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1-11-02 02:46:08王娟杨改学莉孔亮
中国远程教育 2011年3期
关键词:数字化资源同学

□ 王娟 杨改学 王 妍 莉孔亮

西部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 王娟 杨改学 王 妍 莉孔亮

教育信息化改革离不开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部地区五所大学的全日制本科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了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现状。研究发现,当前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存在使用意识淡薄、无统一规划、评价体系的空置,监管制度的缺失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重软、硬件资源的合理配置、重资源的整合、管理和维护、重评价体系的完善,重培训机制和管理机构的构建等策略。

数字化学习资源;调查研究;评价;培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崛起,因特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化学习资源日益凸显,全球数字化学习的浪潮随之到来。教育信息化改革离不开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教育信息化主要是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是利用数字教育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数字学习环境,真正发挥数字化教育的优势。随着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整体推进,要求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亦同步向前发展。

基于这一原因,笔者期望从大学生层面了解我国西部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现状。即从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效果如何?评价指标体系是否完善?高校是否开展、是否需要开展数字学习资源相关培训?影响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调研。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1.调查目的

本研究通过调查大学生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认识和态度,影响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的主要因素,以及测评现有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否完善等,旨在分析我国西部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现状。

2.调查对象

本研究调查了兰州市五所高校,即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和兰州交通大学一至四年级的各类全日制本科生。其中一年级91人(占23.5%),二年级104人(占26.8%),三年级124人(占32%),四年级69人(17.8%)。性别上,男生195人(占50.3%),女生193人(占49.7%),性别比例基本均衡。代表性分析:兰州市的地域、政治、经济、教育各方面在西部处于中等水平,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西部各地区的平均状况。鉴于我国西部的多民族性,有藏族、回族、土族等少数民族,我们选取西北民族大学为样本进行调研。因此,此次调查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3.取样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整群抽样,在五所高校中抽取5大学科门类,涉及工学、理学、教育学、文学和历史学。每个门类随机抽取部分专业,每个专业随机抽取班级,每个班级按照20人采集样本。调查的专业有:对外汉语、历史、电子信息工程、电子通信工程、教育技术学、广播电视编导、音乐、美术、平面设计、教育学原理、生物工程、食品科学等专业。

4.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采用自填式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共计23道客观题。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集中发放,在学生填写问卷之前,向其说明本调查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学生独立填写问卷后当场收回。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91份,回收率为97.8%,有效问卷388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7.2%。

5.数据的录入和处理

数据的录入和处理主要选用了Microsoft Office中的Excel软件和SPSS17 for windows数据统计分析软件。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问卷内容主要围绕大学生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态度、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现状、应用效果,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

1.大学生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态度

(1)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否促进学习

调查显示,37.9%的同学认为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55.2%的同学认为效果一般,7%的同学认为没有效果。调查还显示,46.6%的同学对数字化学习兴趣较大,48.5%的同学兴趣一般,4.9%的同学对数字化学习没有兴趣。由此可见,大部分同学对数字化学习兴趣较大,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优势

调查得知,24.5%的同学认为利用数字化学习可以改变学习的方式、随时随地学习,25.3%的同学认为可以拓宽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20.1%的同学认为可以提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21.9%的同学认为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4.4%的同学认为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和合作精神(见图1)。

2.大学生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现状

(1)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获取

调查可知,学生获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51%源于网络下载,18.8%来自校园网,10.8%来自网络课程,8.5%源于教师自己的研发,8.2%源于学校购买。

(2)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频率

●大学生每周用于上网的学习时间

图1 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益处

表1 大学生每周上网的学习时间

表1显示,41%的同学每周花费2-6小时上网学习,11.3%的同学花费10-15小时,花费15小时以上的占8.2%,20.4%的同学则少于2小时。图2显示,21.1%的同学认为当前可利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太少,17.5%的同学缺少数字化学习经验,17.3%的同学没有接受数字化学习资源相关培训,15.5%的同学缺少学习动机和兴趣。这些因素,决定了他们网络学习时间的长短。

图2 影响数字学习资源获取的因素

●大学生喜好的数字学习资源次序

图3 学生喜好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从图3可知,学生最喜欢的数字化学习资源顺序:网络课程、数字图书馆、教学课件、在线论坛、试题库、教学专题网站和虚拟软件库。使用频率较低的数字化学习资源顺序:在线交流、虚拟软件库、教育专题网站、数字图书馆、网络课程和校园网。调查还得知,使用频率由低到高的顺序:在线交流,虚拟软件库、教育专题网站、数字图书馆(经常使用的同学仅占8.8%,50%的同学很少使用甚至没用过)、网络课程和校园网(经常使用的同学仅有18.8%,39.4%的同学很少、甚至没用过)。

调查还显示了数字化学习资源使用频率低的因素:信息数量大、不利于筛选(占20.4%),信息整合程度不够、检索不方便(占18.6%),信息建设缺乏规范性(占12.4%),信息说明肤浅(占18.1%),大部分是无用信息(占9.5%)。

3.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效果

由图4可知,仅8.8%的同学认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效果很好,27.8%的同学认为效果不大,58.8%的同学认为效果一般。

图4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效果

调查显示,本校的数字化资源需要完善的涉及软件资源(占22.7%)、硬件资源(占18.8%)、技术支撑平台(占29.6%)、政策体系(占7.2%)和评价体系(占5.2%)。为此,我们从资源、师生和学校三个层面探寻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1)资源层面

图5显示,36.6%的同学认为目前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数量不足,36.3%的同学认为设备老化、陈旧,10.3%的同学认为学校的设备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此外,本校需要完善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有软件资源(占22.7%)、硬件资源(占18.8%)和技术支撑平台(占29.6%),这些是影响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

图5 影响数字学习资源应用效果的因素

(2)师生层面

调查得知,14.4%的同学认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进行教学设计,仅17%的教师能够积极地利用网络资源,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字化学习指导。图6显示,36.9%的同学没有接受过数字化学习相关培训,迫切希望能够接受培训,45.1%的同学认为培训很有必要,7.5%的同学认为无所谓,认为不需要培训的同学仅占8.5%。由此可见,学生的数字化学习经验不足,缺乏数字化学习相关培训,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这些都是影响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

图6 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培训的调查

(3)学校评价体系和管理机构层面

调查可知,25.5%的同学认为本校的数字化资源应用评价体系基本完善,认为很完善的同学仅占3.6%,17.3%的同学认为比较差。调查还显示,65.2%的同学认为应从软硬件结合的角度评价数字化学习资源,选软件资源的占22.9%,选硬件设备的占9%,2.8%的同学认为与评价人员的信息素养有关系。此外,调查的学校基本都没有对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也没有适时对资源进行更新、维护和升级。因此,评价体系和管理机构的不健全,也是影响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西部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现状的总结

1.使用意识淡薄

学生层面:学生对于数字化学习资源认识不足。校园网作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使用率仅占18.8%,61.4%同学每周上网学习时间少于6小时,平均每天不到一小时,15.5%的同学缺少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教师层面: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有效学习的教师仅占17%,大部分教师仅仅建议学生使用网络资源。42.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信息素养较低,不能完美地设计、利用学习资源。

学校层面:对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硬件设施的投入,轻软件资源的建设与整合。多数高校已建成网络课程、数字图书馆等网络资源,但使用频率低,数字图书馆的使用率仅占8.8%。此外,案例库、试题库、虚拟软件库、在线交流等软件资源匮乏。

数字化学习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要求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我们必须建立正确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观,转变思想观念,发挥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2.资源应用无统一规划

首先,目前可利用的数字学习软、硬件资源太少。硬件资源不用(已建设但处于闲置状态与设备的匮乏)、设备老旧(占46.6%),信息肤浅、杂乱无序,检索不方便,无用信息多,与课程整合不够、交互性差,缺乏统一规划(占98.2%),资源不能共享,形成信息孤岛,造成资源浪费。其次,数字化学习资源应合理配置。学生信息资源的获取50%来自互联网下载,来自网络课程的仅占10.8%,教师自己研发和学校购买共占10.8%,仅33.2%的同学认为学校的资源配置基本完善。这些数据都说明目前数字学习资源的应用应形成统一规划,期待进一步完善。

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的最终效果是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维、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的学习。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应该对学习资源的应用进行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统一部署。

3.评价体系的空置

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数字化资源建设规范,但目前大多已建和在建的资源并没有完全遵循这些规范,如何评价或评审资源也没有统一标准,致使评价或评审的结果不具备较强说服力。[1]调查得知,认为数字学习资源评价体系基本完善的同学仅占25.5%,65.2%的同学认为应依据学校的软硬件资源配置和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大部分同学认为学校的软、硬件资源及技术支撑平台需要改进,7.2%的同学认为当前的政策应该倾斜,且评价体系不健全。如何评价高校数字学习资源的应用效果,需要我们从领导决策、教师指导、学生使用、软硬件资源的配置与使用率等角度进行综合评价。唯如此,才能提高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效率,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

4.监管制度的缺失

国内教育技术界知名学者李克东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数字化学习》一文中把数字化学习资源界定为: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它主要包括各种数字化处理的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多媒体课件、网路课程、CD-ROM、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数据库、实时咨询系统等多媒体信息资源。[3]鉴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多样性,需要专门的组织机构对数字化信息进行系统、高效的管理,完成信息的采集、获取、编码、发布、使用和维护等,应该设立专门机构,设相关岗位,招收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对资源进行系统维护和监管,以保证资源的广泛性、多样性与动态性。

四、提高数字化学习资源利用效率的几点思考

1.重软、硬件资源的合理配置

转变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应用上没有规范性、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与教育机制的束缚、“建设得多,在实际使用中发挥作用的少”的现象。此外,数字化学习资源闲置和浪费严重,多数学校只注重硬件设施的投入,软件资源严重匮乏,网络支撑平台不足。借助于网络平台能够将系统的专业知识,如教育专题讨论、精品课程、虚拟软件库、数字图书馆等一系列软件资源以网页形式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此外,我们还可以设置留言板、在线讨论等辅助系统,为学习者搭建一个相互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进而拓展学习者接受知识的范围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

2.重资源的整合、管理和维护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借助它可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通过教学网站的交流论坛,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借助案例库、试题库等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因此,应整合多种数字化学习资源,关注学习资源的数据内容管理和维护,注重信息的可扩充性与动态性,注重各方面反馈信息的搜集,及时调整学习内容,全方面、多角度地提高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效率。[5]

3.重评价体系的完善

虽然目前各高校都按一定的标准配置了硬件、软件资源,但用与不用、用得好与不好没有评估体系,更没有制约和激励机制。为了保证数字化学习资源评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应该由国家统一设定评价指标,下级单位将评价体系细化,分解成诸多二级指标。此外,还应将评价分为专家评审与学生(用户)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专家评审从宏观层面确立评价人员,应包括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6]学生评价采用网上问卷提交或网络评价方式开展,以便进行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的督导评估。

4.重培训机制和管理机构的构建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数字化学习资源有效应用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还停留在几年前的初级水平,远远不能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需要。面对数字化学习资源,学生缺乏有效的指导,对如何高效、快捷地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获取所需信息还不适应,尤其在数字图书馆、网络环境,虚拟社区学习中容易迷航,因而迫切需要对师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与此同时,设立功能健全的管理机构,依托网络平台和3G技术,构建统一的学习资源管理系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的文献资源与信息服务体系,对数字化的各类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加强对该系统资源的不断维护、更新与利用。[7]

结语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优化应用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于教学,能弥补传统课堂教学同一性的不足,缩小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学生由于初始能力不同所带来的学习差异,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8]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是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基石支柱,既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又要采取科学的策略。同时,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也是国家“十一五”重大研究课题之一,是当前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新领域。

[1][6]何克抗.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9,(10).

[2]王景光.信息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05.

[3]马维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研究[J].教育探索,2008,(12).

[4]石巧珍,韩陈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时空特点及作用机理[J].现代教育技术,2007,(2).

[5]秦新燕,赵呈领.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8).

[7]罗晓娥.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

[8]谢舒潇,李招忠,林秀曼.多元化背景下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7,(5).

责任编辑 华人

G420

A

1009—458x(2011)03—0051—05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010年度立项课题“网络环境下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效果研究”(项目编号:2010—R—15565)研究成果之一。

2010-11-15

王娟,讲师,博士研究生,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221009)。

杨改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妍莉,博士研究生。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730070)。

孔亮,讲师,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21000)。

猜你喜欢
数字化资源同学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帮助同学
资源回收
奇怪的新同学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