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
(成都杨莉(尔倩)漆艺大师工作室坊,四川成都 610000)
漆画与汉代漆器的传承关系
杨莉
(成都杨莉(尔倩)漆艺大师工作室坊,四川成都 610000)
漆画从漆器装饰脱胎而出,是绘画门类中的新兴画种,如何发展漆画工艺,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汉代是漆器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那时的漆器在装饰材料、装饰造型、装饰题材、装饰技法以及装饰色彩等方面都有鲜明的特色。当代漆画的发展可以在继承汉代漆器的传统艺术成就基础上,与现代工艺技术及艺术理论相结合。
汉代漆器;漆画;漆器装饰
经过中国画家和漆艺家们40多年的艰苦探索,终于使漆画从依附于漆器作为一种装饰到成为一门新生的独立画种,并被纳入了五年一度的全国美展。但漆画的发展仍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关于现代漆画发展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应该偏重于传统材料的开发和工艺技法的创新,有的则认为应该偏重于漆画作为绘画艺术表现内容方面的研究,笔者认为:“漆画”二字界定了漆画的特质,它脱胎于漆器,又区别于漆器;虽为一种绘画,同时也区别于其他绘画。因而漆画的发展不能脱离上述特质,否则,就丧失了漆画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漆画之前所依附的载体是漆器,因而,讨论漆画前应先谈谈漆器发展的历史。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三文化层发现那只朱漆木碗算起,中国漆器至今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从漆器工艺发展的过程来看,商周时期的漆器就已镶嵌金、银、玉石,主要为礼器及祭祀用具。战国时期漆器种类开始繁多,酒器、食器、武器、乐器等青铜器都被装饰得色彩绚丽的漆器取代。同时,由于漆树的大量种植,漆工艺的兴起,民间的部分生活用品,也开始由漆器来代替。这时漆器的生产,以南方的楚国最为发达。
汉代的漆器,在战国时期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达到了历史的鼎盛时期。汉代漆器的生产组织严谨,分工很细,并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据《汉书》记载,汉代设官管理漆器生产的就有八郡:如广汉郡,蜀郡,河内郡,河南郡,颍川郡,南阳郡,济南郡,泰山郡等。当时,盛产漆器的楚地似已衰落,而四川的蜀郡、广汉郡则已成为漆器生产的主要中心,产量很大,制作精美。仅西汉马王堆一号、三号汉墓就出土了上百件成都生产的精品漆器。
魏晋南北朝以后的漆器,从其产量和生产规模来看,已不如汉代那样发达。由于瓷器的涌现,并且价廉物美,逐渐取代漆器在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地位,漆器的制作转向艺术品方面发展,各种技术愈加复杂。以致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漆器多为宫廷及达官显贵所用,并且逐步形成了各制作中心及地方特色。例如北京的雕漆、扬州的螺钿、福州的脱胎、成都的雕花填彩等。使漆艺的装饰技法高达400多种,漆器工艺技术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但在社会生活中的使用范围及影响和地位却远不及汉代。
汉代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政治的稳定和统一,漆器生产极为繁荣。漆器成为了汉代重要的文化载体,其工艺水平居各类手工业之首,并且在汉代的社会生活各领域中,随处可见漆器的出现。使用方便、轻巧华丽的汉代漆器逐渐代替了笨重的青铜器,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中国青铜工艺文化向陶器工艺文化转变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汉代漆器不断发展,全面成熟,成就了漆器文化的黄金时代。汉代疆域的统一带来了文化的统一,汉代漆器融合了战国及秦代的漆工艺优秀传统,在这种兼容、交流、整合中其制作和装饰艺术达到鼎盛,成为这一时期文化和工艺的杰出代表。因而汉代漆器在其装饰材料、装饰造型、装饰题材、装饰技法以及装饰色彩的处理等诸多方面,都为以后的漆器艺术提供了丰富而重要的物质基础和表现语言,漆画的发展也应在此基础上继承与发展。
汉代漆器主要有木胎和夹胎两种。也有少数为竹胎。木胎的制法有轮旋、割削和剜凿、卷制3种,不同器形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夹胎是先用木头或泥土制成器型,作为内模,然后用多层麻布或缯帛附于内模上,逐层涂漆,干实以后,去掉内模,便剩下麻布或缯帛的夹胎,这便是所谓“脱胎法”。可见当时的造型材料主要是木、竹、麻、帛等。漆是漆器的母体,更是最主要的材料。天然大漆精制后的透明漆基本呈透明状,通过调入矿植物等色料,可以得到丰富的色彩。汉代时漆已有黑、红、黄、蓝、紫、绿、白、灰、金、银等色,使汉代漆器集多色为一体,形成对比强烈、鲜艳显目的装饰效果。汉代漆艺工匠们为了改变大漆粘稠度高、不易调和的缺点,创造性地加入了桐油,使大漆能够挥洒自由。汉代漆器装饰广泛应用了成熟的金银箔贴花工艺,工艺要点是利用了金银材料特有的延展性打制成箔片,刻绘勾描出精美的纹饰贴于漆器装饰面上,丰富了汉代漆器的装饰语言。如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双层九子奁,在黑褐色漆面上贴金箔,再施以油彩绘,产生光彩夺目的艺术效果。当时的镶嵌工艺还采用了银铜薄片、玻璃珠、金铜帽钉、苍玉、斑纹美丽质地光滑的玳瑁片等等装饰材料,使漆器更见精美华丽。从造型基本材料到装饰髹涂材料,汉代的漆艺工匠们使漆器从里到外,从工艺到材料都努力做到完美地展现漆器的精美品质和独特个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漆画也不断丰富了装饰的材料。漆之外,还有金、银、铝、锡以及珠光粉、闪光粉、蛋壳、贝壳石片、百宝、木片等。入漆颜料除银朱及各种矿植物颜料之外,还有石黄、钛白、钛青蓝等。充分利用漆质自身的包容性,不断壮大现代漆画的材料队伍。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改制漆、合成漆、腰果漆、树脂漆、聚酯漆等性能优良的合成涂料不断研发出来。合成漆性能优良,具有干燥时间短、耐光、耐腐、耐发黄等优点,这对于缩短漆画制作周期、普及漆画有重要意义。如现代漆画中使用的聚氨酯清漆和腰果漆,鲜亮透明,适于调和各种鲜亮色彩,干燥也快。这些新材料弥补了大漆的不足,使漆画在坚持大漆为主的前提下,获得了更多的艺术表现的自由,对于发展和普及漆画也有积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将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新兴材料,这些新兴材料的应用,定会不断丰富漆画的表达语言。
汉代漆器,种类和品目甚多,包括鼎、壶、钫、樽、盂、卮、杯、盘等饮食器皿,奁、盒等化妆用具,几、案、屏风等家具,但主要是以饮食器皿为主的容器。另外还有大件的物品,如漆鼎、漆壶、漆钫等,并出现了漆礼器,以代替铜器。汉墓出土还有漆棺、漆碗、漆奁、漆盘、漆案、漆耳杯等。说明汉代利用漆首先是以实用为主的。制作漆器的目的首先是实用,在实用的漆器表面制作精美的装饰,并注重造型的美观,漆器便具有了审美的功能,但它的审美性是依托于它的功能性的。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漆耳杯套盒”,内装七只耳杯,套合十分严密,充分利用了盒体内的有效空间,是实用与美观相统一的范例。西汉中期以后,流行在盘、樽、盒、奁等器物的口沿上镶镀金或镀银的铜箍,在杯的双耳上镶镀金的铜壳,这便是所谓“银口黄耳”器。有些漆器如樽、奁和盒的盖上常附有镀金的铜饰,有时还镶嵌水晶或玻璃珠。如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银扣漆盒”。这类器皿镶嵌金银铜等金属材料后不仅强度增加,方便了使用,更重要的是嵌入金银铜的金属质感与光泽赋予了漆器新的美感。这种漆器的设计,在实用功能设计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到了金属嵌入所具有的审美意义,使漆质的内柔温润之美与金属的刚健光泽之美交相呼应,体现了汉代漆器在实用的基础上超越实用的功能而向审美化方向的发展。汉代漆器装饰造型上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是汉代漆器空前繁荣的重要原因。其间漆屏风等陈列物品也不断出现,这可以算作漆画从漆器的母体中脱胎出来的雏形,从实用性的器具到欣赏性为主、实用性次之的漆画屏风的变化,是以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而变化的。
漆画虽强调独立的审美意识,以欣赏性为其目的,但欣赏的同时,如何与实用功能相统一,是可以从汉代漆器中找到答案的。随着漆画的不断发展,漆画与建筑结合,已成为建筑装饰的一种形式。如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笔者制作的大幅漆画《栱桐白鹇》、福建厅的大型漆壁画《古田会议》,以及近年制作的大量漆屏风和漆挂屏等装饰艺术已经成为环境艺术的一部分。将建筑的实用功能与漆画审美功能完美结合,还可以直接以漆画作为壁画,这样更能拓宽漆画的生存空间。笔者近年与家具和木门生产企业合作探讨将漆画用于木门与家具的装饰,使之相得益彰,并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见附图一、木门效果图。)目的就是使得漆画既可独立欣赏,又具有实用功能。这种实用性和审美性统一的造型艺术,可以使漆画以其独有的艺术特色立于现代绘画艺术之林。
附图一:木门效果图
附图二:漆画《文君听琴》
汉代漆器的纹样以流云纹、旋涡纹、变形蟠蠡纹、菱格纹和飞禽走兽辟邪为主。人物画多以孝子故事和神仙羽人为题材,有的描绘神仙或飞廉,并配以鸟兽在流云中奔驰之状。线条流动,有如行云驾雾遨游太空。这类题材与汉代墓室,享堂的画像石、壁画、画像砖之类的题材大致相似。它同样是一种神仙升天思想的反映。表明汉代漆器的装饰题材除了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题材外,更多的是表现一些非现实的内容,以神话为题材。如马王堆汉墓漆棺所表现的神奇怪兽,瑞鸟祥云,人神杂处,营造出一种奇禽异兽与神怪仙人共乐的神话世界,透过这些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装饰,我们可以感受到汉代人对不朽、永生的渴望,对虚幻的神仙世界的向往。为了表现这个神秘的世界,古代工匠利用了抽象这一装饰元素,描绘大量抽象云气纹,各种羽人、异兽等,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感情色彩,大气磅礴和浪漫放达的情致洋溢其间,为我们提供了无穷的想象空间,这种无穷的想象力也可以为漆画的发展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
现代艺术思潮,不断影响着漆画的创作观念,使中国漆画风格也在走向多元化。抽象与具象,装饰与写实,传统与现代……,漆画越是趋向多元化,其作品的题材也将越加广泛。有明显抽象倾向的漆画作品也将被大众所接受。因为,漆画与汉代漆器是一脉相承的,同样可以具有抽象的特征,漆画曾以抽象手法出现在漆器上,也能顺理成章地独立成画,这也是漆画合乎规律的自然发展。同时,由于材料和工艺的局限,漆画虽不可能像油画那样可以精确地再现客观对象,但漆画能以自己的特色表达作者的思想,无论是陶冶性情的山水花鸟、愉悦视觉的抽象装饰,还是描绘现实的社会生活以及富有哲理的超现实题材,只要与时代的脉搏融合统一,就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可以像汉代人一样发挥无穷的想象力,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让漆画给人以视觉的冲击、精神的寄寓,将作者的思想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综观汉代漆器的装饰技法,除一般用战国时代最盛行的描绘和针刻外,尚有以下几种较为突出的装饰技法:金箔片贴花、镶嵌、彩绘与金银钿相结合的装饰法、玳瑁装饰、堆漆装饰法等等。汉代漆器的装饰技法比以往更加丰富多彩,开创了髹漆与金工结合等一些新的装饰手法。髹漆与金工结合即上文所提到的漆器中加入了“扣件”。镶嵌即利用漆的湿粘性把玉石等珍贵材料镶嵌在漆器上。漆画中的嵌漆技法就是对汉代漆器镶嵌装饰技法的继承,只是镶嵌的材料更为广泛。如把鸡、鸭的蛋壳运用于漆画,一则取其色白,再则,压碎后的蛋壳龟裂纹,朴素天然,给人们视觉上的美感。汉代漆器的堆漆技法就是使用工具将浓稠的漆汁加炭粉层层堆砌出装饰花纹及纹饰的边线,形成浅浮雕的装饰效果。漆画的许多作品都运用了堆漆的技法。漆画在继承嵌、刻、堆、磨、彩绘等技法的同时,也创造性地施展各种技法。现在制作漆画时,有利用发团、丝网、布、麻、干荷叶、碎纸片、布团、丝瓜布、海绵等道具进行绘、涂、粘、淋、泼来表现不同画面的,也有利用大漆稀释后的流动性能,利用大漆的快干起皱的特性等等手段达到偶发肌理、意趣天成的梦幻意境的。对于针刻技法,漆画制作中也得到传承和发展,如笔者制作的漆画《文君听琴》就是以粗、中、细三种拉刀,拉出人物线条,再用针刻衣物纹饰、鬓发及背景。此画是以线条的疏密、粗细表现图案的黑白灰及远中近的关系。(见附图二、漆画《文君听琴》)由上可见,将汉代传统工艺与现代的技法综合、发挥、拓展,漆画必将更富表现力。
汉代漆器的色彩多为红黑二色相间,或用朱、青,或用朱、金彩绘,强烈大方。从色彩角度看,它以黑、红两色为装饰的基本色彩,在黑色底上绘饰朱纹,红色底上绘饰黑色纹样。红色主要是用矿物质朱砂调制,色相鲜亮饱和,黑色博大宽厚,这种红、黑二色组成的基本色调,除大漆本身的特点外,也说明了其内在的选色用色的社会观念。如马王堆黑地彩绘漆棺,以黑色为地,主题纹饰大都呈灰、粉绿等偏冷的间色,以及带间色的暖色,统以一种素洁静穆的色彩气氛;朱地彩绘棺为朱色地,主体纹饰使用黄、棕 黄、褐、棕等明亮而近于暖色的调子,鲜亮的主调下而又富于变化。可见汉代彩绘漆器突破了红、黑两色的一统天下,向多元化的色彩方向迈进,达到了装饰色彩的和谐与统一。
漆画也继承了这样的创新意识。大漆长于黑,却短于色。为了丰富漆画的色彩,漆画便使用了金、银、铝等金属材料,出现多种含有金属光泽的彩漆,或者把半透明的漆涂染在金银的底子上,呈现出闪烁着金属光泽的色彩,其华贵、典雅、柔和、含蓄的风采,有很强的装饰效果,丰富了漆画的色彩表现。漆画技法中的磨漆法,经过打磨,使漆画或隐或现、或明或暗、趣味无穷,使漆画的色彩斑驳陆离,变化莫测;漆画还可镶嵌五彩的螺钿、朴素的蛋壳、锡片,甚至高贵的红珊瑚、绿松石等。因而,漆画也充分发挥了新的漆色技艺,使多色彩与传统大漆和谐统一起来,更好地为现代艺术服务。
汉代是漆器发展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还有很多传统的文化及技艺宝藏待人们去认识、去发掘,相信随着对传统漆艺更深入的了解,一定还会给我们更多的启迪。
(注:作者设计制作的漆器装饰画作品参见本期封二、封底)
The Inherita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cquer Painting and Han Lacquers
Yang Li
(Lacquer Master Yang Li(Erqian)Studio of Chengdu,Chengdu 610000,China)
Lacquer painting,born out from the lacquer ornaments,is a new kind of painting;therefore,there are still many issues to be explored,such as how to develop the painting process..The Han Dynasty saw the heyday of the history of lacquer wares,when lacquer wares were of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ecorative materials, decorative molding,decorative theme,decorative techniques and decorative colors and other aspects.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acquer painting must be based upon the traditional artistic achievements of the Han lacquers and combined with the modern technology and art theory.
J05
A
1004-342(2011)01-52-04
2010-09-22
杨莉(又名:伊尔根觉罗·尔倩)(1949-),女,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及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非遗项目“成都漆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