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蔡金曼
只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认真吸取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的深刻教训,针对薄弱环节采取得力措施,使核电建立在新的更加牢固的基础上,我国的核电一定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2011年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年会于4月7日在深圳举行。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张华祝代表理事会作《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会工作报告》。张华祝在报告中对“十一五”期间我国核能行业取得的进展和“十二五”我国核能行业的发展前景作了深入分析,他强调,只要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认真吸取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的深刻教训,针对薄弱环节采取得力措施,使核电建立在新的更加牢固的基础上,我国的核电一定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为优化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华祝在报告中指出,“十一五”是我国核能发展历史中非常重要的时期。面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大国的新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积极发展核电”方针的指引下,我国核能行业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确保安全,加快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为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可以说,过去的5年,是我国核能行业实现重大转折、健康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5年。
核电装机容量首超千万千瓦
2010年,我国“十五”期间唯一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岭澳核电站二期1号机组、“十一五”期间首个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秦山二期扩建工程3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结束了我国连续3年没有新的核电机组投运的状况,进入了核电建设的收获期。当年新增核电装机容量174万千瓦,使我国大陆在役核电机组数达到13台,装机容量达到1082万千瓦,占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2010年,我国在役核电机组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年累计发电量747.4亿千瓦时,同比增加6.6%;年累计上网电量704.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6.5%;11台机组的平均负荷因子达到91.5%。“十一五”期间,累计发电量为3318.1亿千瓦时,累计上网电量为3129.4亿千瓦时,5年平均负荷因子达到85.7%。没有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表界定的2级和2级以上运行事件;职业人员个人剂量和集体剂量均在较低水平;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排放指标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按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11类、13项性能指标对照,在全球400余台运行机组中,我国在役核电机组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8台机组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我国核电运营实践表明:崇尚安全文化、培育专业团队、实施规范管理、采用先进技术、重视经验反馈、追求持续改进等做法,是夯实行业安全基础的良好实践,也是不断提高核电运行业绩的必由之路。在役核电站良好的运行记录,不仅为我国核电安全高效发展增强了信心,也为核电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建核电规模世界领先
在2009年新开工9台机组的基础上,2010年又有10台机组相继开工建设。到2010年底,我国已核准13个核电项目共34台机组,核准规模3702万千瓦;其中建成投产2台,在建28台,在建规模3097万千瓦,占世界在建核电机组的40%以上。特别是,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世界首批4台AP1000机组,已先后于2009、2010年在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开工;与法国合作建设的2台EPR三代核电机组,也相继在广东台山开工,标志着我国三代核电引进工作正在顺利实施。
核电装备国产化取得新突破
“十一五”期间,国家实施了《“十一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规划》、《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以辽宁红沿河、福建宁德和福清、广东阳江、浙江方家山和三门、山东海阳以及后续核电站建设工程为依托,推进二代改进型、AP1000核电设备自主化,重点实现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控制棒驱动机构、核级泵阀、应急柴油机等主要设备的国内制造。
5年来,以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电集团、一重集团、二重集团等为代表的国内主要核电制造企业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和专项技术改造,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和锻铸件改扩建生产基地相继投入使用,使我国核电制造基地的装备水平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媲美,研发水平和制造能力大幅提升。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应急电源、核级泵阀等一大批核电关键设备实现了国产化,数字化仪控系统国产化取得积极进展,二代改进型核电设备国产化率已达到80%以上。三代核电关键设备国产化稳步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核电站施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一五”期间,我国核电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自主化能力持续提升,通过不断推进管理模式的创新,确保在建核电项目质量、进度和投资等得到有效控制。二代改进型核电建设创造新业绩,三代核电建设取得新经验。2010年投产的2台核电机组建设工期缩短到57个月以内;模块化制造与建造技术在AP1000项目上首次成功应用,为现场施工实现里程碑计划节点目标创造了条件;重视国外先行机组的建设经验反馈并采取有效措施,EPR核电机组按工程计划推进。通过不断提高“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管理运作水平,形成了适应核电群堆建设与多项目管理要求的管理模式,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经验丰富、能打硬仗、管理和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的核电建设队伍。
铀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在铀矿地质勘查领域,“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钻探工作量260万米,新增铀资源量比“十五”期间翻一番。在天然铀生产领域,天然铀产能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5年来,在国家的统筹规划下,我国核燃料供应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不仅保证了在运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也为我国核电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大陆)投运核电站一览表 (截止2011年1月)
大力推进核能科技创新
“十一五”期间,核能领域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研发和示范工程建设全面推进。AP1000国产标准化设计的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已经完成,CAP1400概念设计已通过国家评审。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项目开工前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与此同时,我国在核能各领域都取得了一批新的重大科技成果。在核电与反应堆技术方面,中国实验快堆于2010年7月实现首次临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1000核电站初步设计通过了国内专家同行评议;在核燃料循环技术方面,成功探明超大型铀矿床,先进铀转化技术实现工业化应用,专用设备研究取得重大跨越,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热调试圆满成功;在核基础研究方面,中国先进研究堆于2010年5月实现首次临界。
核能领域研发平台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国防科工局支持的原子能院总体规划建设全面铺开,新的核动力研发基地建设顺利推进。
高度重视核专业人才培养
5年来,核专业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受到各方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已有40余所高校设立了核专业,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推进“产、学、研”结合,核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的推进,有效地缓解了核电快速发展与核专业人才不足的矛盾。
核能国际合作进一步深化
5年来,我国积极推进核能国际合作,成功承办了国际原子能机构“面向21世纪核能部长级国际大会”等国际会议,与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在核能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核电、核燃料领域国际合作日趋活跃。海外铀资源开发成效显著。
展望“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前景,张华祝认为,我国核能行业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在清洁能源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今年3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加强核安全工作做出了四项重要决定,今年初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对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建设先进的核燃料循环产业、推进核心能力建设和自主创新,提出了总体发展思路和具体的发展目标,对今后5年我国核能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今后5年,目前在建的核电机组将建成投产,我国核电总装机容量将超过4000万千瓦,核电年发电量将达到3200亿千瓦时,核电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2%。就运行核电规模来说,我国将进入世界核电大国行列。首批三代核电机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三代核电技术的引进,成功地走过了消化吸收全过程,对顺利推进后续项目建设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意义重大。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我国将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调整完善核电中长期规划,我国的核电发展将更加健康、有序。
今后5年,天然铀供应与核燃料保障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其他一些重大科研项目将取得新进展,核电研发能力得以提升;设备制造与供应更加适应核电发展需要,三代核电关键设备国产化将成为攻关重点;人才紧缺状况可望缓解,人才建设的重点将更多地转向注重提高人员素质。
今后5年,核安全将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最近,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引发的福岛第一核电厂放射性泄漏事故,是继1979年美国三哩岛事故、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之后,世界核工业历史上发生的最严重的核事故。核安全再次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当前,我们必须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核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四项决定贯彻好、落实好。要认真汲取日本福岛核电厂事故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更加注重严重事故的预防,更加注重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的提升,更加注重安全管理监督,确保核电安全运行,确保核电建设质量,确保从业人员、公众和环境的安全,让国家放心,让人民放心。
张华祝强调,回顾世界核电发展历程,三哩岛事故和切尔诺贝利事故曾使全球核电发展受到重大影响,但并没有阻止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步伐。而且,正是因为有了这两起事故的沉痛教训和经验反馈,才推动了过去20多年全球运行核电站的技术改进和管理创新,推动了核电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日本福岛核电厂事故同样不会让全球核电发展就此止步,而只能促进各国核电同行加强合作和交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认真吸取事故教训,针对薄弱环节采取得力措施,使核电安全建立在新的更加牢固的基础上,使核电在全球低碳能源发展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中国(大陆)在建核电机组一览表(截止201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