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伟,肖智谦,邱琼华
(北海市卫生学校,广西 北海 536000)
心电图诊断学视图直观加问题驱动教学法实践初探
刘 伟,肖智谦,邱琼华
(北海市卫生学校,广西 北海 536000)
心电图诊断学;直观教学法;问题驱动教学法
心电图图形的产生基于心电活动的连续性变化,对于从事专业研究的专家来说,心电活动无疑是研究的基础。但对于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来说,他们只需要能迅速判断异常心电图,并不在意它如何产生。在正确连接导联线的前提下,不同个体心电图图形变化的产生原理是一致的,大多数临床工作者仅凭经验就能对常见的心电图做出判断。对于初中起点的中职学生来说,让他们在有限的课时内学习用心电生理和心电向量解析心电图,显然是不可能达到的,甚至由于过深、过难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据此,笔者在心电图诊断学教学过程中,探索性地设计了简单的解析原理,采用了视图直观加问题驱动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该教学法的应用过程和教学效果分析总结如下。
(1)心脏好像一台小小的发电机,其激动产生的电流可扩布到体表,可用特殊的机器把它记录下来,这个机器叫心电描记仪,也就是心电图机。(2)正常心脏激动的起源——窦房结在心脏的右上方,传导方向是窦房结→心房→房室交界→心室,左心室在左下方,最后完成激动,故额面综合激动传导方向自右上指向左下。(3)探查电极(实为已设计好的心电图导联线)正极对着激动传导的方向心电图图形向上,反之向下,为统一分析标准,设定了探查电极的标准连接方式,这就是所谓心电图导联。(4)按心脏激动的顺序,心电图先出现P波(心房激动)、P-R段(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QRS-T波群(心室激动—激动后的恢复)。(5)由于心房小,产生的电能小,故P波振幅小;而心室大,产生的电能也大,故QRS波振幅也大,某些导联起始方向和终末方向与主方向相反,故可出现开始向下的Q波和终末向下的S波,心肌损伤或缺血可使激动后的恢复过程异常,导致T波改变。
例1:在额面六轴系统上解析心电图II导联、aVR导联的图形产生原理。
第一步:展示教学图例(见图1、图2)。
图1 额面六轴系统心电活动轨迹
图2 正常Ⅱ导联、aVR导联心电图
第二步:比较图2中II导联和aVR导联的心电图特点。
第三步:结合图讨论为什么II导联心电图波形向上,而aVR导联心电图波形向下。
例2:左心室肥大心电图表现教学过程。
第一步:展示教学图例(见图3)。
图3 左心室肥大胸前导联心电图
第二步:请学生分析图3。测量Sv1、Rv5。对照正常参考值指出异常情况。
讨论和分析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左心前导联R波电压高,说明左心室的电活动增强,常由于左心室肥厚而引起,右心前导联对应出现S波加深)。
第三步:归纳左心室肥大心电图表现特征。
例3:房室结性期前收缩心电图表现教学过程。
第一步:展示教学图例(见图4)。
图4 房室结性期前收缩心电图(Ⅱ导联)
第二步:请学生分析图4,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第几个是提早出现的P波。(2)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改变特点。(3)测量各个P-R间期,注意提早出现的P-R间期与正常的P-R间期比较。(4)提早出现的R波与正常的R波形态是否基本相同。
第三步:讨论。为什么图4中提早出现的P波与正常的P波方向相反,且P-R间期缩短。
第四步:归纳房室结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表现。
(1)优点:①视图直观,结合问题驱动,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整个课堂的动手操作和讨论,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②与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相一致,避开了深奥、复杂的心电生理和心电向量环投影原理,使大多数异常心电图得到了通俗易懂的解析,使学生不再惧怕学心电图。③在有限的课时内缩短了理论讲授的时间,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时间,符合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
(2)局限性:该教学法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让学生反复阅读大量的心电图积累经验,从而在临床工作中能快速做出异常心电图的判断。支持该教学法的简单原理不能用于所有异常心电图的解析,如心肌缺血、心肌梗塞、药物作用、电解质紊乱等,因而,我们不能否定系统的心电原理的学习。此种教学法只是作为入门和普及,为应用而学。我们只是暂且不把心电原理作为突破的重点而已,倘若日后有机会专门从事心电图研究工作,心电生理是绝对要精通的,这点也必须向学生交代清楚。
G424.1
B
1671-1246(2011)08-00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