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康
(广东省惠州农业学校,广东 惠州 516023)
加入WTO后十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策略研究
陈 康
(广东省惠州农业学校,广东 惠州 516023)
2001~2010年是是中国汽车发展史上关键的十年,中国汽车产业的专业化、集中化、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蓬勃发展的汽车市场和日臻完善的汽车产业政策使汽车产业进入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轨道。该文旨在梳理和回顾入世后十年来对中国汽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企业微观策略及政府宏观策略。
WTO;十年;汽车发展;策略研究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会员国,这意味着中国将逐步履行降低汽车整车和零部件进口关税承诺。2006年整车关税由入世前的80%~100%降到25%;零部件关税由35%降至10%。此外,外国公司将还可以提供国内消费贷款,中国逐步取消汽车进口配额,取消对汽车国产化的要求和将技术转让作为投资条件限制。面对入世后千载难逢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中国汽车企业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自强不息,勇于探索,克服了一系列的困难,终于在2009年产销量突破了1300万台,一举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大国,使汽车工业发展迈进了一个新的里程碑。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量的一枝独秀,汽车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表1显示我国汽车产销的动态变化情况。
表1 2001-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对照表
那么在这短短的十年,是什么原因使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如此迅猛,打破了入世前一些经济学者的观点,即汽车工业将会一蹶不振的论断。本文从企业微观策略和政府宏观政策来剖析中国汽车发展道路。
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供销管理等。只有充分利用先进管理方法,合理协调各管理职能部门,才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管理能力,从而促进企业资源优化配置,达到各生产要素合理、高效地流动。我国大部分汽车企业是国有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国有汽车企业发展历史悠久,传统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思想依然对汽车企业影响较大,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地发展,原有管理机制已不能适应企业高速发展的要求,甚至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和桎梏。如何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已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国有汽车企业充分意识到管理水平关系到企业的存亡,因此,企业不惜一切代价,大胆改革,导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例如,聘请管理顾问对员工培训;邀请国内外知名管理专家为企业把脉,制定竞争方案。随着汽车行业推行质量标准化,汽车厂家纷纷导入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如ISO9001、QS9000、TS16949等,提升产品质量。
产品多元化是近年来汽车产业发展主要特征。以单一载货车为主导产品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具有先进性能的多功能用途汽车频繁亮相,如轿车、越野车、SUV、MPV、大中型豪华客车、载重车及一些专用车辆。汽车消费者的购车观念也不断更新,不仅注重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节能性,而且还强调汽车的品位和文化。因此,汽车厂商纷纷推出符合不同层次、不同档次消费群体的车型,以满足客户需求。
价格竞争是汽车行业竞争的永恒主题,也是最令人关注的话题。加入WTO后,汽车降价浪潮一浪接一浪,这标志着汽车暴利时代已经结束。微利时代到来,促使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控制生产成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价格竞争可以归结为成本竞争。于是企业便想尽办法减少内部消耗,减少生产成本支出;实施全球采购战略,最大限度地减少采购成本。
企业重组与兼并是现代商业竞争的重要手段,这对理顺行业竞争秩序和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有着积极的作用。中国汽车工业“散、乱、差”现象一直困扰着行业发展,兼并和重组成为业界热衷的话题,从2002年开始中国汽车行业不断爆发重组浪潮。
加入WTO后,重组企业优化内部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企业重组,提高了品牌价值,更好地为社会和客户服务。通过重组,改革企业内部管理机制,重新整合资源,形成了规模经济效益。
汽车研发技术在汽车工业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发水平高低将直接决定企业的竞争能力。我国汽车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汽车工业从零开始到今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汽车,这无疑是一个里程碑的跨越,汽车研发水平有了巨大突破。但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与国外跨国汽车企业相比技术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寻求与知名汽车企业合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并逐步创新、消化和吸收,提高汽车国产化技术水平,逐步形成自主研发能力是当前汽车企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形成独特优势的技术竞争体系是增强技术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技术创新是企业运用新知识、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性能和提高服务水平并实现市场价值的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产业进步的主要动力。只有依靠技术创新,汽车企业才能有实力和国外知名企业抗衡。技术创新实施的途径有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等等。通过一系列创新活动,使企业全方位实现技术提升,增强技术竞争力。
目前我国通过实施吸收战略来引进汽车技术,即采用“第一台进口,第二台国产,第三台出口”战略。在引进实物和技术软件时,仔细分析研究,并通过启动技术创新机制,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其技术原理、工艺构造、设计思想,在综合分析基础上形成新的构思、新的方法和新的技术方案,最终实现产品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机制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行为。加入WTO后,我国汽车工业依靠技术创新机制,加大产品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汽车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汽车国产化水平,树立起自己的民族品牌。
加入WTO后汽车市场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第一,产品由单一型向密集型转变。第二,产品开发周期缩短。第三,产品向高科技迈进。第四,市场经营战略向品牌战略转变。第五,消费者由感性购买向理性购买转变。第六,单纯的销售服务向以服务为中心的四位一体化服务方向转变。第七,定单式生产成为经营发展的趋势。
汽车企业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应如何优化市场营销体系,才能赢得客户。通用汽车公司认为:用户满意是成功的唯一尺度。当用户满意度上升到一定阶段就会到达忠诚度(CL)。为留住用户,汽车经销商必须千方百计地实现CS,追求更高层次的CL。目前我国汽车企业的销售体系已逐渐由原先的单打独斗式的个人对个人或个人对关系用户群体的推销模式向整体营销策略组合转变,大力发展信用度高的各级经销商和代理商,实现规模营销效应,这已成为各大汽车企业销售的主要手段。通过市场细分,构筑合理的营销组合,满足不同用户的合理需求。
为了更好地完善销售服务网络,各大汽车企业投入巨额资金和人力,发展4S店,为顾客提供销售、维修、服务、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此外,为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建立了大量的维修中心,销售区域内维修站和特约维修点星罗棋布。
21世纪的汽车市场瞬息万变,一切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体系已经形成,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在汽车市场营销中,文化营销逐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各大车展、销售专门店,还是广告宣传渠道中,都可以看到汽车文化的影子,精明的厂商清楚地认识到顾客越来越重视自己价值和车子品位的协调性。因此,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厂家从产品设计到销售自始至终都渗透着文化元素。文化营销是最近几年商家逐渐采用的一种新颖营销方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汽车市场销售策略的创造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营销策略的创造性和超常性是最终赢得市场的主要手段。只有制定适当的营销策略,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牢牢占据制高点。
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以信息化带动传统产品的改造和升级已显得尤为重要,加入WTO后,汽车市场的竞争性和开放性越来越强。提高整个汽车行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及产品生产成本已成为各企业的当务之急。
相对于国外汽车同行来说,我国汽车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起步较慢,基础薄弱,除了EDI电子数据交换之外,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是以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方式交流信息。值得欣喜的是现在几乎所有的汽车企业都有自己的网络主页,并且部分企业也有了网上销售系统平台,可以为顾客提供更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至于企业内部信息化,部分企业,如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长安集团等普遍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
加入WTO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传统发展模式难以适应高速发展需要。汽车产业的价格竞争压力迫使厂商想方设法降低成本,全球采购战略成为必然选择。汽车行业建立公共电子信息交易平台,实施网络采购,可以大大降低采购成本,缩短交易时间,简化繁琐的交易手续。
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给汽车行业带来无限商机。在我国汽车工业信息化尚处于低水平的情况下,本土汽车集团牵头与国内网络技术供应商合作,组建本土汽车电子商务平台,加快信息交换速度。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之一就是进一步转换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在过去50年的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中,汽车工业被烙上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干预企业行为,达到调控目的。政府过多干预和操控企业微观经济行为,严重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阻碍和约束了企业自我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系列。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外开放。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国,关税壁垒和其他非关税措施逐步被取消,汽车工业逐步按照WTO游戏规则进行运作,这对尚处于幼稚时期的汽车工业来说无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调整汽车产业结构,制定符合发展需要的汽车产业政策和配套措施,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2004年国家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政府宏观调控力度,政府对企业的管理由原先的直接干预企业内部管理行为转变为积极引导企业,使企业步入良性循环发展。
[1]赵英.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回顾与前瞻[J].中国网,2011-007-02.
[2]马晓河.入世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特点及政策取向[J].中国经贸导刊,2004,(7).
[3]王飞.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及竞争优势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4]久陵.2011,中国汽车工业又一里程碑[J].技术与应用,2011,(1).
[5]张泊.展望中国汽车工业的明天[J].上海经济,2011,(7).
[6]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On a study of Automobile Industry Strategy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WTO
CHEN Kang
(Huizhou Agricultural School of Guangdong Province,Huizhou Guangdong 516023,China)
It’s a critical period from 2001 to 2010 for the history of China’s Automobile development.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tends to develop with professionalization,centr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recent years.Prosperous Automobile market and effective measures would lead Automobile to a new way of normalization and intensification and as a result of large-scale production.This paper aims at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the usage of enterprise’s micro-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government’s macro-control which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WTO.It also does hope to make reference for future’s strategies of Automobile industry.
WTO;ten years;automobile industry;strategy study
F426
A
1674-5787(2011)04-0027-03
2011-06-18
陈康(1975—),男,广东阳江人,广东省惠州农业学校,经济师、国际商务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职研究生。
责任编辑 仇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