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孙洁
“载满血腥与罪恶之船
——臭名昭著的奴隶船”
撰文/孙洁
透纳的画作《奴隶船》
《奴隶船》是约瑟夫·马罗德·威廉·透纳的代表作之一,展于1840年。透纳笔下的大海是愤怒的,桔红、柠檬黄、深紫色交织成让人触目惊心的景色,汹涌的波涛把一具具尸体推入人的视线。画面中有一个细节,尸体的脚露出了水面,脚上甚至还带着镣铐!这是多么悲惨的一幕,就连大海也发出了愤怒的吼声。
《奴隶船》所讲述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1783年,在海上往来着很多贩运黑奴的船只,《奴隶船》的故事就发生在一艘航行于美国东海岸的叫做容格号的奴隶船上。容格号是一艘三桅帆船,一场瘟疫使船上的众多黑奴丧生。于是船主就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的要求。索赔的金额虽然不是很大,但是保险公司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拒绝将黑奴死于瘟疫视作是“船上货物损失”予以赔付。为了减少损失,船主就像丢垃圾似的,将那些一息尚存的黑奴抛入了大海。在之后的50多年中,容格号事件经常被人们提及,并因此产生了许多不同形式的人文解说。透纳的《奴隶船》只是众多诠释中的一种。
奴隶叠放方式
透纳在这幅画中并没有用血淋淋的画面来控诉船主的暴戾,也没有单纯地去讲述黑奴被丢到海里的悲惨命运,臭名昭著的容格号甚至被推到了画面的一侧。本该作为内容主体的那艘三桅船,被放到了中景甚至背景的位置上,在画面所占的比例很小。观众看到更多的是翻腾的云和狂暴的大海。
船体内部构造刻绘图,现藏于伦敦国家海事博物馆,画面直观地表现出奴隶船的船体内部构造,显示了当时奴隶们所在的位置。它的文字说明则透露出这样的信息:1822年4月在非洲海岸的邦妮河上,中尉迈尔德梅捕获了这艘在奴隶贸易中受到雇佣的船只。这艘船来自于南特的布尔格民团,船载量为240吨,当时押送了345个奴隶。这幅图清楚地给出了每层甲板的尺寸,以及分配给奴隶的空间数据。
另一张图则更加清晰地展现出奴隶的堆叠方式。“填鸭式”的装载手段将黑奴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难怪当时奴隶船上的死亡人数大大增加。
有的奴隶船还将奴隶放在甲板上,或用枪射杀反抗的奴隶;还有一些病弱的黑奴因不能出售,船长为了避免支付关税就将他们丢入海中。总之,奴隶船上充满了血腥与罪恶。在烟草贸易的带动下,美洲殖民地经济的繁荣吸引了大量欧洲移民。殖民地劳动力缺乏的客观事实,以及为了摆脱繁重的劳役,直接催生了充满血腥的罪恶贸易——黑奴贸易。15世纪葡萄牙人开始在非洲捕获黑人卖作奴隶。1513年,西班牙国王正式颁发执照,允许商人把黑人奴隶运往美洲西属殖民地。从此奴隶贸易成为了一项合法生意,并迅速地兴起。
奴隶船内部构造
黑奴贸易越演愈烈,整个非洲都沦陷为殖民国家猎取黑人奴隶的基地,其中受害最深的是西非地区。最初欧洲奴隶贩子们的强盗行为曾遭到非洲人的反对,然而,“聪明”的奴隶贩子采取了与部落酋长等上层统治者结盟的手段,“依法”获取奴隶,由此形成了臭名昭著的“三角贸易”。
17—18世纪盛行一时的所谓“三角贸易”是这样的:第一步,欧洲奴隶贩子满载着廉价的货物,主要是枪支、金属、丝毛棉织物等物品,还有部落酋长等上层统治者所需的奢侈品,从欧洲港口出发,这被称为“出程”;第二步,当满载货物的船只驶到非洲后,就将船上的货品交换成黑奴,然后载满奴隶的奴隶船经大西洋西航至美洲,这被称为“中程”;第三步,满载奴隶的奴隶船在美洲口岸停靠,换取殖民地所生产的蔗糖、咖啡、可可、烟草等原料后,最终返回欧洲,这被称为“归程”。至此,一次完整的三角贸易才算完成。通常进行一次三角航程可做成三笔生意,利润高达百分之几百。
但奴隶贸易给非洲带来了惨重损失。据估计,400年间,非洲丧失的精壮人口不下1亿。这不仅使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也破坏了那里的生产力发展,造成了非洲的落后。研究发现,在这400年间,从非洲运抵美洲的黑人不下1500万人,而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的黑人约为这个数字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