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科学理性的电视直播

2011-11-16 12:21郭小良
声屏世界 2011年2期
关键词:油罐车险情隧道

□郭小良

陕西电视台选送的电视系列直播报道《决战“109”》荣获第 19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是一件充分展示电视媒体理性直播的佳作,是一次建立在重大主题基础上电视新闻直播节目形态的科学运用,最终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果。这部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主题重大,影响广泛。汶川大地震后,通往地震灾区的交通要道宝成铁路109隧道由于坍塌堵塞。打通宝成铁路109隧道,成为抗震救灾、确保救灾物资顺利供应的关键。109隧道抢险工作成为全国上下抗震救灾关注的焦点,对此次抢险的报道也就事关抗震救灾的大局,意义非凡。陕西电视台是此次抢险报道的首发媒体。面对余震不断、12节油罐车随时有可能爆炸的危险,该台109隧道抢险工作报道小组成员在12天的系列直播报道中,及时、准确、生动地报道了109隧道抢通的全过程,同步、同时、零距离向观众传递最新隧道抢通状况。电视系列直播报道 《决战“109”》为观众忠实记录了这场紧张有序的人与自然的斗争。

作为唯一通过卫星直播109隧道抢险工作的地方电视媒体,陕西电视台《决战“109”》电视系列直播报道小组在人力、财力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出色完成了抢险报道任务。报道小组和一线抢险队员一起冒着爆炸和余震的危险进入隧道,顶着塌方危险爬上109隧道山体,将生动、真实的画面在第一时间通过《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特别报道》等栏目传递给广大观众。在12天的系列直播报道过程中,记者们在仅有单边信号的情况下,及时、准确、生动地报道了109隧道抢通的全过程,并与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东方卫视等多家媒体完成近百次直播和连续报道,向全世界传递了109隧道抢险的最新进展。

凸显过程性信息让直播增色。直播的信息量不仅在于新闻事实本身,而且在于新闻事实的发展过程中包含的信息量。电视系列直播报道《决战“109”》正是将109隧道抢险过程中人们急切期待隧道抢通和抢通过程中的重重困难这一矛盾冲突有效把握,正面展示,是一次尊重观众、尊重传播质量并与仪式直播抗争的电视成功直播典范。

首先,抢通109隧道这一新闻事实本身的时效性。109隧道的抢险工作事关抗震救灾工作的全局,意义重大。每一步进展、变化都牵动着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和灾区人民的心。因此事件本身的时效性明显。直播最能体现媒体对观众知情权的理解与尊重。陕西电视台电视系列直播报道《决战“109”》实现了与109隧道抢险工作的同步播出,通过直播展示109隧道抢险工作的进展过程,展示新闻事件的动态,把现场报道“不可预知性”的魅力充分发挥,使电视直播的价值得以体现。

其次,直播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同步性。事件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的“悬念”使直播具有很大的过程信息量。在电视系列报道《决战“109”》中,伴随着抢险工作的进展,不断有新情况出现,新悬念产生,这让直播报道的意义更加明显。例如其中报道第一节油罐车拖出后:

[解说词]第一节油罐车的顺利拖出,为下一步抢险工作打开了关键的通道,但隧道内剩余的油罐车是否具备拖出的条件,该怎么拖,当务之急是要有人进入隧道,靠近燃烧区进行近距离侦查。紧要关头,宝鸡消防支队特勤中队勇敢地扛起了这项艰巨任务。

[现场画面]现场穿衣,进入……

通过悬念的设置,使直播报道与抢险过程的同步性生动体现,报道节奏紧凑,环环相扣,并让观众形成接受期待。在整个109隧道抢通直播的过程中,过程性的信息量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时间是不可逆转的,在这一线性直播报道的12天中,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本身作为抢险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显得尤为重要,这也让直播的意义凸显。

第三,过程控制流畅自然。直播的现场一般是演播室以外的空间——新闻事件的发生地,这才是真正的现场直播,而不是演播室直播。现场直播最关键的技术在于可控,这样才能将现场直播的魅力完美演绎。电视直播在带给人们真实的现场、正在发生的事实以及由此带来接受快感的同时,新闻事实发展的不可预见性导致了直播的不可预见性,从而使电视直播时对有些突发事件难以控制,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播出事故。

电视系列直播报道《决战“109”》中,整个报道场面总体控制娴熟自然,演播室与现场的切换自然流畅。例如在系列报道开始时,演播室主持人与109事故报道现场记者兰金龙连线过程中,镜头切换自然,解说流畅,并插入图示介绍109隧道抢险的重大意义。

音响语言使用恰当有效。电视媒体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声画特性,画面又是电视媒体首先要保证的信息传递符号,解说词、同期声、以及音响语言等过多均会冲击、影响画面的传播效果。现场直播中会采集到大量的自然音响语言,这些语言的合理使用会增加现场感,渲染气氛、烘托主题。

电视系列直播报道《决战“109”》在直播报道过程中,使音响语言达到了为画面服务的目的。例如在109隧道打通、第一列满载救灾物资的列车通过隧道时,列车驶入隧道后,除了画面之外,没有配解说词,只有自然音响。这时,直播所带来的悬念已经昭然若揭。如果此时,再加入解说词、描述通过时的情景,无疑会造成信息噪音,影响画面信息传递的效果和质量。

将险情与人性紧密结合的直播报道理念。109隧道发生坍塌事故以后,其新闻事实的关注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险情,二是面对险情抢险人员的抢通状态。电视系列直播报道《决战“109”》在直播报道过程中,努力做到对109隧道险情的充分报道,通过险情报道落脚到人、落脚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抗震救灾精神。例如系列报道第25集报道第一节油罐车拖出后,宝鸡消防支队队员勇敢承担任务,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隧道勘察险情:

[字幕]宝鸡消防支队特勤中队抢险人员

[同期声]“注意洞里面的情况,有没有坍塌,看看什么情况?”“上面有没有堆石或者塌方?明白了,明白了。”

[解说]隧道内酷热难耐,头顶有不断坠落的碎石,脚下是滚热的石头堆,1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和滚滚浓烟让消防队员难以靠近,更危险的是隧道内的油罐在高温的烘烤下随时都有可能爆炸。两名消防特勤队员却在隧道里一直持续侦察了37分钟,为抢险提供了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报道中,记者冒着危险进入隧道,通过对隧道内存在的险情和恶劣环境的客观报道,反衬出消防队员抗震救灾的英勇无畏精神,做到了险情对人性的衬托表现、险情与人性的综合报道。

诚然,电视系列直播报道《决战“109”》并非完美无缺。例如在隧道抢通以后,第一辆列车从隧道北口驶入后,镜头切换到南口,但现场记者预留时间却小于列车驶过隧道时间,有失控之险。客观来讲,电视直播的魅力与不可控性同时存在,直播本身就是风险和魅力的共存。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非常熟悉的录播报道方式,有着成熟的直播技术和直播理念的电视媒体必将成为新的宠儿。但是,运用电视直播方式的背后是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制订各种预案以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因此,选择直播,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猜你喜欢
油罐车险情隧道
我将赤脚走向荒野
河北销售备战险情
尼日利亚南部油罐车爆炸 致20余人死亡
尼日尔油罐车爆炸,56死
神奇的泥巴山隧道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
基于模糊理论的拦河闸病险情分析及安全评价
LED隧道照明节能改造探讨
油罐车静态侧倾稳定角的多体仿真计算
油罐车车架焊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