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导游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2011-10-27 02:33张欢欢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章节导游教学内容

张欢欢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食品科学系 河南信阳 464000)

高职高专《导游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张欢欢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食品科学系 河南信阳 464000)

为提高《导游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本文根据课程特点和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等方面入手做了相关研究。

导游基础;课程特点;教学方法

《导游基础》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旅游从业人员取得导游资格证书的必考科目之一。在《导游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课程内容庞杂琐碎、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过程乏味及教学目标不明确等各种问题。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该课程的学习内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以适应将来从业的需要,针对课程特点和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比较归纳:教学脉络清晰化

《导游基础》课程作为导游资格考试的科目,其教学和考试内容大多是常识性和记忆性的。课程内容繁杂,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历史、地理、宗教、民俗、建筑、饮食文化和风物特产等方面知识,各章节相互独立,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针对课程内容繁多、涉及领域广泛的特点,深入研究各章节内容,找出内在规律,选用比较归纳法,使教学脉络更为清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更为规律。

譬如中国宗教这一章,包括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道教四大宗教,在每年导游资格考试中所占分数比例较大,但由于涉及内容过多且相互之间容易混杂,对学生记忆造成一定难度。针对本章节所涵盖的内容,在完成四大宗教相关内容教学后,为学生设计表格如下(如表1所示)。

表1 四大宗教对比表

具体到小知识点也可以做类似的比较归纳。再以中国宗教这一章中的佛教为例,佛教所供奉的对象包括佛、菩萨、罗汉和护法天神四种,每一种下面又有不同的分类。以菩萨为例,寺院中常见的菩萨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和地藏菩萨,每一位菩萨所司职能、手持法器、坐骑、别称和道场都各不相同,这就为学生记忆造成一定难度。为避免混淆,在结束这一部分教学之后,设计表格如下(如表2所示)。

表2 四大菩萨对比表

同样的方法适用于中外习俗和中国的风物特产等章节。这些经比较归纳的表格知识点覆盖全面,对比强烈,可辨识度程度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不仅能帮助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相关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准确区分相关知识点的差别,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这就要求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把握各章节内容特点,找出内在规律,为学生做好总结归纳。同时,鼓励学生勤思考,多动手,在学习过程中找出各章节记忆的诀窍。

二、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大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大约25%,但如果同时使用者两种知识传递手段,就能够记忆知识的65%。《导游基础》课程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如果运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只能给学生以抽象的概念,课堂教学也变得枯燥乏味。所以应当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采用现代化的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譬如中国古代建筑这一章,中国木架结构的屋顶样式包括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单坡和盝顶,有些样式又有单檐和重檐之分,不同的样式决定着建筑不同的等级。这些专业词汇对学生来说太过陌生和抽象,单靠语言无法表达出各种屋顶的区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分别选取故宫太和殿(重檐庑殿顶)、天安门城楼(重檐歇山顶)、颐和园文昌院(悬山顶)、沈阳故宫崇政殿(硬山顶)、天坛祈年殿(圆形攒尖顶)、故宫保和殿(四角攒尖顶)和故宫钦安殿(盝顶)等图片及相关图示,来说明每一种屋顶的区别及等级,使学生很容易把每种屋顶样式的特点印在头脑中。在完成本章全部教学内容后,选取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故宫的教学视频,组织学生集体观看,使学生对斗拱、台基、开间、进深、庑殿顶、攒尖顶、藻井、垂脊兽、和玺彩画等古建筑的基本构成部件和石狮、嘉量、日晷、吉祥缸、龟鹤等相关宫殿陈设做进一步的巩固复习,以加深体会。

同样的方法适用于中国旅游地理、中外习俗和中国古代园林等章节。这就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组织,收集最具代表性的图片和影响资料,制作内容与形式充分融合的多媒体课件。

三、讲故事,说传奇,赏古诗:教学语言生动化

随着旅游活动的大众化,旅游者素质的逐步提高,对导游讲解的文化品位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名优秀的导游员不仅要力争使自己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对本地及邻近省市的旅游景点、风土人情、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了如指掌,并对国内外的著名景点景区有所了解,还要善于将风景名胜与历史典故、文学名著、名人轶事等有机联系在一起。而《导游基础》课程既是导游资格考试笔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导游讲解过程中地理、历史、建筑、古典园林、宗教、民俗、文学艺术、风物特产等相关知识的来源。因此《导游基础》课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从事导游工作的基本知识,更承担着培养未来导游员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任。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同时为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单调性和记忆的疲劳感,在讲课的过程中可适当引入一些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古典诗词,以加强授课的故事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譬如中国饮食文化这一章,在讲到中国烹饪流派之一的浙江风味时,有一道名菜是龙井虾仁。关于这道菜的来历,有这样的典故:

一天,乾隆微服私访,在杭州茶农家喝到一杯龙井新茶,深感清香可口,趁人不备,暗抓了些茶叶离去。后来在市内餐馆用膳,叫店伙计用此泡茶。店伙计看到乾隆内着的龙袍外露一角,急忙告诉店主。店主正值烹调虾仁,惊慌中竟把店伙计手中的茶叶当作葱末撒到锅内。想不到这道茶叶虾仁色泽雅丽,滋味独特,吃得乾隆点头称好。此后,这道菜肴便成了杭州名菜而流传至令。

通过这个典故,学生们既了解了龙井虾仁这道菜,又准确记住了龙井茶及龙井虾仁是杭州的特产。同样的方法适用于《导游基础》各章节。这些故事、典故和诗词不仅为学生以后从事导游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提高了授课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度挖掘和积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典故和诗词,在课堂上能够信手拈来、挥洒自如,使整个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四、现场教学:教学方式多样化

《导游基础》课程的现场教学就是把课堂设在人文或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景区景点,通过参观、讲解、研讨交流、互动答疑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譬如笔者在结束中国宗教和中国古代建筑等章节教学内容后,为加深学生对佛教供奉对象和佛教建筑的深刻印象,选取距离信阳市38公里处的灵山风景区作为现场教学地点。在进入风景区参观之前,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一)灵山寺中轴线上主要分布着哪几重大殿?(二)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分别是什么屋顶样式?(三)大雄宝殿中供奉三尊佛分别是什么?(四)寺内除佛之外所供奉的对象还有哪些,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五)灵山寺跟其他佛教寺院相比,具有哪些独特之处?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寺内自由参观游览半个小时。半个小时之后,所有学生在灵山寺山门前集合,就参观前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每个同学都积极踊跃,各抒己见。讨论最后学生对第(四)和(五)两题的意见分歧较大,其余各题基本达成一致。最后笔者又亲自带领学生参观游览,并讲解,针对学生存在疑问的地方,在讲解过程中答疑,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最后回到学校让每个同学针对本次实训课都写出心得体会。

同样的教学方式适用于中国旅游地理、中国宗教、中国古代建筑和中国古代园林等章节。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讲授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内容和本地客观实际选择适合的景区景点,通过参观、讲解、设置疑问和现场答疑互动等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模拟导游:教学目标职业化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当代高职课程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因此,《导游基础》课程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掌握时,也不应忽略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导游环节加强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在导游讲解过程中应具备的语言艺术、仪态艺术、时间艺术、常用的讲解方法和应克服的不良习惯。

譬如笔者在中国古代建筑教学过程中,以故宫为例,根据故宫的建筑特点及游客游览的一般顺序和规律,选取南北中轴线上的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等景点及相关的宫殿陈设,通过多媒体图片和视频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并根据每个学生的讲解,从语言、仪态、时间把握、讲解方法及存在的不良习惯等方面做出点评。

同样的方法适用于中国旅游地理、中国宗教和中国古代园林等章节。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模拟题目,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有关情景,并根据学生的讲解做出点评,使学生在讲解中提高能力,在点评后完善不断自身。

六、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教学与行业发展同步化

在我国旅游业越来越受到世界瞩目,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每天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旅游热点地区、景点景区建设规划、行业现状和行业法规等各种时事新闻每天都在发生。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经常关注与旅游相关的新闻,阅读一些旅游方面的读本,并时常做一些读书笔记,不断拓展自己知识面,使自己的授课内容丰富多彩,有着较强的时代感。譬如,2010年8月1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4届大会上,将我国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中国丹霞”分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这为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又增加了两朵奇葩。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数目达到40处。而《导游基础》教科书中,这一数字还停留在截止2006年底的33处。因此笔者在讲到这一部分内容时,将书本内容做了相应的更新。同时,在中国旅游地理这一章,讲到丹霞风光时和变质岩地貌时,通过多媒体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此次申遗成功的“中国丹霞”和“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所包含的景区景点。

七、处处留心皆学问:教学内容生活化

处处留心皆学问。这是句老话,而真正能够做到且做好的人却不多。从《导游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导游工作实践中,不难看出,一名优秀导游可以不是某方面的专家,但一定要是一个“杂家”。在千方百计教会学生应具备知识内容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发现生活之美,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自身发展的养分。例如从历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中学习各少数民族的服饰和艺术特点,从公园的亭子中认识各样的攒尖顶,从《百家讲坛》中了解各个朝代,从《非诚勿扰》的某个拍摄场景中认识神道两旁的“石像生”,从中央电视台各省市的旅游推介中了解各省市的旅游资源等。

提高《导游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过程。搞好教学工作的手段尽管因人而异、不尽相同,但只要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在探索的道路上必然会出现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景象。

[1]王玉宝.导游基础[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Study On The Education Of The Basic Knowledge Of Guiding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for the course of the basic knowledge of guiding, this article study on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goal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and the students.

Key word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guiding; course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method

张欢欢(1983-)女,河南济源人,硕士,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教学与研究。

2011-01-04

猜你喜欢
章节导游教学内容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网约导游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黄廖本《现代汉语》词汇章节中的几个问题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英语导游资格考试”目标引领下的“导游英语”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