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民
广播瞬间即逝,短短的广播消息导语如何让人们一听就如同看见,如同看见就更爱听呢?广播消息描写式导语,也许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表现形式。笔者以获得第20届中国新闻奖的广播消息的导语为例,谈些看法。
广播消息导语的现场描绘,形象具体,画面逼真。恰当而又精彩的现场描写,不仅使人感到十分逼真,而且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如何在简练中求形象具体的画面感受?
2009年12月26日,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全省新闻联播》播出记者孙立宏、霍惠兰、万强采制的消息《才饮珠江水,又食武昌鱼 我省唐山研制的高速动车跑出世界第一速》,是这样开头的:
(播音员)今天(12月 26日)武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正式运营,由我省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动车,跑出平均时速341公里的世界第一速。请听本台记者孙立宏、霍惠兰、万强发来的报道:
(现场音响……压混)
记者:各位听众,现在是上午9点08分,由我省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中国高速动车CRH 3型“和谐号”动车G1002次已经从广州北站首发奔向武汉。我们现在是在动车的第八节车厢为您报道。我们前方车厢的电子屏幕上现在不断显示出车速,300公里……320公里、330公里,运行不到10分钟,车速达到了350公里。乘客们禁不住地发出欢呼声。
2009年12月24日,记者得知河北省唐山研制的高速动车26日正式在武广高铁客运专线运行。几经周折,当天早晨记者从广州北站上了首发车并紧张采访,动车一到武汉站就在《午间新闻》现场连线,紧接着不顾旅途疲劳,立即制作录音报道,在当晚《全省新闻联播》和次日《河北新闻》头条播出。这一消息的导语就给人以形象、具体、简洁的感受。听众通过自然的形象思维,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①时钟:上午9点08分;②广州北站首发奔向武汉的“和谐号”动车;③动车的第八节车厢;④前方车厢的电子屏幕显示出车速;⑤车速达到了350公里;⑥乘客们的欢呼。这段描写,具有较强的画面感、现场感,有声有色、有景有情、引人入胜,听众在感受现场特有氛围的同时,也获得了愉悦和启迪。广播消息导语中的形象具体表述,就是要善于运用有形可感、有物可托的事实去再现新闻事实的主旨,避免过多的抽象概括和沉闷的叙述,使听众乐于接受。这一导语的成功,为广播消息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荣获第20届中国新闻奖广播消息二等奖。广播消息形象具体表述的方法比较多,如显示形象化的特征、提供形象化的数据、捕捉形象化的引语、挖掘形象化的意蕴等等,既流淌着人物语言美,又描绘出色彩斑斓和谐的现场场景画面,像晨风朝露一般使人感到清新,具有婉丽俊逸的美感。形象具体表述不只是词藻的华丽,它应该是客观实际情景完全真实的反映,如果离开了新闻真实性这个原则,也是不能达到对听众产生审美效果作用的。
广播消息导语可见情形,可听话语的特写镜头。广播消息导语要生动地再现现场,必须努力把现场中有关人物,或是事件中的主要人物写好,从而使听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广播消息导语中特写镜头的运用,就是要抓住新闻事实中的重点或生动镜头加以突出再现。特写式描述的基本手法是选择局部性与典型性的某一方面加以描写,这样,它能发挥听觉与视觉的作用,给听众以具体的实感,增强广播消息的可听性和感染力。
2009年12月13日,云南人民广播电台《576早新闻》的消息《敲响农村小型水利拍卖第一锤》(作者李显静)的导语是这样播的:
【现场录音】现在是第十轮叫价,4号李世益,2400元,第一次;4号,2400元,第二次;4号,2400元,第三次,成交!(掌声)
12月12号下午,临沧市云县涌宝镇木瓜河村委会以2400元的价格拍卖了木瓜河村李家组一个农村小型饮水工程15年的经营管理权,迈出了我省农村转变水利建设发展方式的第一步。
记者充分掌握全国、全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深入云南省许多州市的村镇进行采访,以较强的新闻敏感,第一时间发现并捕捉到临沧市云县木瓜河村委会拍卖小型水利经营管理权的新闻。通过深入挖掘,从外在与内在的联系上解读“第一锤”的核心价值,在全省率先报道了这篇蕴含新意和价值的消息。《敲响农村小型水利拍卖第一锤》的导语,从拍卖现场写起,有拍卖师三次大声拍卖声,并让最后“第三次,成交”声与现场的鼓掌声交织在一起,使听众仿佛置身于这一特定的氛围中,获得的印象更清晰、更具体、更实在,并受到美的艺术感染。这篇广播消息导语很简短,但形象地描述了人物的动作、表情,人物的音容笑貌。可以说,情形可见,话语可闻,这比之干巴巴地单纯介绍人和事,现场感和画面都要好得多。这种特写镜头式描述常常采用白描的手法描述现场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抓住了听众熟悉的一个侧面或片断,作具体、形象的描绘,符合听觉的特点,绘声绘色,使听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使人物形象展现在听众眼前,给听众以较强烈和清晰的印象。这种特写镜头式描述,有从人物着笔的特写,有从壮阔场面着笔的特写,有从特定氛围着笔的特写,有从鲜明对比着笔的特写,有从景物着笔的特写等等。
动词一字顶千斤,让广播消息导语“活”起来。人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两只蝴蝶在花丛中,其中一只在花丛中翻飞,而另一只静立在花上,人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翻飞的那只蝴蝶上。写文章也是这样,同样写一件事,静态的叙述给人的印象不深,而动态的描述却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促使人们调动各种感官的功能去感受事物的动态美。在广播消息写作中,把导语写得富有魅力的技巧之一就是要挑选精当的动词,反映出事物的动态,使导语化常为奇,形象鲜活。动词入广播消息导语,不仅能准确地提示和评价新闻内容,还能以鲜明生动的形象牢牢把听众吸引住,往往由于几个动词的准确应用而满篇消息生辉;如果缺乏几个动词的参与,又常常使导语变得索然无味。请听2009年12月5日,牡丹江人民广播电台《全市新闻联播》的消息《中俄电子商务平台建立 “灰色清关”成为历史》(作者孙友斌、刘永柱)这样一段导语:
轻点鼠标,一笔跨国交易就可以轻松完成。昨天(12月4号)上午,一辆货车满载5吨重的国产服装,以电子清关的方式从绥芬河口岸顺利进入俄罗斯,开了我国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直接办理对俄贸易的先河,从而彻底结束了因中间操作环节“清关公司”不规范报关引发贸易争端的历史。
广播消息导语一开头运用了 “轻点”“完成”“满载”“进入”“开了”“结束”“引发”等几个动词,使原来静止的“网上交易”“在线交易”形象化地“动”起来了,听众仿佛看到了一组动画片。坐在电脑前,轻点几下鼠标,几十万或上百万的生意便可轻松完成。对于习惯了扛包、发货、报关、报检等一系列“程序”的中国对俄贸易企业而言,这种网上交易曾经是很遥远的事,而如今,中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在线交易的梦想。
2009年7月,绥芬河市政府在一次与对俄边贸企业、公司的座谈中,表示将推出中俄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对俄进出口贸易,受到对俄边贸企业、公司的欢迎。记者了解到这一信息后,多次深入绥芬河进行前期采访,了解事件进展。2009年12月4日,绥芬河中俄电子商务平台顺利完成第一单交易,记者在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真实记录了这一重大事件。这一生动活泼的导语,虽只添了几滴描绘之墨,却独具匠心,起到了说明并深化主题的作用,实为画龙点睛、锦上添花之笔。诚然,写好广播消息的导语,形式多种多样,如提问式、哲理式等等,从来不曾有过(也不可能有)机械的公式,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让人们一听就明白,一听就爱听。
总的来说,由于广播消息导语所报道的新闻事实题材广泛,现场与人物在新闻中的情况千差万别,写作表现方法也应多种多样,不能千文一面。需根据报道主题和实际内容,来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从而使听众有一个较为明晰的、鲜活的感受,使之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