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视阈下高职课程的构建

2011-11-04 12:15陈小琼姚宏城谭绮球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期
关键词:职业高职课程

陈小琼 姚宏城 谭绮球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创意产业视阈下高职课程的构建

陈小琼 姚宏城 谭绮球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从创意产业的内涵和特征出发,阐述了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在经济活动上的差异,剖析了企业和工人在两种产业形态下的变化,从创意产业视阈出发,对构建高职课程进行了分析和探索,以期对当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有所启发。

创意产业;高职课程;构建

21世纪,创意产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瞩目的焦点,这个被喻为“金矿”的朝阳产业,成为国家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引擎。以“创意”为核心价值的全新经济增长方式,成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的必走之路,企业岗位对创意能力的要求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创意产业的内涵及特征

创意产业,是具有“以新知识经济中的新媒体技术发展为背景,描述‘创意艺术’(个人才能)和‘文化工业’(大规模)在概念和实践层面上的融合,供新近才实现互动的‘公民—消费者’所用”[1]特征的经济形态。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以及与消费者互动是创意产业实现高效益的重要途径。

创意产业具有独特性、渗透性、高增值性、强辐射性、高科技性等特征。独特性指的是以知识、信息、符号为载体的内容的创造性;渗透性是指这种产业形态和其他产业形态互相渗透、互相交织、互为补充;高增值性是指“创意”会赋予商品更高的观念价值;强辐射性是指创意产品中包含的文化个性和精神,促使其在一定的消费区域和消费层次里增值、走俏、辐射。高科技含量是指创意产业赋予高科技内容上的支撑。

二、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在经济活动上的差异

创意产业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新经济的优势和特点。所谓新经济,是一种以高科技、信息、网络、知识为其重要构成部分和主要增长动力的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新经济有四个不同特征:(一)以高科技、信息等为增长原动力;(二)以集约型为主;(三)以电子商务为主要交换手段;(四)经济主体交往趋向全球一体化。新经济时代,当商品越来越成为密集型、越来越具有互动性并被连续不断地升级换代时,它的价值就较少地体现在它们的物质外壳或者外部形态上,更多地体现在获取它们所能提供的内容和服务上。如20世纪机械加工时代,国际商用机械公司(IBM)靠生产打字机和电脑等信息处理机械设备得以生意兴隆。后来微软公司向消费者个人推出个人电脑这一概念,IBM受到了挑战。使比尔·盖茨致富的不是他生产了计算机(计算机是其他厂家生产),而是微软公司控制了里面的运行系统——财富由内容创造,而非来自生产加工。于是从面向产品到面向服务、从面向生产者到面向消费者,经济活动开始大规模地转变,也使创意,尤其是文化创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思想、知识、经验等传统的文化和艺术,成为企业彰显个性的重要内容。

创意产业是一种学习型经济,是一种以主意和点子、无形资产、服务和相关技能为主的经济形态。其与传统产业有本质的不同,如下表所示。[2]

?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市场和买卖双方分散性的交换是建立在供需双方不断发展关系基础上的网络化,财富的生成工具从有形资产(如生产原料)的使用向无形资产(如品牌的认同、才干和经验等)的开发转变。

从职业岗位来看,职业岗位生命周期变短,生产线加工模式和长久的生产周期逐渐被以项目为基础进行分工合作的模式所替代。创新、合作和学习将是未来产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

三、创意产业视阈下高职课程的构建

创意是感觉与思考间的互动,常常跨越不同的学科边界和观念领域。因此,适应创意产业岗位要求的高职课程,除了使学生获得首次就业的基本技能外,还必须打破学科体系原有的框架,让不同领域的知识在课程中达到均衡。

1.课程设置的平衡。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不仅要重视岗位群专业课程开发,还要重视基础课程建设,为学生的首次就业和将来再就业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岗位群专业课程必须在基于产业现场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专业课程可分核心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它们在岗位群中的划分及轻重影响如图1所示。

图1

基础课程不是学科式课程,它是与职业活动及劳动者生涯发展有直接关联的关键技能课程和生涯课程。它在能力结构上的作用如图2所示。

图2

在形式上,基础课程应当是以任务和情境为导向的综合课程。关键技能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渗透于专业课程之中,第二部分可以建立专门的关键技能课程,配合专业课程学习,以期建立更为广泛的可迁移性工作经验。

生涯指导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自主地选择职业活动领域,规划职业能力发展和认识就业市场的压力。

至此,我们可以基本搭建出高职课程的体系,如图3所示。

图3

上述课程宜通过标准化和模块化来组合,增加课程的柔性,以满足企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和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2.学科教育的平衡。高职课程内容应发展出新的渗透性的教学内容,在艺术、科学和人文学科之间找到平衡点。作为教育对象,高职学生异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不仅仅是高考时他们的分数比本科院校的学生低,主要还在于他们的数理逻辑和言语语言方面的能力较本科院校的学生差,而空间视觉、身体动觉以及音乐节奏等方面的能力则较强。[3]这种富于想象和直觉的认知方式是高职学生具备的创意潜质。要发掘这些潜质,高职课程在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必须平衡“技术”与“人文”知识点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和直观化。

同时,高职课程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经营和设计自己的事业——因为终其一生只受雇于一个雇主甚至是同一个行业是不可能的。以项目为基础,与各种各样随时都有人员变动的团体一起工作将是创意产业的常态。学会建立一种“资历和经验”档案,学会整理个人成长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清职业发展规划,把握成功机遇。

以项目为载体,从“就业”和“成长”两大原则出发,高职课程的内容设计,如图4所示。

图4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营造不同的教育风格,打破传统的倾向于注重一种知识的模式。高职教育不应将学生看成是还没有完全定型的人,暴露出他们的“欠缺”或“需要”,然后通过专业权威人士向他们提供知识来修补。相反,应将教学的过程设计为一种创造性经历,受学生自身的驱使去探寻,引导学生学会不断地思考和反思,在各种理解模式中,在生成性思考和批判性思考间,找到更好的平衡。

3.教育的内部和外部世界间的平衡。目前,高职教育已经找到了教育内部和教育外部间结合的方式——在办学方式上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方式上产、学、研结合。与企业的合作,能及时把握职业市场发展的动态,将更多的项目引进课程中,帮助校园内的教师和学生了解文化、技术和商业的需求,了解项目管理的经验,但由于毕业生就业的压力,目前高职教育内部和外部世界间始终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如“订单式”培养,它确实能提高专业技能的针对性,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但当我们一涌而上地服从了一种片面的模式,忽略了能力中不同因素相互维持、相互丰富的方式时,我们就会打破人性的平衡:学生被过早地确定就业方向把与生俱来的创意过早地被套进“模子”里。教育是通往未来的关键,高职教育课程要着眼于现实,又要超越现实,从而实现教育内部和外部世界间的平衡。

[1] 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新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

[2] 约翰.哈特利.曹书乐,等(译).创意产业读本[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和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教育学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34-43.

[4] 范周,吕学武.文化创意产业前沿[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5] 陈李翔.能力·课程·资格[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6] 陈小琼.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反思[J].职业教育研究,2009,(3):12-13.

2010-11-20

广东省科技厅课题“广东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基地建设”(粤科函财字[2009]627号)研究成果之一

陈小琼(1972-),女,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猜你喜欢
职业高职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