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君莎
全景扫描
当亚腐败变成流行
文/李君莎
当前,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不少亚腐败现象。而且,相当一些人对发生在身边的这种亚腐败不以为然,甚至认为这些都是“潜规则”,难以避免。殊不知,亚腐败危害严重,且因其具有“细雨湿衣裳”的特点,较之赤裸裸进行的行贿、受贿、贪污等腐败行为更带普遍性。它同样会极大地侵蚀人的灵魂,腐蚀人的思想,破坏社会公平正义,侵害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败坏社会风气,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治理,深化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显然,亚腐败就是需要治理的一个“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这里,我们选择三类比较典型的亚腐败加以曝光;其中,有些是老问题,有些则是新情况。
“三公”消费——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出境,一直以来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三公”消费所耗费的资金规模是十分庞大的。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曾综合过各方面数据,推算2006年的“三公”消费规模在9000亿元左右,其中公车消费4000亿元左右,公费出境3000亿元左右,公款吃喝2000亿元左右。
天文数字般的财政资金,确实触目惊心。
就说公款吃喝(包括公款接待),“一个月仅吃喝就花约206万元”,“一次政府接待午餐花费三万多元”,“两天两夜的行程消费不下十万元”,以及中石化天价茅台酒事件、上海卢湾区红十字会“天价饭”丑闻……最近,大吃大喝引起社会广泛批评。
2011年4月11日晚,网民在天涯网站上晒出中石化广东分公司2010年9月购买茅台酒和拉菲酒的四张发票复印件,总金额达168万元。网帖称中石化广东分公司总经理鲁广余“先后购进高档酒三批,总价值259万元……所有酒都由个人支配使用”。据称,这批茅台分别为50年、30年、15年的茅台,价格不菲,销售价格分别为23.8万元、13.8万元和6800元。
“天价酒”被曝光后,中石化集团党组派出调查组赴广东调查,结果显示,网帖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并称,鲁广余未经公司领导班子研究,私自安排下属购进茅台酒480瓶(货款95.83万元),购进红酒696瓶(货款63.07万元),白酒和红酒两项货款合计158.9万元。
在油价居高不下的当口,中石化如此奢侈浪费,刺痛了公众的神经,有网友说,一升汽油中不知含有多少滴茅台,还有网友制作歌曲《我为祖国喝茅台》,调侃中石化。
其实,中石化已不是第一次被指奢侈浪费。2009年7月,网友报料中石化花2.4亿元装修总部大楼,安装1200万元的天价吊灯。引发公众指责后,中石化澄清吊灯造价为156.16万元,至今,那盏引发轩然大波的昂贵吊灯依然悬挂在总部大楼的大厅里。
无独有偶,就在中石化天价茅台酒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又曝出上海市卢湾区红十字会“天价饭”的丑闻——微博博友贴出一张付款单位为该红十字会的餐饮发票显示,该单位在上海惠公馆一顿饭就消费了9859元,人均消费高达500元以上。丑闻曝光后,相关部门居然还称“此项资金开支渠道为卢湾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业务经费,非社会各界捐赠的救灾救助款”。然而,不管用的是什么钱,作为一家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已经受到折损。
其实,在此之前,已曝光了多起饕餮吃喝丑闻。今年1月25日,新华社记者披露广东汕尾市被网民称为“史上最牛烟草局长”陈文铸掌管的烟草局触目惊心的吃喝内幕。
汕尾市城区的海珍酒楼是汕尾市烟草局的“吃喝基地”之一,局领导几乎天天去吃饭,服务人员说,如果哪天他们到时没来,我们就要打电话去问“是否保留包厢”。即使远在50公里之外,号称“粤东顶级豪华消费场所”的陆丰市大鑫酒家,也成了烟草局的“外地饭店”。5个月时间里,该局本部人员在此吃喝60多次,消费金额近100万元。市烟草局还是城区一家号称“天然燕窝,源自印尼”的老字号炖品屋有名的“吃喝大户”。
汕尾市烟草局2010年“业务与财务公开”显示,当年3月份该局业务招待费达206万元,4月份达196.42万元。仅仅是2010年,1万元以上的“大额招待”至少有400次以上,全年平均每天吃喝1次多,最高的一次消费达8万多元。
在一些豪华酒楼,市烟草局领导经常一天之内反复吃喝八九次,显然违背生理规律。记者发现,有的招待费开支项目除了吃喝,还包括买东西。一份2010年的“业务招待费”内部材料显示,“招待费”不仅包括餐费,还用于买茶叶、酒、烟产品,随意一翻,花费数万元的比比皆是。其中数额较大的有:1月25日买酒6万元,1月29日买烟7.4万元,9月8日买茶叶、土特产3.8万元……就连单位食堂的接待也充满“玄机”:每次费用三四万元的情况屡见不鲜,曾经一天吃掉13万多元。
2010年夏天,一则山西平遥古城因公务接待不堪重负的消息引起舆论热议。报道称,平遥古城自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来,繁冗的公务接待令当地不堪重负,最多的时候,一年公务接待近10万人次,仅门票一项就少收入1200多万元。公务接待的吃住及礼品开销,更是无法统计。繁重的公务接待,使本身就不宽裕的当地财政更加捉襟见肘,甚至连古城保护的经费都无法落实。
同样,在著名风景名胜城市桂林,某县一个月就接待了80多批来自上级的考核、评比、达标检查团,这还不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公务考察团”。
基层政府的接待花销令人吃惊。网友曝广东东莞市中堂镇一次政府接待用餐花费奢侈,并贴出了一顿价值3.24万元的午宴账单。发帖者说:“一个月这样的饭局不少于20次。”
吃喝风如此,公费出境同样令人瞠目结舌。舆论批评,时下的公费出境学习考察,更像是官员的福利。
生活在俄罗斯的张先生告诉国内一家媒体记者说,几年前他曾接待过一个由南方部分中小城市副市长组成的考察团。“第一天,他们入住在一家不太上档次的宾馆里,领队说是为了节约,毕竟是出来考察的,乍一听让人肃然起敬。第二天,他们刚缓过旅途的疲劳就现了原形,某县级市的副市长把我拉到房间,急切地询问‘这边赌博不是合法吗?带我到赌场转悠转悠去’。我故意说自己平时不常在这个城市,推掉了。后来得知,他最后还是让一个留学生领到了赌场,一晚上输了几千美金,还直抱怨没有澳门的赌场气派。我还以为是个别现象,第三天开始,他们就去高级饭店吃饭,一桌8个人,2200美金一桌,晚上则集体去了当地最大的脱衣舞夜总会,回来还说这次观摩不错。”
副市长们在俄罗斯近10天的行程,只有大约3天算得上是公务。但这与广东某部门组织的一次赴印度的商贸洽谈会比起来,已经可算是非常“务实”了。这个赴印代表团的行程共12天,其中香港购物2天,马尔代夫观海景5天,斯里兰卡领略异国风情1天,印度旅游3天半,在孟买举行的商贸洽谈会仅仅停留半天。
今年,纪检监察机关将重点治理公车消费,可见其中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公车超标、豪华配置,以及公车私用和修车猫腻、贪“食”汽油等,媒体多有披露。如今,有些地方为规避检查、防范“意外”,公车车牌开始“变脸”,只要装上一种电动变换号牌装置,在车内轻触按钮,一辆惹人注目的公车号牌转眼间就变成普通号牌,出入饭店、休闲娱乐场所也就十分方便。这是一个新动向,应预防在先。
除了“三公”消费,如今还有一种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豪华采购”。
今年1月27日,媒体披露,江苏南京市住建委安全鉴定处团购57件品牌为“奥索卡”的户外运动冲锋衣为“工作服”,每件价格1950元,并由南京房安建筑技术公司开具发票。其理由居然“主要考虑的是部门的外在形象”。
此前不久,媒体还披露了辽宁抚顺市财政局办公室采购7个2300多元的苹果新产品iPod Touch4当U盘、黑龙江省公安厅采购4万元一台的笔记本电脑、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法院采购豪华电动按摩椅事件。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称此为“恶性行为”。
这种“恶性行为”可能是缘于长期存在的突击花钱痼疾。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11月全国财政收入5840.69亿元,同比增加811.39亿元,增长16.1%;但11月的财政支出1.059964万亿元,同比增加4249.71亿元,大幅增长66.9%。数据说明,突击花钱现象的确存在。
对此,一名单位负责人坦率地向媒体记者承认“钱得用完”:“领导在公开场合也会强调节约,但私下都会督促尽快完成年度预算开支。对于一个地区和单位而言,倘若在年度前不能花掉所有的经费,那么下一年度争取经费时,‘叫价’就会底气不足。”
那么,公众的感受如何?调查显示,87%的人感觉当前地方政府“豪华采购”现象严重,其中53.8%的人感觉“非常严重”。98.1%的受访者表示政府“豪华采购”会影响自己对政府的信任度,其中64.5%的人表示“影响非常大”,25.6%的人表示“影响比较大”。
年底突击花钱还极易成为贪污受贿的温床。
比起突击花钱,更令人吃惊的是,国家机关居然大肆报销虚假发票套现。
2010年6月,审计署抽查56个中央部门已报销的2.93万张可疑发票,其中有5170张为虚假发票,列支金额达1.42亿元。一位专家称,此种现象,“不只是在中央部门,在地方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甚至可以说,绝大多数单位都有这种行为”。由于目前还没有确定的罪名,对此还难以有效惩处。
与此同时,“以礼代贿”现象也呈上升趋势,常常用的是公款,理由是感谢关照、协调关系,且处于半公开、公开的状态。
“萝卜招聘”,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式量身定制的定向招聘。
近段时期,个别地方就频频曝出“萝卜招聘”丑闻,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和垄断企业招聘时为干部子女量身定制招聘条件。网友甚至称这是变相的“世袭”,会导致出现“官二代”现象。
2010年12月25日,一份名为《请求安排子女工作的报告》的复印件在网络流传。写报告的人,是时任湖南冷水江市人事局局长的曹长清。报告上面还附有市委书记刘小龙、市长何志光、常务副市长陈伟志的批示。新华网记者调查证实,曹长清的儿子虽然大学还未毕业,已被安排进冷水江市财政局工资统发中心上班,享受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
这份8月16日上报的报告写道:“市委、政府领导:在即将退出工作岗位之时,特向领导提出将儿子安排到市财政局工作的报告。为党工作了几十年,从未因个人的事向组织上提出过要求。儿子大学本科毕业,学经济管理专业的,请组织上给予关心照顾。”该市三位领导都批示“同意”。10月18日,冷水江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同意曹博文等壹名入编”。
其实,曹长清儿子曹博文2011年才毕业。
对此,冷水江市委、市政府随后表示,网帖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但市长何志光又向记者称,这是“特事特办”。
其实,像这样所谓的“特事特办”并不鲜见,而且更多是以公开招聘之名行暗里定向进人之实。
福建屏南县财政局下属的收费票据管理所招聘一名工作人员,发布的招聘条件十分苛刻:“获得国外学士学位,国际会计专业,大学英语四级,屏南户籍,女,年龄25周岁以下。”条件中还要求应聘者既要是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还必须获得国外的学士学位。这则招聘条件发布后,明眼人一看便知是量身定制,调查结果果然如此,这次招聘只有一人报名,应聘者的父亲是福建省宁德市的一名副市长。
还有虽然未量身定制具体人选,却规定了父母的“资格”。
湖南怀化市鹤城区“2010年乡财所和社区招聘简章”中,报名条件中直白地标出“父母有一方或双方在鹤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等三项,被舆论指是为了照顾“官二代”。前不久,安徽巢湖市居巢区在2010年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只允许本区籍生源或父母一方在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考生报名。
更有甚者,是出现了多起父亲招聘儿子的荒唐事。2009年7月,广东东源县法院院长徐周定主持法院党组会议,同意不经考试招录自己“还是上过高中”的儿子徐行为工勤人员。同时,徐周定儿媳也在法院工作。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广东汕尾市烟草局局长陈文铸安插22个亲戚,什么胞弟、堂弟、表弟、妻弟、堂妹、表妹、妻妹、表兄、连襟,还有弟媳的叔叔……进入烟草局工作,且他们分别把持了财务、营销、仓库和监察等核心岗位。引人联想的是,汕尾市烟草局的首任局长是陈文铸的舅舅。当地群众将汕尾烟草系统称作陈文铸“亲友就业基地”。
当地社保局提供的养老保险缴费对账单显示,陈文铸妻弟陈展宏2001年3月进入陆丰烟草分公司并缴纳养老保险时,年仅15周岁。
知情人还向新华社记者反映,这种以亲属安插形成的家族式人脉网络,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解决就业,而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链。比如说,庞大的招待费、回购及倒卖名烟等,均未见其内部监督机制发挥过作用。
同样在广东,清远市盐业总公司也大量安插领导家属。今年1月27日媒体披露,2010年12月20日,这家公司又有5人拟提拔为中层干部,这意味着这个只有45人的公司里领导干部的人数将达到28人,而且这5人中,3人是核心领导的直系亲属。如是,这28名领导将率领他们的17名下属,掌管清远四百多万人口的工业及生活用盐。
不是说干部的子女不能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和垄断企业,只要公开公平公正,在招聘面前人人平等,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那么,无论身份如何,都无可厚非。人们质疑的是条件优先,暗箱操作,搞量身定制的定向招聘。
遗憾的是,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例因“萝卜招聘”而被党纪政纪处理的,一般是,媒体曝光,舆论反响强烈了,便来个招聘“作废”处理。显然,如此“轻描淡写”既无法震慑和制止这样的咄咄怪事再次发生,也无法平息公众的不满。
这种异化了的招聘,实质就是利用权力照顾少数人的利益,伤害了社会的公平公正,伤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也必然伤害政府的公信力,并导致社会阶层出现“固化”倾向,给社会结构、社会心理和社会风气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房价疯涨,逐利蜂起。这些年,在谋取住房或利用房源牟取利益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个别地方的一些领导干部利用制度的滞后和漏洞,玩花样、打擦边球。
政府低价团购住房,就被指为采用超国民待遇的方法解决公务人员的“买房难”,是一种住房特权。
1月13日,央视《焦点访谈》披露了四川简阳市部分政府部门低价团购违建楼盘事件。
记者调查时,当地的千驹房地产公司正有两个开发项目在展示,一处叫文教花园,一处叫河东花园。这些楼盘都是被政府里面的很多单位团购的,如卫生、工商、文化部门。
那么,团购是如何进行的?
按规定,开发商只有在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之后才能开始卖楼。文教花园至少已经团购出去8栋楼,可是,这一楼盘除了已经盖起的一栋外,大部分前期的拆迁还没有完成。深入调查又发现,这个边拆迁边建设的地块,实际上开发商连用地的资格都还没有取得。没有收储,也就是说这块土地最终究竟由谁来开发还未确定,并应通过公开招拍挂等一系列的竞买程序才能最终确定。可是千驹房地产公司却在这一切程序还未进行之前,早已将这块地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甚至房子还没盖好,就已经团购一空。市卫生局是2007年年初团购的,市工商局于2009年12月签订了团购协议。
团购者的购房款很快到账,房地产公司收了团购款后,未办理任何用地和建设施工手续,就开始盖楼。
于是,这家企业非法建设的楼盘一直建到了18层也没有受到制止,直到国家卫星遥测图片检查时,该楼盘的非法建设问题才暴露。
与文教花园一样,被团购的占地58亩的河东花园A区,购买者身份也很特殊,都是市机关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2007年底,共有1200多户参加了团购。每户交了4万元钱。
如果说,团购还有相当的公开性,那么,还有一些牟利手段,就属于玩猫腻了。
这方面,典型的是发生在浙江温州市的“购房清单”事件。2009年,题为《温州旧城领导内部购房贪污的猫腻解读》的一则帖子披露,根据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向有关部门上报的一份文件显示,2004年至2005年间,有143套住宅按每平方米8000元的“暂定价”销售给了特定人员,其中有49位旧城改建“指挥部工作人员”和94位“工作联系部门有关人员”,数十名市、县级干部的名字赫然在列,总面积达23700平方米,而且都是拆迁房中最好的顶层房、跃层房,售价则远低于市场价格。
此事一曝光,舆论反响强烈。
一个多月后,温州市委作出了最终处理决定,认定旧城改建指挥部的主要问题是“两个擅自”:违反市政府的有关规定,擅自决定将多余的安置房作为商品房销售;擅自决定每平方米8000元的预售价。同时,经两家国家一级房地产评估机构对涉及18个楼盘的评估和温州市发改委的审定,确定当时的市场综合均价为每平方米11549元,并确定了每套房子的实际市场价;责成购房人补差价,若购房人对政府审定的价格不接受的,双方可依法解除购房协议。
然而,购房猫腻还是露出了“冰山一角”。媒体披露了旧城改建指挥部个别领导利用职权暗箱操作的两大手段:“一、A购买房子,与领导关系密切的,先付几万元订金。A再找下家B,让B出钱买房,同时把差价给A,差价少则二十万,多则百万以上,如果这些房源拿出来公开招投标,几十万上百万的国有资产就不会流失掉。”“二、A是领导得力‘助手’,领导就专门授权A,先把旧城房源以低价假卖给B,B再把房子以市场价卖掉,B拿的差价按2∶2∶6分成,领导得6,A得2,B也得2,如果差价是50万,领导就得30万,A与B各得10万。”蔡先生从张女士手中买了这样的一套房子,他对记者说:“我心里很明白,张女士从旧城改建指挥部拿到那套房子之所以能让我直过户,实际上她拿到的是不用自己先付本金的房源指标。这个指标经她一卖,即获差价31万元。”
由于房价居高不下,在住房上进行“操作”存在着巨大的利益,有些官员就纷纷在此逐利。
浙江台州市个别官员倒卖“房票”,就曾引起全国关注。
也是央视披露,当地出现了一种叫“房票”的“稀缺资源”,许多楼盘须凭“票”才买得到,“房票”的价格便宜的也要五六万元,最贵的则要几十万元。2010年11月初,台州市椒江区工商分局12315投诉中心主任徐道旺被曝倒卖“房票”牟利20万元。
当地一名房产中介告诉记者,拥有“房票”的人,大都是管理部门的人员或关系户,开发商为了和他们保持好关系,就将好的房源留给他们,后者再通过卖“房票”这种方式,转让给下家购房者。
可见,所谓的“房票”,就是靠关系低价购买内部房,再转手获利,而“直改名”就是对于那些还没有办理房产证的房子,卖房人把房子转手卖掉,然后通过开发商和房管部门的内部关系让买房人与开发商重签一份合同,一切仍是按照商品房买卖手续办理。那么,如何“搞掂”?官员的“房票”出手时,只要与开发商、房管部门打个招呼,再去房管部门修改一下相关票据就行。
当地一名多年从事房地产中介的人士透露:“这种现象一度曾经是公开的秘密,以前是明码标价。他们都掌握了好房源,楼层带‘4’的不要,因为‘4’与‘死’谐音,8楼的也不要,因为当官的怕‘七上八下’。”
“房票事件”曝光后,当地纪检监察机关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查处,查实共有56名党政干部、事业人员涉及“房票”事件,当事人主动上交和组织追缴不当收益503.3万元,并对其中9人进行诫勉谈话、9人责成其作出书面检查、38人由所在单位纪检组织对其进行批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