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基于东部三大经济圈实证研究

2011-10-25 11:39王恕立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当代经济 2011年4期
关键词:工资水平区位因素

○王恕立 张 云(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基于东部三大经济圈实证研究

○王恕立 张 云(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90年代以来,我国东部地区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该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是多种作用力综合作用结果。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我国三大经济圈承接国际转移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程度、教育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工资水平、政策因素、基础设施水平以及对外开放度等是影响该地区承接国际转移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本文对中西部地区如何更好吸收国外投资与承接国际转移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国际产业转移 产业集聚 教育水平 工资水平

国际产业转移成为经济全球化重要表现。我国东部地区以比较优势为基础吸收劳动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取得巨大成就。然而,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在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瓶颈。“十二五”时期,产业转移在缩小区域差距、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作用已被认可。学术界期望的东中西大规模转移却未发生。为何其实现步履蹒跚,这耐人深思。产业转移是企业扩张行为,投资与贸易是其实现途径,跨国公司是其主体。从吸收FDI与对外贸易地理分布看,东部地区是聚集区,三大经济圈吸收全国90%以上FDI,实现85%以上对外贸易。哪些因素使其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本文对该地区产业转移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实施东中西部产业转移做参考。

一、文献回顾

产业转移是多主体、多空间、多学科复杂经济现象,受多因素影响,既包括经济因素,又包括非经济因素。现有研究基于贸易投资理论,将其影响因素分为推力与阻力。Ying qi(1999)证明贸易水平、工资水平、R&D人员数、基础设施和集聚经济等是影响区位选择重要因素。Cheng·L·K(2000)研究发现市场规模、基础设施、政策因素是决定投资分布的主要因素。Zhang·K· H(2005)认为优惠政策、廉价劳动力、外向型经济是重要影响因素。冯海华、张为付(2010)认为FDI区位选择受成本、市场、集聚和制度因素影响,地理区位、FDI存量、地区GDP和工资水平等影响其区位选择。贸易与投资区位选择是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研究起点。变量选择不同,研究结果也有差异。现有研究对经济因素研究较深入,对社会、文化等非经济因素研究不足,原因是这些因素难量化。

二、模型建立与数据选择

立足产业转移实际情况,借鉴已有成果,本文建立下列模型:

YIIT是转移规模,本文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广东七省1993—2009FDI与外贸总额之和与GDP之商表示。XMS是市场规模,以七省人口与可支配收入乘积与GDP比值来表示。XWR是工资水平,以制造业平均工资与人均GDP之比表示。XEL是教育水平,其决定劳动者素质,以各省高等学校在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表示。XR&D是科技创新能力,用七省高新技术产值与地区GDP比重表示。XIC是基础设施水平,主要从交通运输方面考虑,完善的交通设施吸引力巨大,以七省每平方公里内铁路、公路以及内河航道里程数表示。XOEZ是经济开发区建设情况。经济开发区能提供更优惠的税收和投资政策,其规模越大则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越强,以国家级与省级开发区业务总收入与区域GDP比重来计量。XOD是开放程度,以七省市进出口总额与GDP比值表示。XIA是产业集聚水平,以制造业企业集团数占区域企业集团总数比重表示。

本文数据来自1994—2010年七省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其中FDI与进出口数据按当年外汇牌价折算。为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影响,本文将相关数据全部折算成以1993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FDI和进出口数据采用美国GDP缩减指数作为价格指数。GDP缩减指数采用按当年价格计算GDP增长指数除以按可比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增长指数。

三、计量检验与结果分析

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模型R2达到96%以上,调整后R2接近93%,样本回归线与观测值拟合度高,解释变量可解释因变量变化的90%以上。F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线性关系在95%置信水平下成立。利用D.W检验法,可知随机变量μ不存在序列自相关。

市场规模指标XMS通过1%水平t检验,系数为3.0978,表明市场规模对产业转移具有积极影响,说明东部沿海成为产业转移目标区位是因为该地区人口密度较大,收入水平较高。工资水平指标XWR通过5%水平t检验,系数为-5.7629,表明工资水平对国际产业转移有负面影响,说明跨国公司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此是因为工资水平较低,能获得较大利润空间。教育水平指标XEL在5%水平上对产业转移产生积极影响,系数为10.4826,说明教育水平越高,越能吸引产业转移。科技创新能力指标XR&D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系数为15.8913,表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越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越强,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战略改变,关键也在于此。基础设施水平XIC在5%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系数为9.7826,意味着沿海地区基础设施水平具备优势,成为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便利条件。政府政策指标XOEZ在1%显著性水平上,t检验值达到8.9476,说明跨国公司考虑移入地时,移入地政府政策是重要因素,其倾向于向经济开发区转移,因为开发区能提供更优惠的税收和投资政策,同时基础设施较完善,投资环境较优越,能提供良好发展平台和生存环境。经济开放程度指标XOD在5%水平上通过检验,系数为6.9816,表明经济开放度越高,越能吸引产业移入,与沿海地区发展经验吻合。三大经济圈经济开放程度很高,市场化程度和市场化运作效率也高,因此能吸引外来投资者。产业集聚度指标XIA在1%水平上通过检验,系数为17.8925,说明由产业集聚导致规模经济效应对产业转移起到促进作用,是该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原因是产业集聚产生规模经济、专业化分工等正循环累积因果效应对投资者产生巨大吸引力。

表1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已有研究,建立产业转移影响因素模型,对三大经济圈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教育水平、科研与创新能力、基础设施等对该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起促进作用,尤以产业集聚最显著,其循环累积因果效应对跨国公司产生巨大吸引力;工资水平是制约该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因素。政策因素的量化表明认为该地区更为优越的税收与投资政策是招商引资重要砝码。

借鉴沿海产业转移的经验,基于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距,笔者认为中西部地区要更多承接产业移入,必须从下列几方面着手:第一,立足实际,形成产业集聚区。中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自然和社会资源丰富,但其往往陷入“资源陷阱”,先天有利条件得不到充分利用。迄今为止,中西部地区还没有立足于自身优势形成有规模的产业集聚区,这制约了国外投资者进入与区域经济腾飞。第二,加大投入,培养高级人才。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区域分布不均衡,知名高校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中西部地区较为稀缺,国家应加大对中西部发展高等和职业教育扶持力度,培养能够适应国际合作者要求,具备一定技术与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人员,充分适应跨国公司“干中学”特点;同时出台优惠政策与措施,留住本地培养的人才,防止人才外流,吸引外来人才加入。第三,软硬兼顾,优化投资环境。政策因素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重要因素,中西部地区为吸收更多外资,必须提供比沿海地区更优惠的税收、信贷及外汇等政策,优化投资软环境;同时,完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为外资进入提供良好硬环境。第四,完善法规,提高运营效率。开发程度和透明程度高的市场环境对跨国公司具有强大吸引力,中西部要力争通过建立健全法律规制,降低进入门槛和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供良好市场环境。

[1] Ying qi·W: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J].Regional Studies,1999(33).

[2] Cheng·L·K、Y·Kwan:W hat are the determ inants of the loca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The Chinese experienc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 ics,2000(51).

[3] Zhang·K·H:W hy does so much FDI from Hong Kong and Taiwan go to Mainland China[J].China Econom ic Review,2005(16).

[4] 龚雪、高长春:日本向中国产业转移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15).

[5] 冯海华、张为付: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下FDI区位投资的实证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

(注:本文得到了中国博士后基金《基于组织学习协同的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绩效管理》(20060390840)项目的资助。)

猜你喜欢
工资水平区位因素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郑州:紧抓区位优势 未来发展可期
解石三大因素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人口红利、经济增长与工资水平
地理区位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HAIR AND NOW
图解:数说2014年平均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