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孙晓郁
核心技术是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关键
□ 文 孙晓郁
>> 我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任务是抢占核心技术的制高点,要构建完整的产业链,而不是继续靠引进。
从“战略性”的角度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涉及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问题。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我们一直强调但仍未解决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规划得到好的、积极的解决。比如,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如果当前的这种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不做调整,我们的经济发展将缺乏可持续性。从社会和民生的角度来看,这对百姓和子孙后代也是不负责任的。从“新兴产业”的角度来看,其应对我们国家的全局、未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对于新兴产业的界定,原则上是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七大领域,但我觉得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到的、科技水平尚未达到的产业也可能对未来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些产业也会陆续纳入新兴产业的范畴。
其次,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定要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新兴产业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新兴产业领域,各国基本都在起步研发阶段,相互间的差距不是很大,在某些方面,比如在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等高科技领域,我们取得的进展可圈可点。因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国际制高点,对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用国家发展和全球战略的眼光来看,发展新兴产业是非常必要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再延续靠投资、重引进、轻研发的经济发展模式。
新兴产业政策并不是我国独有的,国际上其他国家也在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事实上,各国对于新兴产业大多还处在研究、发展和创新的阶段,可以说,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大。以电动汽车为例,这一技术现在并不成熟,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美国前几任总统都很重视新能源的研发,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奥巴马上台后更是推出大力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政策。欧盟和日本也正在研究电动汽车的发展。现在,我国也开始进行电动汽车方面的研究。实际上这为我国发展电动汽车提供了一个机遇,使我国在差距不大的竞争道路上来抢占这一新兴产业的制高点。
当前,新兴产业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产业链、价值链都处于重构的过程中。国际上包括我国许多发展创新型新兴产业的企业都是中小型的或是民营性质的。虽然他们并不具有完整的产业链,但在其所擅长的新兴产业领域抢占到了制高点。我认为,我国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有如下几个方面需要关注:
一、掌握核心技术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所在。建议在政府考核政绩时不要单看GDP,要更多地关注核心技术的掌握和创新。很多行业的核心技术,我们并没有掌握。有些企业已颇具规模,但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别人手里。以汽车为例,我国去年的产量达到全球第一,但动力核心技术尚未完全自主掌握。再如手机、电脑的核心芯片,仍然要依赖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我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任务是抢占核心技术的制高点,要构建完整的产业链,而不是继续靠引进。在这一新兴领域仍处于加工组装的产业中下端,这就背离我们现在将发展新兴产业提高到战略高度的初衷了。
二、新兴产业在研发阶段周期长,资金、智力的投入较大,因此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激励性和补贴性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对新兴产业的创新投入以及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掌握,可能并没有在GDP的增值上有所体现。我们要防止一些地方简单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提高自己GDP增量的一个新的平台或方式。我们的观念和对经济发展的判断衡量都要用新的眼光和新的标准,不要再简单地用GDP的增长来衡量一个地区的发展。政府应从政策上给予支持,要创造一个激励创新、鼓励研发的政策环境。另外,还需要创造较好的消费环境,配备一定的基础设施进行鼓励。对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应该鼓励其在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发挥更多的优势。
三、要消除一些体制上的障碍和制约。使新兴产业得到更快的发展,更快地适应生产。即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会逐渐完善和配套,要把新兴产业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下去、真正显示出其生命力、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
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升级、技术的速度非常快,甚至会出现产业的颠覆性创新,新技术、新产品的寿命越来越短,我们的生产投入和企业规模上要能适应这样的特点。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进行科学地研究和规划,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更不是全国所有省市都要把七个新兴产业列入发展规划,一定要避免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又掀起新一轮的投资热。
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规划时,应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区位优势、人才基础和战略需求,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尽快明确相关的产业准入标准,避免一哄而上、盲目发展、产业同构、无序竞争,坚决抑制一些领域的产能过剩。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到的、科技水平尚未达到的产业也可能对未来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些产业也会陆续纳入新兴产业的范畴。
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板的产量全球第一,企业的产品基本都是出口供应国外市场。这里我们要思考的是:这样的产品国外能生产,为什么人家不生产?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耗能大。二是生产过程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
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国家要进行严格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对致力于攻破核心技术的企业,应当鼓励其进入新兴产业领域,但在管理上特别是对环境保护、资源效率、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管理一定要严格,即所谓的“宽进严出”,不能因为经济发展而不顾我们的生存环境。
总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仅靠技术创新是不够的,体制机制也要改革和创新。有观点认为,体制机制的创新,要重点解决好两个关系:一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二是产学研的关系。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我认为政府大力扶持新兴产业,需要从宏观上予以指导,在政策体制机制给予保障和支持,而不需要过多的干预市场。在发展新兴产业的大课题下,产、学、研的问题也值得重视,要集合产、学研各自的特点,攻克核心技术的难关。研究机关、科研院所、大学、企业及政府的相关部门,如何紧密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尽快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为生产力,这需要在逐步摸索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结合体制。
此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人才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重要保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秀、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对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义重大。江苏在这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江苏省由原来的招商引资,变成了今天的招才引智。从国内国外引进了一批产业技术的带头人、核心团队。江苏省在人才引进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他们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知道掌握核心技术最重要的是人才。
(作者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