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祥 郑崇伟 王冠 仇晓庆 李永祥 刘寒 宫鹏涛
1.中国人民解放军东海舰队司令部37分队,浙江 宁波 315122
2.中国人民解放军92538部队12分队,辽宁 大连 116041
浙江东部沿海地区气温特征分析
李思祥1郑崇伟2王冠1仇晓庆1李永祥2刘寒2宫鹏涛2
1.中国人民解放军东海舰队司令部37分队,浙江 宁波 315122
2.中国人民解放军92538部队12分队,辽宁 大连 116041
本文利用1960-2009年近50年的浙江东部沿海地区气温观测资料,对该地区的气温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近50年期间,嵊泗、鄞县、大陈岛、玉环地区的气温呈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20世纪70年代为近半个世纪以来气温的低谷,70年代以后气温的递增趋势明显增强;嵊泗和玉环地区的气温突变期为20世纪90年中期,鄞县和大陈岛地区的气温则不存在突变现象;浙江东部沿海的气温还存在多种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
气温;变化趋势;突变;周期
全球变暖使得冰川消融,直接导致人类生存空间紧缩,还会引起低地被淹、海岸滩涂湿地等生态群的丧失,给生态环境带来灾难,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1]。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2]:1906~005年期间全球气温的变暖趋势为0.074℃/10a,过去50年变暖趋势为0.13℃/10a,几乎是过去一百年来的两倍。本文利用1960~2009年近50年的浙江东部沿海地区气温观测资料,对该地区的气温进行分析,并比较该地区气温变化趋势与全球变暖趋势的速度差异,为研究全球变暖做一些具体的工作。
该数据来自浙江东部沿海的气温观测资料,时间范围从1960 2009年,时间分辨率为3小时,将该资料进行逐年平均,得到1960~2009年逐年平均的50个年平均气温值,利用线性回归方法[3-4]分析该地区的地面气温的逐年变化趋势,利用M-K检验方法分析浙江沿海地区气温的突变形势,并功率谱分析该地区气温的变化周期。各站点位置:嵊泗(30.44°N,122.27°E)、鄞县(29.52°N,121.34°E)、大陈岛(28.27°N,121.54°E)、玉环(28.05° N,121.16°E)。
2.1 近50年浙江沿海地区气温逐年变化趋势
将嵊泗、鄞县、大陈岛、玉环地区的气温分别从1960~2009年分别取逐年平均,分析近50年期间浙江沿海地区气温的逐年线性变化趋势,见图1。
由图1可见,近50年期间,嵊泗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的相关系数为0.67,通过了95%(r0.05=0.25)的信度检验,线性趋势回归系数为0.027,即近50年嵊泗地区的气温以0.027℃·yr-1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鄞县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的相关系数为0.77,通过了95%(r0.05=0. 25)的信度检验,线性趋势回归系数为0. 044,即近50年鄞县地区的气温以0.044℃· yr-1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大陈岛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的相关系数为0.84,通过了95%(r0.05=0.25)的信度检验,线性趋势回归系数为0.047,即近50年大陈岛地区的气温以0.047℃·yr-1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玉环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的相关系数为0.61,通过了95%(r0. 05=0.25)的信度检验,线性趋势回归系数为0.023,即近50年玉环地区的气温以0. 023℃·yr-1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与全球过去50年0.13℃/10a的变暖趋势相比,上述4个地区的变暖趋势均强于全球变暖趋势,其中鄞县和大陈岛地区的递增趋势在上述地区中相对较强,递增趋势均在0.04℃·yr-1以上,嵊泗和玉环地区的递增趋势相对弱于鄞县和大陈岛地区,在0.02℃·yr-1左右。
2.2 突变检验
将嵊泗、鄞县、大陈岛、玉环地区的气温从1960~2009年分别取逐年平均,然后再做MK检验,分析该地区气温的突变,见图2。
由图2a可见, UF线与UB线交于20世纪90年中期,且交点在临界线之间,也就是说嵊泗地区的气温突变期为20世纪90年中期;同理,玉环地区的气温突变期为20世纪90年中后期;鄞县和大陈岛地区的气温则不存在突变现象。
图1 1960-2009年嵊泗、鄞县、大陈岛、玉环地区逐年平均后的气温及其线性趋势
图2 近50年期间嵊泗、鄞县、大陈岛、玉环地区年平均气温的M-K检验(直线为0.05显著性水平临界值±1.96)
2.3 变化周期
将嵊泗、鄞县、大陈岛、玉环地区的气温分别从1960~2009年分别取逐年平均,利用功率谱分析该地区气温的变化周期,见图3。
研究发现浙江东部沿海的气温存在多种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嵊泗地区的气温存在明显的2.0~2.46年、3.2~4.57的变化周期及32年以上的长周期震荡;鄞县地区的气温存在明显的2.0~4.57年的变化周期及32年以上的长周期震荡;大陈岛地区的气温存在明显的2.0~2.67年、3. 56~4.57的变化周期及32年以上的长周期震荡;玉环地区的气温存在明显的2. 0~2.67年、3.56~4.57的变化周期及32年以上的长周期震荡。其中,大陈岛和玉环地区气温的变化周期基本一致,这应该是由于这两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相近所致。上述4个地区的气温存在2.0~2.46、3. 56~4.57年的共同周期及32年以上的长周期震荡。
图3 嵊泗、鄞县、大陈岛、玉环地区气温的功率谱分析(光滑曲线为 =0.05的红噪音检验标准谱)
3.1 近50年期间,嵊泗、鄞县、大陈岛、玉环地区的气温呈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嵊泗地区的气温递增趋势为0.027℃· yr-1,鄞县地区的递增趋势为0.044℃·y r-1,大陈岛地区的递增趋势为0.047℃· yr-1,玉环地区的递增趋势为0.023℃·y r-1;上述4个地区的气温在20世纪60年代均表现出递减趋势,20世纪70年代为近半个世纪以来气温的低谷,70年代以后气温的递增趋势明显增强,在1998年和2007年为较明显的两个气温峰值点,2008年为近20年来气温的最低点。
3.2 嵊泗和玉环地区的气温突变期为20世纪90年中期,鄞县和大陈岛地区的气温则不存在突变现象。
3.3 浙江东部沿海的气温存在多种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嵊泗、鄞县、大陈岛、玉环地区的气温存在2.0~2.46、3.56~4.57年的共同周期及32年以上的长周期震荡。
[1]中国环境报.2004年
[2]IPCC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2007. Climate Change 2007: Synthesis repor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陈上及,马继瑞.海洋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及其应用[M].海洋出版社.1991
[4]黄嘉佑.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M].气象出版社,2000
10.3969/j.issn.1001-8972.2011.22.002
李思祥,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水文气象保障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