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领导者的公共形象与行政绩效

2011-10-31 03:30李小园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1年9期
关键词:公众形象领导者

李小园

[摘要]领导者公共形象从历史长河角度来说,并不是什么崭新的话题,但是,随着民众对现代领导者的期望、要求的升高,领导者公众形象的话题又很有新意。它已经超越了领导者个体范畴而成为关系到行政效率、公权形象的问题。所以,对领导者公共形象的研究在当今的社会科学领域已成了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摆在现代政府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现实课题。本文旨在以领导者的公众形象为研究视角,通过对领导者公众形象的认知,探寻领导者个体形象的价值,尝试性地提出领导者良好的公众形象对于提升领导效能,提高领导生涯的成功系数的领导形象理论。

[关键词]领导者;公众形象;个体形象价值;行政绩效

一、领导者的公共形象

领导者的“公共形象”, 指的是领导者群体或个体通过行政输出方式传递给社会公众的社会性形象。它是一种附着了公共性要素的社会性形象,这种社会性形象实际上就是领导者伦理性的政治人格形象,而这种伦理性的政治人格形象却是一种综合性的形象。领导者将这种综合性形象贯穿到工作、学习当中,其过程就是领导结构中提高领导绩效、实现近期和长远的行政目标、实现领导绩效最大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具体来说,领导者的“公共形象”是由“人格形象”与“形体形象”、“伦理形象”与“物理形象”这些对应性东西组成的。

然而,不管何种形象,归根结底,形象的穿透力和影响力的关键,在于它的伦理性而非它的物理性,在于它的内在性而非它的外表性。也就是说,在于其形象构造中的伦理元素和“心理说服”。

二、领导者个体形象的价值

(一)领导者的个体形象

所谓领导者个体形象,是指领导者对自身形象的定位、确立、维护和改善的认识,包括处于形象结构表层的外在形象和形象结构深层的内在形象。

虽然领导者的公共形象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但是,如果领导者良好的“个体形象”——这种未经包装、加工的原汁形象,会对其“公共形象”有一定的补充、辅助作用。因为,领导者的“公共形象”要依赖于其“个体形象”而存在。个体形象将影响着领导者的公共形象的塑造。比如,在严肃的政治生活中,有时稍稍展示一下个人的普通人、平民化的形象,可以拉近与民众的距离。

(二)领导者个体形象的构成

1、领导者的外在形象

领导者个体形象最直接的表现即领导者的仪表和言谈举止。

(1)服饰得体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装”。不同色彩、款式的服装可以塑造出不同的风格。所以领导者在选择服饰时要根据自己的性格,气质来选择相应的服饰,千不可盲目地追求明牌效应。

(2)举止大方

除了服饰,领导者的举止,包括眼神、面部表情、手勢乃至整个身体动作都是领导者外在形象的重要指标,世界上许多知名领导者都接受过专门的举止方面的设计和培训。因为行为举止往往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反映。良好、端庄、大方、得体的举止能展示出领导者的良好修养与气质。

(3)良好的言谈方式

语言是人与人接触时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通过语言,人们可以洞察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语言可以反映一个人的道德情操、知识修养等全方位的素质。作为领导者在和各类公众打交道的过程中离不开出色的言谈。领导者在讲话时既要讲究语言文明,避免粗俗,又要确切、简洁、主动、同时更要做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增强其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2、领导者的内在形象

领导者个体的内在形象主要指领导者的素养,领导者个人应当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呢?

领导者的素养首先当属其个人魅力。个人魅力是领导者的重要资源,是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其取得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一个领导者的统御能力必定首先来自于他的魅力,诸如品德魅力、文化魅力、智能魅力、思想魅力、作风魅力、组织管理魅力以及提高领导效率和效能魅力等。

以上的诸多魅力中,品格魅力当属第一位。领导者良好的品格是造就政治家的源泉。是决定其自身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领导魅力的重要源泉。夏尔·戴高乐就曾说过:“那些具有品格的人会放射出磁石般的力量,对于追随他们的人来说,他们是最终目标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领导者良好的品德能受到下属的爱戴、敬佩,同行的支持,并让后来的领导者找到学习的榜样,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有效领导的实现。

(三)领导者个体形象的价值

领导者作为组织的代表其个体形象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他本人形象的体现,另一方面又是他所领导的那个组织形象的体现。领导者个体形象不同,他所领导的组织的形象给公众留下的自然也相异。一旦领导者个体形象受到伤害,由于连带作用,他所领导的组织的形象同样也会受到伤害。并且组织形象的伤害往往甚于领导者本人形象的伤害。因此领导者对个体形象保护也即对组织形象的保护。

领导者个人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往往就代表着整个组织的形象,公众对领导者个体形象一旦认可,也就意味着对组织形象的认可。人人都有一种“爱屋及乌”的心理,公众喜欢领导者个体形象,自然而然也就喜欢该领导者所领导的组织。因此,领导者的个体形象与组织形象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领导者的个体形象有助于提升组织形象,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领导者个体形象是以整个组织形象为土壤的,离开了组织形象的领导者个体形象,就好比离了枝叶的花,纵有夺目的绚烂,也是转瞬即逝,没有长久的生命力。

三、领导者形象与政治绩效分析

1、公众政治形象与领导绩效

所谓领导绩效,又称领导工作实绩,是领导履行岗位职责的结果,是领导者在一定时间内对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它是领导者的德、能、勤等素质诸要素在实践终端上的物化反映,对干部各方面素质情况具有显示和印证作用。领导绩效是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提升领导绩效,实现领导效能,关键就是要重视和落实好领导者某些方面的公众政治形象问题。

(1)领导者的执政能力形象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际上就是应该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因为,无论哪一阶层的党政领导者应该既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又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领导者执政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

(2)领导者的务实、开拓创新形象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党的优良作风,是一种可贵的精神状态。

求真务实,就是要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如果说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那么求真务实就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基础。只有坚持求真务实,从客观真实的情况出发,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回顾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可以说我们各项工作的成功和胜利,无不是坚持求真务实的结果;而出现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失误,也无不是因为背离了求真务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就是要求创新,知识经济就是创新的经济。如果闭目塞听,坐井观天,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无视世界的发展潮流,跟在别人后边亦步亦趋地爬行,那就只能落后、挨打。我们正在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没有现成的道路可循,一切都有待于我们大胆创造和探索。尤其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以后,各种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情况更为复杂,工作更加艰难。只有大胆探索,敢于开拓,才能拿出新办法,闯出新路子。

所以,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形象必须是善于开拓创新,有所作为,真抓实干 ,奋发进取的。

2、亲和力形象与领导绩效

领导者的亲和力常常与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有关,但它更与领导作风有关。有的领导者很幽默、很恢谐,但工作作风刚硬或刚愎自用,未必有什么亲和力;有的领导者风格凌厉,却很有亲和力。但亲和力不是嘻嘻哈哈,也不是简单的恢谐幽默,更不是刻意的形象作秀。它是一种内质上的“和合”品质,是对于公共权力的自省、警策和对自我健康人格的一种积极、努力。营造亲和的形象可以和争取民众的印象分。当然,亲和力不仅仅是一种与人们互动的“力”,更是一种人们情感上、形象上的评价因素。当我们说一名领导者具有良好的亲和力时,往往包含了领导者诸如勤政为民的品格、务实和平民化的作风这样一些评价内容在内。由此,这样的结论是显而易见的:政治亲和力是领导力的必要条件。

3、政治认同形象与领导绩效

认同表现为社会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族群认同等不同内容。所谓政治认同(Political Identity),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或者说,它是人们对一定政治系统的承认和支持。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中,曾使用过“阶级意识”的概念,阶级意识其实就是政治认同感。

政治认同对于领导力十分重要。任何一种领导行为只有以广泛的政治认同为基础,才能获得充沛的生命力并维系下去。社会成员只有在政治认同的前提下,才能对一个生存其中的组织、社会乃至国家,表现出最大的热忱、忠诚和的归属感。

因此“形象问题”就成了现代政府公共行政、政党公共执政以及各种不同层级领导者持久关注的问题——例:邓小平当年非常关注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形象问题”。 1989年政治风波后,邓小平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世纪之交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象构建问题。1989年5月31日,邓小平与中央两位负责同志谈话时要求:“新的中央领导机构要使人民感到面貌一新,感到是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班子。这是最重要的一条”。

邓小平的举措恰到好处地将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形象向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作了亮相。

“改革开放形象”,是邓小平对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形象构建要求的核心概念。邓小平把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形象”问题,摆到了政治合法性上来考量,就是将它与“国家政治形象”联系起来,并把它作为自己的“政治交代”的重要内容。

邓小平在中国的关键时刻塑造了一位负责任的领袖的公共形象,为整个中国在世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参考文献:

[1]秦启文.《形象学导论》[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4月

[2]秦德君.《传媒政治时代的领导者公共形象的形塑、建构与传播》[M].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

[3]高静.《领导者公共形象中的传媒因素》[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5期

[4]廖偉建、徐来.《领导者媒体形象建构刍议》[j].《国际公关》,2006年06期

[5]赵旭东.《试谈领导形象塑造》[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3期

[6]杨利.《浅谈领导形象及其塑造》[j].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2期

[7]House. Robert.j. A 1976 theory of charismatic lead-ship [M]//hunt, jamesG, and Larson, Larsl,(Eds.) Leadership the cutting edge. London: Feffer & Si-mons, 1977.

[8]【美】威尔伯·施拉姆等.《传播学概论》[M]. 《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猜你喜欢
公众形象领导者
论思政课自我形象建构与他者形象认知的统一
闭目塞听,才是领导者的第一大忌
网络语境中警察身份认同初探
网络媒体中综合档案馆公众形象研究
真诚是领导者的最高境界
海汇衬布
——行业中的真正领导者
政治传播语境下政治人物公众形象的建构
金圣节能清净剂 节能减排领导者
公关策略在体育明星印象管理中的应用
我军早期著名的领导者黄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