悬念,但这恰恰也提供了一个机会,如何告别金牌崇拜,走进体育的魅力之中,让体育回到体育。”

作为央视的新闻评论员,白岩松的解说不仅睿智和富有哲理,同时语言生动、形象而又极富表现力。比如在介绍著名钢琴演奏家郎朗时,白岩松是这样说的:“郎朗,钢琴界的姚明,走向世界的中国面孔。”介绍章子怡时,他说:“她是走向世界的另一张中国面孔。”简洁、通俗、朴实无华的语言背后包含着丰富的意蕴。

与此同时,白岩松还坚持“不该说的时候坚决不说”。他说:“我在开幕式直播解说前就想好了,一场两个半小时的开幕式,大家想听什么我就说什么,提供资讯给他们,不该说的时候坚决不说。”在开幕式表演结束后,各国代表团开始入场。这个时候原本是一个相对枯燥的收视时间,但此时,白岩松的解说愈发变得松弛,他以幽默的口吻点评、描述、介绍各国代表团的基本情况和知名运动员,将记者经验、主持经验、知识储备与临场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发挥到淋漓精致。

在亚运会开幕之前,白岩松制作了一条宣传片,他用“更新闻、更人文”来诠释这次开幕式直播的新理念。确实,这次直播所开启的“亚运模式”,是一次转变大型直播观念的积极尝试,开创了开幕式解说的先河。在未来电视报道中,大型活动会更加频繁,如何在直播的方式和形态上进行创新和突破,将是电视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新闻频道白岩松木棉花
木棉花开
木棉花英雄花
从设计规划到室内装修全程把控 英国天空新闻频道北京站直播间
莫言对话白岩松——文学的有用与无用
木棉花
浅谈省级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发展困境与突破
木棉花
白岩松:传统媒体面对冲击不必焦虑丢内容被抛弃
白岩松错了吗?
央视新闻频道与电视新闻影响力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