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主席 巴特尔
努力把我区社会管理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内蒙古自治区主席 巴特尔
在社会管理格局中,各级政府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承担着重要责任,发挥着主导作用。要着重从强化服务职能、推进依法行政、积极引导规范等方面入手,履行好政府社会管理职能。
一、强化服务职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转变职能的关键所在。要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职能设置、制度设计、体制保障上更加突出公共服务职能。要健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政策体系,特别是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医疗卫生、教育和文化发展等公共服务方面,加快制定和实施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要按照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财政支出要更多地向就业再就业、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领域倾斜。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效调节和保障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特别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以及人口较少民族的支持。要科学确定政府绩效评估的内容和指标体系,把社会发展目标、公共服务水平、社会稳定和谐等作为重要评价标准,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
二、加强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公平正义是维系社会秩序和活力的基本条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目前,在一些领域和方面存在的不公平、不公正问题,往往是引发社会不和谐甚至严重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会直接挫伤群众的积极性。要提高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从收入分配、利益调节、社会保障、政府施政、执法司法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尊重公民的合法权利,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促进社会关系和谐,激发社会创造活力。要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快建立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机制,逐步缩小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三、积极引导规范,增强统筹协调能力。现代社会管理,既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并依法对有关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调节的过程,也是社会自我服务并依据法律、道德进行自我规范和调节的过程。因此,要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一方面,要通过健全体制机制、加强能力建设、完善绩效考核等方式,不断提高政府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引导规范的作用,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要在发挥好党委领导作用和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形成对全社会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工作体系。
针对社会管理范围日益广泛、管理难度逐渐加大的实际,要加快建立维护群众权益、动态协调、应急管理的机制体制,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一、建立维护保障群众权益协调机制,营造和谐的社会关系。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往往是群众的合法利益受到损害,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要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就要把继承和创新群众工作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法宝,通过群众工作来服务群众,实现群众利益,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利益协调作用,正确反映和有效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利益诉求,充分利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格局,促进社会财富和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和重大事项,在决策前都要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要符合实际、符合群众意愿,从而有效防止因决策不当给群众利益造成损失,引发社会矛盾。
二、建立动态协调机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期,往往也是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多发期。在这一进程中有效化解矛盾,关键是我们要正视矛盾,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要加快建立社会矛盾动态调节和化解机制,见微知著、及时化解,努力把大量的社会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尽最大可能做到不积累、不激化、不蔓延、不升级、不向坏的方面转化,提高社会动态平衡能力。要完善诉求表达机制,建立方式多样、规范有序、畅通高效的诉求表达渠道,让群众话有说处、冤有诉处。要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滚动排查和预警机制,加强源头治理,实现从事后处置向事先预防转变,防止社会问题积累和激化。
三、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当前,我区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中,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风险矛盾交织并存,特别是一些突发公共事件和重大事故灾害的发生,对我们的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严峻考验,迫切需要构建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要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应急管理机构,完善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要加强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提高全社会防灾救灾和应对危机的能力。要高度重视舆论引导在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把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特别是要科学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正确引导舆情,牢牢把握社会管理的主动权。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使群众权益得到保障,秩序安全有序,心情更加舒畅。
一、大力加强和改善民生工作。民生就是民心。老百姓是最讲实际的,只有把看病、就医、社保等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事情办好,把他们的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好,才能从源头上、根本上减少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加强社会管理,根本是做好群众工作,关键是改善民生。“十一五”时期,自治区累计投入了1800多亿元,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为群众实实在在办了许多实事。特别是2009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提出“富民”与“强区”并重的方针,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下大力解决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不协调问题。2010年提高了6项民生指标,实施了提高牧民收入的6项补贴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进一步巩固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群众基础。自治区在“十二五”规划中,又将实现“两个同步”列入奋斗目标,争取在民生工作上迈出新的更大步伐。各级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二、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据专家分析,现在我国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大约15年的时间,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是推动科学发展、创新社会管理的“短板”。我区作为欠发达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的欠帐更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更加突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为此,自治区确定要在“十二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争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实现这一目标,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要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加强就业培训和指导,积极创造就业机会。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更加重视教育公平,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努力健全覆盖全区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三、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与俄蒙接壤,有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是祖国向北开放的门户和首都北京的“护城河”,处在反渗透、反颠覆、反分裂的最前沿,维护好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近年来,我区社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是维稳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各级要充分认识做好稳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统筹抓好发展与稳定两件大事,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平安内蒙古建设,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各地区要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维护稳定的重心在基层。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更多的力量投入到基层,特别是要向边远农村牧区倾斜,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
社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善于整合各种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一、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各级政府要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切实负起责任,整合、协调好各种资源,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这个主导作用,主要是管方向、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管方向”就是要引导好社会管理的大方向。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明确职责,把好方向。“管政策”就是要通过制定目标、明确任务、完善社会管理的制度法规、健全行为准则等措施,进一步规范各主体的社会管理职责和行为,用制度保障社会管理的有序开展。“管协调”就是要合理配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权限,使各职能部门既各负其责,又有效协作,避免多头管理和分散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管服务”就是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社会管理的过程说到底是一个服务的过程,政府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政府社会管理的水平和成败。为此,主要领导同志要做到“三个亲自”:一是亲自研究部署,要像经常分析经济形势那样,经常分析社会形势,及时研究和解决社会管理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二是亲自督查落实,把社会管理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亲自上手,抓好落实;三是亲自解决问题,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二、强化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要构建各部门既各司其职、又协同配合的格局,充分发挥整体功效。在纵向上,要建立健全目标管理机制。根据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能职责,把社会管理的工作任务逐一量化、细化,明确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和有关要求,把任务分解到单位、量化到岗位、落实到人员,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在横向上,要建立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主要是通过联席会、定期调度、工作通报等措施,把各部门统筹起来,使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信息互通、齐抓共管,做到意见常沟通、工作常协调,切实形成工作合力。
三、强化基层各类组织的基础作用。加强社会管理,关键在基层、重心在基层。我区幅员辽阔,管理服务半径较大,基层组织的作用更加重要。这方面,要突出打好两个基础。一个是组织基础。既要发挥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的一线作用,也要抓好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同时,还要注意培育和规范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志愿团体等各类社会组织,使之健康发展、发挥作用。另一个是保障基础。基层的同志是解决群众诉求和困难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工作对社会管理至关重要。要把财力、物力、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基层,切实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不断激发基层组织和干部的工作热情。
四、强化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社会管理工作说到底是群众工作,群众是社会的主体,只有群众真正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社会管理才能取得实效。一方面,要激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内生动力。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切实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增强政府、各种社会组织、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不断提高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要提高决策过程的透明度,结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贯彻落实,在保证国家及社会利益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加大向公众公开信息的力度。另一方面,要探索拓宽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渠道。进一步完善社会公示、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群众真正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使我们作出的决策、制定的政策,更加符合民意,更加符合公众利益。□
(本文系巴特尔同志2011年2月28日在全区盟市厅局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发表时略有删减,题目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仝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