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8日,三峡工程右岸地下电站29号机组转子顺利吊装到位,标志着该机组全面进入总装、调试阶段。三峡工程右岸地下电站装设六台单机容量70万kW的水轮发电机组,29号机组是进入主体安装调试阶段的第五台,29号机组是由天津阿尔斯通水电设备有限公司设计、制造,机组转子直径约18.7 m,高3.4 m,重1 970 t,转子组装工作始于今年五月份,历时6个月,转子组装质量优良,其圆度等指标都达到了三峡质量优良标准的要求。在机组安装过程中,中国三峡集团机电工程局、葛洲坝集团三峡机电安装项目部、三峡机电安装监理部严格过程质量控制和安装阶段性验收,确保机组安装调试质量。转子吊装工作的顺利完成,为机组总装和调试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信息来源:新华网)
2011年11月18日,海南电网东部220 kV双环网工程正式建成投运。此举标志着海南电网220 kV主网架完成了从“单环网”到“双环网”历史性跨越。
总投资1.85亿元的海南电网东部220 kV双环网线路工程是海南省2011年重点电网建设项目,也是海南电网实现“双环网”目标主网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4年至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多亿元,于2004年12月建成220 kV主网线路环网构架。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海南电网主网架结构不断优化,经历了从“单环网”到“日字型”、从“日字型”到“目字形”再到“双环网”的演变,供电能力大幅提升。该项目建设线路全长156 km,途径琼海、万宁、三亚等5市县。未来五年,该公司计划投资230亿元,以全面推进海南省电网建设,努力打造一个结构合理、技术先进、智能高效、安全可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海岛特色电网,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近日,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工)三院33所研制的全光纤电流传感器首次正式在河北省邯郸市贾河口村110 kV智能变电站成功挂网应用,为国家智能电网工程扫清了一处重要障碍。
所谓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能源电力技术相结合,并与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现代化电网,它能够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火力、水力、太阳能、风力等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全光纤电流传感器结构简单,具有很宽的动态范围,可同时实现测量和继电保护的需求。该产品还避免了传统电磁式的电流传感器因充油而产生的易燃、易爆炸等危险,具有极高的安全性,除此之外,它具有频率响应范围宽、适用面广、绿色环保、符合电力计量数字化及自动化发展趋势等特点。随着国家智能电网项目的大力推进以及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电力输变电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光纤电流传感器具有广泛和迫切的应用前景,更加有效地推动我国能源安全保护的进程。
(信息来源:国资委网站)
2011年11月18日,天津市电力公司正式启动国家863计划项目——智能配用电园区技术集成研究。
该项目是天津公司首次作为牵头单位申报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对快速提升天津公司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天津公司科技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该项目旨在突破智能配电网高可靠高效供电集成技术、智能用电集成技术,实现智能配电设备、通信系统、高级量测系统、信息支撑平台、自愈控制系统的技术集成创新,显著提高配电网供电安全可靠性、供电质量,降低配电网损耗,提高配电网接纳新电源的能力,实现电网与用户的友好互动,为我国智能配用电园区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关键技术和集成方案。
(信息来源:天津市电力公司)
截至2011年11月3日,新疆与西北750 kV电网联网、甘肃千万千瓦级风电一期外送工程安全稳定运行一周年。一年来,新疆电网向西北电网输电29.23亿kW·h,工程累计输送酒泉风电62.6亿kW·h,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219.1万t,减少CO2排放约546.2万t,有效推动了西北地区水、火、风电“打捆”东送和新疆、甘肃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促进了西北能源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新疆与西北联网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截至2011年10月底,甘肃风电最大发电出力已达266.7万kW,风电最大日发电量达5 519万kW·h。依托新疆与西北联网工程,甘肃省电力公司开展了“750 kV超高压大规模清洁能源外送输变电建设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项目,先后取得相关专利32项(授权21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发布20余项标准和规程,为甘肃电网的发展提供了超高压电网技术储备。2011年3月2日,新疆电力公司首次成功实施了750 kV带电作业,填补了新疆750 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空白。
(信息来源:国家电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