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野生药材资源前景堪忧

2011-10-20 05:31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1年17期
关键词:紫草白芷药材

▲琳琅满目的药材市场上,野生药材日渐稀少

近年来,我国野生药材资源急剧减少。冬虫夏草和天山雪莲现今屈指可数,西陵知母和野生银柴胡多年前已寥寥无几,浙江的杭白芷10 多年前就在市场上消失殆尽,雅连和云连在上世纪80 年代的药材市场上就已濒临绝迹。如今,随着中药材价格疯涨带动野生药材的过度开采,以及百姓盲目乱吃野生药材的狂热,野生药材资源日渐枯竭,中华民族沿用了数千年的野生药材资源究竟还能坚持多久?不久的将来,急需野生药材治病的患者会不会面临无药可用的窘境?我国野生药材资源的前景不免令业内人士担忧。日前,记者采访了著名中药专家翟胜利、李京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鹤年堂中医养生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国家高级技师王国宝。

常用野生中药品种明显减少

据悉,《中华本草》共收入中药1万多味,常用中药在过去的北京同仁堂药店中有1100~1200 味。其中,野生药材有800~900 味。而现在中药店最多只有600~700 味中药,且其中仅有200~300 味为野生药材,我国许多常用野生药材资源减少非常明显。

李京生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我国曾大量使用的野生药材新疆紫草正在逐年减少。他说:“上世纪80 年代,国药泰斗金世元教授带领学生上山采药时,在北京与河北交界山区,曾采到过野生紫草,而现在中药界的专家多次前往北京郊区采药,却再没有发现野生紫草。北京地区野生紫草的消失,正是我国野生紫草资源剧减的缩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世纪80 年代,药材市场上还能见到野生银柴胡。2000 年后,野生银柴胡就非常少见。此时,一部分地区就用山银柴胡冒充野生银柴胡出售,但在传统用药习惯中,山银柴胡属于野生银柴胡的伪品,其珍珠盘不明显,且看不到沙眼。此外,常用中药黄连分为味连、雅连和云连,现在人们常用的是味连,虽然现代教科书中还存在味连、雅连和云连的形态、性状及功效等方面内容,但上世纪80 年代后,市场上已经买不到雅连和云连了。在传统用药习惯中,知母的地道药材为西陵知母,产于河北易县,其质量好、功效强,但现在西陵知母已在药材市场上消失。

李京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白芷分为杭白芷、川白芷、禹白芷和祁白芷,现在药材市场上仅有川白芷、禹白芷、祁白芷,杭白芷已于10 多年前消失。野生白芨和野生山慈菇现在资源也非常少,且现在的野生白芨质量不如过去的好。猪苓的野生资源近几年减少非常快,2009 年以前,其供应量还很充足,2010年以后,野生猪苓资源十分短缺。中药常用的防风,过去是东北地区产的、野生的关防风,差不多10 年前,由于野生防风资源大量减少,药材市场上出售的野生防风十成里要掺一成的人工种植防风。1991 年以前,药材市场上出售的多为野生桔梗,在1995 年以后,就基本见不到野生桔梗了。赤芍在传统用药习惯中专指野生芍药,现在赤芍越挖越少,部分奸商就将种植的芍药不去皮切成片,掺在赤芍中出售。野生天麻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资源就很紧张,当时想抓到天麻这味药非常困难。野生水蛭的资源近年来也越来越少了。过去,北京鹤年堂药店的野生鲜药较多。上世纪70 年代左右,各药店都还有鲜石斛,但10 多年前,鲜石斛就开始逐渐减少,现在基本没有野生的鲜石斛。上世纪80 年代中后期,鲜茅根就见不到了。”

提及名贵药材的资源情况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鹤年堂中医养生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国家高级技师王国宝说:“野生肉苁蓉资源更加紧缺,它在一亩地范围内最多能长十几棵。上世纪80 年代,内蒙古西北地区还能挖到野生肉苁蓉,但现在根本挖不到。”

依赖进口药材“远水”难解近渴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我国药材市场上的野生药材大量来源于进口,且进口野生药材种类繁多。

针对这种现象,李京生表示,“据业内专家到全国各地药材市场调查发现,大量药材依靠进口的根源在于我国野生药材资源急剧减少。前些年,大家一直认为白扁豆是国内产的,但实际上,现在药材市场中有相当一部分白扁豆来源于进口。我国的野生鸡血藤如今资源非常缺少,药材市场出售的野生鸡血藤一般是从东南亚国家进口的。进口紫草已在我国悄然应用多年,更反映出我国野生紫草资源的稀缺。补骨脂在最近几年里有相当一部分野生药材是进口的,其主要来源于缅甸。我曾带学生到河北安国药材市场进行考察,发现决明子也有进口的。黄柏原来都是使用我国东北地区产的关黄柏,后来我国关黄柏资源大量减少,就从朝鲜进口野生黄柏,现在朝鲜开始在其国内施行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政策,使得我国野生黄柏资源更加短缺。”

我国野生药材大量进口以后,不仅逐渐改变着我国中药讲究使用地道药材的传统,而且长此以往,易导致我国丢失国粹中医命脉——中药的掌控权。如此大量的进口药材同时也冲击着国产野生药材的市场,这让传统药方中的用药配伍也不得不随着绝迹品种而打破其积淀千年的用药精髓,如此发展下去,势必让患者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我国野生药材资源前景堪忧的根源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我国野生药材资源剧减的原因有多个方面。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药本身是一种受保护的物质,不能鼓励大家不对病证地乱吃中药。过去吃贵重中药的人很少,现在几乎是处处都能见到中药的影子,用中药进行保健的、烹饪的人群越来越庞大,甚至没有病的人天天也在吃中药,这样下去将会出现真正有病的人却买不到中药吃的现象。这种不合理的用药行为和理念,及这样庞大的用药群体,都是我国野生药材资源剧减的重要原因。”

翟胜利认为,现代中药制剂技术的大量应用,也是我国野生药材资源剧减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说:“中药的制法里有煎汤剂,如金银花30g 就已达到用药剂量,但制成免煎颗粒后,需消耗掉大量金银花才能达到这30g 金银花煎汤剂的要求,这样造成资源大量浪费,使得药材资源更加紧缺。而一些新研制的制剂,如口服液是通过水煮提取的方法获得,但这也要消耗掉大量的中药材,而且其药效远达不到相对量药材丸剂或散剂的治疗效果,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野生药材资源的大量减少。”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不仅现代中药制剂技术大量耗费我国野生药材资源,而且一些外企研制的西药也在大量消耗我国的野生药材资源。李京生告诉记者,日本等国家生产的含甘草提取物类制剂,就是进口我国的中药甘草提取物。因原药材运到国外的费用很高,而在我国又便于进一步加工提取,外商就在我国和相关企业合作,提取完成后再运走。这些年,中药提取物出口量加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野生药材资源大量减少。

李京生表示,我国野生药材资源剧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缺乏野生药材适宜生长的环境。如今,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耕地需求逐年加大,野地资源越来越少。加之野生药材生长地区周边环境中,农药残留严重、重金属含量超标,环境污染严重,气候不断恶化,野生药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翟胜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提及,“浙八味中的杭麦冬,本是地道药材,因其生长期比其他地区的麦冬多一年,致使杭麦冬产量少,这样就竞争不过其他地区的麦冬。如其他地区的山麦冬在《药典》2000 版之前是假药材,现今被收入《药典》后,使得杭麦冬,这种地道药材资源逐渐消失。种种迹象都表明,我国野生药材资源前景令人十分担忧。”

▲著名中药专家李京生带领北京医疗机构的药师们在京郊采药时,发现部分野生药材已难寻踪影

猜你喜欢
紫草白芷药材
河南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小儿红屁股涂紫草油
白芷美白活性部位初步研究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的体内外HPLC图谱对比分析
不同市场紫草相关质量的比较研究