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梅,周应群,曹海禄,肖苏萍,王晶,赵润怀*
(1.中国药材公司,北京 100195;2.中国农业大学,北京 100094)
黄芩种子的发芽条件研究△
张志梅1,周应群1,曹海禄1,肖苏萍1,王晶2,赵润怀1*
(1.中国药材公司,北京 100195;2.中国农业大学,北京 100094)
目的:确定黄芩种子发芽的适宜条件。方法:以黄芩种子为材料,比较前处理方法、发芽床、温度对黄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1)吸胀处理10 h可以显著提高黄芩种子发芽率为最佳前处理方法;(2)纸上(TP)和纸间(BP)发芽床的发芽率显著高于沙上(TS)和沙间(S)发芽床。(3)25℃恒温条件有利于黄芩种子发芽。结论:黄芩种子发芽的最优条件是:吸胀处理10 h、25℃恒温条件下,在纸上(BP)发芽床上培养。
黄芩;种子;发芽率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干燥根入药,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1]。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能[2]。黄芩商品过去主要来源于野生,近年来山东、河北、山西等省已有大面积栽培。目前一些省份已经制定了黄芩的种子检验规程和质量标准,但还没有国家级的种子检验规程和质量标准,因此造成黄芩种子质量标准不统一,市场上的种子质量良莠不齐。开展种子质量标准研究,制定国家级的种子检验规程和质量标准,是国家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工作的一项任务,其中发芽试验是种子质量检验的重要项目。本文采用不同发芽条件处理黄芩种子,探讨影响黄芩种子发芽的关键因素,建立黄芩种子快速发芽和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有效方法,为黄芩的种苗繁育提供科学依据。
成熟的黄芩种子,于2009年9月采自河北承德,冰箱4℃保存,经中国农业大学董学会教授鉴定为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种子。
GZX型光照培养箱(北京利康达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次氯酸钠。
设吸胀和不吸胀2个处理,吸胀处理10 h,1%的次氯酸钠浸泡10min,纸上发芽法,25℃培养,3次重复,每次重复100粒。
试验前吸胀3 h,1%的次氯酸钠浸泡10min后,筛选纸上(TP)、纸间(BP)、沙上(TS)、沙间(S)4种发芽床,每种发芽床设3次重复,每次重复100粒,25℃培养。
设15,20,25,30℃4个恒温处理,采用纸上发芽法,3次重复,每次重复100粒。
发芽标准以新鲜胚根伸出超过种子长度以上为发芽。发芽率以发芽终期的全部正常发芽种子粒数占供试种子粒数的百分率表示。发芽势以在规定5 d内正常发芽种子的粒数占供试种子粒数的百分率表示。发芽指数(GI)计算公式:GI=∑(Gt/Dt)。式中,Gt为在发芽后t日的发芽数,Dt为相应的发芽天数。
结果见表1。
表1 前处理对黄芩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吸胀后种子发芽率提高了20%,显著高于不吸胀处理,说明吸胀处理能提高种子发芽率,但吸胀处理和不吸胀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差异不显著,吸胀处理的发芽指数稍高于不吸胀处理。
结果见表2。
表2 发芽床对黄芩种子萌发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黄芩种子在纸上(TP)发芽床和纸间(BP)发芽床上的发芽率远高于沙上(TS)和沙间(S),分别为78.6%和77.3%,差异显著,但纸上发芽床和纸间发芽床的发芽率差异不显著,沙间发芽床发芽率最低,仅为37.3%,从操作方便程度上考虑,建议采用纸上发芽床。
结果见表3。
表3 温度对黄芩种子萌发的影响
以滤纸为发芽床,不同温度下黄芩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其中25℃恒温处理黄芩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85.3%,15℃处理发芽率最低,仅为15.3%,同时20℃处理黄芩种子的发芽率高于30℃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因此,25℃有利于黄芩种子萌发。
本研究考察了不同发芽条件对黄芩种子萌发的影响,建立了吸胀处理10 h前处理后播种于铺有TP发芽床的培养皿中、25℃恒温处理的方法,有利于提高黄芩种子的发芽率。前人的研究结果也表明25~27℃比低温发芽快[3],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在发芽床筛选中,沙床可有效控制真菌菌丝体的传播,防止污染,但纸床比沙床发芽率高,且纸床方便操作,因此推荐使用纸床。本研究结果对建立黄芩种子质量分级标准、制定种子检验规程和黄芩规范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但该方法又有局限性,在实际种植中不可能等到地温25℃的时候再播种,因此本方法仅适用于实验室处理。本研究还考察了光照对黄芩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铝箔包着的黄芩种子也能发芽,由此可以说明光照是否是黄芩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1]中国药材公司.中国常用中药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486.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82-283.
[3]陈君,杨世林,丁万隆,等.不同来源黄芩种子的质量比较[J].中药材,2002,25(9):617-619.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09ZX09308-002)
*赵润怀,E-mail:zhaorunhuai@sina.com
201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