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目标研究

2011-11-13 02:31
滁州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日本孩子

苏 立

(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滁州 239000)

日本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目标研究

苏 立

(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滁州 239000)

对日本的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目标进行了归纳,从品德、习惯和能力3个方面总结出20项内容,品德方面有:与人为善、勤劳与责任感、节约精神、有理想、有韧性、健康的心理、自信自尊、富有个性、热爱自然与生命;习惯方面有:良好的习惯、彬彬有礼、遵守规则、安全意识、独立的思考能力、社会适应性;能力方面有:丰富的想象思维、丰富的语言交流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性、创造性。

日本;家庭教育;素质教育;目标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家庭教育中强调要把儿童看作宝贵的文化财富。昭和时代,在家庭教育中主张“孩子是国家的孩子”,战后主要侧重在个性、人性和社会性等“三性”的培养上。[1-81]从1997年开始,积极推进家庭教育支援工作。文部省于1998年4月设置了“家庭教育支援室”,6月“中央教育审议会”又发表了题为《为了培养开拓新时代的心灵-丧失培养后代心灵的危机》的咨询报告提出了家庭教育要遵守的35条建议。[2]基于这些建议,1999年4月,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家庭教育手册》,制作并颁发了《家庭教育笔记本》。从2000年7月开始通过卫星广播在每个星期四的晚7-8时播放“家庭教育讲座”。读解日本的《家庭教育手册》,综合学者研究的成果,可以看出日本的家庭教育重视孩子的品德、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教育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概括起来素质教育的目标有如下20项,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日本家庭素质教育目标

一、与人为善

据调查显示,日本有60%的中、小学生不太在公共汽车、电车上让座。为培养同情弱者,有勇气帮助、爱护弱者的孩子,提倡家长率先给孩子做出榜样,逐渐培养孩子给孕妇、老年人等让座,当残疾人运动困难时能主动上前询问等行为习惯。[3-59]不想把孩子培养成歧视别人的人。当发觉孩子有欺负、伤害、侮辱别人的行为时,父母就教导自己的孩子:对正直的人来说,这是可耻的行为!;给孩子讲父母是如何爱孩子、希望孩子成为杰出的人;讲看到自己孩子欺负弱者时是多么的吃惊;看到自己孩子对别人受到伤害时反而高兴是多么气愤等等。向孩子表明:父母自己不持偏见,不欺负别人,也不容许孩子欺负别人。[3-64]

二、勤劳与责任感

让孩子帮着做家务,培养孩子勤劳。很多父母相信,让孩子帮着做家务,他将变得能干。日本的孩子们也有自我中心的言行、自立推迟等倾向,主要因为自我责任感没有形成。日本的父母认识到这一点,不再过分宠爱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自己的事儿自己做”。在家里定出规矩,让孩子分担家务,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立心,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有用的人。让孩子从“把用过的东西整理好”等小事做起,养成和父母一起做家务的习惯。[4-48]

三、节约精神

不必要的东西不给孩子买,不给孩子太多的零花钱。他们认为,如果你想让孩子不幸,那就什么都给他买吧。如果父母不加考虑,尽给孩子买东西,容易使孩子失去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努力、忍耐、多加思考的精神,而变得什么都想要,不能自控。[3-28]

四、有理想

日本人认识到,当今很多孩子变得冷漠,没有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对于一些困难的目标在挑战之前就灰心了。但是,孩子也有孩子的梦想和希望,不论是多么小的,多么奇怪的想法,都要认真倾听。多给孩子谈一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那些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成功的人的生活方法,让他们知道人生的目标是流大汗、经过无数次失败才能实现的。要多激励,多鼓舞,父母是孩子的拉拉队。[4-80]

五、有韧性

日本人信奉:只有让儿童经受一定的以忍耐为内容的身心训练,而不是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才能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坚韧和顽强的品质。孩子受点委屈、挫折,家长不会马上去帮他们,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去克服。孩子两岁之前,家长会教他们学会“等待”;两岁之后,就会教他们学会“忍耐”。在日本,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在没有成人带领的情况下,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安营扎寨,寻觅野果,寻找水源,克服重重困难,进行自救活动。日本家长让孩子冬季也穿短装,对孩子进行冷水浴。[5-44]

六、健康的心理

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3-8]日本的父母经常去家庭教育咨询中心、保健中心、儿童咨询所等处跟专家交谈,更多地了解有关孩子心理健康的知识,以便解决日常生活中孩子遇到的心理问题。孩子出现肚子疼、恶心、拉肚子、食欲不振、头昏眼花、发烧等症状,以及吃得过多、失眠、吮指头、咬指甲等行为。这些症状、行为很多是由于心理原因造成的,他们不是简单地给孩子贴上“神经过敏”、“任性”、“厌学”之类的标签了事,而是好好观察孩子,认真听孩子说话,做出努力理解孩子的姿态。[3-26]

七、自信自尊

《家庭教育手册》指出:不要总是指责缺点,应使优点不断增多,对孩子来说,重要的是具有自信、自爱的精神。这种自信、自爱精神就像植物的根一样,扎得越深越广,结出的果实也就越大。找出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表扬作为浇灌孩子心田的丰富的营养和水分,当然,该批评的时候就批评,该表扬的时候却要好好表扬。在心里定下了批评一次、表扬三次的“一比三”的标准。受到表扬的孩子心情愉快,自信及自尊心也会随之得到发展。[3-72]父母为孩子小小的功劳而高兴的话,孩子就能勇于前进,努力做得更好。[6-62]

八、富有个性

“过于干涉”的结果是:孩子到任何时候也不会一个人走路。[3-68]《家庭教育手册》指出:没有一个孩子跟别的孩子完全一样,孩子记住了多少单词,已经学会了多少东西?有的父母只将眼光落在自己的孩子跟人家的孩子相比、跟平均值相比上,以自己的期望值来评价孩子。把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跟平均值比较以后,不要坐立不安。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的个性、相信孩子的成长。[3-70]

九、热爱自然与生命

日本人批评说:如果孩子最好的朋友是电视,那太寂寞啦。应该给孩子创设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自然体验的机会,并让其积极参加。[3-36]鼓励孩子去野外游戏,比如:有时还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感受到接触动植物、接触自然的乐趣;有时全家人一起参加社区举办的亲近大自然的活动,有时候也让孩子离开父母一个人参加此类活动。[3-50]

十、良好的习惯

“正确的习惯是给孩子的珍贵的礼物”[3-23]孩子的日常生活行为及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主要靠家庭。据统计,日本家长对家教内容的选择,其顺序为:注重养成基本生活习惯,注重正直果断教育,注重培养子女的丰富感情和个性,注重忍耐力、自制力的教育,注重子女自觉行动、自有主张的教育,注重子女能适应环境的教育,注重发现自我生存价值的教育,注重孩子取得好成绩和获得学历的教育。[5-44]注重养成基本生活习惯排在第一位。比如教孩子认真、细心,晚上睡觉前,让孩子检查一遍第二天需带的东西,早上起来以后,再检查一遍有没有忘带的东西。不仅孩子要检查,妈妈也要检查,这样就可以避免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十一、彬彬有礼

日本2001年1月发表的“21世纪教育新生计划”中,提出了各家庭要制作“礼仪三原则”的要求。[2-19]日本人重视培养孩子的体贴、感恩之心,日本孩子的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比如:做好了饭孩子不能自己先吃,要等待父母的同意。孩子在吃饭前,要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吃完饭以后要说一声:“我吃好了”。孩子离家或回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孩子出门要和母亲、父亲说一声“我走了”;回家进门要说一声“我回来了”。他们还把“不给别人添麻烦”作为礼仪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孩子先说对不起,常说对不起,敢于道歉。教孩子学会微笑,学会说谢谢。

十二、遵守规则

为了推进日本的家规建设,日本于平成21年7月开展了“亲自共创家规运动”,进行了标语募集、评选和表彰。其中很有特色的有“早晨来了,早起、散步、美味早餐”、“遵守吧,不忘小小的约定”、“喂喂,想说的心情,想听的欲望”、“努力了,成功了,真难得,拾得了快乐的种子”、“九点前进被窝了,明天也精神”、“今天你能说多少句‘谢谢’呢”、“相互帮助,家庭是爱的温床”。[3-27]家规有日常问候、关灯时间、正确的姿态等生活规则等,也有不给别人添麻烦、不撒谎等社会规范。在家里,孩子们有时候守规矩,有时候“犯规”,由此逐渐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3-27]孩子回到家后,先在起居室露个面再进自己的房间;孩子的房间不允许上锁;孩子带朋友进自己房间前,先把朋友介绍给父母。[4-50]定出不多看电视、录像,不多玩电子游戏的规矩。规定手机睡觉的时候不准带入居室,10点以后不使用手机,公共场所要使用震动模式,不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不认识的人来的短信决不回信等等。[4-45]

十三、安全意识

注意孩子的安全教育,增强面对灾难的应变能力。指导孩子在各种场所和环境中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积极遵守交通规则等。[1-82]《家庭教育手册》指出:知道危险与保护自己密切相关。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危险,什么是安全,使他们自己能够做出判断非常重要。不可预见的危险降临的时候怎么办,关键时刻孩子如何从危难中脱身,这些事情平时父母要和孩子经常交流非常重要。[7-62]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游戏、精心培养花草虫鱼等,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各种生物以及看到生物死亡的机会,让孩子切实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珍贵。还有,让孩子想象失去亲人、家属和有心灵创伤的人的心情,使孩子理解那种悲伤是多么深切。[7-82]

十四、独立思考能力

据调查,日本的青年人在对社会产生了不满而采取积极行动的比例,从国际水准来看是极低的。从前日本社会要求勤劳、顺从的国民。但是,现代社会要求自己思考、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自己行动、勇气十足的社会成员。[7-16]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自身都认识到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自我行动、刻意创新、充满勇气的重要性,并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孩子。“我很努力,你也要努力呀”这是父母经常对子女说的话。

十五、社会适应性

尽早地把孩子送到保育所和幼儿园,让孩子关心社区与社会。让孩子跟其它大孩子、小孩子一起玩,使孩子在不同年龄层次构成的集体中,学到处理人际关系的知识。通过集体生活,理解遵守纪律、自制的重要性。[3-52]此外,在家庭里每年也进行例行活动,如春节、女孩节、端午节、七夕、生日、圣诞节、年末大扫除等等,在这些家庭里的例行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与老年人等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进行了交流、联络,加深了亲情,也使他们更加关心社区、亲近传统文化。[3-53]

十六、具有丰富的想象思维

日本的教育专家认为,最精彩的书,是父母自己念给孩子听的书。和家长一起阅读并产生共鸣,可以丰富孩子的感情和心灵,也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思维。很多父母费心开设“读书时间”,哪怕只有一点点时间,坚持每天给孩子讲故事。要注意由浅入深,注意激发孩子的读书欲望。[3-62]通过讲故事培养想象思维是非常好的办法。

十七、丰富的语言交流能力

不断增加夫妻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是建立幸福家庭的基础。夫妻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什么事都可以交谈是最好不过了。[3-12]特别注意餐桌上的交流,吃饭时不涉及阴沉、不快的话题。每个人做的事都是重要新闻,父亲对孩子讲讲工作的事,也就自然教给孩子工作的幸福和意义,也使孩子知道尊敬父亲。当妈妈的讲讲身边的琐事,会自然地教给孩子根植于日常生活中的智慧,也教给孩子与人相处的艺术,使孩子避免卷入复杂的冲突。孩子滔滔不绝地讲起来稚气的傻话,使饭桌的气氛愉快热闹。当爸爸、当妈妈的还及时地把社会上的大事件、爆炸性新闻讲给孩子,利用范围广泛的话题来扩大孩子的视野。[6-63]孩子刚进家门,让他安静休息,不是对孩子没头没脑急着发问,而是先把茶或者果汁给孩子喝,不打扰孩子。过一会,孩子自己就主动开始说起学校的事。什么都会讲给妈妈听。孩子开口讲了,也不半中腰插话给孩子评理或者劝告,耐心听到最后。[6-61]

十八、动手能力

日本父母重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给孩子买来组装玩具,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组装各种各样的模型,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5-45]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包括吃饭前后的洗菜、烧饭、刷碗;让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间及身边的东西;让孩子自己去买东西等等。[8-15]游戏是孩子的工作,对孩子的心理、感知力、想象力的发展非常重要。

十九、独立性

家长不大干涉孩子的时装打扮,比如允许孩子染发,家庭基本默许他们的这些时髦之举。[5-44]日本家庭规定孩子一上高中,就要搬出去独立生活。讲究方法和步骤,孩子刚上小学时,父母若担心学校离家远,就先制定计划并告诉孩子,第一周可送入校园,第二周送到车站,第三周起则要一个人来回。这样,孩子才能事先做好心理准备,顺利地迈向第二阶段。领孩子去购物或旅行就告诉孩子,下次就要他自己来了,这样孩子就会留心来回的路线和购物、住宿等多项细节,下次就可以自己单独行动了。[9]

二十、创造性

西方国家普遍认为,21世纪的人才应掌握“三张通行证”:一张是知识性的,一张是职业性的,第三张是适应能力、开拓能力和创造能力。传统教育往往重视前面两张通行证,而忽视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5-44]所以,日本家庭教育开始重视对孩子创新人格的培养,重视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鼓励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鼓励孩子有独立的想法、看法。家长经常带孩子到科技馆去参观,鼓励孩子到社区图书馆去看书,借阅图书,玩各种创造性游戏,发展孩子的想象力。[8-45]

[1]黄喜珊,刘鸣.战后日本家庭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现代教育论丛,2008(7).

[2]张春浩.日本政府推出“家庭教育支援政策”[J].家教指南,2002(4).

[3]家庭教育手帳(乳幼儿篇)[EB/OL].http://www.mext.go.jp/a_menu/shougai/katei/main8_a1.htm.

[4]家庭教育手帳(小学低年级-中学篇)[EB/OL].http://www.mext.go.jp/a_menu/shougai/katei/main8_a1.htm.

[5]梁建中.日本家庭教育的四重[J].中华家教,2005(12).

[6]刘 敏.日本妈妈的一天——日本家庭教育小锦囊[J].家庭与科学,2002(2).

[7]家庭教育手帳(小学高年级-中学篇)[EB/OL].http://www.mext.go.jp/a_menu/shougai/katei/main8_a1.htm.

[8]王极盛.日本家教的特点[J].家庭教育,2001(1).

[9]李 琛,周炎辉.试论日本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2):192.

[10]王 勇.日本人的“家庭宪法”[J].好家长,2001(9):48.

G610

A

1673-1794(2011)06-0078-03

苏 立(1966-),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比较教育学。

安徽省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2010sk464zd)

2011-08-15

猜你喜欢
日本孩子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孩子的画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熊孩子爆笑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