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华
(1.华东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系,上海 200062;2.淮阴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在外语课堂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证研究
1、2陈春华
(1.华东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系,上海 200062;2.淮阴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这篇文章是利用一名英语教师个案研究的定性访谈数据。本文探讨了以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的自主能力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老师在提高学生自主性所遇到的学生对课堂实践的消极态度、对语言学习活动的不满和缺乏动机等问题。本文旨在分析教师通过在实施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所呈现的问题并且探讨在课堂实践相关的主题。
自主性;外语学习;外语教育;个案研究;学习者反应
尽管有很多研究是关于学习者自主、外语教学和它在学习环境中的教学启示,但是在学校情境下自主学习是如何实施的研究却很少。Carless(2004)阐明老师如何回应创新,课堂进行的是什么,一个创新的课程在哪里实施等都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基于以上的问题,本论文旨在探索英语课程中学习者自主性的实施以及学生对老师实施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反应。
本文是一名英语老师旨在提高年龄在20-21岁的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证研究。教育部高教司最新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中还强调改进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提倡人机互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指导下,本人在我对所教的班级的学生进行了为期两个学期的自主学习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本人进行了一周14次的为组织的访谈,旨在归结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老师是如何实施任务和学生对课堂情境中的变化和挑战的反应。引导这次研究的问题如下:
1. 教师对自主学习的态度如何?
2. 教师对自主学习是如何理解的?
3. 教师是如何在他的课堂中实施自主学习的?
4. 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5. 学生对教师的实践作何反应?
个案研究的老师是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有着 8年从教经历的老师。所教授的学生是有6年英语学习经历的普通本科学生。在做此次研究的过程中,也是该老师在完成自己的硕士论文的期间。所要完成的硕士论文选题也是关于工科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与研究。该教师十分重视语言学习中的自主性。也认为实施自主学习是语言学习是否有效率的先决条件。他认为自主性是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关于自主学习的定义,他采用的是Holec(1998)所下的定义,即:自主学习是对学习的各个方面负责,例如决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结果。根据Holec所下的定义,自主学习者是能够作出各种决定来管理自己的学习的。个案研究的老师也认为学习者是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作用者。老师的课堂实践也体现了这一点。
一个自然问答系统需要接受用户使用自然语言输入的问题,通过与外部知识库进行交互,生成另个自然语言形式的答案。它是一个典型的序列转化任务,可以使用序列到序列学习(简称为“序列学习”)框架建模[10]。例如,如图1所示,对于问题“诗人泰戈尔有什么成就?”,为了生成正确、一致、流利的自然答案,系统需要首先识别问题中的主要主题实体“泰戈尔”,进而从外部知识库中检索出能够回答该问题的事实(泰戈尔,主要成就,诺贝尔文学奖),最后基于匹配的事实和输入问题自动生成答案正确、内容丰满、形式自然的答案“印度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访谈时间是有规律性的一周一次,本人和个案研究的老师对前一周的活动和相关的课堂实践进行反思。因此,访谈的数据清楚的呈现了教师的课堂应用和它们潜在的基本原理。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并为课堂实践打下基础,个案研究的老师在学期的第一个星期就对学生做了问卷调查。他的目的就是通过使用问卷来收集关于学生档案的数据,例如他们的学习风格,学习动机,普遍智力,个性特征(内向或者外向)以及最后她们的语言学习信念及态度。
紧接着,个案研究的老师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训练帮助学习者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学习风格和策略。在这期间,他的具体目标是提高学生关于智力类型,大脑优势,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和学习技巧的意识。老师认为如果学生们有学习意识,就能更好的指引自己的学习,因此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再者,在整个学年当中,他鼓励学生们要互相依赖并且要集体合作。在越少学生依赖老师,学生的自主性会更强的观点的指导下,他让学习者成对或者成组的学习。他也允许学生自己做主决定学习内容和任务。并且他让学生自己设计课程和学习材料。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鼓励学生管理学习资源。他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语言学习资源并且给他们提供使用各种资源的机会,例如参考书,字典,课外书等。因为老师认为更多的学习活动是在课外进行的。于是,他把课外活动也列入教学大纲这样让学生可以在课外继续学习英语。另外,老师还让学生写日记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经验,这样学生就更能了解他们自己的学习偏好,并且开始思考采用新的方法来更加独立地学习。他让学生们记下自己是否从学习行为中获益,并给出相应的理由。最后学生表现的评估也是在老师的帮助下由学生自己完成。
为了能对个案研究的老师和学生的经历做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在本研究当中采用的是定性研究法。定性资料分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主题法,主题法的主题是从研究的问题和研究者的叙述中获得的。
在案例中,对最初的两个核心主题即:教师对课堂实践的反思和学生的情感,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彻底的阅读。这两个主题都有若干分专题,见表1。表1是第一个主题及其分专题的矩阵:有计划的教师行为的有效性及价值;师生角色;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理解和学习者的信念和行为。这个矩阵也包括所获得数据的简洁的摘要。
表1 主题——教师反应
如表1所示,第一个核心主题的访谈数据是来自教师对课堂的评论的。这位老师观察到,尽管他在尽力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但是他设计的学习活动并没有在学生中很好的开展。这位老师认为他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生的学习风格不符。并且他认为这个不一致导致了他英语教学的失败。前面已经提到,在这个 学年中,案例研究的老师要求学生对他们的学习过程做日记来衡量自己是不是有所获益。在访谈中,案例老师经常提到学生日记中的关键词。关于他的教学活动的价值,个案老师认为学生还是更喜欢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以前的英语学习中,学生已经习惯了以教材为依据的明确的教学。因此,他们之前的学习经验与案例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境并不匹配。
在学期初老师做的变化之一是给学生布置任务。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读报和杂志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把他们形成阅读材料。然后,每周一个学生就感兴趣的话题来做演讲。老师的目的是通过这个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独立性,但是结果却显示学生没有足够的独立性来处理。相反,却让学生有些消极的反应。
另一个课堂实践,如前面所提,是让学生决定教学大纲。学生可以考虑到自己的弱点,自己决定那一学年英语学习的内容。老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掌控自己学习的能力。然而,学生们语言学习的觉察力和教师课堂实践的不符是访谈中多次讨论的话题。老师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除非他们学到了新知识,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学习。因此,学生发现英语课并不足够让他们满意,自然而然学生就产生了抵制课堂活动的一些消极的情绪和态度。因此,第二个令人困扰的结果就出现了。
表2代表的是以学生的情感为主题的数据,表格中也呈现了一些简洁的有代表性的访谈摘要。
表2 主题——学生的情感和感觉
如表2所示,由关于自主性实施和学生对教师课堂时间的反应的数据分析产生的第二个主题是关于语言学习的情感方面的。如前面所提,为了更多的了解学生,个案老师在学期第一星期就给学生一根问卷并进行非正式的谈话来收集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态度和他们对语言学习的信念。他发现,最初学生有很积极的情感。然而,在实施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学生越来越消极,包括学习欲望、兴趣和动力减弱。个案研究老师认为缺乏关注导致了英语成绩的下降。另外一个与失败感相关的问题是:学生丧失自信是因为他们完成不了一些更多的要求个人付出而不是集体付出的任务。正如表2的摘要所显示的那样,案例研究老师和他的学生关于学生完成作业的不成功持有不一样的态度。学生坚持认为作业是他们语言能力所不能完成的,而老师却坚信是学生不够努力。
本次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调查学生对教师实施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性的课堂的反应。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发现在传统的教学背景下,对在课堂实施自主学习活动所存在的问题有更深刻的了解,希望能为语言教师提供实践价值,对语言自主学习的研究者提供理论价值。
关于自主语言学习和学生对老师课堂实践的反应的定性数据是通过个案老师无组织的访谈来收集的。我们没有做课堂观察来调查师生在课堂上的真实反应。我们只是以来教师提供的信息。因此,以后应该运用更多的数据收集工具来进行更全面的研究,既包括对老师行为的研究也包括对学生课堂表现的研究。
[1] Coterall, S. (1995). Developing a course strategy for learner autonomy. ELT Journal, 49(3), 219–227
[2] Coterall, S. (2000). Promoting learner autonomy through the curriculum: Principles for designing language courses. ELT Journal, 54(2), 109–117.
[3] Holec, H. (1981). 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G42
A
1008-7427(2011)07-0113-02
201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