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

2011-11-08 10:42:02吴云清
池州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镇江市发展

吴云清

(南京工业大学 测绘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镇江市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

吴云清

(南京工业大学 测绘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本文论述了城市跨越发展的意义、内涵和原则,并结合镇江市的发展实际,分析了其跨越发展的前景和制约因素,提出其跨越发展的目标及战略措施,以赶超苏南其他城市、融入上海经济圈,实现在长江经济带中合理的分工与协作。

镇江市;跨越式发展;战略

随着我国的高速城市化进程,城市跨越式发展已带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1],成为我国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方式[2],当前国内对跨越式发展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概念的辨析、新区与城市跨越式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不同类型城市的跨越式发展的模式[3],而对跨越式发展的原则、路径、空间耦合鲜有研究,本文正是基于此,对镇江市跨越式发展进行了研究,以对未来城市跨越式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镇江市位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但经济发展水平却处于苏南地区的波谷。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为了能赶超周边城市的发展,融入上海经济圈,参与长江经济带上的分工与协作,提升城市化和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是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同时,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以及上海都市圈的集聚辐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建成,沟通了苏南和苏中的一体化发展;丹徒县的撤县并区,为镇江市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提供了空间和载体。

1 跨越式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跨越式发展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赶超先进国家或地区,打破其原有的发展模式,在理念、科技、体制等方面采取创新措施,以一种超常规的特殊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跨阶段发展。

从内涵上讲,即以一种新思路、新理念、新方式、新机制[4]实现内容、形式的跨越和空间载体的跨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内容形式上的跨越,即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发展水平、增长方式及社会发展理念的跳跃式发展。另一方面是空间载体的跨越,首先空间上为跨越发展提供足够的集聚源泉,其次,要将跨越发展载体化。

图1 跨越式发展的内涵

2 镇江市跨越发展的条件分析

2.1 镇江市跨越发展的前景

(1)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发展高科技产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的关键。镇江位于苏南经济板块,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上,快速融入长江三角洲及上海经济圈的关键是以高科技产业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动力的升级和跨越。

(2)中国加入WTO后,对镇江港口经济和港口城市的双重影响。中国加入WTO后,极大地促进了港口经济和港口城市的外向型发展。镇江市有良好的港口资源,发展“港口—外向型”经济条件优越。因此,“港口—外向型”经济是镇江市新一轮发展的重点,这对城市发展提出了跳跃式的要求。

(3)长江三角洲的区域背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长江三角洲内部加强城市和区域的集聚经济,实现产业的地方网络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上海的国际国内地位不断上升,南京都市圈正在加速形成,对镇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区域背景来看,区域一体化成为了当前中国经济的新动向,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若干个区域规划,经济板块已从东部向中部、西部扩展,经济布局从沿海向内地延伸,沿江发展带。《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中指出,镇江市应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优势及沿江交通通道的作用,合理推进岸线开发和港口建设,引导装备制造、化工、冶金、物流等产业适度集聚,加快城镇发展,注重水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建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生态良好的基础产业发展城市,成为长江产业带的重要城市。

从镇江与周边地区的人流、信息流、资本流来分析,镇江除受上海、南京影响外,与扬州、常州、泰州的社会经济联系也比较紧密,这反映了镇江处于苏南向苏北经济过渡影响和传递区域,有着“桥头堡”的黄金地理位置。

图2 镇江市区位分析图

(4)交通区位背景的变化。润扬大桥、沿江高速公路的建成有利于实施沟通苏南、苏中,推进苏北战略;此外,润扬大桥将分解南京长江大桥、二桥、三桥的负荷,形成南京东部与苏北沿江城市的交通中转点。沿江一级公路、京沪高速铁路、沿江铁路等的建设使镇江重新确立新的“黄金十字”的地理位置。

(5)区划调整的新举措。镇江市提出要创建“双百”城市,即人口和城市规模分别达到100万和100KM2。现状镇江市域人口为266.67万,市区人口不到99.24万,占市域人口的37.21%,人口现状规模主要是由于丹徒区的合并,低于南京和苏锡常两大都市圈内城市的人口平均水平40.90%;市区建成区面积50 KM2,因而城市化的质量急需提高。同时,丹徒区的并入,为镇江市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充裕的空间和集聚的力量源泉,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

2.2 镇江市跨越发展的制约因素

(1)在都市圈内的现状经济地位。2008年,GDP总量比较,镇江市最低,人均GDP比较,镇江市仅高于扬州市,就经济增长速度来说,镇江市仅高于南京和无锡,低于苏南的其他城市。因此,镇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苏南的周边城市仍有一定的差距。

表1 2008年镇江市与都市圈范围内城市经济实力比较[5]

(2)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的需要。在镇江

市的产业结构中,重化工业的产值明显高于轻工业,已形成了造纸、化工、建材、铝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轻工业的数量较多,但规模偏小,(1995年到2001年间,轻工业的比重均值为48.81%),对辖市、县的辐射和扩散功能不足,影响了城乡的垂直分工和一体化的进程。同时,国民经济中,国有企业的比重大于私营经济的比重 (1995年到2001年,国有与集体经济的比重均值为55.38%),企业活力急需增强。

(3)区位背景的挑战。一方面,江苏沿江多座长江大桥的建成,使长江南北交流日益通畅,加剧了长江南北两地的竞争;另一方面,江苏沿江高速公路、宁杭高速公路选线偏离镇江,使镇江交通枢纽地位面临挑战。

(4)中心城市吸引度不高,区域发展整合度不够。镇江市域范围内,丹阳市和扬中市明显受上海市的吸引,句容市受南京的影响多于镇江;市域岸线资源使用各自为政,区域整合力度不够,大大削弱了整体竞争实力,使得镇江在苏南板块中处于被动地位,为赶超周边城市,实施跨越式发展尤为重要。

镇江要在区域竞争中取得优势,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黄金十字”区位特点,抓住“桥头”机遇,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

3 镇江市跨越式发展的原则

跨越发展从实质上讲,是指地区理念、经济、品位、功能、吸纳力等方面的跳跃增长。

3.1 理念创新是前提

理念创新是跨越发展的前提。从镇江市的发展历程来看,多传统的保守理念,缺乏求变、求思、求新的氛围,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参与竞争意识不强,是制约镇江跨越发展的瓶颈。因此,镇江市跨越发展的关键在于开拓创新的理念和人文精神,在经济体制、人才机制、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改革。

首先要以进攻态势开创富民强市新境界,强化机遇期意识。变发展潜力为现实发展能力,营造“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大胆创业,激发群众的创造热情,营造更宽松的发展环境。

其次,要突破经济总量提升只能靠经济发展的观念。建立城市化是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和基础条件的理念,改变传统的产业拉动型经济发展意识,将现代化的城市化水平提升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城市质量提高的基础平台。

再次,变劣势为优势,将地理、区位、人才环境等的不利因素通过创造条件,变为发展中的有利条件。突变、创新,通过人文理念的创新来带动整个城市的跨越发展。

3.2 特色建设是重点

城市在发展进程中,要实施专业化原则,利用自身的优势,在区域中营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奇”[6]的特色优势。在大的区域环境背景中,利用自身的优势获得合理的分工,在城市建设、产业结构、城市景观、文化氛围等方面塑造自身的特色;同时,从资金、技术、人才和劳动力等方面加强与大城市及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融入大的城市经济圈,成为大的经济圈中一个特色的链条和关节,自身优势和区域联系相结合,促进城市在经济体制、发展模式等方面的跨越。

3.3 利用市场是关键

利用市场规律和政府宏观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在城市空间扩展、城市经营方面,以市场规律引导城市有序发展。把城市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来治理,城市的空间扩展方向、城市的合理规模、资源配置市场和政府的宏观指导相结合,市场规律以城市的价值增值为核心,以发展地方经济为目标,使土地资源、基础设施和城域空间在资产运作增值,提升城市功能,扩大经济容量;政府着力减少城市发展中的不确定性,树立独特的城市形象,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重点以文化、生态等核心问题带动城市整体增值,将城市建设和文化需求整合化,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3.4 区域整合是保障

对一个地区或城市内部来说,要实行合理的资源、优势及发展战略整合。区域内部建立多元化的原则,长效管理城市,按时序、地段、性质协调分工、实行资金或政策的合理倾斜,以发挥资源的增值效益。区域资源和优势整合发展,以实现其耦合优化使用,满足内部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区域整体推进,共同提升整个地区在大的区域背景中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4 镇江市跨越发展的目标和政策措施

目标:镇江市跨越发展的目标是创新发展理念,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化质量,区域中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的特色制造业链条,上海经济圈的重要扩散空间,市域内部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优化的经济共同体。

4.1 理念发展与创新

(1)建立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建立的关键因素在于体制和人才。

首先,机制转轨。把企业机制搞活、内力激活、资产盘活,使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政府成为营造环境的主体、职工群众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把私营个体经济作为最具成长力的民本经济,鼓励公有资本退出,优化股权结构、服务环境、政策环境、舆论环境,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私营个体经济园区建设。

其次,人才环境创新。镇江新一轮的发展中,要重视归国的高科技人才,抓住海外人才回国创业潮机遇,加快留学生创业园建设。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尊重各种人才;改善育人环境,培养高层次人才;创新工作环境,用好现有人才。

(2)建立经营城市的理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快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政府在突出资金集中调度,重点加快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步伐,大力经营城市,多渠道筹措资金。走以地聚财、以地建城、以地养城等综合开发的城市建设路子。要积极开展城建项目招商,逐步开放城市建设的投资领域,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私人资本和境外资本直接投资城市建设。

4.2 经济和城市建设

经济发展是地区发展和城市化的支柱和灵魂,是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

(1)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镇江市业已形成造纸、化工、建材和铝加工制造业等四大支柱产业,根据市场占有率和产业专门化率Z=[7]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确定主导产业为精细化工、造纸、造船业、旅游和物流业,潜导产业为电子信息业、新材料业和食品工业,增强镇江市的特色制造业,重点发展沿江产业带,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现代制造业和物流业的特色链条。

同时,镇江市城市化质量提升的关键是发展现代化的农业,做好周边大城市的菜篮子工程,以农民的富裕改变镇江市腹地较小的第三产业发展状况;以文化优势带动旅游业发展,以旅游业和物流业带动第三产业的腾飞,实现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跨越。

(2)以人为本,改善城市结构和功能。在城市建设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工业载体化和园区化。

老城区发展中央商务区,保护与发展并重,注重纵深发展,发展现代化的行政、管理、金融、商业、贸易、信息、服务中心。在新区发展现代制造业,沿江建设港口型工业园区,CBD与各开发区进行分工协作,促进城市内部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市域范围内,呈“开”字形结构发展[8]。主轴线为沿江发展带,上下游岸线资源分时段、分河段、分性质整合协调利用,发展大进大出的重化工业;次轴线为沿镇江到沪宁高速公路段,发展高新技术及新材料加工业。沿句容—丹阳的公路发展传统轻工业加工制造业。沿京杭运河发展镇江市的特色船舶工业及机械加工业,形成各地特色乡镇企业的集聚带。市域资源协调整合利用,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区域竞争力。

图3 镇江市域空间结构示意

(3)打造特色城市景观。建立“江中半岛”,长江的沿江经济带是未来江苏省联合苏南、苏中的主要通道,镇江市凭借良好地理优势,打造“滨江型”城市格局。由政府投资主持建设江心洲,将镇江市的城市景观塑造为长江经济带上一个重要的滨江城市,融合现代国际新城区和科技园区规划建设的全新理念。美化城市景观,城市品位跨越提升,成为继苏州的“台资高地”和无锡的“日资高地”后的另一块外商投资集中点——“韩资和欧美投资高地”。

4.3 城市管理

有效的城市管理是指导城市有序建设,实现跨越的重要保证。

(1)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镇江市推进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放宽户口迁移限制,引导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市区可以全面实行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人员登记户口的政策。周边地区和卫星城镇,要制订如养老挂靠、夫妻挂靠等相应的鼓励措施,吸纳郊区人口;小城镇中,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促进人口规模的形成和扩展,推进城市规模的跨越。

(2)区域经济协调与合作——错位竞争战略。产业特色优势竞争与特色优势互补相结合。一方面,镇江适应充分发挥资源特色和产业基础优势,发展壮大优势产业,特色产品,保持和增强已有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应主动与其他城市形成一种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产业联系,错位竞争,提高长江三角洲的整体竞争力。

首先,与南京都市圈的产业发展协调。利用南京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发展一批与之互补、配套的化工产品和企业,联合形成产业链。利用南京的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和教育资源,加快高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但应避免与其高新技术产业同构,发展自身支柱产业的高新科技化产业。

其次,与苏锡常都市圈的产业发展协调。与苏锡常相比,镇江在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等方面配套能力较强,可以充分利用上海与苏锡常地区结构调整的机遇,有选择的吸纳工业的转移,取得资本、技术、人才和市场份额,实现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4.4 跨越内容载体化

(1)产业建设载体化。城市跨越发展的内容实体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其空间载体化。镇江市丹徒区的并入,加大了城市规模跨越发展的空间,同时,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足够的集聚力量的源泉。镇江市未来要实现产业发展载体化,沿江发展港口型工业园区,根据其产业发展实际,建设丁卯高新技术业区、大港—谏壁造纸化工区、龙门船舶建设工业区、扬中电气机械制造区、丹阳灯具、五金制造区,主城——句容道教旅游区等,园区配套建设优势产品的物流市场,合理分工,以促进产业的集聚和规模化。

(2)科技建设园区化。为了给产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镇江应建设地方优势产品的科技软件园,逐步接受南京仙西地区大学城的辐射,打造国际化的知名品牌;进一步改善软件产业的投资环境,降低软件企业的运营资本,逐步建立“镇江软件产业基地技术增值服务平台”。

同时,结合镇江市现有高校较多的特点,建设以学府路为中心的“大学城”。大学城内设施以市场化模式由政府、高校与企业共建共享,成为镇江市改善人才环境、跨越发展的有力的科技支撑。

6 结论

一个地区或城市在发展进程中,为了赶超先进地区或城市,以创新的理念、市场规律、特色建设、区域整合的原则,在城市建设、管理、功能、品位上跨越发展的同时,实现跨越内容载体化,是地区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实力的关键。

镇江市在新的城市建设中,要在理念创新、经济和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发展园区化等方面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以迅速赶超苏南周边城市,参与长江经济带上合理的分工与协作,成为沿江经济带上的特色链条。

[1]陶松龄,陈有川.城市跨越式发展的辨析[J].城市规划,2003(10):13-16.

[2]欧阳南江.城市跨越式发展与东莞新区建设[J].规划师,2004(5):25-28.

[3]黄双庆.推进生态港口旅游城市跨越式发展[J].发展研究,2005(5):69-70.

[4]唐华俊,吴永常,王东阳.西南地区农业跨越式发展战略[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1(4):1.

[5]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省统计年鉴2006-2009[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009.

[6]周春燕,张继志.关于镇江市将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的几点思考[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1(1):46.

[7]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239-241.

[8]镇江市计委.镇江市城市化发展规划[R].2002-09.

A Study of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Zhenjiang City

Wu Yunqing
(College of Geomatics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njing,Jiansu210009)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content,principles of the great-leap-forward urban development,based on Zhengjiang city,it analyzes the prospect and disadvantages,and puts forward the goals and strategies in order to surpass the neighbor cities and integrate into the Shanghai economic circle and realize its role in the economic belt along Yangtze River.

Zhenjiang City;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Strategies

K901;TU 984

A

1674-1102(2011)06-0063-05

2011-11-17

吴云清(1976-),女,河北井陉人,南京工业大学测绘学院讲师,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

[责任编辑:陈晓华]

猜你喜欢
镇江市发展
镇江市“双管齐下” 全力保障重大事故隐患“回头看”
镇江市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镇江市老年大学校歌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镇江市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12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体育师友(2013年6期)2013-03-11 18: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