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项目对经济增长的供给效应研究*

2011-10-23 07:53:20张文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年3期
关键词:投入产出供给效应

张文娟 王 捷

(1.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上海200092;2.斯坦福大学城市及环境工程系,加州 斯坦福94305,美国)

公共项目对经济增长的供给效应研究*

张文娟1王 捷2

(1.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上海200092;2.斯坦福大学城市及环境工程系,加州 斯坦福94305,美国)

近年来,政府在公共投资管理领域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功能正在发生变化,由过于追求项目的净收益到更加关注公共物品或服务所能产生的正的外部性的大小。所以,对公共项目特别是大型公共项目评价的方法、指标、标准开始转向加强从宏观视角的考察。公共项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表现为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两个方面。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乃至未来若干年的情况来看,无论是道路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还是公共卫生、文教体育等社会基础设施都在不同程度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即处于长期的供不应求的状况,使其投资的供给效应对长期经济增长的提高推动作用是更为主要和显著。公共项目的供给效应是项目完成后,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次转移积累获得的经济效益,量化计算的理论基础是投入占用产出技术。该技术反映了国民经济这个开放的巨系统各部门产业之间的复杂联系,能够正确反映项目对长期经济增长带来的贡献,一般用感应度系数表示,数值越大表明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推动能力越强。文章最后给出感应度系数计算模型和投资对GDP影响的计算模型。

投入占用产出分析;经济增长;供给效应

大型公共项目投资在推动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方面一直发挥着巨大的聚集和拉动作用,在很多时候是国家政府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调节手段,宏观经济贡献显著。对于大型公共项目的经济评价应涵盖项目对于经济发展的全面影响和相互关系,应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然而在传统的公共项目评价中项目的宏观经济影响被忽视了。世界银行副行长傅兰妮女士在其于2006年9月出版的中文版新书《全球化世界中的城市》中提到:全球化基础设施时代已经到来,基础设施的融资与开发方式、应用领域、管理方式的国际化程度都在不断提高。“实际上我们认为已经产生了新的全球化基础设施专业,基础设施人员应进行全球思考,采取地区行动”[1]。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基础设施项目产生影响的范围之广,内容之全面,对于大型基础设施等公共项目的经济评价,应该有一个广阔的宏观视角。基于此,本文力图对于如何计量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对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贡献做些研究和探索。

1 公共项目经济评价以宏观贡献评价为主

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新经济增长理论,资本积累都无一例外地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公共项目投资作为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对经济增长的聚集和拉动作用更为直接和显著。美国经济学家Aschauer通过研究美国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的有关统计数据,发现公共投资与生产力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日本、印度的一些学者也分别根据各自的研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2]。据统计,自1986年以来,我国用于公共项目的支出逐年加大,到1997年已达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9.19%,投资金额达1 850多亿元。

一般来说,在完全的市场经济下由市场配置资源,在非完全的市场经济中,由于存在“市场失灵”现象,或者某些行业由于自身特点决定不能完全交给市场,需要政府进行行政干预,造成一些特定物品或服务需要由政府自行生产和提供,政府提供的有形公共品便是公共项目(或称为公益性项目),此类项目不以单纯盈利为主要目的。

大型公共项目具备一般工程项目的单件性、固定性、实物形态一次形成、使用价值逐次转移性等特点;具备一般公共项目的公共性或准公共性、外部性明显、目标多重性、利益难以量化、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一般只能由政府或以政府为主进行投资和管理等特点;然而从“大型”角度来看此类项目还具有实施周期长、时滞效应大、资源消耗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可能引起当地生态环境、资源分布的变化,宏观经济贡献明显,项目实施后对于整个国家或区域经济、地方经济的国家经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居民生活消费水平都会有一定影响等特点。

近年来,政府在公共投资管理领域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由过于追求项目的净收益到更加关注公共物品或服务所能产生的正的外部性的大小。政府或国际资本援助机构在评估某具体项目时,重点也由仅仅关注项目本身的盈利性转变为更加关注于项目对于国民经济、就业、居民收入等的贡献,所以项目评价的方法、指标、标准开始转向加强从宏观视角的考察,如应该先考察项目对于所在地区或国家的整个公共支出计划的影响。即使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市场失灵和市场失衡两大缺陷的存在,也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Musgrave、Mishan、Boardman等经济学家均认为在传统的公共项目评价中项目的宏观经济影响被忽视了。公共项目的经济评价应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而且应该以宏观评价的结果为主。

公共项目投资(尤其是大型公共项目)作为政府公共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宏观分析获得关于项目实施宏观影响的预测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益,有利于更好处理外部效应,抑制短期行为,推动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处于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对于减少盲目扩大投资规模、抑制投资失控、产业结构失调、避免经济波动具有现实意义。

2 供给效应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表现为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两个方面,投资的需求效应产生于项目的建设阶段,对于大型公共项目来说,一般要跨越数年乃至十几年时间。在形式上首先体现为对大量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活劳动的需求,并进一步以多级别的波动传递形式推动经济增长。需求效应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是发挥短期逆周期经济调节、熨平周期的作用,属于中短期分析,主要以宏观经济的周期理论和经济调节理论进行分析,长期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效应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受到经济学家们的广泛诘难和质疑;投资的供给效应起始于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存在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时间跨越几十甚至百年,投资的供给效应属于长期分析,主要应用长期增长理论,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相比于需求效应,投资的供给效应对长期经济增长的提高推动作用是更为主要的和显著的[3]。如1991-2000年期间,水利基建投资每元对于国民经济总值的供给效应为3.11元,需求效应只有0.50元[4]。从经济理论的发展来看,对于经济增长的研究也正从研究短期波动转向对于长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研究。经济学家罗伯特J.巴罗说:人们已经认识到(或反思到)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其重要性远甚于经济周期理论或者货币和财政政策的逆周期效应。长期经济增长率的细微差别会带来经济状况的巨大差异。

本文认为两种效应发挥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社会对该投资的需求程度,若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供给满足不了需求,则计算供给效应意义较大。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乃至未来若干年的情况来看,无论是道路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还是公共卫生、文教体育等社会基础设施都在不同程度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即处于长期的供不应求的状况。因此从供给效应角度考核公共项目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固定资产的供给效应是指固定资产建成形成资本存量,作为投入品供给它的下游部门(各使用单位),从而增加了下游部门的生产能力而使产出增加带来的经济效益。与其他存货、机器设备等流动资产相比,固定资产占用的资金比例大、使用寿命长、价值在使用过程中逐次转移,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巨大和持续的推动力。本文通过投入占用产出分析,探索固定资产对长期经济增长贡献供给效应的量化计算。

3 公共项目供给效应的计量

3.1 理论基础

投入占用产出技术基于一般投入产出技术(inputoutput analysis)拓展而来,是我国著名学者陈锡康教授对国际投入产出学界的重要贡献。投入产出技术是美国经济学家沃西里·列昂惕夫(W.Leontief)于1936年提出的研究经济系统相互关系的数量经济分析方法,以投入产出表及其所提供的数据为基础开展一系列的经济分析。投入产出表以矩阵的形式,记录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生的产品及服务的生产与交换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结果。投入产出分析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项基本方法,广泛应用于经济分析、政策评价与模拟、经济预测与计划、宏观调控,近年来也在研究某些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人口、就业等方面获得应用,随着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继续深化,投入产出分析将进一步在可持续发展、知识创新、世界经济全球化、全要素生产率等新的领域取得长足发展。

然而,投入产出分析只研究生产过程中各种初始要素(表现为固定资产折旧、劳动力报酬等)和中间要素(各种材料、动力等)的消耗与经济系统中各部门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没有反映占用与产出之间的联系,即仅着眼于当期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活动等流量指标的计算。事实上占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自然资源、固定资产、劳动力等是开始生产的基础和前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因此研究固定资产的经济贡献应该采用投入占用产出技术。投入占用产出技术开拓性地把存量指标纳入了投入产出分析,从而不仅能够反映部门间产品的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而且可以反映占用与产出、占用与投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公共项目投资具有外部性大、投资乘数效应大、长周期性、时滞效应明显等特点,决定了项目投资所产生的宏观经济效益评价的复杂性和相当程度的难以量化性。由于国民经济运行体系本身固有的内在联系,这些项目生产与使用过程中形成的与相关部门产业的各种可计量的经济联系已体现在投入占用产出表中,因此应用投入占用产出分析进行大型公共投资项目的宏观经济评价存在可行性。而且由于采用来自投入占有产出表中的统计数据,较好规避了某些投资分析指标中存在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口径不一致的问题,能够较准确反映项目涉及的各主要资源的实际价值,具有相当的可靠性。

本文将采用投入占用产出技术分析供给效应下某公共部门的自发固定资产投资增量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

3.2 建立固定资产投入占用产出表

由于普通投入产出表只反映投入与产出之间数量关系,而投入占用产出表增加了对占用与产出、占用与投入之间关系的考察,因此基于投入占用产出表生成了新的模型关系和数量关系,现以完全消耗系数为例分析两种模型的差异。

(1)投入产出分析模型下的完全消耗系数

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I为单位矩阵

(2)投入占用产出分析模型下的完全消耗系数

D为固定资产直接占用系数矩阵,dij=/Xj(i,j=1,2,…,n)

β为固定资产折旧率对角矩阵,由外生给出。

利用公式(1),计算得出1987年金属冶炼业每元产值对电力的完全消耗为0.086 26元;利用公式(2),计算出1987年金属冶炼业每元产值对电力的完全消耗为0.094 75元,究其原因就是新的计算公式考虑了固定资产占用所产生的电力消耗以及生产该固定资产本身所耗用的电力[5]。

3.3 计算固定资产投资供给效应

固定资产的供给效应也称为前向经济效益或前向波及效果,可以通过计算感应度系数得到,感应度系数也称推动力系数,数值越大表明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推动能力越强。1976年以后,国际上普遍认为应当利用完全分配系数而不是完全需求系数来计算感应度系数。由于作为国民经济增长评价常用指标的国民生产总值从使用角度看与投入占用产出表中所有最终产品的总和是等量的,本文就着重考察投资增量△I与最终产品总增量△Y之间的数量关系。

3.3.1 计算直接分配系数

直接分配系数又称为直接产出系数,记为hij,是指当前国民经济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时,第i部门需要提供的产出量。直接分配系数矩阵:H={hij},hij=Xij/Xi(i,j=1,2,…,n)

3.3.2 计算完全分配系数

以投入占用产出表为基础,即考虑到中间产品使用的供给效应,又考虑到固定资产占用引发的供给效应,计算完全分配系数(又称为完全产出系数)

公式:H*=(I-H - Dβ)-1H*={},3.3.3 计算感应度系数[5]

πj表示j部门的直接经济效益系数,即j部门单位产品所产生的直接利润和税金(或称为社会纯收入)

上式表明第j部门增加单位增加值为下游各部门直接和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

3.3.4 计算投资△I对于GDP的影响

△G=△Y=Av E△I

△I为项目投资增加额列向量,△G为国民经济增加值增量列向量,△Y为最终产品增量列向量,Av为增加值率对角矩阵(主对角线上元素为各部门增加值占总产出的比率),E为供给效应系数列向量。

4 结语

大型公共项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长期和巨大的,正确量化计算这种效应是项目宏观经济评价的核心和出发点。投入占用产出技术由于全面反应了国民经济系统各产业部门之间投入、占用与产出之间复杂的经济联系,能够较准确反映这种贡献。本文结合大型公共项目的特点,探索建立了固定资产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并给出了计算项目投资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方法和公式,为进一步计算大型公共项目投资的规模效益、结构效益奠定了基础。

References)

[1]傅兰妮.全球化世界中的城市:治理、绩效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 -22.[Frannie.Cities in a Globalizing World:Governance,Performa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6:8 - 22.]

[2]Lall A,Tay B.Private Provision and Financing of Infrastructure in Asian[R].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1996:119.

[3]侯荣华,汲凤翔.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研究:理论、实证、案例[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Hou Ronghua,Ji Fengxiang.Study on BenefitofChina'sFixedAssetInvestment:Theory,Empirical and Cases[M].Beijing:China Planning Press,2002.]

[4]陈锡康,刘起运,齐舒畅,等.水利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及其应用[A].中国投入产出分析应用论文精萃[C].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17 -28.[Chen Xikang,Liu Qiyun,Qi Shuchang ,et al.Study on Water I-O-O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A].Selected Papers on Analytical Purposes of I-O Techniques in China.[C].Beijing:China Statistics Press,2004:17 -28.]

[5]陈锡康.投入占用产出技术及其非线形和动态化研究[A].中国投入产出分析应用论文精萃[C].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3 -16.[Chen Xikang.Study of I-O-O and Its Non-linear Dynamic Study[A].Selected Papers on Analytical Purposes of I-O Techniques in China[C].Beijing:China Statistics Press,2004:3 -16.]

[6]杨大楷,孙敏.公共投资与宏观经济结构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09,(4).[Yang Dakai,Sun Min.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Public Investment to Economic Structure[J].On Economic Problems,2009,(4).]

[7]丁肇勇.中国公共投资运行体制改革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4.[Ding Zhaoyong.Research on China Public Investment Operating System Reform[D].Changchun:Jilin University,2004.]

[8]王威.中国公共投资效应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07.[Wang Wei.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Public Investment in China[D].Shenyang:Liaoning University,2007.]

[9]刘洋.中国公共投资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Liu Yang.A Study on the Problems of Public Investment in China[D].Wuhan: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

[10]吴祥明.公共投资项目管理的实践和探索[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8).[Wu Xiangming.Practice and Probing into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Investment Projects[J].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2002,(8).]

[11]殷强.我国公共投资产出效率的实证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3).[Yin Qiang.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China’s Public Investment[J].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7,(3).]

[12]杨大楷,孙敏.我国公共投资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8).[Yang Dakai,Sun Min.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Public Investment to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Shanx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2009,(8).]

AbstractIn recent years,changes have been taken place in the role played and the function exercised by the government in the area of public investment management,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shifted from seeking for the net income of projects to the size of the positive externality produced by public goods or services.Therefore,the methods,indexes and criteria of evaluation on public projects,especially on large public projects,have begun to turn to the strengthening of investigations from the macro perspective.The role of investment in pubic projects in economic growth is expressed in two aspects:demand effects and supply effects.In light of the present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 and the situation in the next few years,either civil infrastructure like road traffic or social infrastructure such as public hygiene,culture,education and sports will become,in different degrees,the ‘bottleneck’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at is,being in short supply for a long time to come,so the improving and boosting role of the supply effects of investment will become essential and prominent to the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The supply effects of public projects are the economic effects gained through gradual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long-time use process after the projects are completed,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quantitative computation is the input-occupying-output technology,which reflects the complicated relations between the industries and sectors in the open macro-system of national economy,and is able to really reflect the contribution made by projects to the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generally expressed by sensitivity coefficients.Greater value indicates stronger promotion capacity to the other sectors of national economy.At the end,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calculation model of sensitivity coefficients and the calculation model of the effect of investment on GDP.

Key wordsinput-occupying-output technology;economic growth;supply effects

Study on Supply Effects of Public Projects on Economic Growth

ZHANG Wen-juan1WANG Jie2
(1.Sino-German College of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2.Department of Civi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Stanford University,Stanford California 94305,USA)

F062.6

A

1002-2104(2011)03-0171-04

10.3969/j.issn.1002-2104.2011.03.029

2010-10-29

张文娟,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项目评价和项目融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1040010)。

(编辑:李 琪)

猜你喜欢
投入产出供给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2-14 14:16:52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03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群众(2016年10期)2016-10-14 10:49:58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7
基于DEA模型的煤矿安全投入产出研究
河南科技(2014年4期)2014-02-27 14: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