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云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杭州 310025)
浙江服务业发展“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
张国云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杭州 310025)
笔者回顾了“十一五”时期浙江服务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总量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布局趋于完善、服务业企业加快培育、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分析了“十二五”期间国际国内经济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浙江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并对“十二五”浙江服务业发展作出展望。
服务经济;服务业;浙江经济
DO I:10.3969/j.issn.1671-2714.2011.02.006
服务业是指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回顾“十一五”浙江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转方式、调结构、倒逼机制不断强化的形势下,浙江服务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2010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物价涨幅趋稳,资产泡沫风险降低,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浙江服务业增加值仍保持两位数高位增长。
“十一五”以来,浙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将发展服务业作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一)服务业总量快速增长
“十一五”以来,浙江服务业总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服务业增加值从 2005年末的5 378.9亿元增加到 2010年的 11 745亿元,年均增长13.3%,比同期 GDP增速高 1.5个百分点 (见表1)。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仅次于广东、江苏和山东,位居全国第四。201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达到 43.1%,比 2005年提高 3.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在全国排名由 2005年的第 14位提升至 2010年的第 8位。
表1 “十一五”时期浙江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
(二)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
1.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拓展。物流服务业发展全面提速。“十一五”以来,浙江物流业增加值和社会物流总额分别年均增长 13.9%和 15.8%,2009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2 120亿元,实现社会物流总额 5.8万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 9.2%和6%;物流企业迅速成长,拥有全国 A级以上物流企业 118家,占全国总量的 16.0%,居全国第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由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管道等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基本形成,杭州、宁波等六个空港建设全面提升。
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2009年全省软件销售额达 516.8亿元,比 2005年增长 89.3%;新加坡杭州科技园、浙大网新软件园、浙中信息产业园等一批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蓬勃发展,阿里巴巴、淘宝网等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电子商务领域的金名片。
金融服务业迅速发展。2010年浙江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19.5%,比2005年提高 6.7个百分点;银行业存贷款总量提前实现翻一番的目标,截至 2009年末全省银行业本外币存款余额45 112亿元,年均增长 20.78%,本外币贷款余额 41 632.2亿元,年均增长22.57%;金融机构数量和实力不断壮大,全省初步形成了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信托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机构协调发展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
科技服务业发展初具规模。2009年全省科技服务业增加值约 224亿元,比 2004年增长134%,年均增长 18.48%;全省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达 41万人左右,科技服务业机构达13 600余家;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国家级科技服务机构 105家,比 2004年增加 64家;网上技术交易市场服务功能更为完善,至 2009年底累计发布技术难题52 665项,正式签约20 783项,技术合同成交额 188亿元。
2.消费性服务业不断丰富。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2009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 622.26亿元,比 2005年增长 86.19%,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 762.6亿元;拥有商品交易市场4 194个,实现成交额10 774.9亿元,比 2005年增长 49.8%,市场成交总额、超亿元市场数量、单个市场成交额等 3项指标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
房地产业持续稳健增长。房地产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 708.85亿元增长到 2009年的1 304.75亿元,年均增长 16.5%;住房供应结构显著改善,90平方米以下商品住房完成投资、销售面积等指标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各类商品住房,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 2005年的 26.1平方米增加到 2009年的 37.56平方米;住房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截止2009年底,全省建设廉租房 77.83万平方米,累计保障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5.44万户,累计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面积2 700多万平方米,解决了近 30万户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旅游业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十一五”以来,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2 048.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 110.8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 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7 803亿元;2009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较“十五”末年翻了近一番,提前完成规划目标;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一批宾馆饭店相继进入高星级质量等级行列,一批旅游景区相继进入国家 5A和 4A级景区行列。
社区服务业发展成效显著。全省城市社区建设经费从 2005年的 5.04亿元增长到 2009年的12.5亿元,农村社区建设经费从无到有 (共 3.56亿元);建立了 224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543个乡镇社区服务中心、6 625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设施 (网点)12万个;基本形成以提供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就业再就业、文化体育、卫生计生、公共安全、便民利民、志愿互助等服务为重点的社区服务体系,涌现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方式,树立起 81890等社区服务“浙江品牌”。
文化服务业发展取得长足进展。“十一五”以来,全省文化产业年均增长 15%左右,2008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 687.6亿元,占 GDP的比重为 3.2%;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动漫游戏、文化艺术等快速平稳增长,数字出版、手机报纸等新兴业态快速成长,文化产品和服务对外贸易日趋活跃(见表2)。
表2 2009年浙江省服务业增加值构成
(三)服务业空间布局进一步完善
中心城市服务业快速推进。杭州、宁波、温州等中心城市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综合服务功能更加健全,辐射能级更加强大,特色优势更加明显 (见图 1)。杭州提出“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2010年服务业比重达到48.7%,连续两年超过第二产业的比重,率先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宁波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和国际航运服务业,积极推进建设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和“第四方物流平台”;温州加快发展现代商贸业,涌现了一批商业模式、经营模式创新企业。2009年杭州、宁波、温州三市服务业增加值分别达2 473.5亿元、1 783.0亿元和1 160.2亿元,三市服务业增加值之和占全省总量的55.1%。
图1 2009年浙江省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情况
经济强县服务业加快发展。2009年全省 20个经济强县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为 36.8%,比 2005年提高 2.1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特色优势明显,义乌国际商贸城、永康五金产业总部中心等一批体现地方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经济强县商贸、商务、金融等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对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服务业城乡统筹发展达到新的水平。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取得新突破。顺应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态势,研究制订《关于创建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的意见》,提出“到 2012年在全省范围内创建 100家左右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的发展目标,首批创建的 40家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大多已形成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引领全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杭州、湖州、金华等多个市编制出台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全省涌现服务业集聚区块 200多个,其中入驻企业 10家以上的区块 100余个。
(四)服务业企业加快培育
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成效明显。建立了由经贸、发改、财政、地税、国税五个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地税为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的主要推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分离工作的指导原则、总体目标、发展途径和保障措施。截至2009年底,全省已实现1 921家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其中分离成立独立核算的法人企业1 870家,非独立核算企业 51家;通过分离发展了一批科技服务企业、现代物流企业、商贸服务企业、建筑安装企业和专业化的配套服务企业。
服务业品牌建设扎实推进。出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服务业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 2012年全省培育 200个左右省级以上服务业品牌”的目标;建立了由省发改委牵头、工商和质监等职能部门配合、其他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参与的统分结合、合力推进的服务业品牌建设工作机制;通过财政奖励、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支持服务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鼓励知名服务品牌企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多种途径做大做强。2009年新增浙江名牌中服务名牌的比例达到 10%以上。
(五)服务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规划引导力量不断加强。编制印发了浙江首个服务业发展规划——《浙江省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提出了浙江服务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发展重点、空间布局等内容,成为引导和促进浙江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蓝图。在此基础上,研究出台了粮食物流、医药物流、服务业标准化、服务业人才培养等专项规划。同时结合“十二五”规划,启动开展了现代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旅游、文化服务、房地产、社区服务、服务外包等 10个服务业重点行业“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印发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 16条政策。对市县营业税比上年增收上缴部分予以返还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对服务业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标准在原小企业风险补偿标准基础上,再提高 0.3个百分点,较大程度地提高了银行对中小服务企业放贷的积极性。
要素保障水平有所提升。第一,加大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制订出台了《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争取用 5年时间,在现代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十大领域培养1 000名高素质、高水平的现代服务业国际化人才;组织开展多次赴北美、香港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引进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仅 2008年全省就引进以服务业人才为重点的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2 000人左右。第二,加大财政资金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省级财政每年安排5 000万元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用于支持全省服务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杭州市还探索建立了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服务业投融资体制,设立了首期总规模为 1.5亿元的服务业债权基金和总规模为10亿元的现代服务业投资基金。第三,加强水、电、气等要素保障,服务业用水 (除桑拿、洗浴、洗车等高耗水行业外)、用气价格实现与一般工业同价,基本实现商业用电与一般工业用电价格并轨。
(六)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
服务业利用外资大幅增长。2009年全省服务业合同利用外资 57.2亿美元,是 2005年的 1.5倍;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 34亿元,是 2005年的2.3倍。外商直接投资中服务业的比重大幅上升,2009年服务业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占总数的比重分别达 35.7%和 34.2%,分别比2005年提高 12.1和 15.2个百分点。服务业外资结构明显优化,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行业利用外资比重有所下降,信息计算机软件、租赁和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占比明显提升,比 2005年分别提高 4.8和 4.3个百分点。2010年以来,服务业利用外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合同利用外资同比增长 55.9%,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2.4%。
国际服务贸易较快增长。2009年全省实现服务贸易总额 156.1亿美元,其中出口 91.7亿美元,进口 64.4亿美元,分别比 2005年增长了 1.53倍、1.15倍、2.39倍;旅游、建筑安装和劳务承包是主要形式,占据半壁江山,计算机和信息、教育医疗保健等新兴服务贸易迅猛发展,比 2005年分别增长了 31倍和 88倍。
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快速起步。出台《关于支持和鼓励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加快浙江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 20项措施,建立了服务外包专项资金和相关配套政策。2009年浙江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 12.33亿美元,同比增长 252.3%;新增服务外包企业 475家,同比增长 109.3%。杭州作为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2009年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达到9.19亿美元,同比增长 352%;宁波、嘉兴等城市国际服务外包产业也加速兴起。
(七)服务业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
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有序推进。印发实施《浙江省服务业标准化发展规划》,明确浙江服务业标准化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加强服务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组织实施《2008—2010年浙江省公共领域地方标准制定计划》,以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为重点,促进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医药物流、杭州上城区政府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金华市农副产品物流、宁波市 81890家政服务、千岛湖旅游等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制定并出台《浙江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有序推进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先后成立省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服务业统计取得实质性进展。印发实施《浙江省服务业统计工作方案》,建立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相结合的服务业统计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制定《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对限额以上服务业单位实行全数调查,对限额以下服务业单位和个体户实行抽样调查;加强服务业运行情况监测和分析,编印《浙江省服务业统计工作简报》,建立各市服务业发展情况半年通报和年度评价制度。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已发生较大变化。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浙江经济社会都将处于进一步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挑战中。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与生产性服务业联动发展、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提升与消费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浙江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
(一)服务业的地位开始凸现
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对低碳经济更加重视,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日益突出的资源、能源、环境矛盾,都迫切要求“十二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地位变得更为重要和突出。
金融危机后出现了国际新一轮经济调整,跨国公司为应对危机,更多地将非核心业务剥离出来,加快向发展中国家服务外包,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同时,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综合比较优势的提升,世界 500强纷纷把研发、设计、运营、物流配送、咨询和培训等机构设立在杭、宁、温等中心城市。因此,服务业跨国投资和离岸服务外包继续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为浙江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新机遇。
此外,未来 3-5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全面加速及服务业投资的加强,在“十二五”期间将会形成新的产能,将对服务业的加快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预计“十二五”期间浙江服务业增加值年均递增 10%以上,多数市县服务业年均增速超过GDP增速。随着浙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进程的推进,“十二五”GDP增速可能慢于“十一五”,服务业“十二五”增速可能略快于“十一五”。
(二)服务业占 GDP比重不断上升
浙江工业经过 1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现已进入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和转型阶段,高污染、高耗能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迫切需要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十二五”浙江工业面临着综合要素成本上升、环境资源约束和增长空间受限的挑战,将从过去片面注重生产环节向生产与服务环节相结合的方向转变,部分领先工业企业开始尝试从“卖产品”到“卖服务”,浙江制造正逐步向服务转型。
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浙江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十二五”工业增长增速可能低于“十一五”。预计“十二五”服务业比重提高幅度高于“十一五”,对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大于“十一五”。“十二五”服务业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比重将在波动中上升。综合考虑,预计服务业占 GDP的比重将提高 4-5个百分点,2015年达到 48%左右。
鉴于“十二五”期间浙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日益凸显,地位将显得更为重要,加上“十一五”前期的持续积累,“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将获得全面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看,都会大大超过“十一五”。
(三)服务业结构加快优化
“十二五”期间浙江服务业结构优化将取得重要进展。随着海洋经济战略实施,现代物流业发展将进一步加快;商务服务、节能环保、文化创意和养老服务有望成为新兴服务业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产业。
商务服务业是工业化中后期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增长速度最快、增加值比重提高最为显著、成长性最好的行业,也是目前聚集程度最好、吸引外资潜力比较大、创造高端就业的重要产业。
节能环保服务业,随着国际国内环境规制的强化和居民消费理念的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日益要求更加注重资源能源的节约,强调清洁生产、注重对废弃物的处置,强调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推进产业生态化发展,这为节能环保服务产业创造了良好机遇。
文化创意产业,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浙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环境不断优化,一系列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拓展了产业发展的空间。
养老服务业,随着人口步入老龄,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养老服务的需求迅速扩张,特别是老年人口的高龄化、独居化和空巢化的特征,家庭小型化的迅速发展,都将推动养老服务市场需求的持续扩张,为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此外,服务业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新兴服务行业正在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四)服务业的市场需求扩大
“十二五”期间,浙江城乡结构将会发展重大变化,新生代农民工会迅速崛起,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迫切需要更好的解决进城农民的公共服务;同时,浙江经济处于人均 GDP 6 000美元向 1万美元迈进的发展阶段,消费结构将快速变动和升级,居民消费由以衣、食为主的生存型、温饱型,向以住、行为代表的小康型、享受型转变,服务需求进一步扩大和提升。
“十二五”期间,浙江务必要注重培育需求,注重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和企业主体的作用。各级政府支持服务业的政策导向,将会重点支持生产生活急需或需求量大的服务业。无论是从分工深化的角度,还是从服务外包的角度,都会更加注重培育市场需求特别是内需,从根本上解决服务业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推进各类服务业和服务环节从内部供给转向外部化市场购买。因此,扩大服务市场需求,是“十二五”时期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根本性措施。
[1] 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服务业联协会议办公室,浙江省服务业联合会,等.2010年浙江省服务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2] 黄勇,郑吉昌,张国云.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服务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author review s the“Eleventh Five-Year”period of the achievements of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total amount of rapid growth,structure optimization,layout improvement,service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acceleration,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Thispaper also analyzes the opportunities during“Twelfth Five-year”under the complex and volatil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conomic context.Finally,the author envisions the development in“Twelfth Five-Year”.
Key word s:service economy;service industry;Zhejiang's economy
Review of“Eleventh Five-Year”and Strategy of“Twelfth Five-Year”for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ZHANG Guoyun
(Zhejiang Provinci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 ission,Hangzhou,Zhejiang,310025,China)
F719
A
1671-2714(2011)02-0025-06
2011-01-10
张国云 (1959-),男,浙江萧山人,研究员,工商博士,浙江省服务业联合会秘书长。
(责任编辑 陈汉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