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英,黄桂芳, 仇伦鸿,陈小飞
(1.鄞州中学,浙江 宁波 315101 ;2.鄞州实验中学,浙江 宁波 315192)
理论与方法探索
课堂观察在全国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受挫
陈晓英1,黄桂芳1, 仇伦鸿1,陈小飞2
(1.鄞州中学,浙江 宁波 315101 ;2.鄞州实验中学,浙江 宁波 315192)
2010年11月3 ~ 4日,第4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在宁波举行,这次家门口的观摩课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向心往已久的活动,在学校布置课堂观察主题活动作业的时候,这次全国教学观摩活动就成了我们这次主题活动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通过观察能找到可以对比的数据,通过对比来反映我们课堂与国家优秀课中的差距。但是经过2天的观察,虽然得到了很多数据,但看着这些数据,却发现制定的观察量表不能客观反应事实,数据和课堂内容的失真让我们感觉很不是滋味,总结这次观察的失败,原因有很多:(1)对课堂观察认识不够,在不同层次的课堂,课堂观察的量表应该需要修改,观察的对象和内容需要灵活机动;(2)课堂观察在层次越高的课中,对量表的制定更需要有技巧性;(3)课堂观察需要观察前对观察教案的研究,没有资料,课堂观察无从下手。
全国观摩课主要观察了3节技巧课、2节篮球课、2节跨栏课。观察点为基本部分教师讲解次数、教师讲解时间、学生练习次数、学生练习时间、学生完成比率、基本部分总时间。
技巧课堂观察员是陈晓英、胡海清、黄桂芳、张成、江杰、董栋、陈小飞。篮球课堂观察员是陈晓英、张成、董栋。跨栏课堂观察员是陈晓英、黄桂芳、胡海青、陈小飞。(表1 ~表3)
3种不同类型的体育课堂展现在我们面前,通过课堂观察发现,技巧类的课,学生原有基础比较好,从完成情况高效率来看,教师只是将学生已经学会的技能展示了一遍,无法很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教学目标的把握度,这对课堂观察来说,想通过技术手段来看教师的技能教学目标完成度,这是比较失真的,失去观察的意义了。篮球课观察后感觉是学生对教师的组织及学习要求已经提早知道,在练习的时候,教师只要一点拨就知道要练习什么,篮球课对教师的组织水平要求比较高,在这里显得有点失真,分层教学虽好,但是教师长时间分别教授不同的内容,对常态课来说,要求较高,很难做到,其中很多时间很多学生是在教师视野之外,这对于观察学生学习情况来说也是不利的,教师分心过多,不能兼顾大部分学生,这也是个弊端。篮球原地持球交叉步突破有几个练习手段比较新颖,有些难度,学习效果也不错,但是在整个练习的过程中观察后发现,教师对每一个教学手段练习像训练,对于学生应该掌握的重点和难点提点得不是很多,这是这节课的一个遗憾之处。跨栏跑应该是最接近常态课的两节课,上海王老师的课应该说比较规范,细节考虑也比较周到,无论是从学习技术还是从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困难的精神,都做得比较到位,对于跨栏跑出现的意外插曲,王老师比较巧妙地化解了,体现了教师灵活机动的应变机智,突显了体育教师的教学智慧。第2节跨栏课相对第1节课稍微逊色一点,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时间的把握不是很好,学生徒手练习时间过长,在栏中练习基本没有,时间分配不合理,直接导致整节课的主要任务没有完成,很难看出学生学习得如何,所以教学效果一般。
表1 技巧课堂概况
表2 篮球课堂概况
表3 跨栏课堂概况
全国体育教学观摩课掀起一线体育教师的热议高潮,虽然争议很多,但是通过两天的观摩,我们摒弃对学生学习效果这一点考虑,单从教师的语言、基本功、教态、对课的构思设计等方面去考虑,很多地方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通过这次观摩课后,对照我们常态课中,我们的语言组织很多时候有些随意性、补充性,思维有些断续性,观摩课中的语言基本达到了精讲的要求,有很强的连贯性,专业术语的运用也值得我们学习。教师的基本功从观摩课中我们都看到了,无论是稍微有点年纪的体育老师还是比较年轻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示范动作都十分到位,基本功很扎实,特别是跳箱、技巧和跨栏的示范,让在座的老师叫好。教师开始部分的站姿,课中组织、讲解时融入学生之中的亲切姿态,眼神交流等都值得我们在常态课中学习运用。教师对课的构思和设计是教学的灵魂,每一节全国观摩课可能是一个团体的智慧结晶,但是上课教师能经过吸收内化为自己的课,也需要加入自己的构思和设计,如果没有自己的思考在其中,就很难拿来上课。课的层次脉络清晰,教学手段新颖,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很多教师比较关注的一点,培养课堂中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是跳箱、跨栏课中的教师德育渗入的重点,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高中体育教学的重点还是技能教学。
课堂观察在针对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活动时,我们具体观察什么、怎么观察、观察的结果如何处理等都将是我们接下来思考的重点。通过对全国课堂观摩课的观察,虽然这组量表出现了问题和偏差,但同时也给我们很好的经验教训,督促我们接下来在制定量表的时候需要量身定做,不能以一套百,需要多角度进行量表开发,对授课教师感兴趣的、对观察教师感兴趣的、对大家有争议的问题都可以作为量表来开发,每次观察设定1 ~ 2个观察点,利用体育组教研活动,进行讨论,具体开发什么观察量表,利用每一次不同级别的公开课进行观察。11月份笔者学校组织的优质课评比是一次比较好的机会,体育组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将给我们很大的期待,我们也将开发量表来对这两堂课进行探讨,希望到时对参评的老师和观察的老师都能带来很好的帮助。
G807
A
1674-151X(2011)10-093-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10.046
投稿日期:2011-05-17
陈晓英(1979 ~),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