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万山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示范区

2011-10-23 00:33张吉刚
当代贵州 2011年10期
关键词:发展

■ 文/张吉刚

打造万山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示范区

■ 文/张吉刚

“十二五”时期,万山特区作为铜仁地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的重要节点和“撤地设市”后地级铜仁市的核心区和主要拓展区,将迎来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新的历史机遇。

“十二五”时期,万山特区作为铜仁地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的重要节点和“撤地设市”后地级铜仁市的核心区和主要拓展区,将迎来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新的历史机遇。为此,我们将坚持“科学发展、全面转型”的主题,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提速增量”的主线,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区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加快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全面转型,实现综合经济实力快速提升,全力打造黔东园林新城、贵州工业重镇和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示范区。

以产业发展、突出优势、提速增效为目标,大力提升工业整体水平。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引导和促进产业集聚,提高产业发展的集中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强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规划,重点加强园区交通、通信、供水、供电、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适度宽松的土地政策,有效增加工业用地供给,确保项目及时落地。推动产业发展。重点改造提升汞及汞化工、铁合金和以锰系合金为主的采掘业等传统产业,培育铝加工业、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绿色食品加工业三大后续支柱产业,发展室内装饰用品、装备制造业、建材业、纺织服装业等新兴产业。到2015年,力争中药工业年产值1亿元、纺织服装业年产值1亿元、装备制造业年产值2亿元、建材业年产值2亿元,初步形成汞化工、锰系合金、铝加工、钾化工、纺织服装、装备制造、中药材、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式发展格局。强化服务管理。督促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和污染治理力度,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工业企业“三废”达标排放。继续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的组织协调,努力解决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有效化解工业企业与周边群众的矛盾纠纷。

作者(右一)雪凝期间在基层指导抗灾工作。(黄窿高/摄)

以资源节约、生态良好、人民幸福为目标,大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全力推进城市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完善城镇发展规划。到2015年,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100%。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到2015年,城市建设投资总额累计达到30亿元。到2015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8平方米,供水普及率均达到95%,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发改、住建、国土、交通、水务、设环保等相关部门定期协调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管理长效机制。继续深化“整脏治乱”和创建省级卫生文明城市等活动,加强城镇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推动城镇硬化、亮化、绿化、美化,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以夯实基础、做大特色、深化改革为目标,大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扶贫开发步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特色富民产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到201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6.3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4亿元。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确保到2015年农村人均保灌面积达到0.5亩。大力推广“建管养运”一体化试点的成功经验,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和管护力度,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质量。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加大蔬菜、枣子、油茶、香菇、养殖、中药材、竹子等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加快转变农民增收方式,鼓励农村组建农产品合作组织,提升农业产品的市场化、产品化和工业化水平,努力形成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步伐,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扎实推进村民自治进程,积极创新农村户籍管理制度,探索出一条符合万山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路子。

以精品旅游、物流便利、服务完善为目标,大力提升第三产业服务能力。坚持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支撑点,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落脚点,提高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有效发力点,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到2015年,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亿元。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到2015年,年吸引国内外游客达到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亿元。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到2015年,力争物流业营业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商贸业营业收入达到2亿元以上。培育壮大服务业。到2015年,力争酒店服务业年营业收入达到1.5亿元;加大对科研机构和其他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发展科研、投资、技术咨询、信息、中介等现代服务业,为发展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提供智力支持。

以保障通畅、供水充分、布局合理为目标,大力提升支撑发展后劲。完善基础设施,破解城乡发展“瓶颈”,重点解决好交通不畅、供水不足、电网布局等突出问题。构筑交通骨干网络。到2015年,实现与湘黔交界地区的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等快速有效连接,区内通乡公路达到四级以上,工业园区、旅游景点通过三、四级公路连接,环乡公路及出省、出县公路实现通畅,通村油路覆盖率达到100%。充分保障城乡用水。力争到2015年,建成小云南中型水库和梅子溪、万山洞、中洞等3座小(一)型水库。电网布局更加合理。加快推进电信网、计算机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的“三网融合”建设步伐,确保到2015年“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

以扩大开放、激发潜力、优质服务为目标,大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积极围绕产业发展规划,以东部产业转移和地区构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为契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确保年度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不低于10亿元。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激发民间资金潜力。提升招商服务水平。

以就业充分、保障有力、民生改善为目标,大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实现多种方式就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型和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引导和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搞好劳务输出,积极转移就业;努力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的就业工作,开展失业调控和就业管理,加强劳动仲裁和劳动执法监察,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继续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险基金,增强保障功能;积极发展农村社会保险,逐步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把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作为发展社会保障的重点,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继续实施保障性住房工程,有效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继续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大力普及学前教育,加快提升高中教育。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真落实优抚、“五保”政策,把农村特困群众逐步纳入定期救助范围,继续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逐步提高农村居民医疗救助标准。

以提高素质、文化繁荣、社会文明为目标,大力提升社会事业发展速度。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提升科技普及水平,增加对科技工作的投入力度,在谢桥新城区建设图书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统筹推进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的建设。围绕汞都文化、侗乡文化、鼟锣文化,大力培育文化旅游产业。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的指导方针,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积极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作用,大力实施民生实事,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以生产安全、治安良好、社会稳定为目标,大力提升社会管理能力。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商业贿赂、虚假违法广告等不法行为和经营中的欺诈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

以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为目标,大力提升政府行政能力。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断提高依法依规办事水平,进一步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决策咨询制度及决策责任制度,使各项政策、决策更加符合实际、经得起检验。进一步强化诚信建设,整治信用环境,坚决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进一步强化行政问责,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失职渎职者,将严肃追究责任,绝不姑息、绝不手软,切实树立勤政清廉的公仆形象,努力建设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政府。

(作者系万山特区区委副书记、区长 编辑/徐菁)

猜你喜欢
发展
张丽敏:传承路上求新求变求发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