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罗 敏
优化布局 做强贵州工业
■ 文/罗 敏
根据产业集群化思想,可以依据贵州三大区域的自身优势和贵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点发展行业,在三大区域内建立起有自身特色的集群企业,构建贵州工业化“一头两翼”空间布局。
贵州现代工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三线建设”。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初步形成自己的工业布局。从结构来看,2010年轻工业为908.44亿元,重工业为3258.15亿元。从空间来看,全省工业主要集中于黔中地区,以贵阳为中心,以遵义、六盘水、安顺、凯里、都匀为次中心,贵阳和遵义两城市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其余部分主要分布于乌江流域和铁路沿线,沿黔桂、湘黔、川黔、贵昆铁路干线展开。
当前贵州工业布局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支柱产业单一。多年来贵州工业主要依赖能源原材料工业,呈现出“一柱擎天”, 缺少“四梁八柱”,也缺少配套产业和相关联的辅助产业。二是工业布局呈现分散态势,未能形成有效的区域结构。贵州除了黔中地区相关产业相对集中一点以外,其余主要分布于乌江流域和铁路干线,呈现带状甚至是点状的分布态势。三是与外区域交流较少,吸收区域外要素能力较小。由于贵州地处内陆山区,发展外向型经济面临客观的限制,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已成为制约贵州工业发展的瓶颈,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迫在眉睫。
根据贵州各个区域已奠定起来的工业发展的基础和自身拥有的资源、能源或者地理优势等,可以将贵州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西部(毕节、六盘水、黔西南州)、中部(黔中地区)、东部(剩下的黔东南州,黔南州等地)。这三大区域工业基础不一样,拥有的自然或社会条件不一样,工业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比较优势。
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毕节、六盘水、黔西南州是贵州煤炭资源的集中分布地区,其中六盘水煤田与织纳煤田分别是贵州炼焦用煤与无烟煤的最重要产区。除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外,西部地区还有铅、锌、铁、金、锰、铜、玻璃硅质原料、石膏、大理石、重晶石、萤石、方解石、硫铁矿、熔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水泥用灰岩及水泥配料(砂岩)、砖瓦用页岩、建筑石料用灰岩、膨润土、玄武岩等矿产资源。
中部经济政治优势明显。黔中地区具备有较好的交通和经济基础。黔中经济区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沿长江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交汇地带,国家规划的多条高速铁路穿区而过,加之高速公路的建设,整个区域将逐步形成较完善的交通路网。此外,经济区内产业分布相对集中,工业基础较好,基础设施建设齐全。
黔中地区工业基础较好,基础设施齐全,产业分布相对集中,在全省工业布局中居重要战略地位。(本刊记者 张 丽/摄)
东部生物资源、旅游资源优势突出。黔东南州自然风光神奇秀丽,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民族风情浓郁迷人。黔东南不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而且生物资源品种多,价值高。全州森林面积188.7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0959.7万立方米,覆盖率达62.2%,药用野生植物400余种;有野生动物上千种,草鹗、麝羊、彪豹、毛冠鹿、娃娃鱼、中华鲟等10多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湿润的气候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该地区气候、土壤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可谓得天独厚,是全国和全省道地药材主产区,全国统一普查的363种重点品种光黔东南就占有328种,被誉为“天然药库”。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工业发展布局和模式上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由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的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其他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发展产业集群,可以进一步加深区内生产的分工和协作,提高区域生产效率,产生滚雪球式的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到此集聚,促进集群内新企业的快速衍生与成长。
根据产业集群化思想,可以根据贵州三大区域的自身优势和贵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点发展行业,因地制宜,在产业园区发展思路、点线面布局思想下,采取延伸产业链的增长路径,取长补短、重点突破,发展属于各个地区的重点支持产业,形成各个地区的产业集群。同时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共享优势资源和信息,降低成本,在三大区域内建立起有自身特色的集群企业,优化贵州的工业布局,构建贵州工业化“一头两翼”空间布局。
“一头”即一个主导核心,就是将中部地区——黔中经济区这个贵州经济龙头做实做强。根据对黔中地区自身优势的分析,可以看出黔中地区拥有贵州最好的工业发展基础和基础设施保障,因此适合发展的产业应主要包括装备制造、有色、烟酒、高新技术、化工五大产业。应以贵阳城市圈为核心,以黔中城市群为依托,以主要交通走廊为主轴的空间开发格局,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承接产业转移,同时构建黔中产业集群,建设贵阳至遵义、贵阳至安顺工业走廊和沿贵广高速公路、贵广高速铁路产业带,促进黔中经济区加快发展。
“两翼”即东部与西部。西部可以依托自身丰富矿产资源,发展能源型工业,将电力、煤炭、钢铁产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西部以六盘水、毕节和兴义作为发展点,三点连成工业发展主心线,再进一步扩大成整个贵州西部发展的发展面。构成点—线—面的工业布局,以矿产和能源作为自己的优势,发展包括煤化工产业、煤机产业、电力产业、建材产业等一批有规模、有质量、有优势的支持产业,形成“煤—电—建材”和“煤—电—化工”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将传统的从资源到产品再到废弃物的直线式经济发展模式,变为由资源到产品到废弃物,再到再生资源的反馈式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带动整个西部工业的发展。
东部可以依托特色天然绿色资源、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民族制药、特色食品。2004年11月2日,中共黔东南州委七届八次全会提出,“黔东南州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州、农业稳州、工业强州、旅游活州、科教兴州战略,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模式很适合黔东南和黔南州等地发展。该地区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药材资源、旅游资源等是发展特色食品和民族制药最好的基础条件。应确立以大企业引领、上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发展的思路,形成主导产业优势突出,产业链条衔接完整,核心企业向心力强,整体实力显著增强的工业发展格局。
加强分工合作,共享集群化带来的效益。培育特色产业群的关键,是产业关联的构建及其专业化整合问题,其核心是要打破行业、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界限,加强分工和合作,筛选出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突出优势、集中重点而发展。通过区域经济联合,扩展优势产业上下游产品的产业链,把各自孤立分散的优势聚集为区域产业集群的整体优势和区域品牌优势。
集中优势,做强三大区域优势产业。各区域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因地制宜选择好优势产业。建立起一批大型的、产量和质量高的规模企业。加强产业规划和协调,优化产业组织结构,集中力量提升优势产业的发展。建立大中小企业的协作模式,建立各个区域内产业优势明显的特色集聚工业。
加大工业投入,提升产业规模竞争力。工业集聚也好,园区建设也好,都离不开一定资金的投入。在建立相关工业时,资金投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政府支出的支持,一个是招商引资工作,还有就是各个地区原有企业的资金利用。充足的投入才能保证工业的建立建设和发展。不然一切不过都是空中楼阁,无法付诸实践。
延长产业链和产品深加工。各个区域在开发新产品时,应拓宽产业幅度,搞好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发挥全省各行业的资源优势,吸引相关企业前来进行专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集聚,搞好深度开发,形成规模效应。
对污染企业进行合理布局。在工业建设过程中,如何做好企业特别是某些污染企业的选址和征用问题十分重要。例如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企业选址应该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者与常年盛行风的垂直郊外,不能建在谷地。而对于有大量废弃物的工业企业选址则应该远离市区、人群和农田。这些都是应该必须考虑进去的。
实施积极引进人才战略。产业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必须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引进一批生产技术、企业管理,甚至地理和环境方面的专家。在扩大生产,发展工业的同时,做好污染减低和治理方面的工作,保障工业的实施走在新型工业化的大道上。
(作者系贵州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孟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