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价格疯涨的背后

2011-10-30 04:17李京生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1年5期
关键词:药商涨价中药饮片

文 李京生

▲河北安国中药材市场

2010 年在537 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一年时间,白前从2010 年每公斤十几元涨到了2011 年初的近80 元,柴胡从每公斤40 多元上涨到130 元。2009 年每公斤仅为80 多元的三七,2011 年1 月甚至跃至350 元——

药材涨价了,近一两年几乎是疯涨。在“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之后,“药”你命也成为人们对最近几种百姓生活中、价格猛涨的常用药品的无奈调侃, 2010 年全国中药材涨价的范围和幅度均为历年罕有,最近中药材不断爆出的涨价消息让业内不断惊呼。据中国中药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 年统计的537 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涨幅为5%~180%,其中28%的品种涨幅超过51%。另有2%品种涨幅更大,甚至超过300%。如麦冬、桔梗、水蛭、阿胶、太子参、三七等常用或代表性的中药材均大幅涨价。在河北安国,中药材以每公斤为计量单位,2005年5月宁夏产枸杞价格为15~16元,到2011 年1 月涨到65 元;金银花价格已从2005 年的33 ~35 元跃升至2011年1 月的255 ~270 元。中药涨价的背后是坊间流传的游资炒作,还是当前通胀预期下的水涨船高,一时间众说纷纭。

野生资源超采导致药材减少

一些业内专家表示,这些年来炒作的情况始终存在,如过去出现过炒作黄连、太子参、山茱萸、麦冬、川芎、当归等。但据药商反映,这次涨价虽然有一些炒作的因素,但不起主导作用。对于2010年以来中药材涨价范围之广、幅度之高前所未有。业内人士认为,野生药材资源减少直接导致价格上涨,同时预测野生中药品种由于资源问题其价格还会逐渐上涨。

近年来,由于人们不重视中药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野生中药生长环境遭到破坏,使得目前野生中药材越来越少。产量不足自然导致价格上涨,如柴胡、防风、羌活、重楼等;很多小品种的中药都是野生的,过去主要是农村的老人和小孩采药,现在农村生活水平也在提高,采挖野生中药材的人越来越少,采挖药材减少也是造成价格上涨的一个原因;一些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采挖中药材破坏地面植被,林业部门实行封山育林、保护草原等措施禁止采挖中药材。在北京,山区有上百种野生中药材,其中常用或较常用的品种有几十种,如知母、北柴胡、北苍术、远志、苦参、黄芩、苦杏仁、山桃仁等。上世纪80 年代以前是允许采挖野生中药材的,90 年代以后就严禁采挖了。

应引起重视的是,自然灾害也是导致药材减产原因之一。2010 年云南、贵州等地严重干旱、水灾等恶劣气候原因导致很多中药材品种减产,甚至绝收,中药材一开始就面临着产量减少的局面,造成一些品种短缺、价格上涨。如三七价格暴涨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然灾害引发的。2008 年云南文山遭受霜冻灾害导致三七减产,2009 年下半年至2010 年上半年整个云南都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干旱,而三七市场的需求量此时却并没有什么改变,药厂、药店及医院需求量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有的企业或药商担心价格上涨,便储存一部分药材,因此短时间内出现了供不应求、价格暴涨的状况。

中药材市场需求增大引起价格上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品需求不断增加,中药材出口量大,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一直是出口的重点地区,还有欧美国家也是中药出口的市场之一;有资料显示:我国台湾通过正规渠道从内地进口的中药材每年至少在10 万吨以上。

种植成本攀升助推涨价

▲北京中药饮片企业负责人在云南三七市场调研

种植成本助推药材价格上涨。正如专家总结的“中药使用量70%是种植的”。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药材种植成本不断增加,加之生长周期长、收购价格低等,使得投入随之减少,如三七须种植三年才能采挖,三七种子、耕地等成本均已经增加,因三七是典型的阴生植物,在种植中要搭棚遮阴,旱时要浇水,雨季时要排涝,还要除草追肥,防治病虫害,疏花(剪去花序边缘的部分花朵),采收加工,药农投入的资金、劳动远远大于其他药材,因此,三七每公斤几十元的价格让药农很难获利,若加上人工费的话肯定赔钱。根及根茎类中药材中的多年生种植品种基本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如用半夏种子繁殖的需种植3~4年才能收获,用块茎繁殖的在栽种后的当年或第二年采挖;白芍需栽种3 ~4年后才能采挖,加工时还要去皮水煮;白术需种植两年;牡丹皮需移栽后3 ~5年才能收获,加工时还需去木心刮去外皮;树皮类中药材,如肉桂需树龄10 年以上才能剥取树皮药用;杜仲环剥后再生树皮需生长3 年后才能剥取药用。

业内一些人士总结药材市场价格规律基本上是3 ~4 年一波动。因为中药材种植期为3 ~4 年,种植面积多了,产量高了,价格就下降,种植面积少了,产量少了,价格又会上涨,农民看到有利又开始种植,种的人多了药又卖不出去了,而价格一旦下降,农民又不种了,等药材库存销售到差不多时,药价又重新上涨。

某些加工品,中药原料价格上涨导致产品价格上调,如东阿阿胶涨价也正是由于驴的养殖成本大幅增加,国内毛驴的存栏量逐年下降而导致阿胶的主要原料驴皮资源日趋紧张,收购价格不断上涨。

药商囤积惜售导致价格波动

药商提供的用工成本增加因素推高了药材价格。以安国药材市场为例,2011 年市场用工基本情况是:妇女做小工每天50 ~60 元;一般男工每天90 ~100 元;有技术的每天140 ~150 元。而2009 年是妇女每天只有30 元;男工每天60 元;有技术的每天约100元。从安国到北京200 多公里,2010 年的运费要比2009 年至少上涨30%以上,装卸费用也提高了。

药农惜售药材也对价格产生影响。据药商反映,过去到了药材收获时,农民就急忙将手中的药材出售变成现钱,所以市场药价就会下降。近年来,农民收获药材后不着急出售,而是要等到认为价格好时再出售,药商要想收到药材,只能提高收购价,从而市场价也就升高了。

药材市场商户经营策略发生改变,过去由于产地与市场信息沟通不畅,药商以较低的收购价将药材收购上来后,在市场上加价出售,讲究的是快进快销,加快资金流通,而现在由于市场变化,药商的经营策略发生改变,往往以压货(囤积)的方式赚钱,看到某些药材短缺或价格有上涨趋势时,就在市场上购进、存放。等到价格上涨到认为合适的时候出售,出现了市场内部药材循环的情况,按有的药商说法是“坐地涨钱”。由于药材价格上涨,吸引了过去不经营药材的人也加入到药材经营中来,买药材囤货。

中药饮片“被涨价”

中药材涨价潮中,中药饮片厂尽量消化中药材原料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但此消彼长,只能“被涨价”。这直接导致中药店、医院中药房饮片零售价格上涨,汤剂价格提高。据北京城区某中医医院主管饮片调剂的中药房副主任反映,2010 年饮片价格普遍上涨了50%,其中解表类汤剂,由于涨价的幅度大,一副药的价格比2009 年涨了5 ~6 倍。

北京地区生产企业一直对中药饮片质量非常重视,河北一知名中药专家在北京某饮片厂见到所生产的中药饮片,非常感慨地说还是北京的饮片讲究。但是近一年来由于中药材涨价,有的医院部分中药饮片的质量有所下降,如光山药片过去用直径1.8cm 以上的,现在药价一涨,基本只用1.2cm 以上的了。

不仅如此,中药材的涨价给药厂生产造成困难。最直接的表现是购销倒挂,原料成本大于出厂价。一种中成药的原料少则几种,一般十几种,多则几十种,中药涨价对中成药生产企业影响非常大。而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的中成药产品价格是国家限制的,有些中成药只要生产就赔钱,有的药厂降低原料质量,有的药厂不生产赔钱的产品,因为生产的越多、卖得越多,亏得就越多。据药商反映,药厂采购原料数量比往年减少了,涨价是一个重要原因。

治理虚高药价须多措并举

针对药价猛涨,部分品种出现药荒的现状,有专家建议对常用中药材品种建立国家储备制度,当价格上涨时出售储备药材以调控市场,这样至少可以减少游资投机的机会。也有专家建议医生用药适当考虑价格因素,对于短期内价格过高的中药饮片品种,使用一些替代品种,这种办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使用过,当时是因为一些中药材短缺。

8 种常用中药材价格统计表(元/kg)

猜你喜欢
药商涨价中药饮片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秦药新生态之二 万寿路的那些药商
尿素涨价坐实的两个必要条件
共享单车涨价只能是权宜之计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唉,又涨价了
中药饮片小包装探讨
天问
中药饮片鉴别真伪的意义及相关方法
安徽 芜湖药品零差率动“药商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