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长安:“山西爸爸”写大爱

2011-10-25 09:34■镜
支部建设 2011年9期
关键词:汶川县长治灾区

■镜 子

韩长安:“山西爸爸”写大爱

■镜 子

在长治,有一所特殊的学校,叫长安慈善学校。

说它特殊,是因为2008年和2010年,这所学校接收了来自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的孩子们来此过渡复学。

这所学校的创办者韩长安,是全国人大代表、山西潞宝新能源集团董事长、总裁,一个从上世纪90年代就享有盛名的民营企业家。拥有硕士学历的韩长安,被人们誉为“知本家”。

韩长安以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慈善事业著称。“政府给我一碗水,我还社会一桶油”,是他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始终坚守的信条。

创办长安慈善学校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

地震发生后,韩长安立即为灾区捐出500万元,成为长治市第一个向灾区捐款的企业家。捐款之余,他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地震发生后,一定有很多孩子失去父母,我要去灾区看看,领养一些孤儿。”

5月14日,韩长安放下手头的工作,从郑州坐上飞往成都的飞机。但由于交通管制,飞机没能在成都降落,而是降落在重庆。

一下飞机,韩长安便打出租车直奔震中汶川县映秀镇。然而,通往映秀镇的道路因山体滑坡而阻塞,他无法进入。从灾区回来后,他从媒体上了解到灾区许多学校被震毁,上万名学生无学可上。

能不能办所学校把这些失学的学生接到长治来上学?想到这儿,他立即再次前往灾区,找到汶川县教育部门,谈了自己的想法。在等待四川省教育部门消息的时候,他已开始在长治市寻找适合安置灾区学生的校舍。

在地震中毁掉的学校有一些是很不错的学校,特别是漩口中学。汶川县漩口中学于1957年建校,是当地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也是汶川县4所完全中学之一,地震中有36名学生和8名老师遇难,是这次地震中汶川县人员损失最少的学校。汶川县希望该校原有的文化积淀、教师队伍、领导班子都不散,提出不要拆开学校建制,整体搬迁过渡。

一次接收上千名师生,并且要负担所有开销,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但是,韩长安向汶川县承诺,对过渡就学的学生实行免费教育,衣食住行全部由潞宝集团承担,每年并给予每人一定的伙食补助和其他补助。与此同时,韩长安还决定在接收灾区学生的同时,帮助汶川县受灾学校实现全面复课;用两至三年时间,在汶川灾区完成几所学校的重建任务。

韩长安要在长治修建一所慈善学校接灾区学生来上学的想法得到了长治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他终于在长治郊区富村附近,发现一处适合办学的校舍。这所学校占地80亩,是长治市委党校和长治行政学院的旧校舍。为了给受灾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韩长安投资1000万元全面修缮了学校。

为了加快工程进度,9支专业工程队紧急进驻学校施工,铺设自来水管道、煤气管道,重新安装锅炉,年久失修的房屋被统统推倒重盖,所有的校园道路都完成了硬化。

千名“汶川娃”长治复学

2008年7月4日,载着汶川县漩口中学首批异地转移过渡就学(教学)的660名师生的专列,经过36个小时的行程后到达了太行老区长治市。7月14日,第二批430名师生也沿着相同的路线来到这里。

这所来自灾区的学校采取全建制跨省搬迁方式办学,是四川灾区转移学生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当漩口中学的学生身穿鲜艳的民族服装走出车站时,周围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火车站的喇叭里播放着“欢迎回家”。

学校25间新教室已经通过验收。教室里已经闻不到油漆味,崭新的课桌摆放得整整齐齐,教室的玻璃擦得一尘不染。教室的房前屋后被各色花草树木环绕,一些志愿者正在办黑板报,彩色的粉笔将花朵勾勒得栩栩如生。

在多媒体教室里,150台液晶电脑已经安装完毕。能容纳4吨水的大型锅炉全天24小时保证学生用水。能容纳千人同时就餐的食堂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700多套餐具,8名擅长川味菜系的厨师已经提前准备好可口的饭菜。食堂后墙上是巨幅“毛泽东主席与各族人民在一起”彩画,这幅画是韩长安特意安排挂上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有回家的感觉。

漩口中学校长激动地说:“学校真的很漂亮,设施一应俱全,比我们想象得要好。”

说着,这位校长抽噎起来,他将从自家废墟中挖出来的一幅毛主席巨幅画像赠送给韩长安,感谢他为漩口中学师生做的一切。

漩口中学的学生大部分是少数民族,以藏族、羌族、回族居多,无论是饮食、生活还是学习,韩长安都想尽办法安排妥当:他给回族学生设专用食堂;请四川厨师给学生做饭。对于那些孤儿和单亲家庭的孩子,韩长安隔三差五给他们发零花钱,不时叮嘱工作人员带孩子们吃麦当劳。他经常对身边的人讲:“孩子们都是从废墟中爬出来的,很脆弱,我们要像父母、亲人一样,好好爱护他们。”

2009年6月,在长治“做客”近一年的漩口中学返乡复课了,孩子们怀着感恩回到了家乡,但韩长安给予他们的温暖却铭刻在心中。逢年过节,韩长安总能收到孩子们的信件和礼物。至今仍有11名四川孤儿留在山西,成为韩长安永远的孩子。韩长安把他们安排在长治和太原等地读书,对他们实行“终身负责制”。

这些来自远方的孩子,亲切地称韩长安为“山西爸爸”。

从三江源到太行山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几乎摧毁了灾区所有的房屋,因为地域、海拔等原因,恢复重建大约需要三至五年的时间。韩长安又一次伸出援助之手,亲自赶赴灾区邀请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千余名师生来长治过渡复学,并于7月3日和8月25日分两批将上千名师生接到长治。

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的学生们均系藏族,是玉树偏远地区的藏民子女。鉴于玉树和山西的气候环境不同,孩子们从高原缺氧到平原“醉氧”,再加上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风俗差异等原因,孩子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才能适应在长治的生活。韩长安事无巨细亲自负责,先从组织孩子们洗澡、关注孩子们的饮食方面入手,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他们。

受震区条件限制,孩子们长期无法洗澡,韩长安带领企业工作人员为他们服务,开放了3个澡堂,能容纳500名孩子洗澡,学校安排5辆大巴车拉着孩子们去厂区洗澡。

“孩子们一天吃四顿饭,光馒头就得蒸上万个。食堂有两台馒头机,每台一天做6000个馒头。有一天馒头机坏了一台,可把我急坏了!我最后想出一个办法,让厨师们拿个碗当模子往出‘扣’馒头。”韩长安比划着怎么用碗“扣”馒头,让人在感受他对孩子们的慈爱的同时,不得不赞叹他的智慧。

上千个孩子,难免有生病的。有一次,孩子们不知是因为饮食问题还是气候不适应,病倒了一些。韩长安急得团团转,把孩子们送往医院后,他还是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孩子们在老家以肉食为主,来长治后,韩长安非常注重孩子们的饮食均衡和营养搭配,保证每顿饭都有两个蔬菜及一个鸡蛋。

玉树学校来的老师不够用,韩长安又联系了40多名长治当地的教师,补充教学力量。

由于一直忙于照顾这些远道而来的孩子,韩长安的一双儿女甚至对他这个爸爸有了怨言,抱怨他不负责任,不管他们,韩长安只好报以歉疚的目光。但一回到学校,看到那些历经灾难的孩子在他和老师、园工的精心照顾下逐渐抚平心灵的创伤,他又感到非常欣慰。

一个从长安慈善学校回到老家的孩子在来信中写道:

“大地震后,我们无家可归、四处流浪。我们怀着希望前往山西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在长安慈善学校度过了意义非凡的一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感谢你们用热情的双手安抚了我们不安的心灵,你们的恩情我们永远铭记在心!一个人只要奉献一点点的爱心,就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这个人也会用爱心去温暖处境困难的人。无论我以后做什么事、从事什么工作,我都会把你们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传递下去。”

用责任写就的大爱

早在1994年,潞宝集团创业起步之时,韩长安就把回报社会作为人生信条、企业规章。从花费成百万元上千万元给村里修路、打井、建学校,到以华西村为样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捐助经济困难的农村学子读大学,再到如今的100所长安希望小学遍及全省,作为民营企业家,韩长安没有一刻忘记履行社会责任。

据统计,韩长安历年来为社会公益事业、光彩事业、教育事业等捐款捐物累计超过5亿元。潞宝集团的企业规模和效益虽非全国同行最大,但韩长安的目标是“在做慈善和公益事业方面,做到全国最好”。

2010年,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韩长安的企业也受到冲击,同行有的企业撑不下去,无奈停产或放假,但韩长安认为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不能亏待了公司员工及来长治上学的灾区孩子们——他也确实没有亏待公司员工及来长治上学的灾区孩子们!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韩长安说,当国家有难的时候,每个公民都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商人之大不仅在“钱”大,而重在“义”大,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成为民族的脊梁。

猜你喜欢
汶川县长治灾区
长治:考察调研 绿色防控
长治药茶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山西长治:“三级联动”保“三秋”生产
利用简单几何原理 制造可作为灾区紧急避难所的帐篷
当当鼓
汶川县2013年慢病普查情况分析报告
古稀老人情系灾区孩子
灾区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