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三产业行业发展的综合评价

2011-11-02 05:46:04孙鸣浦
河南社会科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第三产业增加值

孙鸣浦

(华中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河南省第三产业行业发展的综合评价

孙鸣浦

(华中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通过构建第三产业行业发展评价体系,以2009年河南省第三产业各行业的基础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深入解析河南省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发展变量及其关联度之后,对第三产业各行业及整体发展水平作出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南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三产业;评价体系;因子分析

一、第三产业行业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

第三产业是一个庞杂的混合产业群,涵盖国民经济诸多行业部门,业务活动复杂且形式多样,且产业内部各行业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用一两项经济数据的简单类比难以概括和描述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发展全貌。因此,构建第三产业行业发展评价体系,对于分析、比较、评价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发展水平,进而对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第三产业行业发展评价体系作为一种综合的信息系统,在构建时,应综合考虑行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关联、发展速度、发展潜力和发展效益等方面的因素。为了能够全面合理地评估河南省第三产业各行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以实用易操作为原则,设定产业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效率、发展潜力作为一级指标,再在其中选定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作为二级指标,构建起第三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一)发展规模指标

发展规模指标即反映第三产业各行业发展状况的总量指标。通过这类指标评价各行业在产业内部结构中的体量或规模,反映行业的经济实力[2]。

X1=第三产业各行业增加值(亿元)

第三产业各行业增加值,也称为附加值。是一定区域第三产业某行业某时期(一年或一季)生产经营或劳务活动过程中所增加的价值,即一定时期内第三产业某行业的生产总值。是第三产业某行业经济总量、经济规模和经营成果的反映。

X2=第三产业各行业就业人数(万人)

该指标说明第三产业某行业劳动就业的数量,反映了该行业所承载的劳动就业规模。

(二)发展速度指标

发展速度指标是反映第三产业某行业在一定对比期内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的增量指标,通过这类指标可以评价行业发展的快与慢[3]。

X3=第三产业各行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该项指标的内涵是报告期与基期相比第三产业某行业增加值的增长量。通过这一增量来反映第三产业某行业的扩张速度。

X4=第三产业各行业从业人员增长速度(%)

该项指标说明第三产业某行业劳动就业的增长率,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第三产业某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从该行业对就业增长的贡献来反映其发展。

(三)发展潜力指标

发展潜力是反映第三产业某行业发展的趋势性指标,通过这类指标可以对某行业持续向好的发展走向作出评价。

X5=第三产业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第三产业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是要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在该行业社会总投资中的占比,比重越大表明该行业的发展潜力越大。

X6=第三产业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人)

该项指标说明了第三产业各行业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反映了该行业技术进步对劳动者和人才的要求,专业技术人员越多表明该行业对技术的依赖程度越高。

(四)发展效益(效率)指标

发展效益指标是反映第三产业某行业发展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指标,所谓“经济效益高”即能以较少的劳动耗费换取较多的经营成果,或能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

X7=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指标可用公式表述为: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劳动者平均人数。以说明一定时期单位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即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同时也表明了第三产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X8=第三产业各行业职工年均工资(元/人)

该指标说明第三产业中某行业职工的劳动收益,反映了一定时期内该行业职工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是衡量行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河南省第三产业行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根据《河南统计年鉴2010》的基础数据,按评价体系中指标含义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出河南省2009年第三产业各行业的指标数据(见表1)。

为用较少的变量来说明指标数据所代表的第三产业各行业发展水平,须将表1中8项评价指标作降维处理,转化为能反映原始变量绝大部分信息的主成分因子。运用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功能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简化,结果如表2。

由表2可知,前4个因子的特征值均>1,且它们的方差贡献率达到83.533%,因此,选择前4个变量作为主成分因子已经能够说明第三产业各行业发展的综合水平。

变量共同度(Communalities)是指被提取的公因子对各变量所包含的原始信息的解释说明程度,体现了公共因子对原有变量的方差贡献率。X1变量的共同度刻画了因子全体对X1变量信息的解释程度,是评价X1变量信息丢失程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测算能得到4个因子的得分,由于每个因子是指标体系中八项指标的线性组合,并且每个因子代表的指标内容有不同侧重,它们只能从某些方面反映河南省第三产业不同行业的发展水平,不能反映行业的综合水平。要想综合评价行业的发展水平,还需要对行业各个因子得分进行加权,求出行业的综合得分。我们这里取4个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综合得分的计算为:

依据表3中各行业综合得分及排名,可以看出排在前面的是:1.房地产业;2.教育;3.金融业;4.批发和零售;5.交通、仓储和邮政业;6.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7.居民和其他服务业。排在后面的是: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9.信息、计算机软件;10.卫生、社保和福利业;11.科技和地质勘探业;1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3.住宿和餐饮;1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综合得分能够反映这14个行业发展水平的基本状况,这样的分析结果与河南省的实际发展状况应是基本吻合的。

表1 因子分析原始数据

表2 总方差的解释

表3 各行业因子得分及排名

三、结论和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河南省第三产业各行业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间发展水平差距很大

从增加值上看,批发和零售,交通、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这些传统的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仍然是最高的,随着教育、地产、金融业的发展,它们的增加值也是比较高的。增加值最低的两个行业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中增加值最高的批发和零售占第三产业总产值的18.6%,而增加值最低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所占比重只有1.0%,前者是后者的18.6倍。

从吸纳就业能力来看,各行业年底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最大的是批发和零售业,高达29.4%,而其他比重较低的8个行业总计比重为11.2%。

(二)新兴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劳动生产率高,拉动了全省第三产业的发展

在表1劳动生产率(X7列)的排名中,排在前列的为房地产业、金融业、科技和地质勘探以及信息、计算机软件,这几个行业均为新兴行业。特别是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41.37%和22.24%,远高于其他各行业,尤其高于传统第三产业。这充分说明,新兴的第三产业发展效率高,潜力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传统第三产业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但是增速慢,且劳动生产率低

从表1中(X2列)可以看出,年底从业人数多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443.95万),居民和其他服务业(314.82万),交通、仓储和邮政业(207.69万),住宿和餐饮业(157.12万)以及教育行业(112.58万),这些行业基本都为传统的第三产业。但从表1中(X4列)可以看到这些行业从业人员的增速都比较低。同时,这几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2.38亿元/万人、0.48亿元/万人、3.97亿元/万人、3.35亿元/万人和4.46亿元/万人,远低于房地产和金融业的劳动生产率。这一方面说明,传统第三产业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对转移一、二产业剩余劳动力,缓解全省就业压力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说明,传统第三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生产率低,技术含量不高,而且随着市场的逐步饱和,其容纳劳动力的能力将会减弱。

基于河南省第三产业各行业发展的状况,为使各行业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带动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要合理规划第三产业发展方向和内部结构调整,提高传统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促使传统第三产业向现代化第三产业转变,推动河南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优化,更好地发挥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应加大对落后行业的扶持,特别要增加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卫生、社保和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和其他服务业这些行业的资金投入,更好地发挥这些行业的社会服务功能。

3.在产业发展路径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就业压力大的现实。要加强第三产业新兴行业人才的培养和劳动力的培训,变人口优势为人才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把握新兴行业发展机遇,促进河南省第三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1]朱英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统计评价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4,(11):74—75.

[2]王超.大庆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周良军.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发展水平的评估与测算[J].统计与决策,2004,(10):54—55.

F293.3

A

1007-905X(2011)05-0192-03

2011-07-10

孙鸣浦(1958— ),男,河南开封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南省信息管理学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责任编辑 姚佐军

(E-mail:yuid@163.com)

猜你喜欢
劳动生产率第三产业增加值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四川化工(2022年3期)2023-01-16 10:43:31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消费导刊(2018年9期)2018-08-14 03:19:56
应该重视提高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09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