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彩 祝明霞
通过旅游课堂教学加强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
□王文彩 祝明霞
分析了当前旅游人才的供需状况,提出旅游人才供给出现紧张的局面,除了专家曾阐述的产业经济发展与学科地位原因外,还与旅游从业人员未形成高层次的旅游专业素养有关。进而阐述了旅游专业素养的内涵与层次。最后分析培养具有高层次旅游专业素养的学生,其课堂教学应体现出的几个特点。
课堂教学;旅游专业素养;培养
旅游是全球最大的产业和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1]。当前,在中国,旅游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位出境旅游客源国。旅游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旅游就业。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每年新增70万个旅游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1000多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4900万人。旅游业面临着巨大人才缺口,每年缺口至少有200万,今后还将以每年20万的速度递增。[2]
在我国旅游人才需求面临有巨大缺口的同时,旅游人才的供给局面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第一,行业内旅游人才流动率高。旅游行业由于员工过分的年轻化,基层员工待遇较低,新的旅游企事业单位不断涌现等原因,造成员工流动性大,有的企业员工流动率高达40%以上,越是年轻的高素质的人才,流动越快[3]。其次,转行的人数多。据有关统计,旅游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旅游行业的还不到总人数的50%,而两年后能继续干旅游的本科生也只有40%左右,也就是约有80%的旅游专业大学毕业生没有在旅游行业就业[4]。再次,各级旅游院校都出现招生逐年缩减趋势。国内许多综合性大学甚至知名大学的旅游专业面临着停止招生或招生规模下降等不容乐观的局面[5]。究其原因,有的专家认为是目前中国的旅游产业和旅游经济还不完善,行业还不规范,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旅游业是服侍人的行业,社会地位不高),人们对旅游职业的认可度不高,旅游从业人员缺乏一种职业尊严;有的专家认为是旅游学的学科地位不高,即旅游学在中国本科专业目录中一直隶属于一级学科工商管理之下,是其二级学科,且定位为职业性的技能教育,一些重点大学,例如清华和北大等几乎不屑开设旅游专业,所以导致了人们对该专业与学科的地位认可度不高,从而导致了旅游人才尤其是优秀旅游人才的培养与供给,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旅游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已经成了决定各个国家旅游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6]。旅游人才供给出现的紧张局面,除了以上阐述的产业经济发展与学科地位原因外,笔者认为还与旅游从业人员未形成高层次的旅游专业素养有关,这有待于在进行高等旅游教育的课堂上加强对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的培养。
所谓“旅游专业素养”是指旅游专业素质与旅游专业人格修养。可以具体分解为以下四个模块:旅游专业知识与技能;旅游专业使命;旅游专业情感;旅游专业理想。这四个模块有高低层次之分,如同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模型,旅游专业素养的层级结构如图:
旅游专业素养的层级结构图
旅游专业知识与技能是指旅游专业学生所具备的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知识与能力,是学生未来旅游职业领域内生存的基础与条件,在旅游专业素养中处于最低层次。现阶段旅游专业学生立足于业内和社会应该具备的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主要有:一线的操作、服务技能;各级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如游旅行社、旅游酒店、旅游交通公司和旅游景点(景区)的经营管理知识与能力;旅游产品与商品的研发、设计能力;新兴的旅游专业知识与技能,即旅游电子商务、分时度假旅游网络管理、会展旅游、旅游资本运营等的知识;职场中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旅游专业使命,是指旅游专业责任与义务的担当,是旅游专业学生使所学专业在今后的行业和社会中产生最大功效的社会责任感,包括了健康的旅游专业情结和高尚的旅游职业道德。
所谓旅游专业情感是指以旅游专业为基础的职业归宿感。来源于一个人对本专业的评价高度、认可度与信心。当一个人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了他的生存问题,并产生了个人和社会价值,体现了他应担当的社会责任与个人尊严,于是就有了他对该专业的高度认可和信心,就会将个人爱好和情感融入专业学习与行业工作中,产生专业情感的归宿性。
旅游专业理想是指对旅游专业境界的追求,是在该专业领域内的自我实现,是对自己专业价值功效的释放与超乎现实功利主义的期待;是将专业与生命的最高目标融为一体的人生理想,是完善生命形态的终极追求。
要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具有高层次的专业素养,旅游专业课堂上应体现以下几个教学特点:
目前,普遍形成一个误区,认为旅游学是边缘性学科,是其他学科知识的叠加,所以任何专业背景的教师都可以教授;而在旅游本专业内部,任何教师都可以上任何一门专业课程。于是“英雄不问出处”,任何旅游教师对任何一门课程,拈来就讲,且更换教授课程的频率也较大,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教师很难对本专业的具体方向作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因为教学与科研是对相互影响的矛盾,处理好了,两者相长,处理不好,将互相制约其发展。教师在教授一门课程的同时,也在感悟和体验其中的思想、理念和方法,会主动地关注自己授课领域内的前沿问题,也在进行着教学研究,而研究成果会在授课的过程中向学生传递,如此,学生会感到教师的专业性强,有深度。但如果教师更换课程太频繁,给学生的印象是:授课教师如万金油般什么都教,什么都沾上一点,但什么也不深入、不透彻,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严肃性、严谨性与精深度。如此现状,很不利于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也使很多学生降低了对该专业的认可度与信心。当然,旅游专业的时代性很强,新的信息与知识不断涌现,新的课程也不断增加,但每一位专任教师应该有自己的一门主干课程(这里指的不是专业内设置的主干课程,而是指影响教师个人主要发展方向的那一门课程),且该主干课程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持续发展性,它能使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上形成和谐统一,而不是决然割裂的状态。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以该主干课程为中心适当增选与之相关的新增课程进行教学,以扩充新的信息量,拓展视野。
高校中的专业专任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完成知识的传授和解惑之外,还担当了学生专业的就业指向引导工作。旅游专业领域内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一样,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即读书就为了找个稳定的工作,以期获得生存的安全保障。但由于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存在很多不规范因素,导致该行业与其他传统产业相比,有着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所以,使旅游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很缺乏行业与专业信心。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就业观的疏导,即将长期以来“毕业就业”的指导思想转变为“毕业创业”的鼓励。
中国的旅游业、旅游教育起步较晚,有待规范和完善,旅游从业状态不容乐观,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和学生,尤其是教师应该首先敢于面对与承认,教师不能仅仅去分析现实的艰难,为学生设计躲避矛盾的方法与路线,而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担当起矛盾的解决者。旅游业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旅游专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旅游产业兴起,发展的需要。新兴的事物有美好的前景但也存在着成长中的不完善,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以及职场的从业人员都应当以一种开拓进取的积极态度肩负起完善新事物的使命。
所以旅游专业教师需对旅游专业价值进行积极的研究、探讨、定位、阐释,鼓励并帮助学生培养一种坚强、坚韧的意志;培养一种独立自主的、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一种敢于担当完善新事物的责任意识,使学生转变传统的求职就业观念,而逐渐形成不畏艰难,勇于、乐于创业的精神,使学生摒弃短期的功利主义,以实现自我挑战,实现人生自我的最大价值为奋斗目标。
由于旅游学科在全国专业目录中是设在一级学科工商管理之下,且定位为职业性的技能教育。所以旅游专业的很多课程,包括文化类的课程都披上了厚重的市场职业导向外衣。教师们在授课的过程中,着重于强调所授课程的实用性,进行的是技能性教学,即使是文化类的课程,也仅仅作为文化常识来给学生介绍,而未对该课程所蕴含的深层意义进行深入地探讨,这样致使旅游课堂甚至旅游专业缺乏一种高雅的灵魂,培养出来的旅游专业学生目前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有知识,没文化;有技能,没内涵。
因此担负着人文教育的文化类课程,在旅游专业的课堂上不能将文化仅仅作为常识来给学生介绍,而也应该体现一种民族文化与人类文明的终极思考与关怀。
旅游专业素养需要技能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教师们在课堂上讲操作,讲管理的同时,要付诸于深层的文化内涵,以体现课堂的高雅与精深。
例如,《旅游学》这门基础课,其教学内容涉及到旅游的发展史;旅游活动、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组织、旅游市场的分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讲授旅游的发展史时,不仅要介绍旅游的出现和发展历程,更要引导学生做深入的思考:即旅游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文化现象体现了怎样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阶段的旅游形式体现了怎样的人类文明样态,从旅游文化的角度思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特征。
在涉及到旅游资源的内容时,仅仅介绍旅游资源的数量、分布、组合、类型、开发程序是不够的,还应该重视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分析,例如:历史价值、美学价值、科考价值等;还更应该考虑这些文化价值要通过怎样的规划设计策略才能将之永续利用与传承。于自然旅游资源而言,可激发学生对人类生存本底进行环境伦理的讨论;于人文旅游资源而言,可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与人类文化样态的深层思考,进而从旅游文化的角度,探讨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总之,需要通过对文化的深层次解析与思考,以达到使旅游课堂教学体现出它的高雅性与精深性。
旅游专业素养由旅游专业知识与技能、旅游专业使命、旅游专业情感、旅游专业理想等要素构成,且有高低层次之分。而要培养具有高层次旅游专业素养的旅游人才,旅游课堂教学不仅要体现专业的实用性,更应该通过精深、严谨、严肃的传道、授业、解惑,赋予课堂以高雅的文化灵魂,以使学生感受专业与职业的价值和尊严,从而逐渐培养其高尚的专业使命、专业情感和专业理想。
[1]邵琪伟.我国旅游业黄金发展期格局不会改变—旅游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EB/OL].http://www.cnta.com/html/2009-3/2009-3-9-12-28-82352.html.
[2]不详.从旅游大国到强国,高等旅游教育准备好了吗?[EB/OL].http://www.jyb.com.cn/high/gjsd/200812/t2008 1208 _216792.html.
[3]陈志学,余昌国.旅游人才开发管理中的十大关系[J].旅游学刊,2003(S1).
[4]不详.旅游教育走过30年,五措施推进旅游人才建设[EB/OL].http://www.cnta.com.
[5]李丰生.对如何加快旅游人才培养的思考[J].旅游研究,2008(1).
[6]李丰生.对如何加快旅游人才培养的思考[J].旅游调研,2008(1).
责任编辑 夏焕堂
王文彩(1977-),女,贵州人,硕士,九江学院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文化;祝明霞(1973-),女,湖北广水人,硕士,九江学院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
本文系江西省九江学院校级重点人文社科项目“地方高等旅游院校如何立足当地市场需求做好旅游职业教育—以九江学院为例”(编号:07sk3)研究成果之一。
G715
A
1001-7518(2011)08-00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