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跃钱塘——访浙江省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研究所所长冯晓宇

2011-11-04 08:42李明明
科学中国人 2011年8期
关键词:苗种杭州市水产

本刊记者 李明明

鱼跃钱塘
——访浙江省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研究所所长冯晓宇

本刊记者 李明明

乌鳢俗称黑鱼,它肉质细嫩,口味鲜美,且营养价值颇高,是中国人的“盘中佳肴”。

我国曾经是一个盛产乌鳢的国家。近30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使乌鳢的天然资源大幅度减少,乌鳢成了水产类中的稀有品。近几年,为顺应国内外贸易市场的需要,许多地区开展了人工养殖乌鳢的科研与养殖实践,为乌鳢养殖业走向商品化、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而乌鳢作为钱塘江土著经济鱼类的一种,它的饲养与繁殖,自然得到了水产研究专家的重视。

冯晓宇,浙江省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所所长,在水产一线从事科研、推广工作已有28年,尤其是近十年来,他紧紧围绕“都市农业”的发展需要,以品种选育和苗种生产为抓手,重点保存、开发和利用钱塘江土著经济鱼类,有选择性地引进和开发国内外优良品种,同时进行种质基础研究和人工品种选育。

近年来,他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成功选育了国家级水产养殖新品种“杂交鳢‘杭鳢1号’”,获农业部水产养殖新品种证书并成为2010年浙江省水产养殖主推品种之一,同时建立了“浙江省杭州杂交鳢‘杭鳢1号’水产良种场”;突破了人工规模繁育技术,彻底改革了传统乌鳢的养殖模式,制定了地方系列标准和种质标准,在杭州地区建立了三个苗种繁育合作基地,累计已生产鱼苗3000余万尾、推广养殖面积超万亩,形成了配套养殖技术和水质综合调控技术。同比传统乌鳢(黑鱼),杭鳢1号缩短养殖周期二个月以上、成活率提高20%以上、增产30%以上、亩增效5000元以上、产品安全质量得到了保证,最主要是换水量减少90%以上、污染物排放量减少95%以上,节能减排和环保效果明显,符合低碳农业的要求,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杂交鳢养殖对产业的提升(使濒临关停的传统乌鳢养殖产业获得了新生)、效益的提高、农民的增收、产业链延长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杭鳢1号’选育的成功体现了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对渔业增产增效、生态环境改善、产业链延长和产业转型提升的巨大作用。引起了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杭州市有关领导的直接关注和重视下,实施“运河流域(上塘河)水产养殖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主要将运河流域的传统乌鳢养殖全面更替,在增产增效的同时从根本上解决水产养殖的面源污染问题。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杂交鳢‘杭鳢1号’示范推广”三年行动计划,由市农科院水产所负责良种亲本供应、繁育中心和繁育基地建设、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等工作,全面提升杭州乌鳢传统产业,使养殖增产增效,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改善养殖面源污染、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除此之外,冯晓宇还善于以科研项目实施和成果转化为契机,与各地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养殖大户合作,以建立示范合作基地、成果转化点为载体,以苗种繁育和示范推广养殖为抓手,大力开展优良水产苗种、养殖模式及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为推进浙江省和杭州市的水产科技进步、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产业提升及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鉴于冯晓宇在水产研究方面的突出成绩,一系列的荣誉缤至踏来。2006年,他入选杭州市“131”一层次培养人选并获杭州市“131”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人选先进个人;2007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2007年被授予“浙江省百名科技自主创新青年标兵”;2008年获杭州市人民政府“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2010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0年杭州市十佳公务员(工作者)”荣誉称号,并被评为2010年度“浙江农村十大新闻人物”;2006~2010年共四年获杭州市农科院“十佳员工”称号。

猜你喜欢
苗种杭州市水产
浙江省杭州市湖墅学校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生产情况的公示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加油!水产人!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的公示
玻璃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