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官印上的名字

2011-10-22 06:46陶短房
公务员文萃 2011年10期
关键词:爵位官印太平天国

陶短房

曾有个清代文人在解释“为什么历朝都不在官印上刻主官名姓”时称,这是为了保存官员的“体统”也就是脸面——没见明代那些城砖么?上面都有个戳,写着烧制人某某监造人某某,那些瓷器啊铜器啊什么的,也有这样的戳儿,要是当官的官印也跟这些戳儿似的有名有姓,那不是把堂堂国家干部,给等同了工匠杂流么?

这种说法不是一点根据都没有,但主要原因,或者说台面上的原因当然不是这个。从古至今,不论是表示主官权力、身份的玺、印、章,还是表示分权、差遣的官方、符信,都是“人换印不换”,官员上任叫“接印”,离任要“交印”,除非改朝换代或者职衔名称更换、撤销,这颗大印会就这么一任任用到烂为止。明清两朝后期,朝廷给出征的统帅将军头衔,按惯例用前代的旧衔,印当然也给的是旧印,像明末的左良玉就得到过这样一颗“平贼将军”旧印(还让他给弄丢了)。可想而知,如果印文上有主官的姓名,那就只能每任换新的,没办法这样“接印”、“传印”了。

有人指出,太平天国是个例外,因为目前有案可查的太平天国官印,有许多都是“有名有姓”的,像杨秀清的东王印,印文换过几次,最后的一方光官衔就长达41个字,但“杨秀清”三个字依然照刻不误。

其实这个“例外”的断语下得有些草率了:至少在太平天国前期,“官印”和各朝各代一样,也是没有主官名字的。

太平天国前期除军师、主将外,最高级的官员首推丞相,其次是检点,这两个级别的官印,印文保留下来的比较多,都是只有头衔、没有姓名的,如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出师扫北,他们发出的文书,印文分别为“太平天国天官副丞相”、“太平天国地官正丞相”、“太平天国春官副丞相”;检点赖裕新、范某某等的文告,印文是“太平天国殿左二十七检点”、“太平天国殿右二十六检点”,都没有姓名,以至于后者的名字失传。

检点以下的各级正职、杂职官印同样是无名无姓,目前能看到的前期官印,包括殿左十五指挥、殿右六十四指挥、土十五副将军、前九圣粮等等,都没有刻上主官名姓。

让人们产生“太平天国官印上有名字”错觉的,是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人的官印都有名字,按照《贼情汇纂》的记载,陈承镕、黄玉锟等人的官印也同样有名字。然而这些有名字的官印,严格说并非普通的官印,而是“爵印”。

所有前期有名有姓的官印,持有者都拥有王、侯这种世袭罔替的爵位,之所以在这些官印上刻名姓,是因为和丞相、检点等定期换人的流官不同,爵位是专属于个人、除非犯罪到死也不会罢免的,既然官印不刻名姓,主要是为了交接方便,避免换任就换印的麻烦,那么没有改任换人麻烦的爵位,印章上刻名姓不但没有交接不便的副作用,且可以显示持有者与众不同的高贵身份。

这些拥有爵位者许多也同样有官衔,如杨秀清、韦昌辉有军师衔,石达开有左军主将衔,他们的这些官衔同样被刻在官印上,但让官印“有名有姓”的主要原因,却仍然是他们的爵位而非官职。

问题是,爵位不会换任,可获得爵位者终究会死去,他们死了,继任者怎么办?

前期没有留下相关的例子,但后期的事例可以佐证。

辛酉十一年(1861)二月二十一日,洪秀全下诏规定了20名最高级官员的印衔,其中包括已故的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官印是新刻的,使用者是他们的继承人,但新印上仍旧刻着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的姓名;癸开十三年(1863)四月初一日,一位“袭爵保天安”黄得馥写信给他的上司,汇报自己父亲、前一位保天安黄金伦的死讯,但所用的官印,印文却是“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就王宗开朝勋臣保天安黄金伦”,刻的姓名是他父亲,而不是他自己。很显然,由于爵位是世袭的,承袭者会沿用刻有前一代姓名的官印,而不会另刻一块。这虽然显得有些滑稽,倒也不至于弄乱,毕竟爵位是专用的,老的王侯去世才会有新人袭爵。

到了后期,太平天国官印开始大批出现姓名,曾国藩保存了一本“伪印清册”,上面绝大多数印章都有主官姓名,目前保存的许多印文也的确大多有名有姓。

不过后期太平天国最大的特点,是爵位泛滥,虽然封王二千七百是最后大半年的事,但义、安、福、燕、豫、侯这六等爵,却早就封得数不清多少,一个几百人的队伍里,有几十个燕、豫、侯爵也不算稀罕。前面提到,世爵的官印都是要刻名姓的,后期既然大小官员普遍有爵位,他们的官印自然也就普遍刻有姓名。

而那些在世爵以下的官员,其官印和前期一样,都是无名无姓的。简又文先生保存了好几方太平天国后期低级官印,并鉴别过一些低级官印印文,如“禧天福武军政司”、“侔天福正持旗”,这些印文都和前期一样无名无姓。由此可见,太平天国官印“有爵位有名姓”,“无爵位无名姓”的惯例并没有根本改变,只是后期官爵实在太滥,前期的高级官职丞相、检点都成了打大旗、开商店的杂役,没有爵位的“官员”实在也算不上什么干部,能用官印下文书、发布告的机会也不很多,人们所看到的,自然就是“官印大多刻名”了。

但后期也有不少官员的官印并非世爵印,却也刻有姓名,如官拜一百六十二天将的林彩新、官拜忠庆朝将的吉四、官拜忠伺神使任享殿天官领袖的尹贤瑞等,他们的官印上都刻有本人名姓。这是因为他们所任的官职,地位在六等爵之上,如天将的地位只比王低一级,朝将只比天将低一级,神使的地位,则高于通常授予六等爵最高一级义爵的主将,既然官印上刻名姓,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彰显官员的高贵身份,那么这些比世爵还高贵一些的高级官员,其官印上自然要堂皇刻上姓名了。 (摘自《经济观察报》)

猜你喜欢
爵位官印太平天国
唐宋以来盐业古官印辑考
浅析新沂市博物馆馆藏两件清代晚期文物
裴度失印不急找
裴度失印不急找
裴度失印不急找
居延汉简所见戍卒问题琐议
从国君称呼看春秋战国时的“礼崩乐坏”
阳翰笙《李秀成之死》的政治影射内涵
世袭制的起源和确立
太平天国也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