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米尔克》中的同性恋亚文化

2011-11-16 11:56吴佳丽
电影评介 2011年14期
关键词:西恩李银河同性恋者

在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同性恋是一种风俗。在我国古代的商、汉、宋、元、明、清也均有记载,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是同性恋环境最为宽松的时候。“同性恋,指他或者她的情感与欲望的对象只限于同性,对异性没兴趣。”[1]

同性恋电影为同性恋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电影导演们都纷纷小心地隐喻着这类题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同性恋电影才迅速发展起来。尽管每部影片都有很多的区别,每个导演的风格不同,但是大部分都认可同性恋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一种罪恶,也不是一种心理疾病。福柯认为:“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存形式,作为一种文化,同性恋不应该受到任何限制。相反,倒应该把选择同性恋当成是自身生存方式的一种创造。”[2]随着一系列同性恋电影在主流电影市场的成功,同性恋这个敏感的话题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电影《米尔克》中的同性恋亚文化主要表现在几个以下方面。

一、伟大的同性之爱

人们总是义正言辞地说着异性恋才是人类所追求的爱情,但是爱情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应该是公平的,只是他们爱的那个人刚好是同性而已。“同性恋历史上最引人注意的当然还是古希腊文明中的情形。在战场上,同性之爱也得到赞赏。在不少战役中,斯巴达的军队都因士兵的这种‘同性之爱’而赢得了战争。著名的底比斯圣军,就是全部由一对对彼此相爱的士兵组成的。他们转战33年,立下辉煌战绩,最后才被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大帝所击溃。在最后一次战役中,300名圣军全部光荣战死或受到致命的创伤。”[3]

“同性恋身份的自我认同对于有些人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却充满艰难阻险及内心的痛苦和挣扎。”[4]在40岁前一天,米尔克在地铁站与斯科特的擦身而过,让不惑之年的米尔克能够勇敢地“出柜”。应该说米尔克并不是属于痛苦和挣扎的那一类,因为在此后的生活中他得到了更多的快乐,这种生活的方式并没有让他不适应,而是让他更有信心了。尽管不得不面对一些异样的目光,然而他们依然彼此相爱。他们的勇敢“出柜”也影响了更多同性恋者,使那些仍然生活在柜中的人能坦诚地面对当时的社会舆论。米尔克感叹道:“40岁了,我还没有完成一件让我骄傲的事情。”两人还谈及了关于十年之后的事情,但是米尔克没有活到50岁。从那一刻起,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从此他往后的人生中不再是没有让他骄傲的事情了。在斯科特的鼓励之下,米尔克力求在政治上能为同性恋者争取一定的权利,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也没有能动摇米尔克的决心,因为不仅仅是为了他和斯科特,这样做也是为了更多像他们一样的同性恋者。米尔克一心专注于参选而忽视了斯科特的感受,是这份伟大的爱情让米尔克决定参政,同样也是这份伟大的爱情让斯科特决定离开米尔克。

二、同性恋者的斗争

美国的同性恋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1977年的一项调查中,只有43%的人接受同性恋。根据1996年的一项调查,有84%的受访者支持同性恋在就业上拥有平等权利。[5]影片开场拘捕公众场合的同性恋者的历史画面,迫害程度仍然具有一定的震撼效果。《米尔克》表现的是美国70年代的同性恋生活环境,同时又是一个意识蓬勃发展、民权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可以说对美国的各个领域的政客们,那个年代是他们心中难以磨灭的青春记忆。米尔克是第一个公开同志身份的政客,这其中遭受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他一直致力于国家民族的团结以及人权。当他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最后在政治上取得一定成效的时候,以丹•怀特为代表的保守派却想尽一切的办法阻挠,最终,米尔克不得不为这场伟大的斗争付出自己的生命。这正如他所预见的,他在预先录制的录音带中如是说:“如果有一颗子弹会射向我头颅的话,那么就让那颗子弹射穿每一扇同性恋藏身柜之门。”同性恋平权运动一直都没有中断过,也取得了诸多成就,2004年,美国马萨塞州成为全美第一个允许同性合法结婚的州。

福柯认为,同性恋运动的最终目标应当是法律和社会对同性恋的认可。[6]影片《米尔克》一开始就是警察逮捕同性恋者的画面,有人在纪录片里控诉警察对同性恋的暴行,斗争一直都存在,同性恋者一直都在争取自己的权利。当米尔克成为这场斗争的领导者时,注定他将为这场斗争付出一切包括他的生命。虽然对于他个人生命而言,结局是令人悲痛的,但是他的死激励了更多的同性恋者,尤其是青年同性恋者团结起来,走出“柜子”,走上街道,表明自己真实和公开的存在,争取和维护自己的权利。就如影片中所讲述的那样,美国各地的同志都相继云集于此,他们更开始尝试以群体的能力去对抗歧视。在一次抵制某品牌啤酒的运动中,他们获得了胜利,使一群受到歧视的卡车司机重新获得雇佣。当米尔克死后,同性恋者对于杀害米尔克和市长的丹•怀特的判决不服,就集成了大规模的游行运动,史称“怀特夜暴动”,次日却无一被捕。

三、电影中的男色美

法国1983年版的《拉露斯百科全书》对“唯美主义”的解释是:“一种形式上的精美与技巧看得高于一切的艺术态度。”[7]人们总是愿意去接受美的事物,以满足自己的审美情趣。为了迎合更多的观众群体,大多数同性恋电影的男主角多会刻意选择英俊精致的美男,使之符合同性恋心目中完美的自我形象的化身。选择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和清秀别致外貌的男主角是一部男同性恋电影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我的私人的爱达荷》中的基努•里维斯,《莫里斯》中的休•格兰特,《欲望号街车》和《黄金眼的倒影》中的马龙•白兰度,《全蚀狂爱》中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霸王别姬》中的张国荣,《美少年之恋》中的吴彦祖,《王的男人》中的李俊基等。在电影里,男性的美是被极力推崇的,不乏性感小生展示自己磁性的声音和裸露自己极具吸引力的身体。而《米尔克》中男主角的扮演者却不属于这一类型,但是年过半百的西恩•潘却拥有另一种独特的气质,他能和米尔克这个真实的人合二为一,就连认识米尔克的人都觉得西恩•潘演活了米尔克。

西恩•潘并不是让人惊艳的美男,然而不可否认他那张刮得干干净净的脸是那般的柔和,连同他脸上的皱纹都似乎玲珑起来了。他的温柔、他的坚持、他的挣扎、他的火爆等都出神入化地表现了米尔克的性格。不管是同性恋观众还是异性恋观众,都希望看到赏心悦目的主角,这样才容易和角色产生认同感。每个观众在欣赏一部电影时,都喜欢把自己幻想成里面的角色,同性恋者更甚。然而,西恩•潘的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却不是能让人赏心悦目的,但他确实是神采飞扬地演出了角色特有的亲和力。换句话说,西恩•潘用他精湛的演技弥补了他的外形,他的魅力不是搔首弄姿,更不是卖弄风情,他柔和的微笑不是模仿女性的那种阴柔美,而是一种另类的“阳柔美”。米尔克在地铁站遇到了他真正爱的那个男人之后,他所表现出来的是不同于阳刚男人的魅力,他时而小鸟依人,时而为了自己的权力而坚持,但他总会流露出一种另类的“阳柔美”。

四、电影中的“易装”

“易装”是同性恋的一种生活方式的表现,蔼理士为“易装”现象创制了一个新的名词——“哀鸿现象”。“易装虽有时候和同性恋有些连带关系,却不能和同性恋混为一谈。性美戾换的人也是男女都有,但在服饰上,在一般兴趣上,在动作时的姿态与方式上,在情趣的取舍上,男的多少自以为是女的,而女的自以为是男的。”[8]电影中表现的同性恋易装是同性恋亚文化的真实反映,同性恋电影中的易装行为非常多,打扮成艳丽女性的男人或男性化十足的女人给人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很自然地认为同性恋和易装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1951年,《欲望号街车》中年轻的马龙•白兰度身穿紧身T恤,他的野性十足的硬汉形象连同充满汗臭的无袖T恤一起,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理想标准[9],而牛仔裤,无袖T恤也成为男同性恋者的既简约又经典的打扮。同性恋中的这些现象,又有别于当今社会流行的“中性”、“伪娘”打扮,或许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同点,但是在男同性恋者的心中也会有“男为悦己者容的”心态。

同性恋者的易装是他们生活方式的一种表现方式,真实反映了同性恋的真实状况,同时电影对同性恋和易装的处理则强化大众对同性恋的印象。他们的美是发自于自身的,同时也来源于外表的打扮。即使没有天生美男的特点,他们也都不会就此停住对男性美的追求。《霸王别姬》中的“张国荣”,《王的男人》中的“李俊基”等的易装都给观众带来惊艳的审美感观。“易装”现象在电影中表现最另类的还算米尔克,当他没有参政之前,依然是紧身的T恤和紧身的牛仔裤;而他在前两次参选失败后,决定改变自己的形象,他像所有政要一样穿上了西装,剪短了头发,拿着扩音器激情地演讲。那个时候的米尔克,身上的吸引力是无穷的。在面对社会大众的时候,米尔克从形象上保持着政客的着装,但是这些并没有改变他真实的内心。

总之,随着社会的越来越开明,人们的意识不再局限,再加上各大电影节也很赏识这一题材的电影,使得同性恋亚文化的发展更加的迅速。在以异性恋为主体的主流文化社会中,同性恋亚文化只是游走于主流文化边缘,但是它并不是主流文化的一种陪衬,它也有自己独树一帜的气质。电影《米尔克》虽然是一部关于哈维•米尔克传记影片,但是同性恋亚文化也透过电影表现出来了。影片《费城故事》中有一句台词说得好:“人生而平等,而并非所有的异性恋生而平等。”

[1]蔼理士.性心理学[M].北京:三联书店,1988:285.

[2]高宜扬.福柯的生存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99.

[3]李银河.你如此需要安慰[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7.

[4]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M].北京:今日出版社,1998.

[5]李银河.李银河说性[M].黑龙江: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131.

[6]李银河.李银河说性[M].黑龙江: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139.

[7]赵澧,徐京安.唯美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88:191.

[8]蔼理士.性心理学[M].北京:三联书店,1988:308.

[9]付天亮.午夜过后对镜独舞——论<断臂山>中的亚文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28(9)

猜你喜欢
西恩李银河同性恋者
最快乐的人
同性恋“形式婚姻”的择偶标准
——基于对国内某大型形式婚姻网站征婚广告的内容分析
王小波 你好哇,李银河
王小波的情话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评《掩饰:同性恋者的双重生活及其他》
云南大理同性恋酒吧低调开业
新科影帝西恩·潘
形式婚姻:无奈的假凤虚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