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叶龙胆药材资源变化及未来发展建议△

2011-11-06 07:25孟祥才孙晖韩莹王喜军李国良朱刚杨宗龙
中国现代中药 2011年2期
关键词:龙胆药材栽培

孟祥才,孙晖,韩莹,王喜军,李国良,朱刚,杨宗龙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中药资源

条叶龙胆药材资源变化及未来发展建议△

孟祥才,孙晖,韩莹,王喜军*,李国良,朱刚,杨宗龙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从本草记载开始阐述了龙胆药材4种基源植物中质量最优的条叶龙胆资源的变化。条叶龙胆野生资源的开发是按由南到北的顺序进行的。我国东北地区条叶龙胆的开发较晚,但由于龙胆的生物学特性及草原破坏等多种原因,在几十年的时间内野生资源便遭到了严重破坏。目前野生资源接近枯竭,栽培严重滞后,致使这一优质龙胆药材市场占有率不断降低。条叶龙胆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栽培为主,而育种、栽培技术等与高产密切相关的措施的优化与推广等问题急需解决。

条叶龙胆;历史沿革;资源;栽培

龙胆为传统常用中药之一,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能。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肋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中国药典》规定龙胆来源于条叶龙胆(东北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Kitag.、龙胆(粗糙龙胆)G.scabraBge.、三花龙胆G.trifloraPall.、坚龙胆G.rigesceneFranch.的干燥根和根茎[1],其中前3种主产于东北地区,称为 “关龙胆”,后者主产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又称 “南龙胆”和 “滇龙胆”。关龙胆质量好,数量多,是中药材龙胆商品的主流,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和市场价格也远远高于南龙胆。在3种关龙胆中,条叶龙胆质量最佳,历史上产量也最大,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2],目前条叶龙胆野生资源接近枯竭,栽培发展滞后。由于资源原因,20世纪50年代开始市场上关龙胆所占比例开始不断下降,1978年和1983年,东北区分别占20%和5%,西南区占75%和91%。本文对条叶龙胆的历史应用概况和目前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以期为未来龙胆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龙胆药材资源产地变迁

龙胆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后历代本草对龙胆的原植物和生药均有描述和记载[2,3]。通过对龙胆药用种类进行考证,发现南北朝梁代陶宏景《本草经集注》、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明代朱橚《救荒本草》等记载的龙胆产自齐朐(今山东莱州市北)、冤句(山东荷泽县西南)、吴兴(今浙江湖州市)、襄州(今湖北襄樊市)、钧州(河南禹县)、新郑(今河南开封)等地,与现在条叶龙胆的产地相符,而且原植物和生药的形态描述及各本草的附图均与条叶龙胆相符,证明本草记载的正品龙胆应该是条叶龙胆,而不是粗糙龙胆。但是宋代的《开宝重定本草》(简称《开宝本草》)中也有 “叶似龙葵,味苦如胆”的记载,与现今普遍应用的粗糙龙胆相符;清代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中也有一种滇龙胆草,其习性、产地分布及形态与滇龙胆符合,但纵观历史文献,它们并不是主要的龙胆药材来源。

条叶龙胆古代主产地的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由于人口密集、工业较为发达,经调查目前野生资源早已基本灭绝。

清朝末期,东北地区大量的野生药材资源才得以开发。条叶龙胆系日本北川政夫1934年根据采自辽宁的标本所发表的新种,当时其分布区为整个东北西部的松辽平原。位于嫩江南岸的吉林省洮南、松原等地地势低洼,非常适合龙胆的生长,洮南也逐渐成为龙胆药材的主要产地。1935年陈存仁所著的《中国药学大辞典》有 “龙胆产安徽由汉口进来,产江苏镇江府由上海运来,产吉林、奉天、洮南由山东牛茬帮运来”,说明龙胆产地开始转入吉林省洮南市、松原市等地的平原地区。经几十年的开发,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根据辽宁和吉林省的植物分类工作者反映,即使专程寻找也难以找到。洮南野生龙胆退出药材市场,资源处于濒危状态。

解放后,黑龙江省农林、石油化工、煤炭和机械工业才开始迅速发展。根据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记载,龙胆资源的开发也从嫩江南岸的吉林省转至北岸的黑龙江省林甸、富裕、依安、安达、明水,内蒙古的扎赉特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呼伦贝尔等地。目前仅嫩江平原的黑龙江省林甸、安达、富裕等县为条叶龙胆的主产区,但资源已接近枯竭状态。

2 目前主产区条叶龙胆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黑龙江省1956年成立药材公司后才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发利用中药材资源,全部药材资源由全省不足500 t的收购量逐渐上升。图1是全国第三次资源普查黑龙江省龙胆药材历年收购情况统计,其中仅在1970~1979年有条叶龙胆的收购量的记载,其余各年为条叶龙胆和粗糙龙胆的总产量。这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1956~1974年所收购的龙胆应该是条叶龙胆,理由有三:一是最早记载东北地区龙胆药材资源开发情况的《中国药学大辞典》,其所记载的产区为西部平原地区的条叶龙胆产区;二是粗糙龙胆仅分布在山区,生长于山坡、林缘等地带,极其分散,不呈优势种群,不便于采集,而且当时人口稀少,交通十分不便,不具备开发的条件;三是1975年以前粗糙龙胆仅占全部龙胆收购量的一小部分(见图1),以后粗糙龙胆的比例才开始上升,1980年全部龙胆的收购量仅为74.89 t。

图1 黑龙江省龙胆药材历年收购情况图

综上所述,1963年以前为条叶龙胆开发初期阶段,平均年产量不足20 t;20世纪60~70年代为龙胆开发的盛期,在此期间的1965年达到514.45 t的最高产量,以后走向衰退,其繁荣的20年在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中仅为昙花一现;20世纪80年代以后资源进入衰竭状态,每年产量仅为10~30 t。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中,将条叶龙胆列为国家三级保护物种。通过对全国条叶龙胆产区走访调查,目前野生条叶龙胆的收购量不足5 t,而且情况不断恶化,已经严重枯竭。

黑龙江省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重视龙胆草野生变家种工作,是我国最早研究龙胆野生变家种的省份。最初采用无性繁殖,生产效率较低,规模不大。20世纪80年代初龙胆有性繁殖的成功为龙胆栽培史上的一个重大飞跃,该项技术极大提高了龙胆的繁殖系数,并使繁殖材料的成本大大降低,为规模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栽培发展初期主要以条叶龙胆为主。作为最为优质的药材品种,龙胆在20世纪70~80年代曾是黑龙江省主要出口创汇品种,黑龙江省也将其列为主要发展品种。日本最大汉方制药企业津村株式会社针对我国野生中药资源日益匮乏的形势,1988年在黑龙江成立了中日合资龙村中药开发有限公司,旨在通过种植开发保证中药材原料的稳定供应,其中条叶龙胆为重点发展的主要品种之一。1990年前后,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镇药材种植场、道里区新发乡蒋化屯等地种植百余亩 (1亩=666.67m2),其中在蒋化屯种植的龙胆达到亩产100kg以上。2000年在黑龙江省泰康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种植面积40余亩,亩产70kg左右。2003年黑龙江省林甸县花园乡、红旗镇巨浪牧场、宏伟乡、东风乡等多点种植,发展面积达到300亩左右,由于未能较好控制病害的发生,亩产量一般在50kg左右。目前条叶龙胆基本上无栽培,尽管条叶龙胆质量较好,也比较抗病,但其未能得到大规模的种植开发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由于该种叶片较小,产量较低,当地药农又缺乏种植药材的生产经验,限制条叶龙胆规模化发展;二是2005年出现的 “龙胆泻肝丸”风波使龙胆用量急剧减少而市场供应量又较大,价格降到不足20元·kg-1的最低谷,挫伤了药农种植的积极性;三是周期较长,生产成本较高,种植积极性不高。由于多种原因,条叶龙胆至今尚未走向规模化、规范化生产的道路,其市场占有率越来越低。

3 条叶龙胆野生资源破坏原因分析

导致条叶龙胆野生资源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难以获得成熟的种子

条叶龙胆主产区为传统农业主产区,经济欠发达,产业单一。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牧业作为新兴产业也快速发展起来。草原是发展牧业的重要基础部分,药材资源的开发仅是草原的附属产业,因此,草原的开发一直是以牧业为主。根据牧草的质量和合理农事安排,草原一般在8月中下旬开始割草,而条叶龙胆此时刚刚进入花期或绿果期,割草之时不能形成成熟的种子[4],在人为干扰的条件下切断了种子的有性繁殖途径,致使条叶龙胆种群难以更新。因此,牧草与药材开发难以兼顾,两者之间的开发矛盾成为导致资源破坏的根本矛盾。野生资源扩增只能依靠偶尔遗落的植株或地势低洼积水处植株,然而遗落的概率是很小的,在半干旱地区积水的概率同样也是很小的。

3.2 野生条件下种子繁殖效率低

龙胆种子细小,长1.6~2.3mm,宽0.4mm左右,千粒重仅为30 mg左右;种子为需光萌发种子,种子不能覆盖,因此要求长期湿润的环境条件;种子胚率仅为70%,在适宜的条件下4~5 d左右开始萌动,伸出胚根,6~10 d子叶出土;龙胆苗期生长较缓慢,出苗20 d的龙胆只有2片子叶和一对真叶,子叶大小为长3mm,宽2.5mm,真叶大小与此相似;在龙胆萌发后的一个月内,其根系生长的深度为仅仅1cm左右的浅土层中[5],缺乏水分,很容易使幼苗暴露于干燥的土壤中,使之死亡;龙胆种子不耐储藏,在40℃的高湿环境条件下,40 d后龙胆种子基本全部丧失发芽的能力,储存1年,通常失去发芽能力。龙胆的种子细小、萌发需要光照、不耐储藏、幼苗发育缓慢等特点必须要求长期湿润的条件,这种特性制约种群的更新。

条叶龙胆主要生长在开阔的草原地带,东北地区的松嫩平原为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300~500mm,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可为龙胆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条件,但是主产区的年降雨量很不均衡,仅有少量年份在7、8月份才能提供相应的条件,如果当年不能满足此条件,即使上一年得到了大量的成熟种子也不能进行有效繁殖,下一年即使满足发育条件,由于种子的寿命较短仍不能进行繁殖。因此龙胆有性繁殖的种群扩增必须经过种子形成和发育的双重难关。两道难关通常需要连续两年的大量积水,这种概率更低。

3.3 过度开荒和放牧

东北的松嫩平原是条叶龙胆重要的分布区,同时也是我国的重点产粮区,主要依靠种植玉米、大豆等传统农作物。该区地势平坦,适于大面积机械化操作。为了增加土地面积,野生区域不断被蚕食,条叶龙胆赖以生存的草原变成了农田。在龙胆产区中,近30年来除林甸县和安达县开荒相对较少外,其他地方大面积开荒较为普遍。在20世纪初吉林省条叶龙胆主产地的洮南、松原一带草原就已经很少,而且目前仍然不断减少。一些牧业发达的地区过度放牧也严重破坏龙胆资源的恢复。

3.4 过度采挖

草原开发利用难以得到合理的兼顾,致使野生龙胆可持续利用的效率很低。条叶龙胆又生长在地势平坦的草原地带,易于采挖,在较好条件的保护下条叶龙胆种群数量的恢复尚需5~10年,这种情况下,野生资源无限制采挖,对资源的破坏无疑是雪上加霜。

4 发展条叶龙胆的建议

根据对条叶龙胆资源情况的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4.1 加强野生条叶龙胆的保护

条叶龙胆是龙胆药材中唯一一种生长于平原草原地带的药材,不能获取成熟种子及平原易于采挖等因素都会加剧野生资源的破坏,使这一最优质的药材资源越来越少,这对中医药发展也是一个巨大损失。国务院1987年颁布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将保护等级分为三级,其中条叶龙胆被列为三级保护物种。经过20余年的变化,野生资源面积不断缩小,已经处于明显的枯竭状态,应该将三级保护物种变为二级保护物种,禁止采挖。

4.2 加强条叶龙胆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近20年内农村水利设施的改善,可保证较大范围内农田免受自然干旱的影响,从而保证了龙胆育苗所需要的水分供应,为扩大种植面积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但是,条叶龙胆栽培也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最主要的是提高产量和防治病害方面。

4.2.1 急需加强育种研究工作 对农业生产最有影响的生物学研究领域莫过于遗传育种。遗传育种是提高作物产量、质量和抗病性最重要的途径,然而,对于条叶龙胆来说却是一项空白。首先是在产量方面,条叶龙胆叶面较窄,光合作用面积较小,限制产量的提高。田间栽培中也有一些宽叶的变异类型,有的植株叶面的宽度几乎与粗糙龙胆相同[6],从理论上讲,通过育种提高条叶龙胆产量的潜力应该是巨大的,可以通过育种提高种植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优质龙胆药材的市场占有率。另外,条叶龙胆的抗病力虽然远远高于粗糙龙胆,但在栽培过程中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防治也极易发病,并很快爆发,这些问题也都需要通过育种进行解决。

4.2.2 增加种植密度 条叶龙胆的叶片较窄,这是制约单株产量提高的一个根本因素,但对于栽培的群体来说,影响产量的因素主要是叶面积系数,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增加种植密度的方式提高条叶龙胆的产量,然而通过调查发现,栽培条叶龙胆的叶面积系数普遍低于同属的粗糙龙胆。

4.2.3 延长种植周期 根据龙胆的生物学特性,直播很难取得成功,目前的栽培方式都是通过育苗移栽。通常是通过大棚育苗1年或裸地育苗2年后再进行移栽3年。龙胆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条叶龙胆一般第一年只长出一条主根,以后每年不断在根与茎之间依次向上长出新的不定根,从而形成须根系,到第7年以后上面不断生根的同时,下面的根也不断腐烂死亡,因此,在7年内龙胆的须根是不断增多的。在整个生长周期的后期,地上部分茎叶较多,其产量的净增加量也会较大,在非极端密度栽培条件下,采挖过早严重影响产量的提高。生产中应该延长龙胆的栽培年限。

4.2.4 加强病害预防工作 条叶龙胆分布东北西部平原地区,该地区药用植物种类较少,缺乏种植药材的经验,尽管条叶龙胆抗病能力较强,但由于忽视病害防治,也常常导致病害流行,致使产量进一步降低,生产中应加强病害的预防工作。

4.2.5 建立条叶龙胆规范化、集约化种植基地 建立稳产、高产、优质的条叶龙胆规范化种植基地是扩大条叶龙胆资源、缓解供求矛盾、满足社会需求、保护生态环境、提高龙胆药材整体质量的有效途径。东北地区的人工条叶龙胆种植技术已经初步成型,通过提升现有技术,不断吸收新的技术,在主产区大量栽培龙胆,将逐步解决供需矛盾,减小或不再依赖野生资源,从而得以保护。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89-90.

[2]郭瑞,安伟健,高元泰.中药龙胆原植物的研究及本草考证[J].中草药,2001,32(11):1039-1041.

[3]李小芳,黄毅,王霞,等.龙胆的本草考证[J].中药材,2005,28(8):730-732.

[4]孙阎,王臣,刘鸣远.关龙胆开花结实生物学特性[J].植物研究,2003,23(4):453-457.

[5]孟祥才,马伟,李明.北方主要地道中药材规范化栽培[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

[6]王臣,邢秀芳,马立祥,等.栽培条叶龙胆各形态类型龙胆苦苷含量的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9):841-844.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珍稀濒危和大宗常用药用植物资源调查(2007FY110600)

*王喜军,E-mail:xijunw@sina.com

2010-10-02)

猜你喜欢
龙胆药材栽培
龙胆泻肝汤辅助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自然栽培的味道
尖叶假龙胆化学成分的研究
不同厂家龙胆泻肝丸中龙胆苦苷、栀子苷、黄芩苷的溶出度测定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