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杰明
19世纪后半期英国女子高等教育的产生及原因分析
孙杰明
19世纪后半期,英国女子高等教育伴随着经济、社会、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逐步兴起,越来越多的女子开始进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拥有获得奖学金的权利,其过程漫长、艰辛、曲折,同时也暴露出起步阶段英国女子高等教育中存在的性别公平问题,进而对我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英国;女子高等教育;性别公平
19世纪中期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拥有高深学问的女子难以成为贤妻良母,因为“头脑中塞满了拉丁文和希腊文的女子,极少有做馅饼和布丁的知识,她们也不喜欢照顾孩子这个讨厌又艰苦的工作”。[1]213由于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当时的妇女根本不可能接受高等教育,完全被排斥在大学之外,接受高等教育只是男人的专属权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女子开始接受了高等教育。
1.女子拥有获得学士学位的权利
女子要求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1878年,伦敦大学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所赋予女子在考试、学位(医学除外)、荣誉和授奖等方面权利的大学。[2]3这标志着英国女子高等教育的正式产生。同年,女子可以进入伦敦大学学院(UCL)的大多数课堂学习,伦敦大学学院成为第一个接受女子进行教育的大学机构。这种允许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模式会根据具体学校的规定限制而有所不同,如,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斯大学从1876年开始授予女子一种高级证书,即“文科女学者”(LadyLiterate in Arts)文凭;1883 年,曼彻斯特的欧文斯学院就十分谨慎地接纳女子进入课堂学习,并为此实行了五年的试验和试用阶段。[3]12不过,从1889年到1892年之间,苏格兰的各个大学已经准许妇女进入所有课堂并允许取得一切学位。1893年,威尔士大学规定妇女有资格取得各种学位和职务,并特别声明准许女子享有大学的正式成员资格。除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以外,达勒姆大学是英格兰最后一个授予女子学位的大学,直到1895年,达勒姆大学才准许妇女学习所有课程并授予学位(神学除外)。[4]147虽然当时英国各大学中并非所有专业领域都允许女生进入,仅授予其有限专业的学位,有些课程也只允许他们旁听,但19世纪后半期英国妇女已经从表面上打破了男性主导大学的藩篱,越来越多的女性逐步开始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女子入学数量逐年上升
19世纪后半期,英国女子开始获得学士学位,起初女子入学人数寥寥无几,后来入学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1880年,在英格兰,只有4个女学生从伦敦大学获得了文科学士学位;[5]1887年,曼彻斯特大学授予了4个女生学位。[6]43到20世纪初期,整个英国大学中的女生入学数量才逐步上升,特别是文科系的人数。此后,英国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统计数字表明:1900年,女大学生占英国学生总数的16%,这个数字在1920年增长到23%,1923年增长到27%。[7]22-23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又统计了1937年至1938年期间英国女大学生的入学人数,包括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内(爱尔兰除外)共有11299个全日制女学生进入英国大学就读,此时,男生总数为37890人,女生占学生总数的25%。[8]6从1900年到1910年,剑桥大学的女生人数从196人增加到396人,而从1911年到1920年间,其人数增至428人,英国其他各个大学也呈现此种趋势。如表1所示。
表1 英国大学中全日制学生(男生和女生)的数量
3.女子拥有申请奖学金的权利
19世纪80年代,曼彻斯特大学就女生是否有权利申请欧文斯学院奖学金的问题激起了奖学金创建者的广泛争论。当时就有女学生申请“维多利亚奖学金”(Victoria Scholarship),立遭拒绝,原因是他们的社会法律地位受到质疑。而后,托马斯·阿什顿(Thomas Ashton)通过为女学生资助一种特殊的“维多利亚女子奖学金”(Victoria Scholarship for Women)来回应此事。[3]28-29事实上,从1885年起,该大学以前女生不能获得的奖学金和奖励也都开始对女生开放了,而这种女子奖学金体制几乎就是依靠地方的捐赠,特别是依靠“女子系”(Women’s Department)强大的支持脉络。1883年到1892年之间,这个组织每年可为一名女生提供年度奖学金20英镑。[6]4519世纪90年代,达勒姆大学也针对女子是否有权申请奖学金这个问题掀起了广泛的争论,甚至有人认为“完全对男生开放的奖学金如果被女生拿走或者也同样对女生开放有些不合时宜”[3]29,这就致使在1897年为女生创建一种新的奖学金制度,许多地区的地方女子教育协会和支持者也都开始积极投身为女生创建一种特别的奖学金。可见,当时英国女大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来源几乎都是依靠关注女子高等教育的地方当局及个人的捐赠,他们已经获得了申请奖学金的权利,虽然这个奖学金不是为女大学生专门设立的,有时候还要与男生平分,但这为他们逐步步入大学、融入高等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英国女子高等教育兴起的经济因素——工业革命的影响
19世纪中期,英国已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迅速转型,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上各个行业对劳动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而需要大批具有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层次人才,而高等教育恰好是培养高级人才的主要场所。各行各业不仅需要男性的支持,也需要女性的支持,这样女子高等教育便开始出现。此外,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经济迅速发展,引发了资产阶级内部的各种转型,广大妇女就拥有了更广泛的就业机会。而各类行业对女性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使其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工作的需求,就迫使他们不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女子高等教育开始受到重视。
2.英国女子高等教育兴起的社会因素——女权主义的兴起
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女权主义运动蓬勃兴起,顿时涌现出一大批女权主义者,他们开始关注并试图改变当时女子所受的不平等教育,并为广大妇女接受高等教育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一次浪潮中,最著名的领导人就是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Wollstonecraft),她于1792年出版《女权辩护》(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en)一书,抨击了当时社会中男性强势压迫女性和社会为女子所提供的不适当教育,强调妇女应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另一位女权主义者埃米丽·戴维斯(Emily Davies),根据当时女子接受教育层次较低的问题,在1866年提出设立女子学院的思想,后成为剑桥大学格顿学院的创始人。此外,由女权主义者所参加组织的“女子教育协会”(Ladies’Educational Associations)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其监督女子参加考试的安排活动、支持女教师团体、赞助奖学金、说服当地高等教育机构接纳女子等,进一步使英国妇女意识到接受高等教育的必要性,最终使得女子接受高等教育逐步成为现实。
3.英国女子高等教育兴起的政治因素——政府的支持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政府为女子高等教育的兴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914年,英国妇女可以当选为英国议会成员,1918年英国政府赋予其议会的选举权。政治权利的保障促使妇女拥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1919年,议会向各个大学颁发了一项重要条款:“任何大学的条例或章程均不得限制、禁止该大学当局制定其认为相宜的办法使妇女得享有该大学的校籍或在任何程度上享有因之而产生的或与之相关联的权利或权益”,“任何人均不因性别或婚姻而失去行使任何公共职能的资格。”[9]337在这种或明确或暗示的指引下,英国各大学不得不为女子打开高等学府的校门,并且授予女子学位。
1.教育目的偏向传统
最初,英国女子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仍然具有传统偏向。牛津大学女子学院的学生中,有相当数量的女生既没有特定的职业目的,也没有真正思考过他们的读书目的。[3]23这或许是因为他们已经拥有足够的资产,或许是其能够获得美满幸福婚姻的机会很大。可见,中上层阶级的未婚女子进入大学读书就是为了扩大交际圈,以便有更多的择偶机会,最终使自己成为“贤妻良母”。另外一些中上层阶级的已婚女子进入大学纯粹就是为了追求大众文化,提升自己的魅力,进而学会怎样成为“贤妻良母”。
2.医学领域排斥女子
女性虽然拥有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但并不是所有领域都能踏入,例如,医学领域就是女子的一个禁区。由于医学机构的安排,大学医学院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地方医院的管理者达成共识:禁止所有大学中的医学院为女子提供课堂学习和参加考试的机会。[10]14019世纪70年代,爱丁堡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斗,在罗伯特·柯瑞森教授所领导的医学系与为接受医学教育而奋斗的女子团体之间展开,罗伯特·柯瑞森教授的反对致使大学当局不能给予广大妇女接受医学教育的机会。
3.男女入学人数比例差距悬殊
正如表1所示,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之间,女子进入英国各所大学的人数虽逐年增多,但是人数却远远少于男生,男女生入学的比例也相当悬殊。1922年,剑桥大学是男女合校,但是皇家调查委员会批准了剑桥大学仍然保持以男性为主导的“男子大学”的决定,要求女学生的入学数量不能超过500人,必须符合女生和男生1:10的比例。[11]173根据表1的数据计算出,1900年到1901年间,剑桥大学的女生与男生入学人数之比例为1:10,1910年到1911年间,女生与男生入学人数之比例为1:14,1920年到1921年间,女生与男生入学人数之比例为1:8,1934年到1935年间,该比例为1:9。因此,这个差距悬殊的女子入学比例反过来又加强了对女子入学人数的限制。
4.奖学金分配不均等
尽管当时女生有获得奖学金的权利,但是分配给他们的奖学金数量远远少于男生。1916年,教育委员会在关于高等教育奖学金的报告中指出,由于女子捐赠学校越来越少,接受以捐助形式出现的中等教育的女生的数量远远多于男生,“然而为大学女生提供的奖学金数量还明显少于男生。”[3]31学校当局几乎很少为女子保留特殊的奖励,并且为其提供的奖学金每年要比男生少20英镑。可见,当时英国为女大学生提供的奖学金明显少于男生,性别不平等现象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5.住宿条件较差
19世纪末期,英国各大学为女生提供的住宿条件相当简陋,更多的是狭小肮脏的房间和阴暗的地下室。19世纪80年代,伦敦大学学院通常把女生视为二等公民来对待,由于化学专业的男生到处乱扔化学燃料,女生经常是“对生活感受十分恐惧,害怕自己的衣服被烧掉。”[3]33此外,爱丁堡大学的女生居住在没有一丝光线的地下室土牢中;[12]136阿伯丁大学的女生通常也住在以“地牢”或者“棺材”著称的没有窗户的房间中;[13]71国王学院里通常只能容纳10到12个人的房间,在1897年竟然有60到70个女学生居住。[3]35可见,当时英国女大学生的住宿条件在各个方面都比男生差,存在很多问题,如没有安全感、空间拥挤、光线阴暗等。
1.改变传统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鼓励女子学习传统男性占优势的学科
19世纪后半期,英国女子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仍然具有传统偏向,即培养典型的“贤妻良母”,为我国的女子高等教育敲响警钟。我国女子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也应该逾越传统的“男性中心”的“贤妻良母”偏向。女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不是为了找个好丈夫,也不是为了将来成为贤妻良母,而是要成为具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的现代女性。传统的教育内容设置是以男性为主导的父权意识建立起来的,男性早已习惯把他们自己的观点当做全人类的知识领域并赋予其极大的价值,女性也已习惯用传统男性的目光和意识来看待整个世界,包括自己和社会,所以要重新构建这种基于“男性中心”的知识体系,教育内容要摆脱传统性别倾向,鼓励女性学习传统男性占优势的学科,为女子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半边天空。
2.倡导女子高等教育机构多样化,适当发展女子学院等女性教育机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女子高等教育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一般文科类高校女生比例超过总人数的40%,一些外语、中文、教育类专业的女生人数比例更高,甚至超过了男生人数。”[14]虽然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断增加,但是女性所学专业领域大多局限在文科,若要扭转这个局面,就需倡导女子高等教育机构的办学多样化,适当发展女子学院、女子成人高等教育及女子高等职业教育等女性教育机构,以便为女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3.创造男女平等的校园文化氛围,创设有利于女性发展的校园环境
19世纪后半期,英国大学中的女生待遇和食宿条件如此之差,给女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由于我国女性长期被排斥在高等教育之外,成为高等教育中的缺席者,以男性为中心建立起来的高等教育系统早已不能满足现代女性的要求。为了改变该状况,应重新构建传统以男性为主的文化氛围,在高等教育中补充这种历史上曾被践踏、被忽视、被压抑的女性文化,创造出男女平等的校园文化氛围,这样更加有利于构建男女平等的和谐社会,有利于创设出适于女性发展的校园环境。
4.争取政府及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为高等教育中的女性提供各方面的帮助
19世纪后半期,英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兴起与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不无关系。其中,政府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支持是女子高等教育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国家财政和专项基金要确保对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条文也应规定男女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种法律保证在传统文化观念深厚的发展中国家更具有重要价值。第52届联合国大会的工作报告指出,影响当前全球发展的八大因素之一是跨国际性民间社会组织迅速发展,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的密切配合,加强女子高等教育的立法制度建设,构建从中央到地方促进妇女地位的制度体系,为我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后还要不断增加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通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进而改变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为高等教育中的女性提供各个方面的支持。
[1]J.Murray.Strong-mind Women and Other Lost Voices from 19th century England[M].New York:Pantheon Books,1984.
[2]N.B.Harte.The Admission of Women to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A Centenary Lecture[M].London:University College,1979.
[3]C.Dyhouse.No Distinction of Sex?Women in British Universities,1870—1939[M].London:UCL Press,1995.
[4]C.E.Whiting.The University of Durham 1832—1932[M].London:Sheldon Press,1941.
[5]M.Tuke.Women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ies[J].Contemporary Review,1928,(133).
[6]M.Tylecote.The Education of Women at Manchester University(1883—1933) [M].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41.
[7]R·D·Anderson.Universities and Elites in Britain since 1800[M].London:Macmillan press,1992.
[8]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Returns from Universities and University College in Receipt of Treasury Grant,Academic Year1937—38[R].London,1939.
[9]马里欧特.现代英国[M].姚增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10]S.Hamilton.Women and the Scottish Universities c.1862—1932:A Social History[D].University of Edinburgh,1987.
[11]Royal Commission.Report of Royal Commission on Oxford and Cambridge Universities[R].London:HMSO,1922.
[12]H.Wilkie.Steps which led to the appointment of a Woman Superintendent of Studies[J].University of Edinburgh Journal,1971,(12).
[13]L.Moore.Bajanellas and Semilinas:Aberdeen University and the Education of Women 1860—1920[M].Aberdeen:Mercat Press,1991.
[14]包晓玲.浅谈性别教育与女性高等教育发展[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1).
责任编辑:张艳玲
An Analysis of the Rise and the Causes of British Women’s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SUNJiem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the rise of feminism and the supports of government,the British women’s higher education rose gradually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The process of the rise of British women’s higher education is longer and painstaking.This article made an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 and the situation of the rise of British women’s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problems of gender equality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inspirations for Chinese women’s higher education.
Britain;women’s higher education;gender equality
10.3969/j.issn.1007-3698.2011.04.014
2011-05-03
C913.68
A
1007-3698(2011)04-0082-05
孙杰明,男,西南大学教育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教育史。4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