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本刊记者 郑德忠
致富不忘报党恩
——记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卢光勋
■ 文/图 本刊记者 郑德忠
凭着一股不低头的韧劲闯市场,带领乡亲一起乘改革开放的春风,走出了一条不平坦的致富之路。卢光勋为自己定下了一个更大的目标,将仁江村打造成遵义的“华西村”。
在遵义城北部的大娄山下,仁江河奔腾不息。在这里,提起卢光勋,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乡亲们都能为你讲上他怎样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一大堆故事。
尽管他现在的身份是贵州筑神集团公司董事长,拥有上亿元的资产,但他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干的也是实实在在的农家事。他曾数十次获得国家、省、市、区、镇的表彰,连续获得全国“创业之星”、贵州省优秀企业家称号。多次被评为省、市、区、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等。
见到卢光勋时,他的外表并不光鲜,穿着一件老式西装,一双早已被时间磨白了边的皮鞋,这与人们眼中的大老板的形象截然不同。虽然卢光勋早已步入花甲之年,但他精神却很充足,一举一动都很有活力。
卢光勋出生在汇川区高坪镇仁江村。1962年,初中还未毕业,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便放弃了学业,选择务农。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他几度黯然泪下,发誓必将带全家人走出一条幸福的路来。
1979年,做事实在、为人忠厚的卢光勋被推选为仁江村龙舞村民组的组长。在完成工分劳动之余,他还带领大家承包做砖、种蔬菜,希望改变家乡贫穷的面貌。在他的带动下,全组当时的收入加起来比其余好几个小组的生产总值还要高,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也就对他更多了一份信任。
“相信党、相信上级、相信领导、相信自己”,是卢光勋成功的“秘诀”。
改革开放初期,卢光勋感到致富的机会来了。可在当时,他一无资金二无技术,正在苦闷彷徨的之际,高坪镇党委给了他极大的信心。1985年,卢光勋联合10户乡邻,每户出1千元,并在工商银行支持40万元贷款的基础上,兴办起年产1万吨的遵义县龙舞水泥厂。第一次创办企业,凭着一股狠劲,水泥厂的效率逐渐提高。
1990年,遵义市长征水泥厂濒临倒闭边缘,卢光勋凭着胆量,以高价承包了长征水泥厂。短短几年间,不仅使长征水泥厂起死回生,还扩大了生产规模。
“兴办企业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而且更深地体会到来自党组织的殷切期望和乡邻们携手相助的热情,以及乡邻对脱贫致富的向往。作为一名乡镇企业人,我感到只有担任好本地乡镇企业‘火车头’的角色,才对得起党组织的支持和乡邻们的扶助。”卢光勋说。
1992年,卢光勋毅然决定放弃当时比较稳当的经营局面,不顾家人和亲戚的反对,凭着80多万的积蓄,开始筹划遵义市东风水泥厂的建设项目。1994年10月,“东风”水泥厂建成投产的第一条10万吨生产线,是当时遵义县最大的一条水泥生产线。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面对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卢光勋再次作出新决定,发展“一条龙”生产线。从2000年起,以水泥厂为基础创建筑神水泥公司,并以此为依托,先后创办了遵义筑神房地产公司、遵义光勋绿色产业有限公司、遵义筑神汽车运输有限公司、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黄石煤矿、遵义李家湾复合肥厂,组建了贵州筑神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实现了多行业、集团化发展,为地方的发展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集团资产数亿元,年创税上千万元,解决附近农民就业1000余人。
2003年12月1日,是卢光勋终身难忘的日子。这天,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光自己致富不算富,大家富了心里才踏实。”他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带动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要发挥出自己的特长,让身边的农民兄弟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卢光勋理出了思路,决定结合当地大量闲置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提出以“离土不离乡,男人进工厂,女人上山岗”的号召,以农村经济集合体来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卢光勋多次率领村民代表外出参观、考察,咨询专家、教授,查阅大量的书籍资料进行总结、谋划。还冒着烈日,上山规划、种植、指挥。
经过几年的努力,一个拥有6000多亩水果种植基地的遵义光勋绿色产业公司已初见成效。2004年底,光勋绿色产业公司被评为“汇川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所建基地经省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评定为“贵州省无公害水果基地”。
绿色产业基地建成后,仁江村的山变绿了,水变清了。解决了当地近400余农民的就业问题,把传统的农民变成了新型的绿色产业工人,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群众利益和公司利益两个“双赢”。公司的发展模式及成效得到了国家西部开发办公室和省、市、区领导及专家的肯定。目前,全村万亩绿色果业基地已基本形成。栽种的经济树苗45万株20类,主要品种有木瓜、布朗李、梨、桃、葡萄、樱桃、枇杷等。
如今,仁江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已由过去的3000多元增加到5000多元。预计在未来2至3年,农民人均年收入可增至6000元。走进仁江村,一幢幢掩映丛林中的楼房,一条条纵横相连的道路和川流不息在企业间的运输车辆,呈现出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繁荣的新景象。全村已形成了“村企合一,以企带农,以企富村”的新格局,成为汇川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村。
卢光勋不会忘记,自己的成功是党组织的帮助和农民朋友支持的结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村党总支书记,卢光勋觉得自己更有义务造福桑梓、回报党恩。
一年前,公司有一户陈姓贫困职工,由于小孩子生病住院,医药费无法支付,在公司党支部的倡导下,为其募捐3000元现金,如今已康复出院;特困职工程伦伟的妻子因病医治无效病逝,留下一笔欠债和两个读书的儿女,公司同意让他大女儿利用周末到公司打零工,解决其每星期的生活开支,并捐资500元和水泥石粉等物资,帮助他家修建了一口沼气池;公司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部分职工义务出工出力,捐资960元,帮贫困党员郎建仙、残疾村民喻世兴修建沼气池;仁江村有一名江正友的孤寡老人,生活难以自理,卢光勋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将老人平时的生活必需品和治疗的费用主动承担起来。
“身为高坪人,对我个人而言得到了家乡太多的恩泽,看到我们村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太多了,看到他们没人照顾我就心焦。”卢光勋说,为此他还专门物色了一些退休干部、教师、退伍军人组建了“关工委”成员小组,并且无偿为“关工委”捐资并提供办公地点和设施。与此同时,他还多次举办返乡农民工座谈会,动员他们留乡创业。在他的帮助下,仁江村的外出打工者、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现象几乎为零。
2008年春节,雪凝天气造成部分仁江村农民的房屋倒塌或破损,也给能源供应带来较大的麻烦。卢光勋和村里的党员干部一起,到群众中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同时,他还带头组织筑神运输公司所有能上路的车辆,全力以赴,积极抢运电煤,确保电厂的正常生产,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稳定献力。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怀着一份悲痛的心情,卢光勋带领村支两委及自己的儿女,积极倡仪全体党员、公司员工、附近村民向灾区捐款捐物3万余元,卢光勋个人捐款10万多元,并再次向党组织上交10万元的特殊党费,为灾区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尽到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
几年间,他捐款捐物共计120多万元,办实事近百起。为村里修路,修沟渠,修学校。每年春节,他都要拿出2至5万元慰问贫困户、五保户、军烈属,残疾人,困难职工。同时他还向村外的高坪镇金塘中学、高楼小学、团泽镇种植园、凤冈县新建中学、绥阳县冯家山村民组、遵义县茅石镇、武警遵义支队四中队等地捐款捐物。
卢光勋说:“把企业发展得更好、更大,这样就可以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希望。”为此,他还为自己定下了一个更大的目标,将仁江村打造成遵义的“华西村”!
对话卢光勋
记者:您在创业中经历了许多坎坷,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您不断前行?
卢光勋:相信党、相信上级、相信领导、相信自己。
记者:您今年都67岁了,而且已拥有上亿资产,为什么还要一心扑在事业上?
卢光勋:就是想让更多农民就业,把本村和城市距离拉小,同时还能为国家多上点税。
记者:您现在还每周都安排职工们政治学习,作为一个民营企业为什么要这样做?
卢光勋:用政治思想丰富职工和自已的头脑,目的是扭转职工的农民意识,能长期树立为党、为人民争光的工作作风。
记者:听说您既不喝酒,也不抽烟、打牌,那您平时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卢光勋:看管理书籍、光蝶,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喜欢看打仗的电视剧,这能激发自己工作的斗志和决心。
(责任编辑/李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