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裴毅然
人文底蕴:承接幸福的“碗”
文/裴毅然
裴毅然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这是一则价值涵盖面最广泛的公众话题,也是大多数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容易忽略的认识盲点。人文底蕴是人生幸福度的地基,即承接幸福指数的那只“碗”,有多大的碗,盛装多大的幸福;有怎样的人文厚度,决定一个人能够达到怎样的幸福高度,这已为中外人类经验反复证实。为此,美国名校哥伦比亚大学(与哈佛、普林斯顿并列全美本科录取条件之最,每年吸引两万名全球最优秀应届高中生,哥大本科每年外国新生占5%~10%)近年将人文底蕴融入该校核心课程。哥大学生手册这样描述作为本校招牌之一的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教育的基石。作为哥大学生才智开发的关键,核心课程的目标是为哥大全体本科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视野,使之谙熟文学、哲学、历史、音乐、艺术和科学上的重要思想与成就。”哥大认为,了解人文与科学重要思想与成就的人文底蕴乃是打开广阔视野的前提,无论就专业学习还是人生幸福而言,这一底蕴都是不可或缺的基座。
2004年10月10日,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B.萨默尔斯在该校人文学科中心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我深刻地意识到,大学最根本的使命是传承人文学科学习研究的传统……假如我们葬送了人文教育的薪火相传,一切将覆水难收。所以说,对一所大学来说,再没有什么比每代人都加强人文学科研究,也即对美的理解,更重要的使命了……在纯粹工具性的意义上来衡量人文学科有什么好处、看它是否有助于制定更好的政策或提高生活水平,这将是一个深刻的错误。人文科学应被置于人类所有阅历的顶峰。”
当年,张伯苓主政南开,一方面出于民族危机现实急需的考虑,一方面效仿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模式,其教育理念倾向于功利化,重理工轻人文,加之私立大学经费有限,南开越来越远离“虚文”。张伯苓的这一教育理念受到化工系主任张子田教授(极受张伯苓器重)批评,张子田当面批评校长张伯苓:对一个办教育的人来说,这种轻视人文,乃是一种破坏学术界“生态平衡”的寸光鼠视(司徒允:《张伯苓的最后五年》)。
2004年11月,杨振宁先生在山东大学作专题报告——“归根反思传统·寄语青年治学”。他回首一生,非常感谢父亲,因为父亲没有让他走很多“神童”的错误道路,没有急于培养他的数学天才,而是请专人教他诵读《孟子》。初三时,杨振宁可以将《孟子》从头背到尾,并从父亲那里学习唐诗宋词,虽然当时不完全懂得诗歌意思,但背下来后,一生受益无穷。他感叹道:“现在回想起来,这段时期对我的一生有决定性影响。”杨先生认为最初的人文教育对他其后的科研与人生具有不可替代的宏观指导作用。
受制于经济基础,我国今天普遍欠缺人文底蕴意识。如全国识字家庭中藏书50册以下占37.2%,50~100册仅为14.3%,近40%无家庭藏书,而韩国1995年96.9%的家庭有藏书,500册以上者多达93.3%(《文汇报》2004年12月4日,第1版)。最沉痛的是:我们一直因缺乏人文底蕴在支付生命的代价,如连绵不绝的瓦斯矿难。有数据统计,我国产煤百万吨死亡率接近4,而印度为0.4,美国为0.04,俄罗斯为0.34,南非为0.13。即每生产百万吨煤,中国死4人,印度0.4人,俄罗斯0.34人,美国0.04人。
矿难高发的背后,乃是人文意识的落后。有专家曾指出:“当技术和资金都不成问题的时候,我们如果还不能战胜瓦斯,那就是因为我们缺乏人文和法治精神。”瓦斯事故本可避免,因瓦斯爆炸具有规律,控制瓦斯并非难题,国家也有一系列相关政策:煤炭业必须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率用以保证安全,全国煤炭业每年可提取60多亿元专项资金,技术设备也不是问题。2004年10月20日发生的河南大平矿难,从明显预警到爆炸发生有30多分钟的时间,完全由于各种人事因素未能及时发出警报(陈飞:《拿什么战胜瓦斯?》)。从大处说,人文底蕴直接影响着我们对生命的理解与认识。我们如何看待生命,决定我们如何对待生命。
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人文底蕴都是认识生命的开始,也是如何对待生命的重大标尺。科学发展最终将转化为人文结晶嘉惠世人,即自然科学发展的高级阶段必然是转化为人文理念的提升。如生物学研究的深化衍生出“必须保护野生动物”的现代理念;医学的发展凝为优生政策;生态学的发展延伸了“自然即美”。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一样,如经济学发展推动了对“人性”的理解,政治学的发展深化了对“自由”的理解,历史学的发展提高了对“真实”的理解。也可以说,人文底蕴既是人类综合经验之结晶,也是引导我们获得更大幸福的指路明灯。
2004年9月1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在与作家王安忆的对话中认为:创造幸福生活需要科学与人文的共同参与,文学能给人充实、愉快、欣慰的感觉,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发展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成为文学家。(陈熙涵:《作家与科学家的一场对话》)可见,人文艺术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还能在真善美的氛围中提高生命质量。
英国政府借助提高人文手段遏止少年犯罪,矫治犯罪家庭子女畸形心理。英国学校对那些有犯罪家庭背景的子女进行追踪教育,引导这些子女参加艺术与体育运动,帮助罪犯子女将暴力倾向扼杀在萌芽中。在一个人文底蕴厚实的环境中,暴力是很难公开行走的,更难长期存在,因为罪犯本人就会有一种强大的负罪感。
对个人来说,人文底蕴则是调整自我应对环境、提高人生各种选择过程中理性成分的必备品。很简单,当你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也就决定你如何在这个世界中进行选择;当你如何理解自己,也就明白应该如何使用自己;当你明白了自己的各种可能性,也就会准确选出那一“对口”的可能性。而如何获得这一前提性的“理解”,效率最高的途径就是参照前人经验,垫厚自己的人文底蕴,从而获得各种可能需要的参照坐标。因此,从这一意义出发,接受教育与终身自我教育就是最大的“经验之经验”,也是获得人文底蕴的唯一入径。
至于人文底蕴与人生幸福的实例,俯拾皆是,限于篇幅,仅举两例。
1979年,15岁的陈聪考上武大,毕业后攻硕,一年特批留学。赴美后经杨振宁推荐,受教于另一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天体专家琼斯博士。再一年,陈聪便站到空间物理学前沿。琼斯感叹:“中国的年轻人太厉害了!许多只能在下一代或几十年后才能提出来的问题,但被陈聪提出来了。”就在此时,陈聪结识了一位金发女郎,与之同居,做起淘金梦,一头栽入凶险万状的华尔街股市,疲于奔命地经营房地产,结果两门课不及格。他威逼哈佛大学的劳伦斯博士放一马,劳伦斯只得报警,陈聪被驱逐出境,一颗很有希望摘取世界科学王冠的明星就此陨落。
2009年1月21日发生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内的“割头案”:25岁的中国宁波籍博士生朱海洋杀死女生杨欣。这位中国女生1月8日抵美,仅13天。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的朱海洋学习成绩极佳,TOEFL成绩663分(满分667),GRE数学部分满分800,作文仅扣1分;2004年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2008年秋留美,2009年1月21日结束“留美”。本为追求人生幸福而远渡大洋,却因缺乏基本人文素质,不能正确处理恋情,剥夺对方生命且割头提刀而立,害人害己,莫此为憾。幸福呵,并非依赖幸福本身的厚度,而依赖你对幸福的理解深度。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在既定客观条件之下,在短时期内无法获得“幸福”时,人文经验告诉我们:应在等待中积极创造条件。实在等待不到,也能在“积极创造”中寻找另外出路。人文底蕴不仅使我们理性深刻,还使我们温和博大,两用执中,兼顾前后。所谓国民素质提高,真正的内涵即是人文底蕴的普遍增高。
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来说,人文底蕴最大的价值在于肯定经验的必要性,使人们能够十分方便检点自身的种种局限,知道前人已有哪些教训,哪儿矗立着可校准的参照物,不会因无知而无畏。历史证明,当一个社会处于谨慎与反省之中,警钟长鸣,提出“××之鉴”,愿意接受批评意见,也就是它最理性、发展最快的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而当一个社会处于无比自信、排斥一切反省自检,肯定是最迟滞最糟糕的时期。作为个人,自然也一样。人文底蕴能为你的人生之路悄悄矗立一块块指路牌。
提升人文底蕴需要时间与耐心,急功近利常常遮蔽世人对人文价值的认识。同时,当人们享用既有人文成果时,就像享用空气一样,往往不会感受到它的重要性,更不会想到失去它的危险性。然而,一旦回首检点各种错咎失误,便会发现这一源头上的重大缺失。所谓人文底蕴的宏观作用,就是无论走到哪儿,你都会碰到它。■
编辑:董晓菊 dxj50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