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眩清联合络泰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60例疗效观察*

2011-10-22 09:18朱玉霞
天津药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天麻供血基底

赵 姜,朱玉霞

(天津市公安医院,天津 30004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是血管性眩晕中的一种类型,病变血管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其特点是椎动脉或(和)基底动脉痉挛或狭窄,可造成大脑后动脉供血不足和缺氧。该病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颈部位置改变时症状加重,多数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且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病,临床危害甚大。本院采用天眩清注射液联合络泰(注射用血塞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与方法 本院2008年2月—2009年2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住院患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43~75岁,平均57.3岁;病程2~3个月;并发高血压30例,糖尿病20例,高脂血症15例,脑动脉硬化18例。天眩清联合络泰组6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41~76岁,平均58.4岁;病程3~3.5个月;并发高血压32例,糖尿病18例,高脂血症14例,脑动脉硬化17例。单用天眩清组6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43~74岁,平均57.5岁;病程2.5~3个月;并发高血压28例,糖尿病21例,高脂血症17例,脑动脉硬化18例。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比,并发症和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入选患者符合下列条件:①有眩晕主诉,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②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显示椎动脉系统血流异常,并符合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诊断标准[3];③排除脑梗死或高血压等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

1.2 治疗方法 ①天眩清联合络泰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天眩清注射液(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 mg加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络泰(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00 mg加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②单用天眩清治疗组(单药治疗组):天眩清注射液600 mg加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③对照组:长春西汀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3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临床症状及体征评估,同时测定治疗前后血流变参数(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测定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检测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和基底动脉(BA)收缩期血流最大流速(Vs);并常规检查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分为:①痊愈,眩晕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②显效,眩晕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晃动感,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③有效,眩晕或头晕减轻,仅伴有轻微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感,生活和工作受影响;④无效,头晕及眩晕等症状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分析,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3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前后改善情况见表1。

表13 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 例(%)

2.2 椎和基底动脉血流变化 3组治疗前后经TCD检查椎和基底动脉血流变化,见表2。

2.3 血流变检测结果 3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参数变化。见表3。

表23 组治疗前后椎和基底动脉血流变化比较(±s)cm/s

表23 组治疗前后椎和基底动脉血流变化比较(±s)cm/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单药治疗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收缩峰流速VA(L) VA(R)BA舒张期末流速VA(L) VA(R)BA单药治疗组 治疗前 37.88 ±5.35 35.20 ±4.68 45.6 ±7.01 19.24 ±3.4820.24 ±3.08 17.63 ±3.48治疗后 39.90 ±4.79* 36.88 ±3.67* 49.2 ±6.56**△ 20.99 ±3.62** 21.44 ±3.02* 18.92 ±3.44*联合治疗组 治疗前 37.78 ±5.25 35.25 ±4.65 44.6 ±7.21 19.14 ±3.41 19.21 ±3.03 17.23 ±3.38治疗后 39.92 ±4.81* 38.98 ±3.76*△△ 52.9 ±6.67**△□22.72 ±3.71** 22.94 ±3.64* 20.51 ±3.61*□对照组 治疗前 37.62 ±4.97 35.29 ±4.38 45.6 ±6.89 19.43 ±3.56 20.28 ±3.04 17.73 ±3.42治疗后 39.30 ±4.68 36.69 ±4.46 46.6 ±6.63 20.08 ±3.4621.52 ±3.75 18.99 ±3.25

表33 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变化(±s)mPa·s

表33 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变化(±s)mPa·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单药治疗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高切黏度 低切黏度 血浆黏度单药治疗组 治疗前5.28 ±1.02 18.65 ±2.22 1.98 ±0.21治疗后 4.78 ±1.03* 16.39 ±2.35*△ 1.76 ±0.20*联合治疗组 治疗前 5.30 ±1.01 18.81 ±2.20 1.94 ±0.19治疗后 4.10 ±1.02* 15.42 ±2.31*△□ 1.62 ±0.21*□对照组 治疗前 5.26±1.16 18.80±2.35 1.95±0.25治疗后5.06 ±1.32 17.36 ±2.36 1.79 ±0.31

3组治疗结果比较,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天眩清联合络泰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天眩清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各组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及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突然发生眩晕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占80% ~90%[19]。该病主要与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颈椎病密切相关。其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量减少,造成局部脑组织、尤其是内耳平衡器的供血不足引起脑干、小脑及大脑半球后部等灌流区的机能障碍[4,18],出现了临床上的平衡障碍、眩晕、耳鸣及眼球震颤等症状。根据其主要症状不同,可归属为中医的“中风”、“眩晕”、“头痛”等病症范畴。老年人多发的原因是由于老年人阴阳失调,肝阳偏亢,加之血流缓慢,气血失和,瘀血阻于脑窍、脉络,气血不能上荣头目,脑失所养而头晕目眩。祖国医学认为,天麻具有平肝潜阳、熄风通络之功,对风痰上扰、肝阳上亢之眩晕有较好作用,《兰室秘藏》谓“眼黑头眩,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天眩清为天麻素植物单体4-羟甲基苯-β-D吡喃葡萄糖苷制剂,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天麻素能够增加中央和外周血管顺应性,扩张血管,降低中央和外周阻力,从而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加速脑血液流动速度,具有改善心脑血管功能等药理作用[13,14]。天眩清为水溶性,在体内条件下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其在体内先水解成脂溶性天麻苷元(对羟基苯甲醇)[5,7],而后透过血脑屏障结合到苯二氮艹卓受体,能竞争性抑制安定等药物与该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冲动向前庭外侧多突触神经元传导,阻断或减弱脑干网状结构上行启动系统,从而发挥其切断不良前庭反射及中枢抑制效应,故具有抗眩晕、镇静、抗惊厥和抗癫痫作用[15],适用于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此外天麻素还能提高组织细胞抗缺氧能力和增强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抗氧化酶的活力,因而对改善前庭系统缺血和减轻再灌注损伤均有益处[6]。因此天眩清可以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脑供血得到改善,缓解平衡障碍、眩晕、耳鸣和眼球震颤等症状。

中医认为眩晕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化生乏源,血液运行不畅,淤积凝滞,脑失滋养所致。中医诊断眩晕为瘀血阻滞,因此在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首要。络泰为从云南特产的名贵药材三七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祖国医学认为三七具有止血、活血化瘀之功[8]。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三七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脑细胞耗氧量[9];增加侧支循环,降低血细胞比容和全血黏度,有利于提高缺血部位的血液供应;提高脑细胞的耐氧能力,改善延迟后损伤,改善神经功能的恢复[10]。亦有研究证明,三七总皂苷能提高动脉壁前列环素的含量,降低血栓素A2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内源性氧自由基清除功能,消除过剩的自由基,从而抑制血栓形成和使新鲜小血栓得以溶解[11]。研究表明[12],三七总皂苷具有直接扩张血管、钙通道阻滞及抗自由基损害作用,对缺血缺氧造成的脑血管调节功能障碍具有改善作用,对缺血性脑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16,17]。

本资料表明,天眩清联合络泰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天眩清,天眩清络泰组总有效率为96.7%;天眩清组总有效率为90%,两组间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表2和表3表明天眩清联合络泰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能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解除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而达到抗眩晕的效果。

1 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5-89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193

3 Whisnant J P,Basford J R,Bemstan E F,et al.Special report from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n Stroke.Stroke,1989,20:1408

4 孙岩,陈眉,黄晓明,等.醒脑静注射液为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6例.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2):28

5 谈跃,李跃林,徐勉,等.天眩清与盐酸培他定治疗眩晕症的临床对照研究.中国新药杂志,2001,10(11):49

6 刘军生,檀战山,崔立波,等.天眩清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02,11(1):20

7 王明礼,陆晓红,王复新.天眩清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疗效观察.中草药,2001,32(9):823

8 江苏医学院主编.中药大辞典(上册).第9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4-56

9 白羽,张淑瑶,任杰,等.三七总皂甙治疗脑梗死的多中心研究.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20(4):257

10 孙延芹,钟尹元,王者宁,等.黄芪注射液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心绞痛计分的研究.泰山医学院学报,1997,18(2):268

11 程桂玲,郇瑛,吕涌涛,等.三七总皂甙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22(6):350

12 韩金安,胡威夷.三七总皂甙对缺血性及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8):506

13 琴信钊.天麻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药材,2005,28(10):958

14 吕国平,王春芬,蔡中琴.天麻素注射液的药理及临床研究.中草药,2002,33(5):附3

15 邓士贤.天麻的药理学研究.云南植物研究,2001,8(10):25

16 张峰,李晓红.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肿瘤坏死因子表达的变化及三七总皂甙的作用研究.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7):597

17 唐映红,张淑萍,梁燕,等.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介素-1β和其相关因子及半胱氨酸天氡氨酸特异性蛋白酶表达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5(3):328

18 杨任民.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神经学杂志,2002,15(4):247

19 孔繁元,贾秀初,黄如训.眩晕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流程建议说明之二——引起眩晕的常见疾病.中国神经精神病杂志,2003,29(5):395

猜你喜欢
天麻供血基底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辣语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向量方法——基底建模法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测定乌天麻和红天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磁共振显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