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研究生“团队式导师制”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1-11-09 08:03庄永达陈飞飞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导师制导师研究生

庄永达,陈飞飞

(宁波大学体育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体育学研究生“团队式导师制”培养模式的研究

庄永达,陈飞飞

(宁波大学体育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采用问卷和访谈调查法,对浙江省体育学研究生导师队伍现状和指导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体育学研究生团队式导师制培养模式。该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导师制单一传承关系,有利于提高导师的整体素质,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结果为研究生导师制改革提供参考。

体育学研究生;团队式导师制;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进入了跨越式的发展阶段,招生数量大幅增长,但是在研究生数量扩大的同时,其质量并未同比提升,甚至出现“质量滑坡”现象。研究生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导师、研究生、环境等诸多因素[1]。而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科之间交叉、渗透、联系越来越紧密,需要导师具备多学科知识,同时,面对研究生规模的日益扩大,研究生个性需求日益多样化,需要导师因材施教,上述要求对传统的导师负责制下学徒式教育带来了挑战。为此,本研究以学科交叉性较强、并具实践环节的体育学研究生培养为研究对象,探索构建“团队式导师制”培养模式。

1 研究方法

1.1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的需要设计了问卷,并在校内进行试测,辅以问卷信度与效度的检验。然后向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宁波大学的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共 180人发放问卷,回收 172份,回收率为 95.6%。其中有效问卷 159份,有效回收率为 92.4%。

1.2 访谈法

针对研究生培养和导师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改进研究生指导方式进行了访谈,访谈对象为研究生学院的相关领导、体育学院研究生的主要领导和研究生导师。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学徒式导师制的缺陷

对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其一,研究生与导师每月相互讨论研究工作 4次以上的仅为 32.7%,大多为偶尔对研究生进行指导 (表 1)。说明导师由于教学工作量、本身的学术工作和非学术工作繁忙而忽视对研究生的指导,致使许多研究生无法从导师那里得到足够的帮助与指导。其二,在研究生对导师意见调查中显示 (表 2):导师的知识能力局限使得学生得不到全面的指导的问题也较为突出,被调查者选择“对我感兴趣的领域不熟悉”的占30.2%,可见,导师的知识能力的局限影响了研究生个性培养的质量。由此,研究生对导师指导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有 43.5%的学生对导师的指导表示满意,这证明只有近半数的导师对自己指导的学生能尽职尽责,他们的工作得到了研究生的认可;有29.6%的研究生对导师培养工作评价为“一般”,说明这部分导师还需积极努力;另有 23.3%的研究生对导师培养工作表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说明这部分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上没有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

表1 导师指导研究生的频率调查表(单位:次 /月)

表2 研究生对导师指导的意见调查表

在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中,特别是硕士生培养教育长期以来多采用单导师模式,即一个研究生只有一个导师,一个导师指导多名学生。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这种模式日益显示出了它的局限性,制约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3]。因为这种培养模式不仅不利于开阔研究生的视野,而且使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较多地打上导师个人学术兴趣的烙印,影响研究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另外,采用学徒制培养模式,即一个导师带几个研究生,在目前研究生扩招的情况下,导师人数的增长却远不及研究生人数的增长,因此,研究生师生比相当低。有的导师甚至带十几个研究生,致使导师精力不足、培养不力成为最大的问题。

2.2 导师的专业背景缺陷

体育学是一门学科交叉性和渗透性较强,并具专业实践环节的学科。因此,对体育学研究生的培养,既需要提高其相关多学科的理论水平,同时也需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就目前来说,导师资格条件往往就看他是否有课题、有研究经费,而没有专业技能高低的要求,这就导致导师有能力指导研究生的科研的训练,而不关心研究生体育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关于导师专业背景调查结果显示:“既懂理论又具专业技能的导师”占 46.8%,还有一半以上的导师在专业综合素质上有一定的缺陷,将导致对研究生指导的不全面。

2.3 导师指导组的缺陷

研究生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说是专业培养,但是体育学研究生科研培养过程需要的不仅是单学科的知识背景,更需要多门学科的综合。特别是当今多元文化时代,很多科研成果的出现都是交叉学科综合的结果,只有使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研究生在科研实践中才能打开视野,才会有丰富的科研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才会有创新的科研成果,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文化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各校的研究生管理部门也认识到这一点,在研究生培养制度中明确导师负责制,并辅之以指导小组。但在实际培养中,由于认识的偏差与制度上的欠缺,指导小组往往形同虚设,难以发挥作用。调查显示:“无导师组集体指导”和“有导师组但无指导活动”占 52.8%,说明导师组基本是名存实亡,难以发挥导师组的作用。

3 体育学研究生团队式导师制培养模式构建

3.1 “团队式导师组”的构成及运作

“团队式导师制”是以团队的组织形式,围绕研究生培养与导师团队的优势互补两大任务,运用制度保障其运作的模式。团队式导师制构成见图 1。

图 1 团队式导师组构成图

面对研究生规模的日益扩大,研究生个性需求日益多样化,需要导师因材施教。但由于知识结构、学术领域、时间与精力所限,单凭一位导师的力量很难指导研究生在短时期内取得创造性的成果。因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很有必要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成立“团队式导师组”。“导师组”强调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为研究生培养创造更广阔的空间。不同学科专业、学术背景、知识结构、研究方向的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既可以相互渗透和取长补短,更好地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综合发展的形势,开拓新的研究思路,开创新的研究领域,将对培养复合型的创新人才起到重要作用,也可以以老带新,促进年轻导师尽快成长。

宁波大学体育学院是在实施研究生质量提升工程中采用了团队式导师制,以研究方向为基础,组成若干导师组。导师组的人员由第一导师、第二导师和助理导师构成。第一导师由高资历、高素质的导师担任,全面负责团队式导师组对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并通过学院层面的师生互选后确定。第二导师由专业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按实际需要可以在校内外聘任,平时带领研究生进行助教、助训、助管等工作,从中提升体育学研究生的体育专业实践能力。助理导师由具有高学历和较强科研能力,但缺乏研究生培养经验的青年教师担任,主要协助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或进行专项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一导师直接指导研究生,了解研究生状况,对研究生情况全面负责,使得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点明确。第一导师定期召集第二导师和助理导师进行交流,使得培养研究生的目标一致。第二导师和助理导师同时具有指导部分研究生的能力,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有问题可以和第一导师交流,也可以和第二导师或助理导师交流,使得学生不会出现“无人管理”的状态。

通过一年多团队式导师制的运作,研究生培养质量有显著提高,通过传帮带以及取长补短,促使助理导师快速成长,同时使理论导师实践化,实践导师理论化,从而提高了导师组整体水平。

3.2 体育学研究生团队式导师组的制度保障

3.2.1 基于“项目驱动”提高导师科研能力 研究生报考及选择导师较多是因仰慕导师的学术成就和名声而来的,研究生导师如果在学术、科研上不能成为研究生的指引者,就很难受到学生的爱戴和敬仰。学高为师,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渊博的知识,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要始终站在学术前沿,在本学科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研究生的教育过程是以师生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导师将研究生引入研究行动,不应是孤立的研究,应是与导师的研究课题有内在关系的研究,例如是导师研究课题的一个子课题。因为只有将研究生的研究行动纳入到导师大的研究领域之中,师生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者;研究生才有可能在这种真实的合作中感受导师的示范,同时通过合作效应领悟更多的“隐性知识”。为此,导师需要通过项目驱动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站在学科前沿,从事对学科发展有影响、对社会经济建设有价值的研究工作。因此,大部分高校均将有在研科研项目作为选拔考核研究生导师的条件之一,这就促使导师拿项目、做项目,以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和指导能力。

3.2.2 基于“导师职业道德”加强导师责任制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着关键因素,其中职业道德与培养质量之间也有很大的关联。优秀的研究生导师除了学术上有所成就,良好的人格魅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作为导师要重视道德情操的培养,要“身正为范”。在研究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研究生与其导师交往是最频繁的,因此导师要从思想政治到学术研究,从道德情操到治学态度,从处事方法到生活习惯等全方位对学生施加影响[4]。常言道,身教重于言传,研究生指导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质、人格魅力、治学态度等等,会对研究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也会带来长远的影响。导师的责任心对研究生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即使导师的科研能力很强,指导水平很高,但如果导师缺乏责任心,对所指导的研究生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对学校有关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制度不熟悉,不了解,导致研究生专业道德滑坡,也不可能指导出优秀的研究生。在这里就是要求导师要具有良好的个人素养,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2.3 基于“团队合作”整体提升导师队伍的指导水平 使导师明确团队合作的意义,确定团队合作的目标,分享团队合作的共同利益,使个体在团队获得更好的发展,产生 1+1>2的效果。首先,打造学科内团队合作平台。通过导师之间就所研内容的互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思维、科研、智慧上形成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现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其次,打造“跨学科”团队合作平台,过去各学科导师常常以“隔行如隔山”的理由,自我谅解对其他学科的陌生。不同学科导师在科研上无对话的基础和需要,科研活动处于“学科孤立”的状态。通过不同学科导师之间的合作,有机整合其他学科中的相关理论,融会贯通、渗透交叉、促进提高。同时可使相当一部分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但缺乏研究生培养经验的青年导师,通过与有经验的校内外导师的接触、学习,提高他们的指导能力与水平。最后,打造社会互动合作平台,通过与政府部门、企业与社会团体的科研合作,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多途径的合作机制,使导师在服务社会中提升自己的整体水平。

3.2.4 基于“业务培训”完善导师知识与能力结构 在信息社会的现代,知识像“滚雪球”式的激增,知识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得导师不可能掌握所有新的知识,从而要求导师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成为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的一项素质。在此背景下,使导师的治学不仅需要深厚的学术积淀,且需要随时“充电”[5]。因此,研究生培养机构必须把终身教育体系引入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当中,让任何导师都有机会在任何年龄阶段进行专门学习。为此,需要努力构建学习型导师团队,对导师团队成员采取政策倾斜。第一,鼓励导师承担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对导师申报高级别课题给予优先培育。第二,支持导师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交流。通过学术交流,拓宽导师的学术视野,及时了解当前学科的研究前沿及热点问题,启迪科研思维。对导师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交流给予全额报销。第三,规范新任导师的岗前培训。对刚进人导师队伍的年轻导师进行岗位和政策法规方面的培训,让他们了解国家和学校关于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规章制度,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熟悉学位制度与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每位新任导师在独立指导研究生之前,都要有协助正式导师指导研究生的经历。这种从协助转换成独立指导研究生,是老师在指导能力上的一个飞跃。通过岗前培训使他们在理论上和心理上有充分的准备,能够尽快地进入角色,适应指导工作。第四,定期开展导师学术讲座制,并把讲座的内容与次数作为导师考核的指标之一。要求每位导师选择与研究内容相一致的主题,并向全体研究生作专题报告,从中既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也拓展研究生的研究思路。第五,重视导师的职业道德培训。定期举办导师的职业道德标准、指导方式和相关管理制度等培训,以提高导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1]徐建波,彭 理.从 IT人才质量探讨计算机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J].教师,2008(3):64-65.

[2]张意忠.论导师团队建设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2):130-134.

[3]郑路鸿,陈成文.研究机会对研究生能力的影响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2):20-27.

[4]高 英.把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四个主要环节[J].辽宁教育研究,2006(4):74-75.

[5]陈俊珂.研究生导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6):42-46.

[6]王 青.研究生导师工作性质与教育作用辨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8(3):82-85.

[7]刘 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4.

[8]王全林.国外四种研究生培养模式之比较及其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05(1):82.

Team Tutorial System of Sports Science Postgraduates

ZHUANG Yongda,CHEN Feif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Zhejiang,China)

By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 surve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utor team of sports science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bout guidance way in Zhe jiang province.It further puts forward the training mode of sports science for team tutorial system.This model has changed the single succession relationship of traditional tutorial system.It is good for improv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utor team and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graduate system reform.

sports science graduate;team tutorial system;training mode

G807.4

A

1004-0560(2011)02-0118-03

2010-12-02;

2011-01-15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阶段成果 (课题号 GLA 102015)。

庄永达 (1971-),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管理学和体育社会学。

责任编辑:刘红霞

◂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导师制导师研究生
导师制联合进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来源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效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V eraW an g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