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正在异化的怪物

2011-11-04 08:43:16
科学中国人 2011年8期
关键词:英语

佚 名

英语
——正在异化的怪物

佚 名

2008年,德国高等院校计划用英语替代德语作为教学语言,但是德国语言学学会主席安格莉卡·雷德尔对此表示反对,她说:“如果英语成为官方语言,那各国的语言就成了方言,我们只能在自己家里讲母语了,这给人的感觉就像在过去的殖民地国家一样。”

而在中国,英语却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任何一种晋级考试都需要英语测试,英语似乎已经成为了一门必考科目,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神圣与威严”,用“霸权英语”来形容它的“霸道”一点也不为过。

大概从90年代后期开始,普及英语似乎已超过了强化汉语的趋势,成为很多中国人生活中挥之不去的“阴霾”。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间语言和文化的交融与渗透也在加速进行之中。英语作为一种快速传播的国际化语言铺天盖地而来,犹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迅速蔓延和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升学,求职、考研、评职称都要英语,公交车服务员讲英语,一些名牌大学倡导中文课上用英语讲课,药品说明书换成了英语,产品产地也标上了“Made in China”,甚至连厕所的标志也都换成了“W.C”的英语简称,而“学英语从娃娃抓起”的口号也成为不少幼儿园“名牌产品”。不管英语与你的工作、事业是否息息相关,英语不过关,你就有可能失去更多、更好的机会。以致一些社会精英为了评职称、为了加薪、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恶补英语,最后却仍然因英语成绩不合格而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过去,很多人曾将科举时代的“八股文”骂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但一旦考中了,就可以对八股文说“不”。然而,今天的英语却犹如“狗皮膏药”一样,一旦你同它拉上了“关系”,就会让你“爱恨交加,痛不欲生”,大有“纠缠一生”的态势。曾有两位赞成取消四六级统考的资深外语教授说过这样的话:“数十年前,外语好的大学生并不匮乏,外语教学也无非是众多课程中的一项而已。可现在,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外语学习都成了头等大事、重中之重。不少学生不管进什么课堂,必备英语课本和辞典。一年到头,有一半甚至更多时间,在‘孜孜不倦学外国话’。消耗大量时光在应试学习上,放在学习英语上,值得吗?”是的,值得吗?

英语 一个巨大的考试毒瘤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人们开始自觉地学习英语。然而,由于英语学习的升温,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及人事主管部门开始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上设置层层英语考试,学生和员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深受其害,不仅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常年下来,学习英语的费用也成为了家庭很大的负担。

英语究竟为何物

作为一门语言,怎样才算学精学透,它的标准在哪?

以汉字为例。国家汉字的扫盲标准是1500个字,一般掌握2000个字,再加上字典的辅助,大家可以读书、看报、搞科研,亦可以很顺利地读一些名著,如四大名著等。

而在英语世界里,没有2万个词汇别想读报,没有3万个词汇别想把周刊读顺。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大学毕业10年后的职业人士一般都懂8万词汇。新事物的涌现,总伴随着英文新词的产生,例如火箭(ROCKET),计算机(COMPUTER)等,可汉语则无须,不就是用“火”驱动“箭”么,会“计算”的“机器”么!英文则不同,不能靠组词,否则就太长了。如火箭将成为“FIRE—DRIVEN—ARROW”,计算机将成为“COMPUTAIONAL—MACHINE”等。太长的字会降低文章的可读性与读者的理解能力。9·11事件后,产生的很多新词汇,连美国自己的国民也有很多搞不清楚。

目前,英文词汇已突破50万,预计下世纪中叶,将突破100万大关。因此,可以说学好英语是没有止境的。正常的英语交流,一般掌握1000—2000个单词就够了。美国的农民一般掌握的词汇不超2000个。

由此可见,英语只是一种学习和交流的工具。掌握一两千个单词、一些常用的语法、一些英语对话,学会查字典,再利用计算机的翻译软件,所有的人都可以在较短的时问内,快乐地掌握英语这个重要的学习工具,为自己以后的工作、科研服务。

然而,汉语和英语的强势相比,显得尤为落寞。人们在不断通过考试“证明”自己的英语能力时,汉语能力却几乎无人问津。在当今国内,英语已然成为第一阶级语言,汉语似乎已“沦落”为第二阶级语言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的莫大悲哀。

英语为何至高无上

按照我国目前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不管你是搞中医、中药、古汉语,也不论你是做教师、工程师、技术员、编辑、记者或是贸易,一概不管你的专业能力,也不管对提高工作的业绩有多大帮助,如果你学不好英语,只有两个字:“没门”。

在这种人才培养观的影响下,我国加入WT0,并迎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英语学习热潮甚嚣尘上。

也许世间再也找不到如此壮观的场景了:一个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几乎每个人都在为这门语言疯狂。

中国人的“疯狂英语”

鉴于此,英语在大学中被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过不了英语四级别想拿学位(更有甚者,要求英语过六级才能拿学位)。由于英语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们只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英语。四级考过,就准备考六级,六级考过了,准备考托福、考GRE、考雅思……

研究生培养、博士生培养也是唯英语论。对于考研者来说,英语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它早已成为考研游戏的前提,而且,随着竞争者与日俱增,它的难度也不断水涨船高。具体地说,一个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甚至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生,如果英语不达所谓“国家线”的话,即便专业再优异也是白搭。相反,专业平庸,英语成绩突出的考生,却往往成了录取的亮点。

每一年的硕士研究生录取结束之后,常常听到老师这样的感叹:某某同学专业优异,此次英语稍差而无法招纳门下。即便有个别幸运者在英语距线一两分的情况下,经导师多方奔走“拉”了进来,但补那一两分之缺须数万元,穷学生背着沉重的债务,又如何专心学业?

想招的学生因为英语的欠缺招不进来;而英语能力强,对专业了解肤浅的学生却脱颖而出挤上门来,这是太多中国导师的尴尬。太多英语系的专科、本科毕业生,在对所报考的专业知之甚少,甚至此前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凭借英语专业优势挤进去堂皇读之。这种情况在博士生招生中更是见怪不怪。大学英语系讲师、副教授在没读一天中文的情况下,利用几本文学史考中文系博士似乎成了一种时髦。他们都即考即中,甚至个别人中文专业课程只有五十几分,但凭“强大”的英语专业优势一样鹤立鸡群。

中国为何总是与“诺奖”擦肩而过

众所周知,美国中小学校的基础教育和中国相比,难度差距很大,但是为什么美国出了那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中国政通人和,教育问题更是国家的重中之重,为什么出不了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呢?原因在哪里呢?

很多外国研究机构对世界上著名科学家的研究表明,科学家的思维水平和创造力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呈加速度衰减。3/4的科学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在35岁以前。正如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一个人如果在30岁时还没有发表科学见解,那么他一辈子就难以在科学界有所作为了”。大家可以用反推法就可以算出,只有在大学阶段学好现有的科学知识,注意个人能力的培养,善于调动个人学习研究的潜能,才有利于人才的发展和脱颖而出。这些脱颖而出的人才再经过几年专门深入的研究,恰好是脱颖而出的最佳年龄。而中国大学四年黄金时间,大多数学生都在“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笑掉牙”的英语学习中“虚度”,错过了专业上脱颖而出的最佳时机,鉴于此,诺贝尔奖只能和中国人说byebye。如果目前的大学教育不改革,大家只能在梦中见到美丽的诺贝尔奖。

美国人非常重视大学教育原因也许就在这里。中国现在提倡科学发展和创新,创新的东西肯定与英语没有关系(在中国,英语最好的是外语系的学生,但他们的科学知识却是最差的,另外,现在大家仅仅也是为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或为了自己提升而学习英语,肯定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无关),必须靠自己扎实的刻苦的研究才能取得。学别人的,永远是落后的。

教育家们经常说,学习英语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科技知识,可自己对一些已知,很先进的管理经验就是不学,只能说明这帮人对教育一窍不通,没有一点责任心,也没有起码的职业道德。

英语教育 巨大的资金产业链

“英语热”的甚嚣尘上使得英语教育市场成为了中国的一大产业,年产值高达数百亿人民币,相当于中国一个较发达的中等城市的年产值。

英语教育市场的构成包括林林总总的培训学校,补习班,五花八门的考试、测验。种类繁多、数以万计的英语课本、参考书、词典,各式各样的教育器材等。

在英语教育市场中,各类考试的主办者是权利变金钱的典型代表。以职称英语考试为例,400多万报考者,每年的考试费、教材,参考书等加起来按200元算,费用就有数十亿元。

托福、GRE、GMAT、雅思等国外机构主办的考试费用还高的多。

中国大陆地区的现行考试费为人民币1550元整。(信息来源:雅思考试中文官方网站)

2011托福考试费用为人民币1370元整。(信息来源:中国英语学习网)

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10年3月19日发布的考试新闻:自2010年3月20日起,GMAC调整中国大陆地区GMAT考试人民币收费标准。2010年3月20日以后报名的考生,如在规定期限内取消报名,退费金额调整为人民币600元/考生。

调整后收费标准如下:(信息来源:教育部考试中心)

项 目 人民币(RMB)GMAT Exam 考试费 1880 Reschedule 更改费 380 ASR 成绩增送费 210/份International Express GMAT Prep 快递费 200 Essay Rescore 作文复议费 340

各类培训机构(个人),也是教育市场的主角。从每小时10元的家教,到费用超过2万元的高级培训,各色人等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各显神通,瓜分蛋糕。

拿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为例,平均每年培训学员四五万人,每年的教学收入达数亿元。

(图表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官网)

据悉,中国的英语培训产业价值150亿元,全国有5万多家语言培训机构,在北京,每年有至少20万人上各式各样的英语班,学费根据培训内容、课程安排的不同,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数以万计的英语教材,参考书,如果平时按10元/册算,每年可达100亿,当然成为出版商最喜欢出版的书籍。

另外,以游戏机、学习机、语言复读机等代表的教育器材在市场上抢尽了风头。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每年的语言复读机销量为800万台,学习机为750万台、电子辞典为600万台。按一台复读机100多元的价格,800万台就在10亿元左右。

再看看大学考研英语培训的场面:随处张贴的花花绿绿的考研英语培训班广告,已是当下大学校园风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里散播的广告商所标榜的“来自当年命题组的消息”,一次串讲门票高达数百甚至上千,听众仍有数千之众。

而这种疯狂正在商业利益的裹胁下侵蚀幼儿园的孩子。商人都会说这样一句话:孩子的钱最好赚。这背后,是父母望子成龙的心理。他们认为:英语,是提升社会地位、出国的重要一环,因此,要从小抓起。

以新东方为例(部分课程)(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官网)

课 程 费用(RMB)泡泡幼儿英语二级(上) 2160泡泡幼儿英语三级(上) 2160朗文国际英语教程一册(下) 2310剑桥国际英语教程三册(下) 1940泡泡全能英语夏令营(我能我行五级) 3280新概念5级 VIP(6人小班) 13500

英语教育+各种考试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链条,亦又像是一个宇宙黑洞,不断在吞噬着中国民众巨大的财富、宝贵的青春和创造的未来,并且不断地扩张……

中国式英语教育——从娃娃抓起

而令人深思的是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曾郑重提到:“学生因为四六级过不了就毕不了业,我觉得这是一件很荒谬的事情。取消四六级也许会影响我的经营,但我还是很高兴。我比较反对职称考试考英语,比如学习古汉语的,再考英语有什么用处?这是形式主义。”

2009年10月12日《新民晚报》的一则消息称:从2009年起,上海高校将“试水”全英语教学,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各类人才。今年首先计划在信息、金融、法律、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立项建设30至50门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

英语再一次的肆虐将带给我们什么?法国著名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的悲剧会在中国重演么?

(本文不代表本刊观点)

时光回转到2010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王新陆第四次在全国两会上呼吁取消“英语一刀切”,2011年两会,王新陆再一次提到:“我从小学开始学英语,一直到研究生毕业,而且学的都是专业外语,第一外语是英语,第二外语是日语,都是90多分毕业,可是我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当了十几年,我的外语水平是什么?仅仅是出国在外,不用翻译能找个地儿吃饭”!

大众与英语的拉锯战硝烟正起……

猜你喜欢
英语
玩转2017年高考英语中的“熟词僻义”
英语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英语大show台
兴趣英语(2013年12期)2014-02-11 03:21:38
悠闲英语(86)感恩与忘恩
海外英语(2013年11期)2014-02-11 03:21:02
英语大show台
兴趣英语(2013年3期)2013-05-13 09:21:06
英语大show台
兴趣英语(2013年2期)2013-04-25 0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