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障碍:阻隔创新思维动力对接的那面墙

2011-11-10 02:03高柯
华东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阿西莫夫惯性猴子

□ 文 高柯

思维障碍:阻隔创新思维动力对接的那面墙

□ 文 高柯

当创新思维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时,我们就应该去考虑其根源所在。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七种创新思维的主要障碍,包括经验偏见、利益偏见、位置偏见、封闭思维、惯性思维、线性思维以及惰性思维。而在上述的七种思维障碍中,前三种属于偏见思维,后四种属于定势思维。偏见思维,还涵盖了文化偏见、点状思维、刻板印象等类别。而在定势思维中,还有习惯思维、心理图式以及狗鱼思维等。

思维障碍,看似无足轻重,但是那些原本有利的东西,如经验、如利益,却在不适当的时候起到了不适当的作用。不仅羁绊了创新思维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思维障碍中的三种偏见思维

——经验偏见。

提及经验偏见,顾名思义,我们会想到经验在创新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所谓经验偏见,就是指一切大胆的设想受到以往经验的束缚而偏离其正常思维的现象。比如,有一则关于驴背盐过河的故事,正好体现了其中的含义。故事讲的是,一头驴子背着一大袋子的盐,淌水过河,但是一不小心,它就滑到了水里。当它重新站起来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身上的担子轻了许多。驴子由此得出了一个经验,即只要掉到水里,背上的东西就能减轻重量。后来有一次,它在背棉花过河的时候,就故意摔倒在水里,但可悲的是这次它再也没能爬起来,而且被活活淹死了。驴子之死,是因为驴子只知道盐遇水能溶解,背上的包袱就会轻,但它却不知道棉花遇水则会吸水,货物因而变重。源于经验所引起的这一偏见,必然会导致驴子的非命之死。

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比较多。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们获得了许多经验和体会。经验固然重要,可以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少碰无数钉子,但是,如果我们机械地套用经验,不对以往的经验所形成的条件和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我们必然会受到经验思维的左右。仅靠生搬硬套,我们只会像驴子那样被经验所托累;跳不出经验的束缚,轻则错失机遇,重则吃尽苦头。

——利益偏见。

利益偏见是指对公正所产生的一种无意识的微妙偏离,其主要特征,一为无意识性,二为微妙的偏离。但是如果因存在利害关系而有意识地作出明显不公的判断,即与公正产生明显的偏差,则不属于利益偏见,且可以看作是有意识地争取权益、规避风险。

鸡眼思维就是一种典型的利益偏见,意思是说一个没有修养的人因为过路人踩到了他的鸡眼,他就把这个人看成是世界上最可恶的坏人。他把自己的鸡眼当做评价人的标准。这就是无意识的、微妙的偏离的体现。

就像天下的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大多数小孩都认为自己的父母是天下最好的父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等,都是典型的利益偏见思维模式。

——位置偏见。

位置偏见指的是因所处的位置而无意识地产生微妙的偏离。我们往往会因为所处位置的不同,而对事物作出不同的判断。正如苏轼在《题西林壁》里所描绘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景象,正好反映出庐山的风景因所处的位置不同而不同,就是典型的位置偏见。

正如“瞎子摸象”中的瞎子,当他的双手触及大象的身体某部位时,由于视力上的障碍,他就以为自己已经获得了大象整体的形状概念,因此造成了偏见。这一故事就是比喻某人不能对事物作全面的了解,也就是所谓的位置偏见。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就不同。例如,在创新过程中,在同一个课题组里,课题组成员都会强调自己完成的那部分是多么重要,并且对其在创新项目中的创造性贡献的评价往往比其他成员对其的评价略高。再比如,某些企业会出现部门间相互计较职能高低,在工作沟通中,埋怨别人不配合其工作等的情况。这些其实都是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才导致双方偏见思维的形成。

思维障碍中的四种定势思维

——封闭思维。

比如,在一幅名为《武大郞开店》的漫画中,漫画的主角——商店的老板,因为自己的身材矮小,就在挑选店员的过程中定下了一个规矩。要求来应聘的店员必须比他矮小,否则一概不要。这幅漫画的作者方成就是利用了非常规的手法,讽刺那些嫉贤妒能的人为了维护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滥用职权排除道德和才能超过自己的人。这其实就是封闭思维的典型案例。

另一个例子就是“霍布森选择”。300多年前在英国伦敦郊区有一个名叫霍布森的人,养了很多马。一些人很高兴地到他那里去选马,但是整个马圈只有一个很小的门洞,马出不去,选也是白选。后来一位名叫西蒙的获得诺贝尔奖获得者把这种现象叫做霍布森选择。

由于封闭思维的左右,人的境界难免有所局限,上不了层次。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思维现象也是随处可见。例如,我所认识的上海某企业的质检工程师,尽管他只有大专学历,在上海不能申领引进人才居住证,无法找到归属感,但他还是不求上进,不愿再花时间去读书。

——惯性思维。

惯性思维是指沿着某一思维路径以线性方式延伸,且暂时封闭其它方向的思维,所形成的思维惯性。惯性思维也可解释为,所采用的某种特定的思路越多,下一次采取同样思路的可能性就越大。惯性思维的典型案例莫过于阿西莫夫的智商。阿西莫夫是一位俄裔美国人,著名的科普作家。有一次,他遇到了他的老熟人,是一位汽车修理工。修理工给阿西莫夫出了一道智力题。修理工说:“有一位聋哑人,到五金商店买钉子,对售货员做了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拳作出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售货员明白了,就给他拿来钉子。”修理工继续说,“聋哑人买好钉子后走了,又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他问阿西莫夫:“盲人将会怎么做?”阿西莫夫不加思索地伸出食指和中指,作出剪刀的形状。修理工见状开心地笑起来:“盲人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就行了,何必要做手势呢?”。阿西莫夫就是犯了惯性思维的错误。现实生活中惯性思维也是常见的。包括人们按步就班地工作、生活,不寻求改变,都是惯性思维的表现。

由一个群体、一个组织、一个机构共同形成的惯性就是群体性惯性。科学家曾对猴子做过一个实验,以此反映猴子形成群体惯性的过程。科学家将4只猴子关在一个房间里,并在房顶上开了一个小洞,每天只喂很少的食物,让猴子饿得饥肠辘辘。几天以后,实验者将一串香蕉从小洞中放下,一只饿昏了的猴子赶紧冲上前去,但还没等吃到香蕉,就被预设在房顶上的热水泼到并被烫伤,其他三只猴子也有类似的经历,也都被热水烫伤了。反复几次以后,猴子们再也不敢去吃香蕉了。过了几天,实验者又将一只新猴子放到房内,当新猴子饿得想去吃香蕉时,立刻被其他3只猴子制止了。同样,再换进来一只新猴子,当这只猴子饿得想吃香蕉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不但那两只有烫伤经历的猴子上前制止它,连那只没被烫过的猴子也极力去阻止它。当新的猴子不断换入,老猴子全部离开以后,仍然没有一只猴子敢去碰香蕉。尽管情况发生了变化,房顶的热水早已拿走,但被热水浇注的群体惯性仍束缚着房子里的每一只猴子,使得他们不敢去享用心爱的香蕉。这就是群体惯性形成的过程。

群体惯性在一些组织里普遍存在着,过去的教训往往导致整个组织无法适应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从而错失了许多机会。而相反一些临时的举措,或特定时候采取的一些措施,又容易变成惯例,最终导致组织的僵化。

——线性思维。

谈到线性思维,我们可以联想到这样一个例子。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司机开着一辆北京吉普车外出,途中车子抛锚,他以为是没油了,便下车检查油箱。当时他没带手电筒,就顺手掏出了打火机,刚一点燃,就听见“轰”的一声发生了爆炸,导致了车毁人伤。这便是线性思维的恶果。

线性思维的特点就是习惯于将多元问题变为一元问题。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多元问题居多,将复杂的多元问题归结为一个简单的一元问题来处理,势必会碰壁。故事中的司机就是未考虑多元的可能性,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惰性思维。

惰性思维是指人们习惯于用老的眼光来看待新的问题,用旧的概念去解释新的现象,是人类思维深处保守力量的体现。惰性思维者不愿去尝试,也不敢去冒险,也就错失了大好的时机,其潜能也被埋没了。

我们常说的“大象的悲剧”,讲的就是惰性思维的关系。一家马戏团突然失火,人们四处逃窜,尽管没有人员的伤亡,但一头很值钱的大象却被活活地烧死了。那头大象是用一条细绳栓在一根小木棍上。以大象的力量,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但是大象却没能成功逃生。究其原因,就要回到数年前,当这头大象还很小的时候,马戏团主担心它会逃脱,就把它的腿用铁链绑在一棵大树上。在它企图离开时,象腿就会被铁链磨出血来,疼痛得厉害。久而久之,大象的脑海中就形成了无法逃脱的印象。当它长大后,尽管绑在脚上的只是小绳子和小木棍,它也懒得再去挣扎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家的思维能够决定企业竞争的成败以及是否具有竞争优势。要创新,就必须打破思维障碍。例如,1913年美国著名企业家亨利•福特在屠宰流水作业的启发下,为福特汽车公司设计了汽车装配流水线,大批量地生产统一规格的黑色“T”型轿车,使福特一度成为全球汽车市场占有率高达68%的“汽车大王”,这在管理史上被称为“福特制”。但是后来,福特陶醉于他的汽车装配流水线,埋下了“思维定势”的种子,并居然公开宣称,从此以后福特公司只生产该款车型。然而,当美国汽车市场渐趋饱和,购车人对汽车的档次、性能、外观有了更高要求时,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有了创新思维的突破,首创了“分期付款、旧车折旧、年年换代、密封车身”的汽车生产四原则,一举击败了福特,并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制造企业。因此,从福特与斯隆的思维博弈中可以发现,具备了创新思维才是企业发展的不二法门。

猜你喜欢
阿西莫夫惯性猴子
你真的了解惯性吗
冲破『惯性』 看惯性
永不停歇的工作者
诗意的理性:论阿西莫夫机器人小说中的人机伦理
男猴子和女猴子
淘气的猴子
猴子出海
无处不在的惯性
普遍存在的惯性
永远的新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